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波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2021 年,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接下來,工作重心則聚焦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展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是黨中央著眼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決策。中央定點幫扶單位要落實幫扶責任,發揮優勢,創新幫扶舉措,加強工作指導,督促政策落實,提高幫扶實效[1]。
作為央企直屬科研單位,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以下簡稱“核動力院”)在踐行央企職責、助力鄉村振興方面責無旁貸。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在黨中央的重大決策之下,更要率先行動、有所作為。文章以核動力院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的相關成功實踐為例,研究探討新時代央企科研院所青年職工參與鄉村振興工作新思路[2]。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人口進入城市打工,造成農村、尤其是偏遠地區出現了大量“隔代撫養”的留守兒童。由于祖輩在健康狀況、文化程度、思維意識和經濟條件等諸多方面的不足,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往往力不從心,無法充分滿足孩子的物質和精神需要,難以正確引導孩子,導致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和心理健康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3]。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父母為國家的發展和城市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理應得到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簡稱“石柱縣”)是重慶市唯一的集民族自治縣、三峽庫區移民縣、革命老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于一體的縣,是中核集團定點扶貧縣之一。作為肩負脫貧攻堅社會責任的中核集團,有責任做好關愛對口定點扶貧地區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考慮到地理位置、工作開展便利程度等因素,作為中核集團在川渝地區的直屬科研單位,核動力院在深入理解和貫徹集團公司關于重慶市石柱縣《進一步深化定點幫扶框架合作協議》幫扶政策的基礎上,根據實地調研情況,針對重慶石柱縣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系列志愿項目。
截至2019 年第二季度,石柱縣全縣共有16 歲以下兒童99686 人,其中農村留守兒童6640 人,困境兒童2386 人(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殘疾生活不能自理以及特困兒童等)。針對這一情況,石柱縣民政局牽頭制定了“三留守(留守兒童、老人、婦女)關愛服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開展“三留守”人員的關愛服務工作。此外,在2016 年還成立了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領導小組,石柱縣委縣政府領導任組長。該領導小組每季度或半年召開一次由24 個相關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研究解決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工作。
同時,石柱縣人民政府頒布了《進一步關愛保護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實施方案》,共包含以下九個方面的內容:全國留守兒童信息系統統計及季度更新;縣、鄉、鎮、社會機構四級聯動幫扶體系;人才隊伍體系建設:縣、鄉、鎮、社區兼職工作者226 人;縣教委:在學校設立心理咨詢室、親情視頻電話,開展“愛心媽媽”主題關愛行動;縣教委聯合公安、婦聯、團委等部門開展校園安全專項活動;在職領導干部結對幫扶:一人結對幫扶一名留守兒童,幫扶內容包括培訓家長、節假日慰問、過集體生日等;縣教委聯合8 個部門,開展“合力監護、相伴成長”活動,與留守兒童監護人簽訂監護協議,明確留守兒童監護人的責任義務;幫助非法收養的兒童落戶。設立12355 青少年維權熱線(主要針對留守兒童)。
除此之外,縣教委還組織開展結對幫扶活動。通過1 名老師與1~5 名留守兒童結對,實現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率100%。老師每月到留守兒童家中走訪,并與家長電話溝通交流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幫助解決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業困難。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并定期更新,形成動態管理機制。石柱團縣委也開展了“9+4”市民學校及4 點半課堂活動、“冬日陽光、溫暖你我”幫助留守兒童實現心愿活動,夏令營、流動少年宮、“衣舊情深”捐贈衣物等活動。
根據實地調研和與石柱縣相關部門交流了解,石柱縣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主要在資金和人才兩方面存在短板。在人才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老師的心理狀態普遍不佳,心理疏導知識和技巧匱乏,無法滿足留守兒童心理疏導工作的需要;音樂、體育、美術等文體類課程老師不足,無法滿足留守兒童文藝體育教育的需要。
針對上述調研情況,結合核動力院實際和科研院所獨特優勢,對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形成如下思路。
從活動實際效果最大化的角度出發,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應以長期、可持續的方式開展。起步時覆蓋面不宜過大,應選擇最為典型的、急需關愛的特困留守兒童群體進行試點,人數控制在200 人以內,試點學校不超過3 所。待形成成熟可行的活動經驗后,可有序逐步覆蓋更多留守兒童群體,并引入更多的單位和團體。
隨著國家投入的加大,石柱縣目前教育硬件條件基本滿足需要,但教師隊伍的素質、狀態等軟件力量較為薄弱。面對鄉村部分陳規陋習、留守兒童家庭情況復雜等消極現象,教師隊伍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影響到教師對自我價值的認可,挫傷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長期健康穩定開展。同時,由于對外交流學習機會有限,導致教師的思想、眼界相對封閉,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有待提升。留守兒童的教育又是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對包括心理疏導在內的多方面能力要求較高。這就造成了教學能力無法滿足教學需求的矛盾。教師作為與留守兒童交流陪伴最多、最了解留守兒童個人及家庭情況的人,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抓住教師這一關鍵因素。可通過對教師隊伍開展心理輔導、知識技能培訓和對外交流,改善教師隊伍的心理狀態,提升教師隊伍的教書育人能力,使其開拓眼界和思維,帶動留守兒童的教育質量水平邁上新臺階。
目前國家對于石柱縣的教育硬件設施的投入,已基本滿足當地的教學需求,但在師資數量、師資能力水平方面還存在短板。這種軟實力上的不足,導致留守兒童在前沿知識信息獲取渠道匱乏,知識儲備在數量、質量和結構上存在不足、知識更新速度慢,對于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改善人生命運的內生動力,對于未來發展定位方面也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針對上述問題,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將從“智”“志”雙扶的角度出發,發揮科研院所青年在知識前沿領域的優勢,幫助留守兒童拓展思維、拓寬視野,使其了解家鄉之外世界的宏大、豐富和精彩,以青年志愿者的成長經歷為例證,激勵孩子們通過刻苦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激發留守兒童群體改變自我命運的內生動力。
1保暖位置要正確 冬季氣溫低,孕媽媽更要注意保暖,并根據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很多孕媽媽生怕凍著肚里的寶寶,上身穿得暖暖的,下身特別是足部的保暖就忽視了。如果腳部受涼,會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縮,更容易受到感冒病毒侵擾。
經過參與青年的集體討論,最終確定項目主題為——中核青年“駱駝草”關愛留守兒童志愿項目。“駱駝草”是一種生長在戈壁沙漠當中的植物。面對極端惡劣的環境,駱駝草不畏酷暑嚴寒,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展現生命的不屈之美。同時,駱駝草也與中國核工業有著不解之緣。當年研制“兩彈”期間,戈壁灘上糧食奇缺,科研人員就以駱駝草充饑,硬是頑強地熬過了那段艱苦的歲月,最終取得了成功。可以說,駱駝草哺育了萌芽階段的中國核工業。關愛留守兒童志愿項目取名“駱駝草”,既蘊含著勉勵留守兒童面對艱苦環境迎難而上、刻苦學習綻放人生光彩的美好祝愿,也表達了中核集團勇擔扶貧責任、助力社會公益的決心。
關愛留守兒童成長環境,從心理、學習、視野等各方面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助力脫貧攻堅工作,體現中核集團央企公益責任。讓更多的中國核動力青年參與到鄉村振興工作當中,在實踐中體會黨和國家鄉村振興決策的深刻內涵,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心。
重慶石柱縣部分小學的特困留守兒童,第一階段覆蓋規模控制在200 人以內,啟動時以中益小學、官田小學和金彰小學的留守兒童共計近150 人進行試點。
核動力院及中核集團在川單位的青年志愿者。
2019 年第三季度開始,計劃每學期赴重慶石柱縣開展1 次活動,形成長期系列活動。
項目旨在守護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引導留守兒童的未來發展,共分為四大系列。
一是青春守護系列。聯合石柱縣教委、公安、民政、團委、婦聯等相關部門,為留守兒童開展校園安全、性教育、防家暴等專題宣傳;志愿者聘請專業心理輔導教師為留守兒童開展心理講座及團建活動。
二是成長指南系列。其一,志愿者為留守兒童所在班級組建圖書角,以適合兒童、前沿時尚的文化、科普、生理健康類書籍為主,并就相關書籍舉辦薦書講解活動,引導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讀書習慣;其二,在志愿者的引導和講解下,為留守兒童放映自然科學、人文歷史等方面的國內外優秀紀錄片,開拓孩子的視野,提升孩子對未知的探索興趣;其三,在專業團建老師的帶領下,志愿者組織留守兒童分批開展多種游戲,增進志愿者與孩子間的信任和聯系。
三是心語心愿系列。其一,志愿者經與所在班級班主任老師溝通了解后,在每所學校確定5 名留守兒童,每月由老師拍攝一張照片,年終匯總后,由志愿者制作印有留守兒童照片的臺歷并贈與外出務工的家長;其二,請留守兒童寫下自己的小心愿,經篩選后不定期予以實現;其三,不定期開展“發現家鄉美”“我的家鄉我來說”等關于家鄉的各類繪畫、講故事比賽,激發留守兒童對家鄉的熱愛。
四是園丁培養系列。每學期組織留守兒童所在學校的老師開展一次心理疏導、團隊建設或專業能力培訓。
2019 年9 月25 日,中核青年“駱駝草”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在重慶石柱縣下路街道金彰小學啟動,來自核動力院等科研院所的青年志愿者為70 余名留守兒童帶來了“核你在一起”科普講座,還為他們講述了“三人行必有我師”“有志者事竟成”等典故和部分成語的釋義,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科學與人文殿堂的窗戶。同一天,志愿者們還開展了陪伴系列活動,志愿者與孩子們一起開展“快樂陪伴,陽光少年”兒童樂培啟蒙訓練。在指導教練的帶領下,通過一些活動讓孩子們從中體會團結協作、聚精會神的道理,孩子們歡聲笑語,仿佛過了一個天真爛漫的節日。
2019 年第四季度,核動力院團委聯合兄弟單位團委,攜“駱駝草”關愛留守兒童志愿者再次來到石柱縣中益小學。青年志愿者們各展所長,石柱縣當年的高考狀元——也是如今核動力院最年輕的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為留守兒童帶來別開生面的學習感悟課,淺顯易懂地講述了學習的樂趣和意義,鼓勵孩子們要多讀書,讀好書,走出大山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志愿者們還通過英文單詞趣味記憶法、經典動畫電影賞析等趣味活動,開啟孩子們探索大山外面世界的窗戶。此外,志愿者們還利用中核集團在川的七家成員單位青年們徒步募捐所得善款,為孩子們購買了學習用具、運動鞋、運動器材,讓孩子們充分體會到了中核青年的關心關愛。
截至新冠肺炎疫情前,中核青年“駱駝草”關愛留守兒童行動累計開展活動3 次,累計為重慶石柱縣近150 名留守兒童送去溫暖。從現場的活動效果、老師和志愿者的反饋來看,中核青年“駱駝草”關愛留守兒童行動是一次科研院所青年主動融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的有益嘗試,不僅履行了央企社會責任,助力扶貧攻堅目標實現,更因地制宜,在產業幫扶、輸血式救助、消費扶貧等幫扶模式之外,探索了一條發揮科研院所知識密集型優勢的新型“智”“志”雙扶模式。
未來,中國將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邁進,實現鄉村振興是重要的指標之一。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后,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道需要全社會研究和解決的課題。希望通過文章列舉的相關實踐案例,為下一步實施“精神”扶貧、實現鄉村“智”“志”雙振興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