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少華
(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旅游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與旅游資源空間分布及其與交通條件的耦合協調情況密切相關。其中,旅游資源是旅游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地區旅游吸引力的核心,旅游資源的分布情況和密集度直接影響旅游景點集聚效應發揮,對旅游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旅游交通作為連接客源地與旅游目的地的橋梁,旅游景區與交通環境的協調匹配情況直接關系到旅游景區的可進入性。
旅游景區的空間研究和旅游與交通環境的關系研究發展較快。在旅游景區的空間分析方面,集中于探究旅游景區的空間分布特征及相關影響因素。張廣海等[1]以山東為主體采用多元回歸法研究鄉村旅游景區的空間分布與影響因素,提出資源稟賦、接待設施等是影響鄉村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的重要因素。王超等[2]采用GIS軟件對里岔鎮旅游景區的規劃特征和整個景區功能分區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劉智漢[3]以廣東省為研究對象,對A級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特征進行分析。丁華[4]通過可視化分析發現廣東省A級旅游景區呈明顯的“丄”字型分布,各市之間的旅游景區空間分布存在較大的空間差異。在旅游與交通環境的方面,主要集中于探究交通對旅游景區的影響情況。研究指出交通對旅游景區的空間分布[5]、網絡關注度[6]和發展效率均具有顯著影響[7]。此外,戴學軍等[8]采用GIS軟件對在交通巨變情況下龍門縣旅游客源市場的空間結構演化情況進行分析,指出交通的發展促進了龍門縣游客的增加和客源市場延伸。
綜上所述,交通環境對于旅游經濟發展的顯著影響已經得到廣泛共識,為本文的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山東省作為我國旅游大省,其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研究仍存在缺口。同時,山東省作為儒家文化發源地,有著豐富的文化及自然旅游資源,其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研究對于我國旅游經濟發展具有較高的借鑒意義。基于此,本文以山東省為研究區域,通過空間數據提取,采用ArcGIS軟件對山東省旅游景區的空間分布和交通耦合協調情況展開研究,以期為促進山東省旅游經濟的協調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參考。
山東省東臨渤海,處于黃河入海口,地理位置優越。共轄16個地級市(其中兩個副省級市)面積157 900 km2。作為齊魯文化發源地的山東,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優美的自然風光,截至2020年4月,山東省共有A級景區1 227個,其中4A級景區223個、5A級景區12個,旅游資源豐富。2019年山東省共接待國內外游客9.3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17萬億元,旅游產業已經成為山東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2.2.1 平均最近鄰比率
平均最近鄰比率是用來衡量要素在區域內集聚情況的恰當方法[9]。通過計算實際平均距離與預期平均距離的比值衡量地理要素的集聚情況。其比率大于1證明要素在空間內呈離散狀態;結果小于1則證明要素在空間內呈集聚狀態。
2.2.2 耦合協調模型
耦合協調度用來衡量地區兩個系統之間相互協調相互作用的程度。目前,協調理論在旅游學中的應用較為廣泛,研究成果卓著[10-11]。旅游景區與道路交通具有較為顯著的相互協調作用關系,旅游景區的集聚吸引旅游者進行旅游活動,人員的聚集推動地區交流和交通網絡的完善;同時道路交通的完善提高了景區的可進入性,促進旅游景區的發展與擴張,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基于此本文采用耦合協調模型衡量山東省A級旅游景區與二級以上公路密度的協調情況。
旅游景區平均最近鄰比率數據來源于2021年6月20日高德地圖,對旅游景區的地理位置信息進行采集,通過篩選與剔除得到旅游景區數據點1 447個,將文件導入ArcGIS 10.2,生成計算結果所需的數據圖。
在A級旅游景區資源稟賦與二級以上公路交通道路的耦合協調的計算中,山東各省A級以上旅游景區的數據從山東旅游局官網得到。二級以上道路數據從《山東省2019年統計年鑒》中獲得。
山東省旅游景區的空間分布呈現南多北少、沿海岸線分布的形態,而交通線呈現北密南疏的空間分布形態,二者在視覺上存在一定的錯位。為了更好地分析山東省旅游景區的整體分布情況,采用最近鄰比率方法,通過ArcGIS軟件的空間分析工具計算旅游景區與最近景區的臨近距離d_i,輸出為EXCEL文件并代入公式,得到山東省最近鄰比率為0.058 48,ArcGIS分析結果顯示p<0.005,證明山東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較為集中,具有一定的集聚效應,旅游景區的集聚性提高了旅游資源的吸引力。
分析各地區A級旅游景區數量,發現A級旅游景區分布較多的城市為濟寧、臨沂和青島。在3A級以上旅游景區資源稟賦方面,較高的是青島,其次是臨沂,濟寧、濟南、濰坊、煙臺緊隨其后,這些地區高級別旅游景區較多,為地區旅游經濟發展提供了較為雄厚的資源基礎。從整體看,山東省各地區之間旅游資源稟賦存在較大的差距,最高的青島與最低的德州相差2倍多,旅游資源稟賦不均衡,制約山東省整體旅游經濟發展。同時,山東省5A級旅游景區較少,空間分布極不協調,高質量旅游資源不足,且旅游景區與交通線分布存在一定的錯位性,不利于地區旅游吸引力提升,阻礙旅游經濟進一步發展。
計算山東省旅游景區資源稟賦和二級以上道路密度的耦合協調度,將各地區耦合協調指數導入ArcGIS軟件,采用自然斷裂法將其分級,并進行可視化表達,可以看出,山東省各地區旅游資源與交通的耦合協調度存在一定差距,整體呈現東高西低空間分布的形態,西部地區交通與景區的耦合協調有待進一步發展與完善。其中,高度協調地區為濰坊、青島和煙臺,這些地區旅游資源與道路交通的匹配情況較為完善,二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為旅游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中級協調地區為臨沂、泰安、威海、淄博和濟寧,其中臨沂、濟寧和泰安旅游景區密度較高,集聚效應較好,但高級別旅游資源不足,同時交通條件有待完善;淄博旅游資源略有不足,但耦合協調度較高,表明淄博旅游資源與交通條件均存在瓶頸,二者需共同發展與完善。濟南、濱州、日照和棗莊為協調區,耦合協調度一般,交通與旅游資源的協調性需要進一步發展與完善,其中濟南市的旅游資源較為豐富但是耦合系數不高,說明交通發展進度落后于旅游景區的建設,道路交通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東營、萊蕪、聊城、菏澤和德州的耦合協調度較低,旅游資源和道路交通條件的發展均相對落后,今后需要進一步帶動二者的發展與完善,相互協調提高地區旅游吸引力。
山東省旅游景區呈現南多北少、沿海岸線分布的形態,旅游景區集聚性態較為明顯,但各地區高級別旅游景區資源稟賦存在較大差異,高級別旅游資源不足,各地區分布不均衡。提高各地區高級別旅游景區的規劃、開發與建設,發掘景區的文化內涵,補齊高質量旅游資源短板,提升高級別旅游景區分布均衡性是帶動山東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均衡優化,進一步提升旅游經濟發展水平的關鍵。
山東省各地區旅游景區與交通的耦合協調度存在較大差距,整體呈現東高西低的分布態勢,制約整體旅游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今后應進一步提高地區旅游景區與交通的協調發展水平,完善規劃與建設,帶動地區交通與景區整體協調發展。同時,要促進地區旅游與交通運輸的融合發展,進一步延長旅游產業鏈,帶動交通價值鏈延伸,拓展旅游產業發展空間,提高山東省旅游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
濰坊、青島與煙臺為高度協調區,旅游資源與交通的協調匹配程度較為完善,有利于旅游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中級協調區為臨沂、泰安、威海淄博和濟寧,這些地區旅游資源集聚情況有待進一步發展,同時,應完善交通建設,提高旅游資源可進入性;濟南、濱州、日照、棗莊為協調區,而東營、聊城市、菏澤和德州的耦合協調度較低,應提高該地區旅游資源與交通的協調建設水平,推進旅游資源規劃高質量發展,帶動集聚效應發揮。要進一步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交通規劃融入旅游業和區域服務業發展需要,同時旅游規劃與建設應積極借勢交通運輸的帶動作用,主動對接交通網及主要干道,推進“交通+旅游”產業綜合規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