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娟霞 湖州南潯旅游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全面提高,加快企業轉型發展,在新形勢背景下,企業之間競爭壓力加大,給企業經營發展提出一定考驗。企業只有建立與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相統一的經營理念,優化現代企業治理機制,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減少風險問題的發生,給企業創造更多效益,有利于企業長效發展。在實際中,要求企業領導給予內部控制工作高度重視,結合現代企業治理機制要求,營造良好的內控環境,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對內部控制實施過程追蹤調查,及時找到存在的問題并處理,有效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水平,推動企業穩健發展。
企業治理最早出現在西方國家,是根據英文詞組“Corporate Governance”翻譯而來。在學術領域中,企業治理機制缺少明確要求,即便含有不同內容,但作為一種管理機制,目的是讓企業組織機構權限變得更加具體,相互制衡。現階段,企業治理成為社會各界重點關注的內容,通過完善現代企業治理機制,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是衡量企業管理成果的重要憑證[1]。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可以讓企業會計行為變得更加規范,保證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防范財務風險,保證企業資產安全,提高企業經營效益,推動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快速完成。
內部環境決定了內部控制實施效果,對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發展有著直接影響。對于企業內部環境存在的問題,具體展現在兩方面:第一,部分企業領導沒有給予內部控制工作廣泛關注,部分企業經營者內部控制意識較低,沒有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制定詳細的內控計劃,缺少對企業經營管理情況的管控,把工作重點放在經營生產上,普遍比較關注短期效益,忽略長期發展,對內部控制價值了解不全,沒有意識到內部控制在企業發展中的價值。即便一些企業管理者明確內部控制作用,但是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盲目的按照其他企業內部控制經驗和方式進行,沒有從企業實際情況入手,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并在執行環節中內控流程不規范,只是把內部控制執行作為企業內部管理部門的工作,使得內部控制停留表面,無法發揮實際效益。第二,企業領導思想理念將會給員工思想帶來影響,如果企業領導沒有注重內部控制工作,自然也會影響企業內部控制活動的實施與發展,不利于內控目標的快速完成。
在企業經營發展中,做好風險防控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能夠及時找到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風險問題,為企業經營發展規劃方案,確定發展方向。銷售部門作為企業經營中比較重要的部門,企業生產的各個產品應經過銷售部門流通到市場,銷售部門內部控制情況將決定企業產品銷售量,所以加強銷售部門內部控制是極其必要的,能夠給企業創造更多效益,幫助企業防控銷售風險。企業在對銷售部門實施內部控制時,可以結合銷售業績,確定管理目標,將其落實到位,保證企業經濟效益,擴充發展范疇[2]。但是在實際中,部分領導風險防范意識淡薄,企業對銷售部門的內部控制重視度不高,內部控制實施效果不理想。在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方面,大部分企業沒有成立對應的管理部門,結算管理體系缺失,在流程設計上面臨一些問題,一些企業缺少合同評審和信用評估內容,使得在和客戶簽署合同時,無法及時防控合同風險,對應的風險管理機制不完善。風險管理和授權審批如果不嚴,可能會發生審批錯誤或者風險管理不全面的狀況,給企業經營發展造成較大影響。除此之外,企業賦予銷售部門較大權限,大部分銷售產品在退還時,沒有對退貨原因進行調查,針對退回產品如何處理缺少對應的措施。如果企業沒有及時將該問題處理,可能會損害企業自身利益,增加經營風險。
當前,部分企業在建立內部控制體系時,面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一些企業為家族式企業,家族在企業中享有一定權限,規模大,甚至直接參與到企業決策活動中,影響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進行。其次,一些非家族式企業權力比較分散,主要集中在部分人手中,一些企業董事會無法參與到企業決策籌劃中,沒有成立獨立董事實施外部評價。最后,一些大規模企業內部設有諸多部門,部門之間通常會建立滿足自身經營要求的內部控制體系,部門之間的管理工作比較獨立,沒有將各個部門內部控制方案進行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無法從全局入手對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科學管控。
在企業中,部門之間信息交流發揮著重要意義,不但可以實現部門之間信息有效傳遞,也能幫助企業更好整理與調配資源,提高資源使用率。內部報告傳遞及時性將會對企業決策和控制帶來直接影響,在企業內外資源整合與分配上起到關鍵性作用。為了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水平,應做好信息傳遞工作,保證信息傳遞通暢性,讓各個部門及時獲得所需信息,實現科學使用信息。但是,大部分企業在傳遞信息過程中,都會面臨傳遞不及時的狀況,這是因為企業缺少具體的信息傳遞計劃,信息傳遞機制不健全,相關設備比較落后,阻礙各部門之間信息交流,使得信息傳遞受阻[3]。
內部監督管理是保證內部控制工作有序進行的前提要素,但是我國大部分企業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內部監督管理制度,甚至沒有成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缺少專業的監管人才,內部監督管理不嚴。即便一些企業成立了內部審計部門,但是會受到上級部門的直接干預,停留在表面,只是根據內部控制要求,對各項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缺少對整個內部控制實施過程追蹤監督,內部審計監管能力不足,無法及時找到內控中存在的問題,容易讓企業面臨嚴重損失。
當前,部分企業領導對內部控制重視度不高,沒有從現代企業治理機制出發制定詳細的管理計劃,內部控制體系缺失,影響內部控制效果,讓企業在經營發展中出現各種風險,從而阻礙企業進一步發展。為了在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中更好地完成內部控制工作,提高內部控制水平,首要做的就是優化內部控制環境。一方面,完善企業規章制度,加強企業治理體系建設,協調好各部門之間關系,促進部門之間相互交流與配合,建立滿足新時代發展要求的企業管理機制。另一方面,在成立董事會時,盡可能讓董事會成員與總經理權限分配均衡,防止權限集中在部分人手中,讓董事會享有一定權限,發揮決策力量。通過加強內部管理職責科學劃分,對內部控制實施過程中風險問題科學防范,并劃分到特定部門中,如果發現風險,及時找到相關負責人,對其處罰,讓企業各個部門給予內部控制工作高度重視。企業還要加強文化建設,建立滿足企業發展要求的核心價值文化體系,讓員工對企業發展產生濃烈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讓更多的人員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有效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體系深入改革,不確定因素增加,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企業經營風險問題出現。為了減少風險問題發生,企業經營者應對市場發展情況追蹤調查,時刻觀察市場經濟發展變化,定期安排專業人士對企業經營風險綜合評估,確定風險等級,制定詳細的防控計劃,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方面,企業應加強體系建設,發布相關規章制度,確定企業風險評估方法,定期開展風險評估教育,讓所有人員明白風險管理的意義,強化風險管理意識[4]。另一方面,對于企業管理層,應該制定相應的管理計劃,科學劃分管理職責,防止權力過于集中而引發決策風險,將董事會力量全面發揮,通過多部門集中商討,提出風險防控措施,降低風險發生率。如果是獨立董事,要求其不可采取各種方式持有企業股份,單純以局外人身份參與到企業風險評估中,幫助企業防范和處理風險。此外,企業各個部門及人員應該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意識,把風險管理理念滲透到各個活動中,對于部門及企業經營中潛在風險問題,一經發現如實上報,在所有人員的協作下,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疇內。企業需要在每個部門中安排兩名以上的風險評估人員,對部門領導制定的決策方案進行調查,在企業內部構建一套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對企業各個部門制定的發展決策進行探討,在所有人員監督上防止出現武斷決策現象,減少風險問題發生。
現階段,部分企業在內部控制體系上缺少完善性,無法迎合比較復雜的企業治理結構,不能給現代企業治理發展作出貢獻。對于現代企業來說,治理結構比較復雜,內部人員包含了股東、董事會、總經理、部門經理等,怎樣才能讓各個權利主體相互制衡,明確權限和職責,是企業管理層重點思考的內容,需要通過建立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來實現。例如,某企業為家族式企業,為了推動企業更好發展,放棄一票否決權,把決策權下發給各個部門經理和股東,防止決策過于武斷而阻礙企業進一步發展。并且,企業嚴格按照現代企業治理機制要求,對內部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完善內部層級建設,讓權責在部門之間做到明確,加強董事會權力分配,協調好與企業高層之間的制衡關系。通過定期對企業各個部門財務情況預算和審核,真實評價,讓各部門自主完成內部控制工作,形成相對獨立的內部控制管理格局。在各部門建立內部控制體系的同時,把各部門內部控制體系相互結合,形成完整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在體系中明確要求各個部門工作內容和責任,從宏觀角度入手,實現企業全局控制。
要想提高內部控制水平,應加強企業各部門之間信息交流,保證部門之間信息有效傳遞。從硬件角度出發,加強企業信息交流平臺建設,讓信息交流平臺功能更加全面。企業應成立信息情報和網絡中心,把企業總系統與各個部門信息交流系統進行結合,便于系統之間信息傳遞,通過及時收集各項信息,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要求各部門認真篩選和評估信息。在完成信息收集工作后,將信息在企業內部橫向和豎向傳遞,便于領導更清楚地了解企業經營發展情況,及時調整發展決策,有利于企業健康發展[5]。
在建立內部控制體系過程中,涉及了三個比較獨立的控制層面:第一,事前控制,也就是第一層次,在企業一線“供產銷”全過程中滲透相互制約和影響的管理體系,建立以預防為根本的監督管理防線。第二,事后監督,也就是在會計部門常規性會計核算的同時,對各個崗位和業務進行日常核查,建立以“控制”為根本的監督防線。第三,以現有的稽核、審計、紀檢監察為根本的監督防線,成立直接由董事會負責的獨立性審計部門。對于審計部門的工作職責,主要負責對內部控制實施過程進行常規稽查、審計監督、審查會計報表等,對會計部門實施內部管理,建立以“檢查”為重點的監督防線。除此之外,在成立審計部門過程中,企業領導應賦予審計部門最大的審計權限,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審計部門容易受到上級部門的干預,但是在監督管理中,盡可能避免上級部門對審計部門工作直接干預,保證其權力發揮,提高審計監督的有效性[6]。為了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審計內容不僅僅停留在財務層面上,還要對影響企業發展的各項因素與事項進行檢查,動態監督,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降低影響,保證企業健康發展。
總而言之,在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中,內部控制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可以幫助企業防控風險,更好地迎合市場發展變化,增強企業發展實力,有利于企業更好發展。在實際中,企業管理者應結合現代企業治理機制要求,逐步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將其落實到位,保證企業在新常態背景下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