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職業技術學院 梁歡,李銘超
2018年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高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高校黨支部擔負著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的職責,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政治引領作用。
近年來,全國高校基層黨支部在推進基層黨建工作標準化建設方面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工作思路,主要在“組織設置標準化、班子建設標準化、組織生活標準化、黨員教育管理標準化、聯系服務師生標準化、思想政治工作標準化、黨內民主監督標準化、基本保障工作標準化”八個方面推進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對全面提升高校黨支部組織力、強化高校黨支部政治功能,鞏固好黨長期執政的組織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A高校(以下簡稱“學校”)是一所新建高職院校,現有黨員近800名(其中教職工黨員近600名,學生黨員207名),下設16個黨總支50個基層黨支部,學校自三年前在所有基層黨支部中開展黨建標準化建設,按照“一年推廣打基礎、兩年深化出成效、三年全面上臺階”的要求,經過三年的努力,在推進基層黨建工作標準化上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工作思路,在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動黨建工作和學校立德樹人等中心工作相融互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就學校實施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情況對50個基層黨支部書記進行調研,共發出問卷50份,收回有效問卷40份,問卷回收率為80%。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學校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總體情況是良好的,基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的配備達到100%,能夠嚴格按照組織程序規范完成黨支部換屆,組織設置和人員配備較為合理,黨建工作質量比之前有了明顯提升。但是,同時我們也發現了學校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是學生黨員發展質量不高。通過調研發現,隨著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青年學生追求進步,入黨積極性不斷增強,黨員隊伍不斷壯大,學校學生黨員人數由原來的幾十人增加到了幾百人,從調研的結果來看(見圖1),65%以上的黨支部書記認為,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偏重于形式。一般來說,學校黨校會針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專門組織一次培訓,通過黨課的形式開展政治理論教育,最后頒發一個入黨積極分子培訓證書或證明,入黨積極分子培訓次數較少,培養的長期性、系統性、針對性有待加強;另外有30%的黨支部書記認為對申請者的實際思想和入黨動機的考察有待深入,這也是導致學生黨員發展質量不高的原因之一。當前高校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機制有待完善,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考察偏多,對學生的政治素質和入黨動機考察偏少,學生黨員發展存在功利性的入黨動機,學生黨員發展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
二是組織生活質量有待提升。通過學校基層黨支部的“三會一課”活動,主題黨日活動以及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方面開展情況的調研發現:
(1)“三會一課”負擔較重,質量不高。從調研的結果來看,有75%的黨支部書記認為“三會一課”相關活動負擔較重。由于部分黨支部書記對“三會一課”在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認為“三會一課”只會增加基層黨建工作負擔。65%的黨支部書記認為黨課質量有待提高。目前的黨課一般是以支委和黨員主講,黨員被動接收的形式進行,黨員互動參與較少;黨課的內容理論化較強,與實際工作結合較少,導致黨課的吸引力不夠。有45%的支部認為黨支部缺少整體的“三會一課”計劃。部分黨支部沒有把“三會一課”列入黨支部年度工作計劃,根據黨支部工作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時間表和路線圖,總是上級推一推,支部動一動。有40%的支部認為“三會一課”與中心工作結合得不夠緊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高校基層黨支部書記沒有把“三會一課”與立德樹人等中心工作共同謀劃推進,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導致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脫節。(見圖2)
(2)組織生活會較為規范,民主評議黨員不夠深入。組織生活會方面,90%以上的黨支部能按時組織民主生活會,主動貫徹意識強,組織生活會程序嚴謹,會前準備充足,會后及時整改落實。
但是,在民主評議黨員方面,60%的黨支部書記認為民主評議黨員力度不夠。自評不到位,只談成績不談問題,互評不深入,套話多真話少。45%的黨支部認為民主評議黨員認識不深刻,思想認識不統一,評價標準不明確(見圖3)。高校黨員多為高學歷的知識分子,在民主評議過程中,很多同志礙于面子,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環節只是蜻蜓點水,沒有對照合格黨員的標準,對自己和其他同志進行深入的黨性剖析,難以達到紅臉出汗的效果。
(3)主題黨日活動缺乏規劃和創新,黨員參與度較低。從調研的情況來看,40%的黨支部主題黨日不固定,隨意性強,活動時間沒有保障;40%的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形式單一,缺少創新,黨員參與度較低(見圖4)。總體來說,高校主題黨日活動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缺乏統一的規劃,要求每個月固定某個時間開展一次主題黨日活動,經常會被其他會議或活動沖掉,導致很多高校黨支部主題活動無法保質保量完成,而且由于主題黨日活動大多以單純的理論學習為主,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創新性,導致黨員參與度不高。
三是黨支部標準化工作創新性不強,特色不明顯。從調研的情況來看,65%的黨支部書記認為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工作中的創新、特色品牌創建與亮點不足。20%的黨支部書記認為缺少對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工作的系統思考與頂層設計。15%的黨支部書記認為未能將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工作與中心工作相融合(見圖5)。很多高校基層黨支部由于缺乏對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工作系統的思考,沒有結合二級院系學科和專業特點設計黨建活動,按部就班地開展“三會一課”學習和活動,就會導致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工作與中心工作脫節,沒法體現自身的特色。
由于高職院校的學制為兩至三年,學生從提交入黨申請書到發展成為正式黨員至少需要三年,很多學生黨員在畢業前轉正后不久就要把組織關系轉到新的接收單位,因此造成學生黨員中正式黨員數量很少,流動性大。從A高校學生黨員數量來看,207名學生黨員中,正式黨員僅37人,占比僅為17.87%。因此,該校沒有設置單獨的學生黨支部,所有學生黨員與同專業的教師全部歸入教師黨支部中,而教師黨支部書記一般為專業帶頭人,對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無法做到真正全面深入的考察,導致學生黨員發展的質量不高。
2021年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每個院(系)至少配備1至2名專職組織員。”高校黨員尤其是大學生黨員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新生力量的重要來源,而高校組織員作為大學生入黨的“把關者”,肩負著大學生黨員發展、教育、管理的重要責任和使命。但是目前包括A高校在內的很多高校還沒有配備專職組織員,高校組織員力量配備不足將會直接影響學生黨員發展的質量。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有40%的黨支部書記認為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工作過于繁重,加重了工作負擔,僅有5%的黨支部書記認為黨支部標準化工作能夠幫助中心工作更好地開展,減輕了工作負擔(見圖6)。
這個基層黨支部書記對黨支部標準化建設重視程度不夠,認為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只會額外增加黨支部的工作量,沒有真正發揮基層黨支部在促進育人等中心工作過程中的堅強戰斗堡壘作用。
在調研中發現,有65%的黨支部書記認為,在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工作中,缺少有效的方法與技能,工作實效性低。有35%的黨支部書記認為,對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相關政策學習不夠,理解不透徹(見圖7)。目前高校基層黨支部標準化的相關政策文件較多,如《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等,而且比較分散,很多黨支部沒有對照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的要求,組織系統性的學習,導致在開展黨支部標準化建設過程中對具體業務不夠熟悉,工作實效性不強。
針對高校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存在的以上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解決。
一是優化組織設置。設置專門的學生黨支部,從優秀大學生黨員或者輔導員等學工隊伍中選拔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人員擔任學生黨支部書記,注重考查學生一貫的表現和關鍵時刻的表現,注重考查學生的入黨動機和政治素質,發揮黨校和學生社團的作用,通過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青馬工程培訓班等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考察和培養,防止把學習成績作為學生入黨的唯一條件。
二是建強工作隊伍。高校中每個二級院系必須要配備1至2名專職組織員。加強對組織員和其他黨支部委員的黨支部標準化政策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高校基層黨支部黨建工作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重點要加強基層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建立黨支部書記輪訓制度,建立基層黨支部黨建工作責任制和述職評議制度,切實發揮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標準化建設中的火車頭作用,強化“頭雁效應”。
三是黨建融入中心。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應該發揮政治引領作用,與高校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的育人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把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融入育人的全過程,覆蓋到每一位學生和教職員工,輻射到校園內外的每一個角落,把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工作與育人工作同計劃、同部署、同落實。如在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中,可以充分挖掘學科或者專業的社會服務功能,開展具有學科和專業特色的黨員志愿者活動,充分發揮學科或者專業優勢,增強組織生活的吸引力,充分釋放高校基層黨支部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