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潤然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重慶 400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為思政教育指明了發展方向;當傳統的思政教育已經滿足不了當前學生的思想學習需求,改革思政教育模式勢在必行,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建筑類專業課程教學中,能夠豐富建筑專業知識內容,將枯燥、復雜的建筑知識進行文化屬性賦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傳統理工科呆板、沉悶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在建筑專業知識學習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政學習,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豐富學生的精神思想,讓學生在思想上有充足的動力去主動學習,實現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本文以建設工程管理專業為例,分析其課程教學內容與思政教育的契合點,深度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同向而行,協同教育。
課程思政是我國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滿足高等院校立德樹人、三全育人理念的基礎,在高校“課程思政”構建方面,李國娟(2017)探索了“課程思政”五個核心因素,提出了在“課程思政”建設中重點是課程,需要在專業課程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實現有效融入構建高質量課程,這樣才能使“課程思政”教育達到預期教學目的。羅明亮(2020)在《構建專業課的“課程思政”育人新模式》一文中,探索了在專業課中開展“課程思政”育人模式,并分析了高校利用“課程思政”育人的價值意義和應用策略;黃曉燕(2019)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室內設計學科》一文中,以室內設計專業為例,探索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政元素融入的途徑和意義,為推動專業課程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了參考價值。在“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關系研究方面,佘雙好(2020)針對“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展開了深入研究,認為“課程思政”不是全新的教育理念,而是“思政課程”的延伸,是為了滿足高校發展需求,學生思想學習需要,社會形勢變化需求而形成的思政教育模式,兩者從功能屬性上屬于同類教育,“課程思政”有效地彌補了“思政課程”的教育真空區域,提高了思政教育質量。王磊(2021)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途徑與策略——以高等院校“室內設計”課程為例》一文中,探索了思政教育在“室內設計”課程融入途徑和方法,為思政元素在專業課程中的融入提供了較高的參考價值。
高職建設工程管理專業屬于應用型學科,在課程思政教育工作開展中需要重視實踐專業性,以專業實踐作為思政教育的載體,在課程思政授課中一方面要注重思政價值引領,增強課程思政凝聚知識的底蘊;另一方面要深度挖掘建筑專業課程中思政隱形教育元素,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融合,強化思政教育成效,發揮出課程思政育人價值。
在建設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思政授課中,首先要感悟專業知識魅力,激發愛國情懷,建設工程管理專業在理論知識授課中,可以從國家層面出發,借助大國重器、超級工程等專題片來弘揚中國精神,讓學生感受到建筑專業知識中蘊含的民族情感和國家自豪感,體會到國家建設領域的發展成就,感受職業榮譽感,讓學生在建筑專業知識中感受到祖國建設的責任感和社會使命,幫助學生樹立攻堅克難的職業信念,借助思政元素教育功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和社會主義發展觀。
其次,在內化教學方法體系,采用科學思維來挖掘思政元素,實現思政育人功能,如在建設工程管理專業監理工作課程教學中,監理工作需要控制整個建筑工程項目全過程,需要將建設施工、材料選購、竣工驗收、交付使用等全過程環節統一起來,教學中可以采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維來進行授課,借助辯證思維來引導學生樹立監理工作與建筑施工的矛盾規律和統一規律,引導學生能夠對相關建設實踐項目進行有效分析和甄別,完整把握建筑工程項目信息。
然后,借助思政元素,傳承工匠精神,建設工程管理專業設計環節多,內容廣泛,特別是針對建筑施工環節,工程質量是建設項目的核心,在相關施工技術和建筑知識授課中,借助思政元素中“實事求是”理論來引導學生養成按圖施工、按圖算量、盡職盡責、誠實守信的職業操守和施工技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實現建設工程管理的精神傳遞。
最后,創新課程評價,用德育考核來落實課程思政育人成果,思政課程在建設工程管理專業的融入是為了實現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形成教育合力,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在課程評價中,將職業素養、職業精神、道德素養、專業成績納入考核指標,形成多維評價體系,保障課程思政育人成果。
高職建設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是強調思政元素全方面、全過程融入,在專業過程中實現全員育人,首先在教育目標要有思政元素,教育目標是專業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學內容的量化表述,在教學目標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夠促進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協同發展,形成學科互補的教育體系,因此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中要把握課程思政的導向,將學生思想意識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制定層次化的教育目標,根據學生的思想意識和知識儲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素質目標,如在建設工程管理基礎知識授課中,將行業發展與國家發展連接起來,讓學生建立認同感和自豪感,將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和國家經濟發展進行協同授課,展示出我國基建的力量,引導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中感受到思政元素,實現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儲備同時強化思政素質,實現思政教育的思想價值引領。其次,是教學內容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傳統的建設工程管理專業教學內容以教材為載體,進行專業知識授課,這樣的教學內容較為片面,導致學生缺乏學習主觀能動性,課程思政下的教學內容不僅涵蓋建筑專業知識和技能,也包括學生的學習動機、價值引導、思想塑造方面,成為學生專業知識和思想成長的總和;建設工程管理專業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大部分項目工程環境惡劣,學生在實踐學習中會出現畏難心理,在教學內容中將思政元素嵌入其中,通過一些專業素質和職業價值觀主題教育,來強化學生的信念,讓學生感受到建設管理工程實踐的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從而增強學生的職業動力,如通過“珠港澳大橋”“中國尊”等超級項目來激發學生的職業成就感和自豪感,讓學生感受到建設工程管理工作的意義及社會價值,實現全過程育人。
教師作為課程思政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建設工程管理專業相對于高職其他專業一直是注重實踐環節教學,忽視理論教學,這樣導致專業教師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但是缺乏思政理論教學能力,會使得思政元素在建設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不夠徹底,學生學習不到完善的思政知識,因此,高職院校需要發揮出頂層設計作用,強化建設工程管理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
首先,建設工程管理專業教師需要強化自身思政意識,充實社會核心價值觀素養,由于學科特征,大部分教師長期從事專業實操教學,存在思想意識理論素養薄弱,思政教育實踐不足的問題,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素養,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定期組織開展黨史學習、課程思政學習研討等活動來強化教師隊伍的思想意識和課程思政教學水平。感知課程思政的教育意義和時代價值。
其次,建設工程管理專業教師需要提高自身文化修養和道德素養,注重以身試教、言傳身教的教育方式來提高學生道德素養和行為規范,在傳統的建設工程管理專業教學中往往是通過示范操作、傳幫帶等方式來實現專業實踐教學,對于學生的思想引導和道德修養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認知,而課程思政強調的是思想教育與專業教育協同教育的理念,讓教師在專業實踐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成為學生思想的引路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以身作則,利用個人魅力和道德修養來感染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動態,做到“親其師,信其道”,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建設工程管理專業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充電,吸取我國民族文化精神和黨史精神,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思政境界,這樣在教學中才能激發學生的認同感,以身作則地影響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專業教學和思政教育共舉。
最后,多措共舉,切實提升建設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思政教師隊伍綜合能力,高職院校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座談會和教研活動來提高教師的課程思政認知。在具體措施方面:一方面是在建設工程管理專業中建立思政專業教師,使專業教師隊伍由思政教師、專業教師構成,讓不同崗位的教師形成聯動教育機制,提升課程思政教育效果;另一方面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加課程思政教研活動,聚焦專業教師思政教學能力培養,幫助專業教師突破專業教學局限性,善于利用思政元素來改善專業課程教學,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質量,落實課程思政育人成果。
“課程思政”是目前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在建設工程管理專業中開展“課程思政”能夠有效地滿足學生的思想成長需求,幫助學生在多元化的互聯網社會,堅定自身的思想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助力學生全面發展,也滿足高職院校“德才兼備”人才培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