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立場、方法和重心

2022-11-24 16:27:37駿
社會科學 2022年9期
關鍵詞:特色

李 駿

引 言

作為一門學科,社會學從西方傳入中國已有百年,其發(fā)展歷程可分為新中國成立前從無到有40年和改革開放后恢復重建40年兩個歷史階段。從鄧小平同志提出“社會學要補課”,到胡錦濤同志提出“社會學的春天”,在黨中央的關心支持下,中國社會學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2020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首次提出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這一新命題,這也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內涵。對此命題,社會學界已經組織了多次研討會展開討論,一些知名的專家學者也發(fā)表專題文章或論文進行了闡述,相關觀點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以史論今,堅持基本原則。鄧偉志通過回顧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李漢俊(任命而未到任)、瞿秋白、施存統(tǒng)和李季等的治學精神,提出創(chuàng)建與美國芝加哥學派相較量的中國社會學派的四個要義: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有機理論調整社會結構;用社會化理論提升中國人的社會化水平;用社會學之“矢”去射“社會問題”之“的”;用社會學的科學方法對各類社會現象進行了解、說明、闡釋和預測。①鄧偉志:《瞿秋白等做過系主任的這門學科是時候創(chuàng)建中國學派了》,上觀新聞,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365234, 2022-06-30。丁元竹重申了胡喬木、費孝通在恢復重建社會學之初明確提出的三條方針:“一是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這是我們的理論基礎和方向;二是結合中國實際,這就是說要有我們自己的內容;三是為現代化建設服務,這是我們建設社會學的宗旨。”①費孝通:《費孝通論社會學學科建設》,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110頁;丁元竹:《不斷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行政管理改革》2020年第10期。其他學者即便沒有論及歷史,也都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面向中國實踐、堅持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等基本原則。②魏禮群:《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社會治理》2020年第10期;龔維斌、張林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理論基點、學術淵源與學科品格》,《南京社會科學》2020年第11期。

二是重視方法,發(fā)揚調查傳統(tǒng)。李友梅將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要點總結為四點方法論: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深入調研,把握規(guī)律,樹立國際視野。③李友梅:《發(fā)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正逢其時》,《社會治理》2020年第10期。魏禮群將社會調查,包括解剖麻雀與全局分析、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等,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傳統(tǒng)和基石。④魏禮群:《社會調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夯基壘石》,《社會治理》2021年第3期。其他學者也都或多或少論述了科學方法和社會調查的重要性。

三是界定范疇,反思學科不足。謝立中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不等于“中國特色社會學”,前者應當是對社會主義社會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研究。⑤謝立中:《淺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社會治理》2020年第10期。馮仕政提出四類社會學:專業(yè)社會學、政策社會學、批判社會學、公共社會學,認為中國社會學應當加強社會政策研究不足這個短板。⑥馮仕政:《以社會政策研究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建設》,《社會治理》2020年第12期。洪大用更是系統(tǒng)反思了中國社會學的不足,包括視野窄化、話語受限、經驗局限、理論乏力等。⑦洪大用:《加快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社會治理》2020年第10期。

四是關注實踐,回應重大問題。這是目前學界討論最多也是最有共識的,如洪大用、張翼等學者提出“實踐自覺”“扎根中國實踐”等。⑧洪大用:《加快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社會治理》2020年第10期;張翼:《扎根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光明日報》2021年9月9日。但是,到底應該關注實踐中的哪些重大問題,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看法,當前還處于“各抒己見”的階段。例如,謝志強提出三大領域:民生、社會治理、社會結構;⑨謝志強:《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基本構想》,《社會治理》2020年第12期。龔維斌提出六大議題:黨的領導、社會組織、網絡社會、社會結構、社會心理、社會安全;⑩龔維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需要研究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社會治理》2020年第10期。劉應杰重視社會變遷,如社會流動、社會分化、社會結構、社會轉型、社會現代化等?劉應杰:《關于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幾點思考》,《社會治理》2020年第10期。。其他學者還有其他表述,不一而足。

上述研究為我們回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要求和反思社會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洞見,但這一議題還有深入討論的廣闊空間。本文在學界已有共識的基礎上,試圖進一步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一些基本問題,包括立場、方法和重心。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立場

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先要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先后產生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3、18、26頁。中國走出了自己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但同時不能忽略和遺忘的是,與“中國化”相反的“教條化”在百年黨史上曾經帶來慘痛的教訓。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化”運用曾經使新民主主義革命險遭斷送,“教條化”地學習“蘇聯模式”也曾經使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舉步維艱。黨和國家的事業(yè)都應當摒棄“教條化”實現“中國化”,中國社會學的發(fā)展何嘗不應如此?但恰恰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中國社會學還需要徹底擺脫西方社會學的集體無意識影響,牢牢站穩(wě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立場。這個基本立場,首先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性,同時也包括政治性所統(tǒng)領的建設性、社會性、人民性。

(一)批判性還是建設性?

社會學在社會科學中經常被視為一門社會哲學,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批判性,而這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馬克思。馬克思是西方學界公認的社會學古典理論三大家之一,他對社會學的主要貢獻,一是提出“階級”及階級結構、階級意識、階級斗爭等衍生概念,二是提出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三形態(tài)論”(或擴展版的“五形態(tài)論”),但要點都在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時至今日,西方社會學界的新馬克思主義學者,如賴特、布洛維、哈維等,都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延續(xù)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另外,由于資本主義與現代化、現代性是同步共生的,西方社會學對現代性的批判其實也或多或少受到馬克思的影響,包括著名的法蘭克福學派。①參見王曉升:《走出現代性的困境:法蘭克福學派現代性批判理論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20年。

中國改革開放是與全球資本主義體系接軌、重啟市場經濟、向現代化轉型的歷史進程,因此,西方社會學對西方社會的批判性自然而然就塑造了中國社會學對中國社會的批判性。問題是,西方與中國在社會性質和制度上存在根本差異這個大前提反而被遮蔽了。西方社會學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只能停留于批判本身,因為他們無法或不愿改變資本主義制度。但中國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社會學就不能只停留于批判性,而應該上升為建設性。因此,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來看,它在西方表現為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性,但在中國就表現為對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性。如上文所述,費孝通早在恢復重建社會學之初就明確提出“為現代化建設服務,這是我們建設社會學的宗旨”。鄭杭生也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有“革命批判性”和“維護建設性”兩種形態(tài),并以后者為當代中國的主要形態(tài)。②鄭杭生:《社會學對象問題新探》,《社會學研究》1986年第1期。一些知名社會學家近年來強調面向現實、圍繞實踐、加強社會政策研究等,也是在強調服務國家和社會。因此,中國社會學要超越批判性的形,而鍛造出建設性的魂。

(二)社會性以及何種社會性?

社會學是為社會或社會性鼓與呼的一個學科,致力于“發(fā)現社會”甚至“保衛(wèi)社會”。但什么是社會?社會本來無所不包,是人類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包括經濟關系和政治關系等,因為這些關系在傳統(tǒng)社會中是相互嵌入融為一體的。但自從資本主義和現代民族國家產生之后,市場、國家從社會中脫嵌而出,遂演變?yōu)椤叭痔煜隆薄2ㄌm尼的“大轉型”講述的就是市場與社會的分離,③參見卡爾·波蘭尼:《巨變:當代政治與經濟的起源》,黃樹民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而市民社會或公民社會理論表述的就是國家與社會的分離,④參見鄧正來:《國家與社會——中國市民社會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這根植于西方的現代化進程。因此,西方社會學所論述的“市場—社會”關系與“國家—社會”關系都是對抗性質的,學者們既反對市場對社會的主宰也反對國家對社會的控制,強調社會作為“第三域”的獨立性,也就是社會性。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市場—國家—社會”關系演化歷史與西方有很大差異。前30年是國家(或政治)吞沒市場和社會,而改革開放后40多年則是國家(或政治)逐漸釋放市場和社會。⑤孫立平等:《改革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第2期。但這種釋放是不同步的,遂造成經濟社會不協調發(fā)展和“大政府、小社會”或“強國家、弱社會”。因此,西方社會學對社會性的重視和保衛(wèi)就自然而然塑造了中國社會學對社會性的強調和呼吁,市民社會或公民社會理論甚至一度成為學界熱潮。但是,若以兩千年大歷史來縱觀中國,社會是與國家涇渭分明的一個獨立實體嗎?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過去不是,現在也不是。⑥參見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上海:學林出版社1987年;黃宗智:《國家—市場—社會:中西國力現代化路徑的不同》,《探索與爭鳴》2019年第11期。即便是考察現代國家政治的運作核心——政黨,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性和長期執(zhí)政也與西方政黨的部分性和輪流執(zhí)政存在根本差異。⑦參見張維為:《中國超越: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光榮與夢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至于市場與社會的關系,中國則更是創(chuàng)造性地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與(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有著本質的不同。所以,中國社會學要清醒地認識到,此社會性與彼社會性是不能簡單等同的。

(三)學術性還是公共性、人民性?

社會學與社會科學只差一個字,自從學科誕生以來就既有成就感也有危機感:成就感在于它作為一門社會哲學滋養(yǎng)甚至孕育了許多具體的社會科學,被費孝通稱為社會科學的“母雞”①丁元竹:《不斷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行政管理改革》2020年第10期。;危機感在于它幾乎是現代社會科學門類中最晚成立的一個學科,所以也被稱為“剩余學科”。要贏得學科地位,就要強調學術性,這是芝加哥學派創(chuàng)立美國和世界上第一個社會學系時就明確的方向。②參見何雨:《社會學芝加哥學派:一個知識共同體的學科貢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然而,在經歷百年發(fā)展后,當學科成為專業(yè)、學術成為職業(yè)、學院成為象牙塔后,社會學似乎出現了自我封閉、脫離社會的問題,于是西方學者開始呼吁公共社會學。③參見麥克·布洛維:《公共社會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梢哉f,學術性與公共性的張力問題始終困擾著西方社會學。

這個張力,曾經被胡繩論述為階級性的問題。他提出,社會學在研究對象的特殊性、研究者的階級立場和科學研究的局限性上使其具有內在的階級屬性,因此要批判“舊的社會學”即資產階級社會學,建立“新的社會學”即社會主義社會學。④參見胡繩:《關于資產階級社會學的札記》,《棗下論叢》,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筆者認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的階級立場和社會學的階級立場就體現為人民立場。但人民又是分群的,嚴復首先翻譯“社會學”這一術語時使用的就是“群學”,而馬克思對“人”(尤其是“現實的人”)又是高度重視的,對人的異化全面批判,對人的自由全面向往。⑤林鋒、魏琰琰:《從人的存在方式看馬克思的人學革命——〈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人學價值》,《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22年第3期。所以,“人—群—人民”在馬克思、社會學、社會主義中國之間其實具有內在自洽的邏輯聯系。因此,中國社會學不應該困擾于西方社會學所面臨的學術性與公共性的張力問題,堅持用學術造福人民是學科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知識分子自古以來所提倡的社會責任。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方法

有了立場,還要有方法,更準確地說是方法論。本節(jié)筆者將通過回顧馬克思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的歷史過程,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和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兩次重要講話(以下分別簡稱為“5·17”講話和“8·24”講話),提煉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四點方法論——這些方法論其實也適用于更廣泛意義上的中國特色社會科學。

(一)問題導向

馬克思在《萊茵報》時期,因“林木盜竊法案”而開始直面德國現實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公地私有化和農民所受到的不公正對待,進而促使他從哲學研究轉向政治經濟學研究。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有這樣一段直面資本主義社會重大現實問題的文字:“如果在一個國家里,從事第一類勞動的只有1000人,而從事第二類勞動的有100萬人,那么就有999000人并不比50年前生活得好?!雹揆R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4頁。馬克思的這種強烈的現實關懷和問題導向,是他后來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第一推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5·17”講話中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fā)展規(guī)律,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雹吡暯剑骸对谡軐W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4頁。在“8·24”講話中再次指出:“深入調研,察實情、出實招,充分反映實際情況,使理論和政策創(chuàng)新有根有據、合情合理?!雹嗔暯剑骸对诮洕鐣I域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2頁。因此,中國社會學要更多地從現實中找問題,而不僅僅是從文獻中找議題。從文獻中找議題固然也無不可,有些永恒、經典的學術議題確實也值得反復不斷思考,但若過頭,也有使學術研究成為智力游戲之虞。特別是,如果學術文獻議題脫離了重大現實問題,理論也就脫離了實際。因此,堅持問題導向,才是中國社會學研究的出發(fā)點。

(二)吸收借鑒

馬克思在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大量吸收借鑒了人類哲學社會科學已經取得的重要成果,可以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眾所周知,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辯證法吸收了德國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和黑格爾的辯證法。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吸收了英國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積極要素。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吸收了英國古典經濟學或國民經濟學的研究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5·17”講話中也指出:“沒有18、19世紀歐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fā)展,就沒有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世界所有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取得的積極成果,這可以成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有益滋養(yǎng)”。①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第4、16頁。在“8·24”講話中又指出:“樹立國際視野,從中國和世界的聯系互動中探討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雹诹暯剑骸对诮洕鐣I域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第12頁。中國的社會學等現代社會科學大多是西方的舶來品,是西學東漸的產物,有些是改革開放后才開始重新補課或續(xù)接。直到現在,中國社會科學的國際化程度都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學術研究規(guī)范、學術成果質量、學術共同體建設等方面與國際一流水平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吸收借鑒國外社會科學的一切優(yōu)秀成果。從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的關系來看,馬克思主義直達本質的高度抽象性,也需要由社會科學對具體現象的研究分析來豐富和支持。

(三)堅持創(chuàng)新

吸收借鑒,絕不等于全盤照抄,而是要實現創(chuàng)新。馬克思在吸收借鑒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時,摒棄了他在宗教哲學和倫理學方面的真正唯心主義;③恩格斯:《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8頁。在吸收借鑒黑格爾的辯證法時,糾正了它的顛倒性;④陳勝云:《“改弦易轍”:辯證法“顛倒”釋義的基本前提》,《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期。在吸收借鑒斯密等人的國民經濟學時,毫不客氣地批評:“它沒有給我們說明這個事實……它不理解這些規(guī)律……它把應當加以闡明的東西當做前提?!雹蓠R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第46頁。更重要的是,馬克思創(chuàng)造性地用哲學、政治學視角來審視古典經濟學,從而跳出后者的窠臼,形成了全新的經濟學哲學或政治經濟學。習近平總書記在“5·17”講話中指出:“對國外的理論、概念、話語、方法,要有分析、有鑒別,適用的就拿來用,不適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批判精神,這是馬克思主義最可貴的精神品質”;“如果用國外的方法得出與國外同樣的結論,那也就沒有獨創(chuàng)性可言了”;“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的永恒主題”。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第18、19、20頁。在“8·24”講話中又指出:“把握規(guī)律,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透過現象看本質,從短期波動中探究長期趨勢,使理論和政策創(chuàng)新充分體現先進性和科學性?!雹吡暯剑骸对诮洕鐣I域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第12頁。中國社會科學在吸收借鑒國外社會科學的過程中,目前還是驗證追隨的多、自主創(chuàng)新的少。據筆者觀察,有些研究,理論是西方的,方法是西方的,結論也是西方式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套用了中國的資料和數據。更有少數研究,甚至在主要創(chuàng)意和研究思路上直接“拷貝”國外學者已經發(fā)表的英文成果。這不僅遠離了堅持創(chuàng)新的科研精神,更談不上有助于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

(四)重視實踐

眾所周知,馬克思的墓志銘是:“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币粮駹栴D在《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一書中以對比的方式總結說:“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建立在笛卡爾思想之上的政府,用柏拉圖思想武裝起來的游擊隊,或者以黑格爾的理論為指導的工會組織?!雹嗵乩铩ひ粮駹栴D:《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李楊等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第2頁。這兩句話都高度形象地道出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甚至,馬克思本人也用其窮困潦倒但不折不撓的一生,實踐著他的理論。習近平總書記在“5·17”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不僅致力于科學‘解釋世界’,而且致力于積極‘改變世界’。”①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第9頁。具體到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就是要“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fā)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fā)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②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第24、21—22頁。在“8·24”講話中又指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是理論和政策研究的‘富礦’……從國情出發(fā),從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使理論和政策創(chuàng)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雹哿暯剑骸对诮洕鐣I域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第12頁。當下的中國社會科學應當特別注意和避免輕視實踐或“不接地氣”的問題。一些學者或沉迷于所謂純粹的、象牙塔式的學術研究,或執(zhí)著于所謂普世的、絕對的抽象真理,卻不太愿意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與經驗。這種傾向,既丟掉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也拋棄了中國知識分子的“知行合一”傳統(tǒng)。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重心

從上文所述的立場和方法出發(f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重心是什么?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因為社會學的研究領域和問題實在龐雜。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百年黨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fā),尋找其中與社會學聯系最為直接以及最為重要的領域,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社會調查

社會調查是社會學的看家本領、獨特優(yōu)勢、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立足之本??椎聞?chuàng)立社會學之初將其命名為“實證主義哲學”,強調的就是實證調查。④參見奧古斯特·孔德:《論實證精神》,黃建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芝加哥學派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對芝加哥城市社區(qū)做了大量詳盡的社會調查。其代表人物帕克于1932年來到中國時提出,現代西方的社會問題是城市問題,而東方的社會問題則是鄉(xiāng)村問題。⑤孫平:《從派克到費孝通——談費孝通憶派克對中國社會學、人類學的貢獻》,《開放時代》2005年第4期。燕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吳文藻接受了帕克的方法論建議,大力推動農村社區(qū)調查從而形成了“燕京學派”。⑥參見吳文藻:《論社會學中國化》,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費孝通的《江村經濟》作為中國農村調查研究的優(yōu)秀成果而被其導師馬林諾夫斯基稱為“中國社會學派”的代表之作。恰好是在同一時期,毛澤東同志也開展了大量的農村調查,寫下《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尋烏調查》《興國調查》《長岡鄉(xiāng)調查》《井岡山的斗爭》《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等名篇,指出農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提出開展農村土地革命、建立農村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道路。但是,從實際調查出發(fā)的毛澤東思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得到從“本本主義”出發(fā)的共產國際的重視,直到遵義會議才實現偉大的轉折并在延安時期才成為黨的指導思想??梢姡_展社會調查、堅持實事求是對黨和國家制定方針政策來說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的講話中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是我們做好工作的基本功?!_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⑦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求是》2018年第1期。而社會學從學科誕生之日起就不斷積累的社會調查方法和技術,完全可以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方方面面的需要。

(二)社會結構

社會結構是社會學的核心研究議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結構的分析和論斷就是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日益分化為兩大對立的陣營。但如果將視野從當時的西歐轉向中國,情況則很不相同,中國的資產階級包括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和弱小的民族資產階級,工人階級占總人口的比例很小并且集中分布于特定地區(qū),在這兩個階級所處的城市外圍是數量龐大但一盤散沙的農民。《毛澤東選集》的首篇是《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可見正確認識中國社會結構的重要性,它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依靠工農兩大階級并聯合中間階級(例如富農中農和民族資產階級)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新中國成立后,社會結構簡化為“兩個階級一個階層”。改革開放后,開始出現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中國社會的階級階層結構不斷復雜化,中國社會科學院陸學藝團隊曾提出“十大階層”說。①參見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研究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其中,一個重要變化趨勢是中間階層(或中等收入群體)的不斷擴大,社會結構由“倒丁字型”向“橄欖型”轉變,②李強:《“丁字型”社會結構與“結構緊張”》,《社會學研究》2005年第2期;李強、王昊:《中國社會分層結構的四個世界》,《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4年第9期。這與西方工業(yè)化和現代化進程中社會結構的變化軌跡是相同的。然而,反觀美國的社會結構,卻正在從戰(zhàn)后的“橄欖型”轉變?yōu)椤半p鉆石型”,上層與下層的流動通道嚴重窄化。③參見厄爾·懷松:《新階級社會:美國夢的終結》,張海東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再看日本的社會結構,曾經典型的中產階層社會正在變成中產塌陷的“M型社會”。④參見大前研一:《M型社會:中產階級消失的危機與商機》,劉錦秀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中國的社會結構出于什么原因發(fā)生什么變化帶來什么后果,是社會學可以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議題。

(三)社會建設

社會建設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并不多見,這一方面是因為西方資本主義進程使市場和國家從社會中脫嵌并形塑了社會,另一方面是因為馬克思主義主要是關于批判和革命的理論。所以,社會經常是隱藏在經濟和政治后面的,甚至受重視程度還不如文化,因為文化涉及意識形態(tài)和革命斗爭。這個理論傾向,隨著國際共產主義革命實踐的展開,一路從蘇聯傳導至中國。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和《論聯合政府》等重要論著中都只提到政治、經濟、文化,沒有社會。新中國的五年規(guī)劃最初只是“經濟發(fā)展計劃”而不是“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最初只包括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后來才加入社會建設。但無社會建設之名并非無社會建設之實,因為中國共產黨從中央蘇區(qū)、延安時期到新中國成立后一直都有大量的社會建設實踐和經驗。⑤參見周建明、夏江旗、李宗克:《回顧歷史經驗破解社會建設難題》,《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0年第7期;吳永:《延安時期黨的社會建設文獻與研究》,西安:陜西旅游出版社2018年。所以,作為學術名詞的社會建設在中國共產黨革命和建設時期其實是隱而不彰的,直到改革開放后尤其是十七大以來才正式確立,是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不斷成熟而日益彰顯的。社會建設的主體內容——民生和治理,更是十八大以來逐漸清晰的。十八大報告的論述是“在改善民生和創(chuàng)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十九大報告的論述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將民生和治理分開論述,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又將民生和治理放在社會建設下合并論述,具體包括收入、就業(yè)、教育、保障、健康、人口、治理等議題。

中國共產黨已經將社會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并明確了其基本內容,而這正是社會學當仁不讓的研究領域。其實,西方社會學的理論重心就是關于社會和諧與社會建設,盡管西方學者沒有或很少使用這種中國式的表達。例如,帕森斯的結構功能主義理論就是典型的正面角度論述,而達倫多夫的沖突理論則是典型的反面角度論述,其他還包括社會團結或整合理論、社會排斥理論、社會公正理論、福利社會理論、風險社會理論等。⑥李培林、蘇國勛等:《和諧社會構建與西方社會學社會建設理論》,《社會》2005年第6期。從社會學的學科體系來看,時至今日已經發(fā)展出經濟社會學、政治社會學、文化社會學、城市社會學、農村社會學、勞動社會學、教育社會學、健康社會學、老年社會學、青少年社會學等各種分支領域,幾乎與社會科學的其他所有學科都有交叉。可以說,社會學對社會領域的全方位研究完全可以為社會建設提供全方位的支撐。作為一個比較,若是回到20世紀上半葉,胡適的“多談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和晏陽初等社會學家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開展鄉(xiāng)村建設和平民教育運動,雖然也體現了學界服務社會的愿望和努力,但卻是注定失敗的。因為,在當時革命與戰(zhàn)爭的大背景下,社會學致力于解決社會問題服務社會建設的改良主義取向是不合時宜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當前的中國社會學正處于最好的時代,因為我們服務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四)社會心理

社會心理對應于主觀世界,它與客觀世界一起構成了完整的社會。馬克思主義哲學將世界劃分為物質與意識,認為物質決定意識,但意識又反作用于物質。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指出,改造世界的任務既包括改造客觀世界也包括改造主觀世界。①《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6頁。正是從這一世界觀和認識論出發(fā),中國共產黨歷來堅持思想建黨的原則,高度重視黨員的思想教育、群眾的思想工作和社會的精神文明。 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提出“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其中的信(信仰、信念、信心)和德(大德、公德、私德)都屬于主觀世界。此外,中國共產黨也高度重視人民的主觀評價,將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政府工作好壞的標準,強調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但是,人們的主觀世界、思想狀況、心理感受看不見摸不著,怎么了解相關情況做好相關工作?社會學在這方面也具有特定優(yōu)勢。社會科學對心理的研究有兩大傳統(tǒng),一個是以心理學為代表的個體心理研究傳統(tǒng),一個就是以社會學為代表的社會心理研究傳統(tǒng)。②參見王俊秀、楊宜音等:《社會心態(tài)理論前沿》,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實證社會科學興起后,兩個學科兩種傳統(tǒng)也都對社會心理的許多議題展開了大量實證研究,經濟學、政治學等其他學科也逐漸加入。例如,對幸福感的交叉研究產生了“參照群體”“伊斯特林悖論”等,對公平感的交叉研究產生了“微觀公平”“宏觀公平”等,對信任的交叉研究產生了“社會信任”“政治信任”等,對認同的交叉研究產生了“群體認同”“階層認同”“國家認同”等,對凝聚力的交叉研究產生了“群體凝聚力”“社區(qū)凝聚力”“社會凝聚力”等,不勝枚舉。這些社會心理或社會心態(tài)研究議題都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觀世界或意識范疇,社會學在這些方面有基礎也有優(yōu)勢。

(五)社會比較

比較是孔德在創(chuàng)立社會學時就提出的四種研究方法之一,比較社會學則是迪爾凱姆在《社會學方法的規(guī)則》中首次提出的,他將其作為社會學的根本方法論,認為比較社會學就是社會學本身,具體包括對一個單獨社會中的各種事實進行比較、對同一社會類型中各個社會的事實進行比較、對不同社會類型中各個社會的事實進行比較等。③埃米爾·迪爾凱姆:《社會學方法的規(guī)則》,胡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年,第112—115頁。斯賓塞的社會進化論和馬克思的社會“三形態(tài)”或“五形態(tài)”論都是對人類社會歷史形態(tài)的比較,韋伯對西方和非西方社會(例如中國)在宗教、經濟、法律、組織、政治等廣泛領域進行了比較,④參見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馬奇炎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馬克斯·韋伯:《儒教與道教》,洪天富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布朗等人類學家對所謂文明社會與未開化、野蠻、部落、原始社會進行了比較,⑤參見拉德克利夫-布朗:《社會人類學方法》,夏建中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這些比較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帶有歐洲或西方社會中心論色彩。⑥麻國慶:《比較社會學:社會學與人類學的互動》,《民族研究》2000年第4期。二戰(zhàn)之后,隨著許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的紛紛獨立,社會比較才擴展至包括西方社會之間比較在內的國際比較。麻什所代表的經驗學派比較社會學注重各國經驗資料的收集和分析,所著的《比較社會學》一書收入從1950年到1963年比較社會學研究文獻982篇,涉及總體社會比較和各種社會議題的比較。⑦Robert M. Marsh, Comparative Sociology,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World, 1967.國際比較也深入到社會學的一些經典議題,例如:關于家庭或親屬制度,默多克對世界上250個社群進行了比較研究;⑧G. P. Murdock, Social Structure, New York: Macmillan, 1949.關于社會流動,國際社會分層與流動界的三代研究都關注經濟(工業(yè)化)和政治(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對社會流動的影響;⑨Harry B. G. Ganzeboom, Donald J. Treiman andWout C. Ultee, “Comparative Intergenerational Stratification Research: Three Generations and Beyond”,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 17, 1991, pp. 277-302.關于福利國家,埃斯平-安德森著有《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

在中國社會學史上,吳景超最早通過比較世界各國的資料來理解中國社會,提出發(fā)展方案,著有《第四種國家的出路》一書;費孝通在重建社會學時也提出“文化自覺”,強調社會比較。但可惜的是,比較社會學始終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與發(fā)展。①包智明:《比較社會學的歷史與現狀》,《社會學研究》1996年第5期。如今,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和中非、中東歐等合作倡議,中國企業(yè)和中國人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了解海外社會、融入當地社會。中國故事和中國話語的國際傳播也需要首先了解每個國家的宗教、文化、習俗等社會特征。同時,中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的現代化與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前社會主義國家和當代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現代化,以及第三世界和發(fā)展中國家的現代化有何異同,②參見王戰(zhàn)、褚艷紅:《世界中國學概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1年。過去曾經是比較現代化的核心研究議題,現在和將來也應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重要研究主題。

結 語

長期以來,中國社會學到底如何發(fā)展始終是學界有識之士關注和思考的根本問題,并形成了兩條主要線索:馬克思主義與社會學的關系問題暨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構建問題、西方社會學與中國社會學的關系問題暨社會學本土化問題,對這兩大問題的討論乃至爭論在中國社會學史上綿延至今。

早在20世紀50年代關于馬克思主義(主要是歷史唯物主義)與社會學關系的三種意見中,費孝通就提出用前者指導后者并以后者充實前者的“指導論”。③趙萬里、譚宏澤:《探索與創(chuàng)新:中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七十年》,《河北學刊》2019年第4期。在重建社會學之初,他明確提出的三條方針之首仍然是“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鄭杭生進一步提出,要建設以研究社會主義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fā)展的條件和機制為研究對象的馬克思主義社會學,④鄭杭生:《論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兩種形態(tài)》,《光明日報》1985年7月29日。胡繩認為這解決了社會學多年存在的與馬克思主義“兩張皮”的問題。⑤奐平清:《“理論自覺”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發(fā)展——鄭杭生的社會學理論立場及意義》,《甘肅社會科學》2012年第3期。在這之后,馬克思主義與社會學的關系進入辯證統(tǒng)一的發(fā)展階段,⑥趙萬里、譚宏澤:《探索與創(chuàng)新:中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七十年》,《河北學刊》2019年第4期。但馬克思主義社會學仍然存在認識不清、成果缺乏、影響有限甚至清冷低沉等問題。⑦鄭杭生:《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史》,《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6年第3期;劉少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學術地位與理論貢獻》,《中國社會科學》2019年第5期;沈東:《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再出發(fā)》,《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9年 第9期。

費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覺”,“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fā)展的趨向,不帶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不是要‘復舊’,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堅守傳統(tǒng)’”。⑧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編:《費孝通論文化與文化自覺》,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年,第344頁。這是對中西文化關系做出的一般性反思,因而也適用于中西社會學關系這個特殊性問題。鄭杭生正是在此基礎上提出“理論自覺”,其核心是“中國社會學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別人,正確處理和國外社會學、主要是歐美社會學的關系”。⑨鄭杭生:《促進中國社會學的“理論自覺”——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中國社會學?》,《江蘇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在這之后,社會學的本土化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為什么本土化、什么是本土化、是否要本土化等問題仍然眾說紛紜。⑩相關討論可參見王寧:《社會學本土化議題:爭辯、癥結與出路》,《社會學研究》2017年第5期;謝宇:《走出中國社會學本土化討論的誤區(qū)》,《社會學研究》2018年第2期;翟學偉:《社會學本土化是個偽問題嗎》,《探索與爭鳴》2018年第9期;周曉虹:《社會學本土化:狹義或廣義,偽問題或真現實——兼與謝宇和翟學偉兩位教授商榷》,《社會學研究》2020年第1期。

那么,如何處理馬克思主義社會學與社會學本土化存在的問題?答案就在于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內容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包括“中國特色社會學”)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這為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提供了新的指導;也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這為“文化自覺”“理論自覺”和社會學本土化提供了新的指導;還回應了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提供了明確的指導??v觀改革開放后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以來的重要相關討論,本文有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論述與前人的觀點存在一個基本共識,那就是“政治自覺”,它包括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三層核心意思:一是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二是始終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三是始終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社會學只有以政治自覺引領文化自覺和理論自覺,才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一起繁榮昌盛。

猜你喜歡
特色
中醫(yī)的特色
英語世界(2023年10期)2023-11-17 09:19:28
幼兒園的特色課
幼兒園(2021年17期)2021-12-06 02:35:20
一座文化特色館點亮一個村
特色種植促增收
特色“三四五六”返貧監(jiān)測幫扶做實做細
中醫(yī)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黨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傲慢與偏見》的藝術特色解讀
短篇小說(2014年12期)2014-02-27 08:32:59
張良英治療經間期出血的特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主播喷水|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夜夜爽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人人爽人人玩人人妻|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亚洲综合18p| 99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亚洲色中色|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日本午夜影院|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亚洲欧美成人| 久草美女视频| 欧美色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自拍|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成人一区在线|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 欧美在线一级片|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色噜噜中文网|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亚洲黄网在线| 亚洲毛片在线看|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国产黄视频网站| 网久久综合| 8090成人午夜精品|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主播第一区|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婷婷六月在线| 亚洲a级毛片|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亚洲综合18p|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天天婬欲婬香婬色婬视频播放|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91麻豆视频| 欧美成人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嫩草国产在线|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