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永青
龍門秘境,位居長三角腹地,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高虹鎮境內,距杭州一個半小時車程。2019年以來,高虹鎮利用浙江省實施農村綜合改革集成示范區項目契機,積極探索以“黨建聯盟”為領引,落實“護山、活山、富山”一系列措施,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轉化渠道,實現了農村農民的共同富裕。
石門村,鄉村黨建工作既是基礎,更是引領,也是保障。兩山對峙成“山門”而名,600多年前盛氏家族遷居至此。入村可見清光緒十七年的宣王橋,村里古樹名木矗立,保存有明清徽派式古建筑群,以及獨具特色的石門老街。龍上村,為農業部“全國農村固定觀測點”。留有新四軍駐軍舊址。海拔800米的木公山,有著千畝高山蔬菜基地。“山根雄峙三千界,巒勢高攀幾萬年”的獅子山,是最具挑戰的戶外攀巖基地。海拔千米的金竹塢呈現“云氣梯田移”的靜美,相傳是西湖龍井18棵御茶樹的始源地。秘境源頭是海拔850米的大山村。
一直以來,龍門三村都是依托山林資源和林下經濟(竹筍、茶葉、蔬菜等)靜靜地延續著,森林覆蓋率達到90%以上,成為杭州大都市(北片)一級水源備用地。在實施“千萬工程”、“綠富山村”建設基礎上,2018年被列為浙江省農村綜合改革集成建設項目區,在浙江省、杭州市和臨安區三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扶持下,以規劃實施“龍門秘境”村落景區為抓手,這片“原生態”式的綠水青山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成為全國森林康養基地、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生態文化基地、攀巖特色小鎮和農村綜合改革集成建設示范區。2021年,三個村已累計接待游客73.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7500萬元;村集體收入達到232.07萬元,是2017年的5倍,其中經營性收入109.85萬元,是2017年的10倍;農民人均收入突破4.5萬元,是2017年的2.2倍。
堅持把守護好“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的良好生態優勢作為首要任務,不斷擦亮“兩山”的生態底色。一手做生態“增量”。累計投資2.7億元,實施40個村莊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完成了主干道及其它6條通村公路改擴建,實現了“四好農村路”全覆蓋;建設了總長30多公里的污水管網,對三個村的生活污水全部實施截污納管、集中收處理。創新推出“生態養護+碳匯平衡差異化雙補償”機制,對區域內森林與水質實施動態監測,整合政府提供的400萬元飲用水源保護資金和104萬元生態公益補償資金,根據森林碳匯增量與水質監測結果,對三個村實施差異化生態補償。一手控生態“減量”。完成457處違章建筑物拆除,騰出建設空間3.6萬平方米,實現村莊環境減量化。全面推廣裝配式農民建房,成為全國農村住房建設示范點。開發農民建房全流程審批管理系統,建立農民建房全流程管理“三帶圖四到場”機制,著力控住“無序”建房、蠶食山地問題。提倡節約用地,推進綠色殯葬改革,建立了5個樹葬示范點,探索形成“樹葬”新風尚。
重點推進以農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和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制改革為主的改革集成,以改革喚醒農村沉睡資源。做實改革基礎性工作,確認股份經濟合作社股東成員5194人,發放新版土地承包權證1095本、房地一體不動產證書1207本。在此基礎上,率先完成農村承包地動態管理應用系統研發和區鎮村三級產權交易平臺建設,流轉承包地1020畝、山林1837.5畝,完成農村集體產權交易1600萬元,頒發流轉經營權證5本800余畝,盤存閑置房屋32幢,實現了“資源”變“資產”。做到以改革促增值。通過流轉,石門村、龍上村、大山村分別獲得土地、集體閑置房產流轉保底租金收益27.6萬元、22.02萬元和20.2萬元,500多農戶土地流轉每年每戶可獲得收益1500元;閑置農房由原先的零收益提高到了每年租金1萬元以上,推動“資產”轉化為“資金”。做到以改革促融資。開辟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流轉經營權、農房流轉使用權抵押融資渠道,獲得農商銀行抵押貸款授信3000萬元,打開了農村滾動發展的新通道。
變單向“輸血”為主動“造血”,推動村集體經濟強起來、農民富起來。一方面,聚力推動集體經濟。創新實施“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公司化經營”改革,組建由鎮政府所屬新農村建設有限公司和三個村共同占股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已收儲老宅32幢、宅基地13宗,有償退出土地34.91畝,三個村每年可得經營性收入70余萬元。2019年村集體公司承包小額工程等營業收入400萬元,利潤約40萬元,各村分紅6萬元。另一方面,大力引入社會資本。積極招引民宿酒店、市場營銷、專業項目運營等運營商,培育促進美麗經濟發展。村落景區運營商婁敏已累計投資6000萬多元,打造“壟上行”特色民宿品牌,已有16家民宿加盟、新增床位260余張;流轉土地1800畝、民房12幢,建立了700畝高山戴妃黃菊基地,開辦好3家高端民宿和1個戶外拓展基地,策劃紅色黨建、森林康養、攀巖體驗、療休養等系列旅游產品,開發啤酒派對、高山露營等鄉村夜市經濟,龍門秘醬等一批“土味山貨”成功打開市場,初步形成了觀光、休閑、體驗一體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產業鏈,直接帶動200多名村民就業,增加村民收入共計300余萬元,為村集體增收100余萬元。外鄉人攀巖教練張天志把高虹當作“第二故鄉”,投資建成攀巖體驗館和攀巖鄉宿,已吸引國內外攀巖愛好者2萬余人次,成功入選2020年浙江省運動休閑旅游優秀項目,已合作策劃了兩屆獅子山攀巖節等重要活動。龍上村人施銀水,在高虹集鎮經營飯店,事業有成,回到木公山流轉了200多畝荒山種茶葉,新茶開采季雇用100多個村民幫助采茶,每天工資200元,讓村民共享茶園豐收。上市公司福斯特“掌門人”林建華,在“秘境”種植了一大片“大數據”茶,傳感器等新設備為茶客搭建了“云平臺”。據了解,“龍門秘境”已引進二級運營商4家,累計吸引社會投資8000萬多元,吸引各類專業人才21人、回鄉創業青年60人,吸納當地村民就業200多人。
龍門秘境的成功得益于黨建統領下形成的深化農村改革、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的一整套創新做法。
鄉村黨建工作既是基礎,更是引領,也是保障。高虹鎮黨委組建紅、金、綠、橙、藍“五彩黨建”服務管家隊伍,開展走訪服務200余次,幫助解決各類民生問題115個,協調各類矛盾糾紛86次。整合智慧治理、智慧旅游等資源,建立數據管理平臺,構建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和矛盾聯調、治安聯防、問題聯治、服務聯辦“五治四聯”新體系,治安問題發生率下降到歷史最低水平。開發村級“小微權力”智慧監管平臺,已完成交易647筆、3368.21萬元,實現村級工程項目資金支出無紙化審批、財務報銷“最多跑一次”。
政府部門負責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制訂出臺村落景區運營等相關制度,實行引導規范、考核激勵。投資商按照村落景區創建規劃開展項目投資,對投資項目負責。引進運營商,很好地解決了村級組織缺乏運營能力的問題,承擔參與村莊發展規劃、招商引資、旅游營銷、運營管理等職能,擔當“第二村委會”角色。村級組織代表村集體與投資商、運營商簽訂合同,保障投資商、運營商開展經營活動。村民是主人,既可出售農產品獲益,也可作為投資者從事民宿、伴手禮、農產品等開發獲益,也可在家門口就業。專家是“師爺”,專家團隊定期對投資商、運營商進行指導和交流,提出對策建議。
通過政府投資、招商引資、村民出資等方式,在一定的區域內形成政府、村集體、社會和村民各方出資形成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結構,可以有效地降低社會資本的“雙刃劍”風險,確保村集體和村民在資源、公共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合法權益,真正實現共同富裕。
對外婆家有著深厚情感的“鄉賢文旅人”婁敏已累計投入6000余萬元,依托三個村莊打造形成農、文、旅一體的村落景區產業服務鏈。致富不忘反哺家鄉的施銀水,福斯特上市公司“掌門人”看中龍門秘境開發種植“大數據茶”的林建華等等。“龍門秘境”已累計吸引鄉賢投資9000萬多元,吸引回鄉創業青年60多人,吸納當地村民就業200多人。
2020年10月,浙江省財政廳在臨安召開了全省農村綜合改革集成項目現場推進會,推廣臨安高虹“龍門秘境”的經驗,并作為典型案例在國家財政部的專題會議上作匯報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