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芳
2021 年7 月24 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旨在從宏觀政策層面減少學生的校內外學業負擔。學業壓力是影響學生學業成就的關鍵因素,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1]過重的學業壓力會直接導致學生學習倦怠,影響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2]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學業壓力,提高學業成績,維護心理健康,助力“雙減”政策真正落地,這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筆者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石門實驗學校(以下簡稱“石門實驗學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選用陳旭編制的“中學生學習壓力源問卷”(SSS)調查石門實驗學校學生的學業壓力現狀。[3]該問卷共56 題(原問卷62 題,因子分析結果保留56題),包括競爭壓力(RS)、任務要求壓力(CS)、挫折壓力(FS)、期望壓力(ES)、自我發展壓力(DS)5 個維度。調查結果顯示,石門實驗學校學生整體的學業壓力處于中等偏下水平。筆者將學生的5 個維度得分和總分兩兩配對比較,發現石門實驗學校學生在5 個維度上的得分排序從高到低分別是期望壓力、任務要求壓力、競爭壓力、自我發展壓力、挫折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石門實驗學校學生整體的學業壓力水平正在不斷降低,但是學生感受到的期望壓力不降反升。這與“普職分流”有著密切聯系。[4]雖然制定這些政策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但由于社會和家長的認知并沒有相應改變,巨大的升學壓力轉變為對學業的期望壓在石門實驗學校學生身上。因此,為了切實降低學生的學業壓力,學校、教師、家長等教育參與者需要切實轉變認知、采取行動。
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石門實驗學校基于學情開發了“初中生學業壓力應對”心育校本課程(以下簡稱“壓力應對校本課程”),編寫了理論結合實際的校本材料,并配備了相應的教學課件資源,使壓力應對校本課程更加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需求。
調查顯示,七年級學生的學業壓力得分最低,但他們面臨著適應新環境的挑戰,快節奏的學習生活令他們感到緊張,壓力增大。突然增多的學習科目令七年級學生無所適從,休閑娛樂時間也相應減少,如何高效地管理時間是他們面臨的一大難題。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青少年面臨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自我同一性發展問題,是個體第一次有意識地回答“我是誰”的問題。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如果無法更好地認識自己的能力、目標、優勢等,他們將會感到迷茫、焦慮,出現角色混亂。
針對七年級學生的壓力應對校本課程,側重于改善他們對壓力的認知評價。從壓力源層面著手,重點培養七年級學生對競爭、他人期望、個人理想、挫折與壓力的積極認知。從個體效能著手,重點培養他們對自身特質、優勢、潛能的積極認知。
為此,石門實驗學校開發了“我可以適應初中新生活”壓力應對校本課程幫助七年級學生認識在新環境中可能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使他們合理定位再出發。“我可以找到學習的理由”一課讓學生明白動機是如何影響人的行為,并了解自己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為自己而學。“我可以知道時間哪里來”一課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已經具備的時間管理資源,提升時間利用率。“我可以非暴力溝通”一課讓學生覺察情緒,理解他人,合理提出自己的建議,避免與他人發生沖突。“我可以采用積極思維方式”一課培養學生積極思維方式,樂觀面對挫折,全面、積極、動態地評價自己。“我可以發現我優勢智能”一課讓學生探尋自己的優勢、發現自身潛能,擁有積極體驗。通過這些壓力應對校本課程,七年級學生更好地適應了環境變化,能夠做好時間管理,明確自我能力、目標、優勢,可以積極面對學業壓力,從容應對自我同一性發展問題。
調查顯示,八年級學生的學業壓力得分最高,特別是在期望壓力、競爭壓力、任務要求壓力維度比較突出。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很不穩定,容易出現沮喪、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他們更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助感,容易把考試失利歸因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從而慢慢喪失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此外,八年級學生時間管理的規劃性和自律性不夠,他們可支配的時間不足,缺乏長期目標。
針對八年級學生的壓力應對校本課程,側重于教授他們主動應對的策略,包括對個人認識的重視與再建立、積極思維、問題思維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通過八年級壓力應對校本課程,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尋找事物的積極面,運用積極思維應對生活中的煩惱事件,并能夠通過合理歸因主動尋找身邊的資源,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等。
為此,壓力應對校本課程需要重點培養八年級學生對自身特質、優勢、潛能的積極認識,讓他們重新認識、接納自己,學會自我欣賞,找到自身優勢,以積極心態面對學業壓力,開發個人潛能。為此,石門實驗學校開發了“我可以激發我潛能”“我可以確立有效的目標”“我可以接納我自己”“我可以調節壓力”“我可以積極這樣想”“我可以積極合理歸因”等課,幫助八年級學生根據SMART 原則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客觀認識自己,欣賞自己的點滴進步,勇敢面對困難。通過八年級壓力應對校本課程,學生能夠覺察自己的學業壓力來源,學習如何應對學業壓力,并掌握調節壓力的有效方法。他們通過學習歸因理論,明白“內部歸因”“外部歸因”的區別,能夠識別自己的歸因方式和特點,并掌握合理的歸因方式,用積極思維面對生活中的煩惱事件,積極應對期望壓力、競爭壓力和任務要求壓力。
九年級學生面對升學挑戰,自我期望壓力得分較高,較重的學習任務也使得他們的任務要求壓力得不到緩解。同時,筆者通過訪談得知,大部分九年級學生沒有掌握科學的放松方法,他們對睡眠存在認知偏差。因此,他們會感到焦慮、緊張、痛苦,出現失眠問題,這又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狀態與學業壓力。
針對九年級學生的壓力應對校本課程側重于培養他們積極心理品質,如好奇心、靈活性與自控力等。為此,石門實驗學校開發了“我可以堅持不放棄”壓力應對校本課程,讓學生明白堅持的意義,幫助他們找到堅持的方法,并在學習生活中練習。“我可以找到希望的鑰匙”一課讓學生嘗試使用“目標、動力、方法”在生活中找到或感受到希望。“我可以按下暫停鍵”一課幫助學生學會表達情緒,并正視自己的負性情緒。針對九年級學生自我期望壓力普遍較大的情況,石門實驗學校開發了“我可以減壓并賦能”一課,使他們正確認識學業壓力,練習放松和冥想的小技巧,幫助他們正確應對中考的挑戰。“我可以樂觀并自信”一課讓學生理性看待自身的處境,體驗元認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考慮到部分學生的學業壓力已經影響了他們的睡眠質量,石門實驗學校開發了“我可以安心睡好覺”一課,讓學生了解睡眠周期,并利用睡眠周期提高睡眠質量,掌握調節睡眠的方法。
石門實驗學校嘗試幫助學生更多地選擇積極的方式應對學業挑戰,減輕學業壓力。通過課后訪談與個案研究反饋,筆者發現學生在學業壓力應對策略和自我效能感方面有所提升。學生能夠更主動地應對學業壓力,提升了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