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濟南市第一人民醫院
行政事業單位不同于一般的私營單位,它既代表政府的行政職能,又具有特殊的社會屬性,其運行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具備一定的服務性、公益性。因此,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的內部控制,對于維護社會穩定、穩定人民生活、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因而必須從明確行政事業單位的內在功能入手,發現并解決問題,從而促進事業單位更好的發展。
管理會計是現代會計的一個重要分支,但它的產生卻比較晚,這對于改善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經營管理現狀、提高其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管理會計是一種涉及機構內部所有的經濟活動和工程的系統性工作,都必須包括在其工作范疇之內。管理會計是以會計工作為基礎,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各種信息資料進行整理、評估、預測和分析,從而為事業單位作出科學的管理決策奠定基礎。同時,由于管理會計具有動態、全面性、真實性等特性,工作原理也是隨著單位職能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管理會計應全面管理會計方面的工作,進而保證成本的全面控制,同時也能真實地反映行政事業單位的經營狀況,對今后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一,在服務對象方面,管理會計主要是幫助機構改進經營狀況,為機構提供有效的財務信息,從而提高單位的決策水平。同時,要加強對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管理,并提出一份可行性報告。第二,從工作的著眼點出發,以單位的改革和發展全局為出發點,收集各類信息,利用這些數據對單位的發展做出預測,參與單位的決策和規劃,實現對單位的總體成本進行控制,因此,管理會計也是一種經營型的會計。第三,從工作方法上看,管理會計是為行政事業服務的,是以靈活的方式,按照單位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使之不受統一的會計準則約束,同時也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從而使其成為服務型會計。
首先,通過財務會計進行內部控制,[1]可以讓行政事業單位更加地了解單位的財務狀況,讓財務更加的透明,從而減少腐敗發生的可能性。尤其是近幾年,我國政府更加重視人民的生活,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是,由于這一制度的存在,使得某些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內部財政問題變得更加復雜,以及大量的資產流向不明,從側面說明了政府和事業單位都要加大對財務會計的監督力度,讓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更加的方便,且資金流向更加透明化,能夠準確地控制機構的財務狀況,降低貪污的概率。
其次,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內部控制,既可以發現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存在的腐敗問題,又可以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資金進行再分配,使資金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作為一種非營利性的社會行政事業單位,其日常運營都要依賴于國家和政府的財政支持,通過加強財務會計的內部控制,可以更好地發揮國家的作用。
最后,通過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的重新規劃,可以使其在財務會管理體系上得到改進,從而防止在經營過程中出現一些漏洞。例如:對單位內部的資金隨意劃撥,造成為公共服務使用的資金被私人侵占等。事業單位在制定財務會計管理體系時,應參照國內有關法規,進一步完善其內部財務會計管理體系,使其更好地適應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需要,從而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事業單位財政工作中存在著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即財務工作缺乏有效監督,具體如下:一是由于一些事業單位內部存在著專業的內審工作,而審計人員大都是以財務人員為主,他們缺乏專業的審計知識,難以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二是由于內部審計工作比較繁雜,涉及的問題也比較多,因此為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加強對審計工作的合理分配。然而,由于許多單位內部控制與監督機制不完善,致使審計無法依循、無章可循,使審計工作成為一種形式主義,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三是在實際履行監管責任時,存在著不清晰的焦點,僅注重監管結果,對事前、事中階段并未進行全面監控。四是財務監管的范圍太窄,僅限于經濟往來、應收賬款的收支等基本業務,單位的內部控制作用不明顯。
由于長期以來對財政工作的不重視,[2]許多單位的內部審計存在制度不健全、資金分配制度不合理等方面的缺陷。這就造成了一些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利用自己的職權,利用虛假項目、重復申請等手段謀取不法利益,使行政事業單位遭受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還有許多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體制不完善,雖然在固定資產上設立了不同的管理職位,由后勤人員來掌管、財務負責登記,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信息溝通和制度的制約,部分損壞的資產無法及時處理,進而造成固定資產的虛增。
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中,由于缺少對財務會計人員自身的審查,且缺乏對財務人員的監督,同時機構內部各個部門以及與其他單位、個人的利益相關,使得某些財務人員在進行財務管理時謀取私利,進而造成財務會計的不公正。同時,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在工作中,也會按照自己的意愿,將各部門的經費和預算都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從而使各部門的財政狀況發生很大的變化,最終影響到行政事業單位的正常運轉。
財務會計是事業單位內部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對會計人員自身的能力和品德進行一定程度的評估。許多具有較高工作經驗的會計人員,由于其本身的能力與專業技能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管理工作,使其管理工作的科學化程度下降。另外,一些財務會計從業人員在從事經營活動后,往往因工作經驗不足而導致工作中出現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其業務能力的發揮,并影響到財務會計的工作。同時,一些事業單位在財務人員配置上也存在著不合理的地方,許多崗位所承擔的工作與實際崗位的人數相差較大,致使許多財務工作難以開展。
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能不能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建設,可以實現對行政資源的最優化配置、促使單位的工作系統得到最優的提升。但是,現階段我國的財務會計信息系統的建設并非一蹴而就,它的信息存儲、獲取、分析、使用等功能的建設都是需要單位長期、可持續的投資。特別是在信息安全的層面上,目前各部門對此缺乏一定的危機意識,對于設備運行和系統運行的保障工作不到位。因此,倘若發生系統被攻破之類的網絡問題,那么其財務數據將有可能被盜用、損毀,進而不利于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設。
事業單位要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3],并建立相對統一的內部控制體系,在此基礎上,對各部門之間的關系進行調整,這樣才能給主管部門更多的管理權利。不僅如此,財務管理相關的負責人之間還要保持一種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關系,防止因為單一負責人影響到整個部門的財務管理。事業單位還可以對財務會計開展針對性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經營管理水平,使其更好地參與到行政事業單位的經營活動中來,進而為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事業單位要根據新的財政體制,在內部設立內審機構,設立專門的內審崗位和部門,并加強內審人員的監管工作。內部審計必須具備一定的獨立性,既要對其他部門進行審計,又要對會計核算、內部控制和財務風險控制方面發揮出的作用。內審人員必須具有專業技術和職業道德修養,并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崗位培訓,逐步增強其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并在培訓過程中明確他們的工作職責,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審計監督意識。除此以外,內部審計工作應采用精細的管理方式,制訂嚴格的審核指標,具體的審計項目和內容要有針對性,重點關注高風險、高影響的項目,嚴格控制財務報銷的關鍵環節,加強監督的職責。
簡而言之,就是事業單位在進行財務管理時,要依據單位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準則和制度,使之在單位的日常工作中得到充分的運用,從而保證單位的會計內控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另外,要使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內部控制更加有效,就需要加強內部審計和監督體系。長期以來,我國政府事業單位監管部門的人事設置采取的是領導任用的方式,使其與上級事業單位形成了一種無法更改的上下級關系,從而極大地削弱了監管部門的監督力量。因此,要提高單位內部控制的質量,就需要設立獨立的審計機構,并對其進行嚴格的監督,保證各單位的會計工作都能按照有關的規范和制度來進行。
加強事業單位內部的財務預算管理,是加強內部控制的關鍵,特別是預算開支中的一些問題,要重點分析和控制。在工作中要明確預算的工作程序,并與各部門進行協作,并嚴格遵守有關的會計準則。要認真地分析和研究預算編制中的有關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進一步提升預算管理的質量。同時,要強化財政資金的統籌管理,減少多余的預算支出,從而降低預算超支和不合理的現象。有的部門在編制預算時,大多會根據去年的情況,而忽略今年的實際情況,這也是造成預算超支的主要因素,所以,在編制預算時可以運用零基礎預算法,對各部門的資源進行重新配置,并合理的分析全年發生的費用、項目金額,對于某些大項目,可以采用項目預算法。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預算方法,這樣一來就能有效確保單位預算的精確度。
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建設和整合各部門的會計信息系統,使之相互融合,進而達到相互促進、相互補充、提高會計數據準確度的目的。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與核算體系應當按照機構的工作進度,合理地劃分各個模塊,同時要適應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需要,重視信息的共享,建立不同的指標體系,將會計信息收集、整理、分類、分析、報表等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單位管理會計的規范化發展。此外,還應明確信息系統、人員職責和職權,并對權柄進行合理配置,從而確保財務管理的安全,防止信息外泄。要加強對信息化建設的投資力度,加快基礎建設進程,并定期更新信息系統,確保信息的完整性。
管理會計作為一種現代的管理手段,它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把它應用到行政事業單位的各個方面,[4]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都是有益的。事業單位要根據自己的工作實際,合理地選用合適的會計核算方法。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的主要方法有:平衡計分卡、關鍵指標法、戰略地圖法、全面預算管理等。在兼顧公益性、經濟性、長期性、重要性等四個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運用管理學的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管理會計的功能,對單位過去的經營狀況進行分析,掌握當前的發展狀況,預測今后的發展態勢,進而達到單位的可持續發展。
總而言之,在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加強財務內部控制是單位的一項重要工作,它關系到行政事業單位的正常運營、財務資金的控制以及今后的健康發展。通過從完善內部審計制度、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完善工作流程等多個方面著手,既可以有效在兼顧公益性,加速基層建設的推進,又可以持續地改善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同時在內部制度建設、內部審計監督、信息安全防范等方面采取合適的應對策略,其內控工作效果就必然能夠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