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甘肅省隴南市徽縣第五中學,甘肅 隴南)
為了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要求與號召,初中數學教師不僅要采取多元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還要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此過程中,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程度越來越高,對提高初中生數學學習能力以及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數學教學中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聲效功能和視效功能,能夠以直觀、形象、生動的方式將復雜的數學知識簡單化并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對降低數學知識的難度有一定的作用,而且還能幫助初中生建立創新思維,確保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有充分了解。長此以往,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積極性的同時,還能有效強化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提供積極幫助。
數學有比較強的邏輯性,有許多比較抽象的知識,有些知識的理解難度也很高。而通過應用信息技術才能夠改善這種情況,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比如,可以通過視頻、PPT以及圖片等形式來展開教學,這樣能夠使抽象的內容變得更加具體,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容易。雖然信息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沒有采用多媒體來進行輔助,他們仍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對多媒體教學不習慣,甚至有些還有抵觸情緒。尤其是偏遠的地區,教學資源比較匱乏,條件也不好,教學方式比較落后,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1]。
在信息技術不斷應用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產生了很大的依賴性。他們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單純是為了應用而應用,制作的PPT雖然看起來很華麗,卻沒有實質性的內容,沒有抓住教學重點,學生往往只是被圖像所吸引,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教學效果。有些教師就是一味地進行知識的灌輸,沒有考慮學生的能力與需求,結果初中生因為缺少分辨能力,難以確定學習的重點,對知識的認識也比較模糊,導致教學的質量不高。而有些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則表現得不夠重視,在教學時,很少會應用信息技術工具,或者信息技術教學的策略不正確,更多的還是通過語言來灌輸知識。要知道,單純的數學教學其實是比較枯燥的,學生往往對數學學習沒有什么興趣,缺少動力,這樣也會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2]。
信息技術有著諸多的優點,不過在應用的時候必須適當。在講課的時候,要關注學生的反饋。可是,有些教師只重視教學方式的創新,他們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制作視頻或者PPT,可是在教學的時候,卻并沒有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沒有考慮學生對知識是不是理解或者有沒有興趣。結果學生往往對課堂學習缺少積極性。另外,由于應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可以更快地將要講的知識順利講完,這樣就會導致學生思考的時間非常短,使學生不能發展數學邏輯思維,難以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隨著學生年級的增加,數學知識的難度不斷增大,并且綜合性和抽象性更強。許多初中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顯得非常吃力,具體體現在認知和理解方面,對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所講的內容難以理解,對知識點不能完全吸收和消化。當學生從一開始就理解不了教師所講的知識點,日積月累會越來越吃力,到最后會因完全聽不懂而自暴自棄。如此一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也會加大。而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把數學教學變得更科學化、合理化,在教學前教師整理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制作成課件,并且設計相應的任務,把這些資料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上,讓學生在課前下載后觀看視頻完成相應的任務。比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前,教師可以提前將微視頻錄制好,將一元一次方程的相關概念、公式等知識制作成微視頻。在微視頻中附上相應的習題,以此來檢測學生的預習成果。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自主觀看視頻并完成任務。如此學生在課前就能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識,根據學習中的重難點自主觀看視頻,在課堂上可以有目的地聽講。教師講到較難的知識點時,會主動聽教師講解,讓學生的學習從根本上得到提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交替性是現代信息技術的顯著特點,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這種特點,可以讓教學內容更具號召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人機交替的模式可以及時反饋教學效果,對一些比較難的知識,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了解程度和理解程度,及時對學生不了解的知識進行進一步教學。這樣的交替性教學對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具有重要的影響,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形成學習動機[3]。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平方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充分地展現信息技術的交替性。先在備課時準備好在課堂上需要給學生練習的習題,然后再將這些習題導入授課PPT中,制作成課件,在實際的授課中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進行練習。以一道題目一頁的方式展示,每道題目指名一名學生回答,當學生答對時,課件馬上顯示:“哇!答對了,你真厲害!”當學生答錯時,課件窗口顯示:“答錯啦,再試一次吧!”如果學生繼續答錯兩次,就會在課件上顯示解題步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解題步驟去重新思考。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愿意投身數學學習中。
新的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建立模型,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實踐中發現數學規律。數學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技能的培養應以實踐認知為基礎。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使大量的信息和多媒體信息得以傳輸,充分利用計算機建模和軟件建模方法,處理復雜圖形或計算機運動數據,實現可視化圖像,便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觀察、比較、分析和總結。事實上,它也促進了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發展,對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有著深刻的理解[4]。例如,為了證實畢達哥拉斯定理,教師要組織課外活動,并找到在互聯網上證明畢達哥拉斯定理的方法。所以,超過90%的學生至少學會了五種認證方法。因此,通過簡單的信息檢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對學生進行自主教育。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一般會看到這種情境,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說得不多,大量的時間都用在課件播放中,還有的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將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講解上,課堂呈現出死氣沉沉的現象,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率會產生一定的阻礙。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新課標的教學觀念下對教學具有雙向性,在教學中進行有效的互動,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更有利于教師開展教學。信息技術中借助文字、視頻或者動畫的方式讓學生明確了數學知識,使教學內容更生動化,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形成感染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興奮度,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發展融洽的關系。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轉變師生之間的角色,融入多媒體技術,讓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更多交流的機會[5]。
比如,在教學“直線、射線和線段”時,以往的教學方式中,教師都是把教學的時間用在黑板講解上,單一性講解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時教師可以通過電子白板的形式將動態的畫面呈現給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可以首先將一條線和兩個端點之間的關系展示出來,讓學生知道線段有特定的長度。其次展示射線,可以把“激光筆向遠處射去”呈現出來,讓學生了解到射線的特點,設想射線只有一個斷電點,而另一端的是直線可以進行無限的延伸。最后對直線進行展示,白板上將線段呈現出來,之后將線段的兩端無限進行延伸。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動態展示和形象延伸,讓學生深刻地了解本節課的內容。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將全面發展作為培養學生的教學目標。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單純依靠課本上的知識難以實現。具體來說,數學課本上的知識只能開發學生智力,教師要想有效對學生進行德育和美育等,還需要在教材的基礎上拓展課程資源。而信息技術的融入為教師拓展教學資源提供了很好的幫助。數學教師可以聯系實際生活,挖掘生活中的內容并通過信息技術引入課堂中,進而構建生活化、貼近學生實際的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有位數學家說過,生活即教育。所以教師的教學不要單純地依靠課本知識,如此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新課改的環境下,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搜集生活中的素材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6]。
比如,在教學“相似三角形”時,數學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搜集生活素材,讓學生設想假如只有一把直尺,如何應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識對教學樓、湖面的寬度進行測量,接下來教師用視頻的形式將操作過程展示出來。把生活實際和教學內容相互結合,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有種熟悉感,易于消化和吸收。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總是統一布置課后作業,對每一名學生的能力并沒有充分考慮。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課后作業比較容易,但是對于某些后進生而言,課后作業的難度較大。還有一些教師不分層次地布置課后作業,可能會給學生分配多項任務,這些任務具有不同難度和選擇難度,落實起來并不輕松,此時教師就需要應用信息技術。通過使用信息技術,學生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些適合自己的主題,以認真對待這些作業,從而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教師還可以使用在線家庭作業系統為學生介紹具有不同難度、不同類型的課后作業,并根據每個學生的水平為他們分配適當的家庭作業。這樣,教師就能夠使學生實現他們的學習目標。首先,在線作業系統通常執行一項功能,它會自動檢查學生的答案并且統計出學生出錯的地方,導致作業糾正的有效性非常高。除此之外,還可以對不正確問題的知識點分布進行相關的展示與分析,使學生對自己的不足有所了解。
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在線作業系統布置作業。給基礎較差的學生布置作業時,教師可以為他們設計一些典型的例題,并提供詳細的答案。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習題。學生需要在線提交自己的作業,教師可以使用系統的分析功能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然后在此基礎上制訂下一階段的教學計劃,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奠定扎實的數學基礎。
在科學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人類的生活與其息息相關。信息技術帶給我們許多便利之處,從很大程度上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學生的發展關系到民族與國家的未來,教師理應立足于現實,利用可用的資源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科目在初中學習乃至未來高中學習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教學中運用科學信息技術,讓學生可以提前適應和熟悉新的教學方法,也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做好鋪墊。相信在信息技術與數學科目的相互融合下,數學學習效果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性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更多的學生也可以從中獲益,教師也可以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家長也可以安心。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是空中樓閣,它在切切實實地幫助我們,讓我們在學習和發展中收獲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