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王晨峰
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互聯網行業異軍突起,于是,其他行業也紛紛向互聯網靠攏,擁抱新時代技術。與此同時,檔案行業也沒有因循守舊,隨著“十四五”發展戰略的提出,各地檔案部門積極響應政策的號召,新型的檔案資源整合與利用方式成了檔案工作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檔案部門要重新審視自己,開啟線上線下全新的檔案資源整合與利用,建立健全全新的檔案生態體系,積極融入居民生活中,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館為例,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館2022年部門預算公開公告可知,2022年收入總預算3,463.31萬元,同比增加69.09萬元,同比增長2.03%。其中,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撥款3,463.31萬元,同比增加69.09萬元,同比增長2.03%;其他收入0萬元,同比減少12萬元,同比下降100%;上年結余收入0萬元,同比無變化。可見,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館完全依賴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撥款在其財政收入中占有絕對的地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館近五年部門預算統計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館每年部門收入較為穩定,過分依賴政府財政撥款,檔案館的極端收入比例勢必會影響后續的發展,使得檔案館在進行現代化建設上必然遭遇難以預料的艱難險阻。
2022年2月25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布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296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3.0%。筆者統計了全國32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以及省屬檔案館的新浪微博官方粉絲數和抖音官方粉絲數。從數據來看,江蘇省檔案館、浙江省檔案館、安徽省檔案館、山東省檔案館、湖南省檔案館、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館、四川省檔案館、陜西省檔案館的新浪微博官方粉絲數分別為2.8萬、10.5萬、224、721、5萬、39、2.9萬和1761,同時天津市檔案館和湖北省檔案館的抖音官方粉絲數分別為78和130。其他未提及各省屬檔案館均無官方號。七省一自治區檔案館新浪微博官方粉絲數統計如圖 2所示(數據統計截止到2022年7月12日)∶
由此可知,我國省屬檔案館在線上主流媒體方面的空白比較大,大部分省屬檔案館甚至還沒有開始,這同時也是檔案館過于依賴當地財政收入的體現,由此可以看出檔案館在線上領域的生態的不平衡不完整。因此,檔案館要轉變思想,擁抱時代,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無論是保持當前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尋求全新的突破,都是需要有牢固的經濟基礎作為強有力的后盾。然而對于檔案館這類事業單位來說,部門收入情況非常極端,以某少數民族地區檔案館2022年收入預算為例,公共財政預算撥款約占全年收入總預算的100%,由于檔案館體系太過依賴財政收入,所以極大地限制了檔案館的自我創新和發展,同時致使檔案館向全社會提供的信息服務方面過早地遭遇瓶頸。
在萬物互聯時代,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然而對于現代檔案部門而言,絕大多數檔案部門雖然已經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官方網頁,以及在部分社交平臺上創建了官方賬號,但是它們并沒有給予線上用戶非常良好的服務體驗。在網絡社交平臺上,檔案部門官方賬號粉絲數以及瀏覽量極少,內容方面過于晦澀小眾,對于用戶來說,參考價值不大,并且大多數檔案部門甚至連官方賬號都沒有,這樣的現象可以說在線上的存在感極低,完全沒有起到檔案部門應有的線上宣傳和知識普及作用。
檔案部門的館藏資源是其立足當地的物質基礎。截至目前,我國絕大多數檔案部門已經完成傳統檔案加電子數據庫的轉型,可是即使如此,依舊無法滿足當代用戶的實際需求。現代檔案部門除去一些歷史古籍、文物等傳統檔案外,很少有對現代生活的記錄儲存,這使得檔案距離我們生活越來越遠,這顯然是不符合當下檔案行業發展的。人民群眾對于檔案的認識依舊停留于人事檔案、古籍書畫等物件,對于檔案的認識還停留在最初的檔案形式上,這不僅僅體現出了檔案部門的宣傳力度不足,而且更是檔案整合和利用工作停滯不前的表現。
在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都在向互聯網靠攏,其中也不乏像檔案部門一樣的公共文化機構。雖然部分檔案部門開通了線上社交平臺官方號,但是其瀏覽量也注定成為互聯網海洋中的滄海一粟,這樣的情況是非常不利于“十四五”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工程建設的。而我國檔案部門卻依然堅持當前發展模式,沒有嘗試去尋求突破,這使得我國實現智慧檔案建設的道路依舊任重而道遠。
互聯互通時代,一個部門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因此,自21世紀開始,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開啟跨界聯合戰略,也都取得了相應的成果。跨界逐漸成為一種趨勢,體現在政府部門,便是檔案部門、博物館和科技情報所等部門的聯合,在新時代的影響下,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已不像從前那樣濁涇清渭,而是不同政府部門之間各盡所能,即可相互促進、相互進步。這些跨界聯合也不僅僅局限于政府部門之間,部分地區的檔案部門已經身先士卒,并已經取得不錯的反響,例如,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圖書館推出了“華夏復興,衣禮偕行”漢服文化推廣活動以及河南博物院的挖土盲盒活動等。不僅如此,在聯動之際,檔案部門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來售賣一些活動紀念品等來提高收入,這樣做不但可以提高收入,還能提高單位知名度,為檔案行業未來發展增添無限的可能。
檔案部門在日常生活中應當重視線上領域的未來潛力,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人手一部手機已是常態,緊接著嗶哩嗶哩、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APP的異軍突起,讓現在的移動互聯網生態百花齊放。檔案部門作為深受市民信任的信息管理機構,理應在移動互聯網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芒。在經歷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后,國民便逐漸加強了對于相關信息的關注,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在經歷了部分公司裁員事件后,社會焦慮突增,檔案部門也應采取對應的措施,尤其應將相關疫情檔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列為重點。也正是如此,才能擴大檔案部門的影響力,切實做到為群眾辦實事,真正地融入市民的生活中。
檔案部門應制定相關計劃,定期定時開啟相關網絡問卷調查,在線下顯著位置增添相關問題反映冊,讓用戶在線下找不到自己想要閱覽的內容時,可以留下個人的建議及其聯系方式,如若后期檔案部門收集了相關檔案,便可以電話通知用戶。另外,適時統計相關問卷數據,每個季度制作對應的數據透視分析表,針對用戶的需求,開展檔案收集工作。不僅如此,檔案部門還應緊跟時事,近些年,新冠疫情此起彼伏,使得全球經濟遭遇嚴重打擊,而這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個更加沉重的打擊,工作崗位稀缺,工作壓力加重,生活成本增多等等現實因素,使得部分大學生終日不見天日,焦慮心情激增。檔案部門可以在線上開展治療焦慮癥的宣傳視頻以及講座,協助當代年輕人走出困境,弘揚社會正能量。此外,為不同用戶群體提供對應的精準服務同樣是當代檔案部門應該進行的的重點工作之一。
檔案部門要想拓展線上服務模式,首先渠道一定要廣泛,對于任何一位用戶而言,沒有人會喜歡煩瑣的操作,因此,檔案部門應將線上服務建立在貼近用戶的位置,比如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各大社交平臺的官方號等渠道。這種做法最為符合檔案行業當下的情況,有利于形成多快好省的線上開端。另外,在進行線上軟件設定時,應注意避免發生“蛇吞象”效應,在做軟件程序時,可以參考其他互聯網大廠的設計理念,例如,在小程序的設計時,還是要腳踏實地,應以用戶常用的功能為主,對于后續功能的完善,應結合相應的用戶反饋來制定,不可加入太多功能,以免造成軟件頁面卡頓、混亂、臃腫等不利于用戶體驗的因素產生。目前,各個行業都在進行“破圈行動”,比如,河南省博物館進行的文物修復盲盒活動就深受人們喜愛,更有全國首個AR彈幕技術加持,讓科技和文物相互交融,打造科技感十足的文物展示和文物保護科技感。這些都是值得檔案部門借鑒學習的,整個檔案行業不僅要做好本職工作,而且更應該去貼近用戶,只有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中國互聯網發展得極其迅速,“趕超歐美”也不再是口號,回頭來看,人們的生活可以說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檔案行業似乎依舊做著過去的事情,而檔案部門所帶給人們的刻板印象也是檔案部門突破自我的一大障礙。檔案部門本身擁有的用戶量是非常大的,在互聯網時代,在巨大的流量加持下,檔案部門本應該為居民提供更加出色的信息服務。可是,事與愿違,如今有些檔案館的人流量相比之前有所下降,這充分體現出檔案館已然無法滿足現代人們的需求。因此,筆者以現代社會人們生活作為起點,為檔案館未來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考,重視線上用戶體驗,將線上線下統籌兼顧,積極打造檔案生態,形成生態化反,這是檔案發展的必由之路,而用戶則是檔案部門進化過程中永遠不變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