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映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鋼琴課程是當前高職幼管專業的必修科目之一,高職鋼琴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鋼琴技巧,更重要的是注重思政方面的教育。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門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將鋼琴課程與思政教育相結合,是高等職業院校鋼琴教學創新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都會對高職幼管專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的心態得到優化,同時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文史素養。本文從高職鋼琴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與問題入手,針對性地提出了思政元素融入高職鋼琴課程的途徑與策略,為我國高職幼管專業鋼琴課程的思政教育建設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在高職鋼琴教學中加入思政教育的內容,有助于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但當前高職幼管專業鋼琴教學中,部分教師還是注重鋼琴的指法教學與技巧應用,在技能基礎知識上的傳授遠遠多于對學生思想教育的引導。同時,目前鋼琴課程教材的內容很多是西方的曲目,傳遞的是西方思想,對于我國強調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并無太多積極之處。教材中可挖掘的用于“育人”的點不足以支撐當前高職院校對學生思政教育的要求,導致高職幼管專業鋼琴思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思政教學的實質是使人的思維方式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是無形的,是在不斷重復的過程中產生的。它的特性決定了在教育和教學中要采取各種手段,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思想的轉變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無論教師采用什么方式,最終的目的都是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思想中的偏差,并做出相應的調整。然而,當前我國高職幼管專業的鋼琴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還停留在教師的講授階段,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鋼琴教育主要還是以課堂上的鋼琴技能教授與技巧糾錯為主,缺少了師生之間的思維沖突,也束縛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影響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高職的基層教學組織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的,而鋼琴課的教學實踐也必須在教研組中進行。一些院校在學校層面上尚未形成共識,建立工作機制,或雖有機制也要求執行,但到了系部后,由于信息傳遞不對稱,教研組對思政教育理念未能充分理解,或是教研組本身沒有明確相關的工作方法,致使思政教育難以得到有效的落實。
就當前高職幼管專業鋼琴教學的情況來看,由于教學中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技巧,考試和評定的標準大多是根據學生所掌握的技能程度而定。對學生思想上的影響、學生產生的觀念改變,基本上沒有相應的考核。目前,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尚未充分關注思想教育的成效,因此,教學評價體系中存在思政教育內容缺失的問題,這對思政教育造成了阻礙。
“三全育人”這一概念主要體現的是育人這一過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正是響應了國家將“育才”轉變為“育人”的要求所做出的優化。在鋼琴課程教學中,除了進行教學設計、實行教學計劃、完成教學目標、促進實踐交流之外,更應當注重課程的育德作用,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合。因此,在高職幼管專業鋼琴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首先要遵循的就是育人原則。
要將思政元素融入高職幼管專業鋼琴課程中,需要打破當前高職教師對于鋼琴課程固有的認知,將鋼琴課程內容與相關的思政元素融合在一起,填平學科之間的溝壑,將二者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教師要用“育人”的視角,了解當前課程可與“育人”思想相通的部分在何處,挖掘課程思政的價值,有重點地進行教學設計。要將融合這一觀念作為課程教學的內核,多角度地發現、了解并設計課程內容,力求能夠從各個角度進行高職鋼琴課程思政教育。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將融合原則作為當前高職幼管專業鋼琴教育的重點。
高職幼管專業鋼琴課程中,教學設計多以感受、聆聽、體驗、表達為主要教學方式。鋼琴教學本就是一種以音樂為媒介傳播美的課程形式,因此在高職幼管專業鋼琴教學中要注重音樂美學的原則,以鋼琴課程思政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審美情趣,促進鋼琴課程的本源回歸,從而奠定核心的價值取向[1]。
首先,高職院校管理部門應當將思政教育作為當前教學的指導思想,并下發相關文件要求各院系、年級、教師予以監督實施,自上而下,依次分解目標任務,確保思政教育的落實。其次,要將思政教育的成效作為判定教師與院系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優劣的標準,從院校政策層面給予思政教育的支持,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最后,高職院校要將思政教育推到教學的前沿地位,引導教師教學重心的轉移。
一個國家最能夠彰顯民族精神與氣節的就是其深厚悠久的文化,把愛國主義元素作為歌曲的主旋律,能夠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愛國主義類型的歌曲之所以在我國天南海北傳唱歌頌,是因為愛國主義歌曲本質上就具有深層次的內涵。不僅如此,這些歌曲中都含有體現國家精神和振奮人心、鼓舞心神的強大力量。因此,將愛國主義歌曲與鋼琴教材相結合,能夠極大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
高職幼管專業鋼琴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到鋼琴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且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把相關的有深刻意義的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以此讓學生感受鋼琴歌曲中富含的國家革命精神的強大力量。而想要達到上述效果,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選取合適的歌曲當作教學內容。教師在選擇鋼琴教學作品時,要結合學生的審美需求,遴選一些能夠快速讓學生產生思想共鳴的作品,如《娃哈哈》《國旗多美麗》《紅星閃閃》《我愛北京天安門》《祖國大花園》《升國旗》《祖國祖國多美麗》《七子之歌》等,這些歌曲飽含著愛國主義的真摯情感,更加容易打動學生的內心,幫助學生了解革命歷史背景和故事,深入領悟愛國主義歌曲中的民族文化和精神。
在高職幼管專業鋼琴課堂教學中,教師同樣需要遵循新課標的理念,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將以教師為課堂重心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學習重心的方式,注重對高職幼管專業學生品德的培養。例如,在進行《盼紅軍》這一鋼琴曲目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前對曲目的創作背景與表述的故事等資料進行查閱收集與研究,讓學生對于鋼琴曲目有一個基礎的認知;而后,課中由教師針對其中的關鍵點進行隨機提問,創設較為輕松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一同探討作品內涵;最后由教師引導學生對作品表達的內涵進行提煉與升華,讓學生了解曲目中飽含的愛國、愛黨之情,通過鋼琴曲目的教學,培育學生愛國精神,從而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這樣在課堂上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教師在講好課程知識的同時,更要講好中國故事,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高職幼管專業鋼琴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注重思政教育,使其變成錘煉心志和養成品行的過程。學生的成功,離不開自身的學習能力,教師除了教學以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不可忽視,這是學生獲得極佳學習成效的關鍵。
首先,鋼琴彈奏練習是一個長期艱苦磨練,自身不斷感悟的過程,需要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持之以恒的精神。學生在堅持不懈的練習曲目的同時獲得感悟,取得進步,完成一個個小目標,獲得成就感,在日積月累的努力后,學生便能收獲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彈奏技能。
其次,學生彈奏水平的提高離不開工匠精神的作用。在彈奏鋼琴練習時,學生需要嚴格要求自己,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清楚自己的優勢和缺點,并且不斷改善,追求完美極致,精益求精,這正符合工匠精神。因此,教師在教授學生的同時,工匠精神的教育培養也是不可缺少的。
再次,強大的心理素質大大影響著演奏一首鋼琴曲目的效果。沒有強大的心理,再高的彈奏技巧也顯得有心無力。在演奏時難免會出現一些不可預料的突發事件,而這些突發事件,擁有強大心理素質的學生便可以冷靜思考,巧妙地解決問題,不致于驚慌失措,留下怯場的陰影。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學生培養強大的心理素質。
最后,藝術類課程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培育健康的審美情趣、樂觀的生活態度,需要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審美的能力。在高職幼管專業鋼琴教學中,學生在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的基礎上,需要形成正確的審美標準,這樣便能擁有觀察事物美的能力,因而做出正確的選擇。課程思政的落實說到底,需要教師改變以往的教育觀、教學觀、育人觀,在課程教學中增加價值的維度、育人的理念,拓展價值教育的本領和能力[2]。
思政元素融入高職幼管專業鋼琴教學中可采取多種方式,一是要對現有的高職幼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鋼琴課程標準進行適當的修訂,挖掘可以用作“育人”的部分進行延伸與加工,使這些“點”形成前后聯系、符合思想形成規律的“面”;二是教師要多交流,集體備課研討,提出各自的看法,為教學設計提供想法;三是要在院校內部統一鋼琴考核標準,將思政教育的內容作為考核要求,在教師與學生認知中增加思政教育的比重,從而形成注重思政教育的良好風氣。
思政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人生觀、價值觀的必由之路,課程思政是每個專業課程改革的關鍵,鋼琴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當前高職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因此,高職院校要注重提高思政教育的地位,高職幼管專業鋼琴教師在教學中也要認真落實“育人”這一理念,秉持立德樹人觀念,將課程內容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培育社會發展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