趙永壽
(甘肅省積石山縣積石中學,甘肅 積石山 731799)
課堂教育是語文教學活動的主陣地,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隨著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從教育理念到教學形式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回歸并發現了課堂教學的具體本質。在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積極推進下,我國高中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管理模式需要不斷改革和創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該深入研究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管理策略,從而不斷提高我國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管理效率和課堂教學質量。隨著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作為主要驅動因素,充分發揮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創建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從而實現教學成果最大化。
何謂高效教育呢?為此,學界還沒有建立完全統一的認識,也很難找出一個最好的教育界定視角或架構。綜合比較以上各項觀點,筆者十分贊同宋秋前博士的看法,即,有效課堂教學是教師按照課堂的客觀規律,以最優化的速率、效益與效率推動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術、教育過程與方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得到整體綜合、協同和可持續的提高與發展,以便高效地達到期望的教育目標,符合社會與個人的教育價值要求組織并進行的有效課堂教學。
這一定義包含了以下幾層含義:
首先,有效課堂必須注重于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凡是沒有為學生提供一個進步和發展機會的課堂,均視為無效或者是失敗的有效課堂教學。這里所說的提高和發展,既可以是學生學識上的積累與拓展,也可以是學生才能上的提高與擴展;既可以是學生意識上的轉化與提高,也可能是情感上的洗禮和陶冶。總而言之,一切都從學生的提高與發展開始,為學生的長期發展著想。
其次,高效課堂和遵守課堂教學規則是相同的。假如學校的提高和發揮是以違反課堂規則為代價的,則這樣的課堂教學,其實效是打折的。從教育規律上來看,科學使用教育方法、手段和策略,在規定的時期內達到了預期的教育目的,所以這種教導方法可稱為合理的教學方式。在筆者執教的教育學院,白天進行了八節語言文化課,每節四十五分鐘,外加二十分鐘的讀報課,晚上開設四節晚自習課,學校學生都要到晚上十點四十以后才能夠休息。學生每天疲于應付,甚至連片刻喘息的時候都沒有,就每天這樣,學生直到月底才有兩天時間的休息。這樣就會導致課堂上學生無法集中聽課,而基礎知識又沒有積累,就直接破壞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一點在初三的學生體現得十分明顯。盡管課程時間被無限拉長,復習強度也日益增加,表面來看學生還是掌握得牢,而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在緩慢增加,而實質上卻是以耗費了學生的體力和腦力為代價實現的,但這又是嚴重違背了教育教學基本規律的。無視學生的身心發展,其結果必定是有害的。
最后,有效教學強調三個目標的融合和協同。三個目標指向的是知識與能力、教學流程與方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傳統的課程觀注重的是基礎知識與能力的掌握,而現代課程觀注重在三個目標上達到和諧、可持續的發展,為學習者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石。一切割裂三個目標的行為都不是有效的。那可以說是片面地實現了課程目標,這樣的課程無法稱為高效課程。
1.師生雙方的行為呈現
課堂是學校活動的基本組成形態,是教育活動的主要途徑。教學活動的質量也會對學校整體質量以及教學質量產生直接影響。整體的教學活動主要涉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練”這兩個方面。最有效的課堂教學行為表現在:表達得清楚度、教學任務的可取向性、課堂的靈活性,以及教師高度的情緒性。其中表達得清楚度是指教師授課時清楚易懂,概念明確,條理清晰,在組織課堂中有條不紊;任務的可取向性是指由教師布置教學任務時,讓學習者專心致志地于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中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完成教學任務;教材的靈活性是指由教師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教材,并采用富于彈性的授課過程,具備了相應的教育機制,從而能夠合理解決課堂教學中各種突發事件;高度的情緒性是指教師對課程具有很大的興趣,從而能夠讓學習者積極參與到課程當中,人人都躍躍欲試,表現了極大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教師課堂活動的高效是課堂有效性的前提和保障,教師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優化自身的課堂活動,提高課堂的效率。
2.學生的參與度
課堂教學的焦點是指中小學生,而中小學生的參與性則是指中小學生對上課的參與程度、情感狀況。在過去觀察每一堂課,人們總是將注意的焦點放到了教師那里。但不知從哪里開始,中小學生就成為人們聽課時注意的重點對象了,這也是一個理念的進步。沒有中小學生的參與,課堂教學也無法稱為課堂教學;只有少數中小學生的參與,課堂教學就無法成為有效的課堂。真正高效的課堂教學是全班全程參與性的教學活動,即中小學生對教師的認同感和幸福感,中小學生的情緒狀況,也直接影響了他們對教學的積極參與程度。
3.文本的關注度
新課程中強調了開放和使用教育資源,但其實最主要的教育資源便是語文課為本,提升課堂效率的最基本路徑就意味著教師應該要鉆研文字、掌握文字,要在文字中走好幾個來回。倘若教師自己對文字不能吃透,目標不清,授課要點不詳,不明白寫作意愿,便很難達到以文字為依托,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學科素養。以其昏昏,讓人昭昭,但如此的語言課堂教學要想真正達到效率幾乎是不行的。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已經說明:語文課堂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均已具體地反映、貫徹到了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上,而語文課堂教學一旦脫離了語言文字,開發工具也就無從變成文學用具,人文性也就不再依附,而僅僅是虛無縹緲的天空樓閣。
在我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必要建立一種采用課堂教學評價的教學方法,從而對中學生課堂學習效率進行深入調查。教學評價不僅是對中學生課堂學習質量的直接檢驗,也是對教師課堂教學學習質量的檢驗。
新課程教學理念對現行高中課程教學理念的傳統建構帶來了巨大沖擊,對現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高中生的語文學習行為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目前,高中生的語文學習行為主要有自主參與學習、交流學習和自主探究學習三種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高中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知識體系結構以及學生個性品質的差異進行針對性的知識訓練,提高高中生對高中語文課的好奇心和好奇心,讓高中生盡快養成積極參與學習的習慣。同時,高中語文教師在備課和教學時要不斷拓展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活動,運用創新的教學科技手段,不斷開拓高中生的語文視野,使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更有活力。高中語文教學要能夠滿足不同歷史區域、不同教學屬性、不同階段的高中學生的學習要求,要根據當今時代的同步發展和語文教育發展不斷調整創新。
在新一輪教學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國高中語文教學要想在真正的現實意義上得到重大改變,教師首先要有一個民主的課堂教學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倡導教師課堂教學的民主化,把每一個學生都放在與課堂教師同一平面上,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沒有偏見和歧視的思想,為學生認真學習高中語文樹立良好的信心,也要加強對新教學課程教育理念的學習、宣傳和教育,讓家長支持并積極配合新教學課程的實施。
要在當今背景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教學評價氛圍,評價的具體內容要更加多元化,從而實現高中教師的自我發展價值。在教學評價體系的運行和管理中,要加強高中教師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價值意識的培養,這將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和課堂建設帶來新的發展活力。
有效培養當前高中生自主探究的思維能力,培養高中自主探究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逐步增強其自主探究的主動思維意識和興趣,使其更容易主動、全心全意地參與高中學習教學和參與探究,掌握高中語文相關學科知識。這是我國高中語文相關學科教學需要面對的重要教學研究課題。
要真正保證學前課堂教學的正確有效,教師應該在學前課堂教學設計上多下功夫。根據各教學單元和班級的課堂教學設計目標,并結合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教師應充分考慮課前課堂教學的準備。課堂教師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拓展課堂教學設計思路,合理安排和設置教學問題,注重把握整個課堂的整體教學規律,進行有效全面的新舊課堂銜接,不斷提高和激發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興趣;也可以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相關知識。此外,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重點難點提出一些相關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相關知識點。
新課標再次強調了全國各地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美育教材的積極性和人文性,這是一種生命之美,使美育教材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際應用中得到充分體現和凸顯。這不僅是為了教師不斷完善高中生語文教學基礎知識的綜合素養教育體系,也是為了極大地豐富語文教學美育的情感觀和教學思維,從而充分激勵教師以積極的態度意識和心態面對現實社會生活,這正是開設高中語文教學美育經典課程的根本和教學目的。基于此,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教師應該以這次新的高中課程教學修訂為歷史契機,認真學習閱讀科學與研究,這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美育的經典教材。最重要的是,美育教師必須有效、全面地整理和利用高中語文教學的一些經典教材的所有章節。然而,在這些經典的語文教學美育教材中,有許多經典的教學文章遠遠沒有真正反映和突出社會人性的真善美。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對這些經典教學文章知識的綜合整理和運用,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知識有效滲透到語文美育的日常教學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是為了不教”,而如何真正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充分活躍起來,讓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真正培養每一個學生形成終身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力,才是教師課堂教學真正的主要目的。通常一節課堂結束后,教師需要繼續安排一定量的作業讓每個學生獨立完成。主要目的是讓每個學生在獨立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通過自己對相關知識的了解解決一些問題,從而達到學習和鞏固所學知識的主要目的。在高中教學教育作業具體內容的安排和設計中,首先教師要充分明確強調,要注意教學作業具體內容的拉伸和延伸,注意所學知識思維空間的深度遷移,合理拓展應用,合理領悟身心。當前,人類信息社會正式進入移動信息網絡時代,計算機和互聯網移動信息應用技術的廣泛性和普及性,使得很多學生逐漸開始希望與移動信息網絡緊密接觸。教師應能充分利用當前移動信息網絡應用技術的優勢和基本技術特點,在安排高中教學教育作業的具體內容和工作方法上應能與時俱進。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知識網絡中自由搜索一些與自己的學習相關的知識,以滿足自身的學習需求。
綜上所述,我國高中教育應該積極深入地學習和貫徹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的這一重要核心思想,將其融入高中教育新的課堂教學管理對象中,并落實到新的課堂教學個體活動中,從而不斷探索和完善新的課堂教學個體活動管理方法,找到更加積極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從而有效促進當前我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個體活動管理效率的不斷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