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齊偉 浙江順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企業的經營管理,主要是利用各種信息資源管理企業的各種業務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對之后的發展趨勢進行合理計劃的一種活動。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企業必須改變傳統的單一經營管理模式,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基本需求。實際上,如何更好地理解新經濟形勢下的市場經濟變化的狀況,明確企業在生存發展過程中的所有需求,調整業務經營范圍和經營管理模式,才是當下企業需要面對的最重要的問題。
新經濟指的是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一種經濟活動。全新的經營管理模式,不僅能夠優化改善傳統經營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而且能提升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
除此之外,在新經濟時代,我國各行各業的經濟發展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一定要加強經濟發展與信息時代的結合,創新新經濟模式下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全方位地推動產業的升級改造。
在經濟一體化的影響下,每一個行業的經濟活動都對信息技術產生了更大的需求。企業需要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使其參與企業的市場經濟活動,不斷優化完善管理模式,明確傳統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缺陷,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創新經營管理模式,確保企業能夠在時代背景下,發揮信息技術的價值與作用。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與改革發展步伐的加快,企業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出現了與現代化市場經濟不匹配的狀況,特別是隨著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深化金融機構的改革,“去杠桿”的主體已經成為最重要的部分,在擴大市場需求的同時,國民經濟也需要確定新的發展基調。尤其是在過去的經濟發展中,我國的很多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發放、債券融資等方式,擁有了比較豐富的資金來源渠道,也催生了很多以大規模“燒錢”為主流趨勢的“空殼企業”,但是,隨著國家對金融機構管理控制力度的加大,企業的融資成本不斷提高,企業在經營發展中出現了很多困難,原有的管理體系與模式不能幫助企業作出正確的市場判斷,導致企業出現大量負債,企業內部的資金鏈隨時有斷裂的危險。
與此同時,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科學信息技術的應用,也給傳統企業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壓力。原有的經營管理模式已經跟不上現代化企業的發展腳步,企業必須創新經營管理模式,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經濟大環境變革的具體要求[1]。
社會已經經歷了工業化、信息化、知識化三個階段。知識經濟與傳統的以勞動力為主的農業經濟、以機械化生產為主的工業經濟的經濟模式是完全不同的。知識經濟時代主要以研發能力、教育培養、智能化研究、企業虛擬化發展和資產無形化發展為具體的特征。
在新經濟形勢下,知識經濟更加重視的是企業的知識儲備和人才儲備,從原有的重視數量的以人為本,到如今的重視質量的以人為本,技術能力已經成為企業經營活動的前提與基礎。從這個角度來說,企業需要轉變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創新經營管理的程序和模式,提高經營管理的質量與效率以及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
實際上,無論是哪種類型的企業、哪個層級的員工(上至高層管理者,下至基層員工),都存在著體系制度方面和精神方面的管理問題。
從體系制度來說,在日常經營管理發展中,企業就像一臺精密儀器設備,需要各部分零件的配合才能完成工作。如果外部的市場經濟環境發生一定的變化,一線的市場人員就會第一時間感知到市場的變化,而中間的管理人員更多的是依靠大量的數據和分析報告鑒別市場,所以時間上較為落后,就算是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能夠第一時間接收到市場變化的信號,但如果臨時轉變發展方向,對于企業而言將會是非常大的打擊,可能造成內部經營管理的混亂。
從精神方面來說,無論是工作的環境還是生活的環境,企業的管理人員和職工都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也就是說,人們的心理的慣性越大,就越不能更快地適應外部的環境變化,在比較強大的慣性思維模式下,企業的員工已經比較習慣按照已有的程序和模式處理工作中的相關問題。如果說企業是獨立的個體,那么經濟大環境的變化就意味著生活環境的變化,而企業作出相應的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
在千變萬化的信息時代,經濟方面的變革需要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各種全新的經濟形態的產生以及經濟形態的變化,都不能直接為企業留出足夠的時間幫助其轉變,企業內部的員工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時代的進步,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不斷地推動企業員工思維的創新,如何改變傳統的慣性思維,也是企業管理變革中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知識經濟時代最為直接的特征是數字經濟與互聯網的普及發展,對傳統企業的管理模式造成一定的沖擊。傳統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中,無論是自上而下的信息管理還是經營管理,一般來說都有很多的現場會議,這將使得信息數據無法及時共享,甚至可能造成溝通中出現問題,導致錯誤判斷,影響企業的順利發展。
隨著互聯網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數字化時代來臨,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受到了挑戰,原本需要工作人員管理的各種程序,在科技飛速進步的今天,只需要簡單的程序就能夠完成;原本需要逐級傳遞的經營管理命令,只需要員工登錄相應的信息管理平臺就能夠完成;原本需要大量的市場人員承擔一線調研任務,如今可以直接在計算機程序上操作[2]。
也就是說,一套簡單的程序就能夠處理好企業傳統經營管理模式的所有工作,還能夠幫助企業節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避免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存在誤差。企業需要利用知識經濟時代數字技術的各種優勢,掌握市場的動態,客觀、精準地分析市場的變化與自身的狀況,才能更加從容地面對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諸多挑戰。
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發展有其特色,這與世界上其他的國家是不同的。在國內經濟發展的最初時期,國家經濟的主體結構還是以大型和中型國有企業為主、以計劃經濟為主的發展形勢。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絕大多數的企業管理人員的思維沒有從傳統的框架中掙脫出來,特別是在有的地方,由于官本位思想的主導,一些大中型國有企業的領導在經營管理中帶有非常濃厚的政治特色,而且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主體機構非常龐大,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也比較低。
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經濟受到了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也受到了先進的經營理念的沖擊,我國政府也在不斷地深化企業的改革,革除了一些陳舊的經營管理模式的弊端,提高了企業的發展潛力。
但是目前,國內大量企業的經營發展是以計劃經濟時代的工作人員為主,在這種經濟背景下成長的經營管理人員,無論是理念還是方式都存在一定的政治特色,這對于新經濟形勢下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導致企業的發展也受到了影響。在企業中,年輕的工作人員和年齡較大的管理人員之間有著一定的沖突,兩者理念的碰撞不僅不會產生化學反應,可能還會制約企業的經濟發展。
除此之外,在新經濟形勢下,專業的經營管理團隊、規范的管理體系和系統的管理程序,都對管理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無法匹配新經濟形勢下企業的市場競爭,但是想要建立一支高質量、高專業和高效率的經營管理團隊,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完成的,導致企業在新經濟時期,經營管理人員嚴重匱乏的問題。雖然企業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引入專業的技術人員,但是可能面臨海歸技術人員不太適應國內市場環境的尷尬狀況。
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選擇,一般來說,多是依據高層領導者的管理理念。如果說企業管理團隊的經營理念比較落后,一定會影響企業的未來發展。企業需要為高層管理團隊提供培訓機會,使其直接面向市場,充分地感受到在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企業面臨的壓力和負擔,轉變傳統的經營管理理念,學習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模式,推動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發展。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數字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知識技術的變革幫助企業轉變了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從過去的以人為主轉變為以程序為主的模式,由過去傳統的、單一的管理模式轉變為信息公開共享、所有人都能夠參與的管理模式。企業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無法匹配現代化市場經濟環境的需求,會限制企業的生存發展,企業一定要充分發揮數字時代的技術優勢,不斷地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升級,創新經營管理模式。
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先進人才的培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制度及人才培養體系機制的落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之后的經營管理發展,企業需要深化改革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制度,建立人才建設機制,創造和諧有序的工作環境,實行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制度,執行先進的人才標準,加大人才團隊建設的力度,適當獎勵,開發人才引入機制,充分地挖掘工作人員的潛力,有針對性地引進企業比較匱乏的專業技術人才。
除此之外,企業可以實施崗位輪換制度,通過相同的時間內,員工從事不同崗位之間的轉化,測試員工對各個崗位工作的了解和掌握程度[3]。
在此過程中,企業也能夠幫助員工找到適合的發展方向,使其提高能力與價值。因此,必須在當下就培養未來的管理者,做好人才后備梯隊建設,更新人力資本,持續提升人力資源水平[4]。
總的來說,在新經濟形勢下,企業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需要企業不斷地變革經營管理模式,調整經營管理狀態,不斷提高綜合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