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鑫 王國云
2020 年3 月20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將“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國家課程方案”,“形成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明確“勞動課程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義務教育勞動課程要“以豐富開放的勞動項目為載體”,“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作為勞動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天然場域,鄉村小學不僅承擔了塑造勞動者良好精神面貌、樹立正確勞動價值取向和培養良好勞動技能水平的課程目標,還肩負著涵養家園情懷,孕育改造精神和培養鄉村建設者的責任使命。鄉村小學勞動課程開發與實施的質量決定了鄉村小學勞動教育的質量。
陶行知一生致力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他關注中國的鄉村教育問題和兒童教育問題,指出必須“建設適合鄉村實際生活的活教育”。勞動教育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勞動教育思想對新時代鄉村小學勞動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育思想,與新課標中“加強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的聯系”這一課程理念相通,與建構“家—?!纭眳f同的教育體系的要求相通。在鞏固課堂這一勞動課程實施主陣地的基礎上,勞動教育應擴大到學生的所有生活,強調家庭勞動教育課程對學生的重要作用,要求學生能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積極主動地完成家務,提高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社會也要承擔勞動教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任務,為鄉村小學的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動手勞動,真正踐行陶行知先生“社會即學?!钡慕逃砟?。
陶行知明確提出“事事在勞力上勞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1]108。勞動教育不是埋頭蠻干,也不是空講勞動價值,應當厘清勞力與勞心、行動與知識的關系,明確勞力是勞心的前提,勞心是勞力的升華。新課標強調,“要構建以實踐為主線的課程結構”,這就要求鄉村小學的勞動課程開發與實施必須突出勞動實踐的前置性和重要性,構建在勞力上勞心的勞動課程,從而成就在勞力上勞心的新時代鄉村少年。只有擁有“農夫身手”“科學家頭腦”和“改造社會精神”的鄉村少年,才能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歷史使命。
鄉村小學的勞動課程必須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沒有教育意義的勞動實踐活動,不屬于學校勞動教育。陶行知認為,勞動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為了“獲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勞動者之甘苦”[2]。當前,在一定程度上,經濟社會發展和隔代溺愛使鄉村學生失去了感受勞動之甘苦的機會,導致很多鄉村學生輕視勞動,甚至抵觸勞動。鄉村小學勞動課程應堅持育人導向,引導新時代鄉村少年體驗勞動艱辛,理解勞動意義,珍惜勞動成果,培養鄉土情懷,熱愛并尊重鄉村勞動人民,為改造鄉村做好思想和意志準備。
學校是兒童生活的中心,也應是勞動教育實施的中心,成為勞動課程開發與實施的主陣地。校內的各種勞動活動和學科教材資源都可以用來開發勞動課程,鄉村小學在勞動課程的開發上更具有資源優勢。學校要因地制宜,將“行”和“知”整合起來,建設教、學、做合一的勞動課程,實現兒童的手腦并用,全面發展。
一是基于校內勞動實踐開發勞動課程。鄉村小學往往占地面積較大,校內有很多樹林、草坪,學生除了班級灑掃之外還要承擔除草、養護等勞動任務。利用這一特點,學??梢蚤_發“校園小主人”勞動課程,讓每個學生從進校開始就學習如何勞動,并組織學生研究勞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掃地前為什么要灑水”“怎樣掃地灰塵最少”“玻璃怎么擦最干凈”“如何快速安全地除草”等,將研究的成果運用到自己的勞動實踐中,實現“行與知”“手與腦”的有效整合,讓學生真正成為校園的主人,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二是結合學科教材建構勞動課程。學科教材中有許多與勞動相關的內容,這些內容同樣是勞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能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檢驗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學校可以利用空地開辟校內小農場,開發“菜園子課程”,培養“農場小能手”。將語文、數學、科學、美術等學科內容進行整合,分年級設置不同的勞動任務,如低年級捉蟲除草,中年級種植施肥,高年級則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開展種植實驗,研究不同種植密度、不同種植方式(打頭、剪枝)對產量的影響。學生經歷種植勞動,從實際情境中觀察、體驗、感悟、操作、猜想、推理、驗證所學知識,同時在勞動中發現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從而進一步理解學以致用、用中求學的意義。
三是依托實踐基地開發勞動課程。新時代,勞動課程還應具有“為職業勞動做準備”的功能。陶行知提出,職業教育要培養“生有利之物”“生有利之事”的“生利人物”[1]10,這與勞動教育創造價值、貢獻社會的理念相契合。學校應與相關企業或組織積極合作,建設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讓學生能夠走出學校,走進勞動實踐基地,感受基于社會大視野的大勞動課程。例如,開展養殖體驗類勞動課程,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讓他們體會到勞動人民的辛苦,運用勞動成果給別人帶來幫助。又如,開發“基地小專家”勞動課程,課程貫穿整個小學階段,課程形式豐富多樣,從職業感知到輔助職業體驗,再到頂崗職業體驗,學生通過自我學習、咨詢專家、實地參觀等方式,在“做中學”“學中做”,懂得了尊重每一份職業和勞動者,萌發一定的職業興趣,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做一定準備。
陶行知認為勞動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增進自立之能力”。現階段,鄉村家庭勞動教育存在一定問題:家長勞動教育觀念有待加強,學生勞動機會缺失,留守兒童隔代富養現象普遍存在,學生勞動意愿低。學校應積極開發合作共贏的勞動教育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能力,讓學生形成生活“常能”,形成良好的勞動教育效果。
一是以勞動養成習慣,以家務整理推進勞動課程。學??梢蚤_發“家庭小當家”勞動課程,從整理文具、整理房間、整理房前屋后開始,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利用“朋友圈打卡”“勞動視頻制作比賽”“公眾號發布”等方式進行過程性管理和反饋評價,強化習慣養成的效果。以這樣的方式推進勞動課程,不僅可以讓學生的生活環境更加美好、身體更加健康,還能促進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二是以勞動培養能力,用家務勞動助力勞動課程。學??梢詮娜昙夐_始,以家務勞動為切入點,由易到難地讓學生學習如何洗菜、切菜、下面、炒飯;四年級時,大部分學生能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搟面皮、包餃子等有一定難度的家庭勞動任務;高年級時,學生能獨立做出一桌豐盛的菜肴。這樣的課程既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情感,又讓學生深感家務事的不易,體會到父母的偉大。
陶行知主張“社會即學校”,他創建工學團,帶領學生外出實踐,疏浚池塘,服務社會。鄉村小學也應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相關需求,開發基于社區的公益勞動課程。
一是建設美麗鄉村,基于公益勞動開發勞動課程。例如,學校以“建設美麗鄉村,貢獻你我力量”為目標,開發“社區小雷鋒”勞動課程,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真實情境出發,針對鄉村水源質量日益惡化的現象,讓學生在識水、觀水、凈水等一系列步驟中了解水的重要價值,了解村居周邊池塘溝渠的水質狀態,并自覺動手整理溝塘。學生在付出辛勤勞動之后,感受到勞動前后環境的巨大變化,形成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理念,培養勞動觀念。又如,針對鄉村垃圾隨意堆放的問題,學??梢蚤_展“清理垃圾我挑戰”活動,讓學生在充分了解垃圾相關知識和垃圾危害的情況下,尋找社區村組里的垃圾,通過個人勞動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將其清理,學校將清理前后的變化用照片、視頻等形式呈現出來,向學生、家長、社會進行宣傳,真正做到服務家鄉,服務社會。
二是關注時事熱點,用志愿服務開發勞動課程。時事熱點也是社區勞動課程開發的重要來源,例如,“勞動戰疫”志愿服務活動中,學生積極主動幫助社區內有困難的老人買菜,運送各種生活物資,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
鄉村小學應加大勞動教育課程的開發力度,規范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流程,讓鄉村小學的學生在勞動中揮灑汗水,在勞動中強健體魄,在勞動中增長智慧,在勞動中收獲喜悅,在勞動中培養品格,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