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城
(桂林理工大學商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在當前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節能減排對我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具有重要影響。而要實現節能減排,會計計量作為一個重要的金融工具,其作用也不容小覷。碳會計信息披露研究在傳統的會計基礎之上結合了碳計量的相關知識,形成了一個新研究方向。碳會計信息披露不僅是一種信息傳遞方式,同時也是減少污染排放實現雙碳目標問題的重要抓手。我國學術界目前主要在碳會計信息公開的信息披露和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尚未取得重要成果,很難引導和規范企業積極、真實地進行碳信息的披露。因此,本文的研究期望能為提高碳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作出一些貢獻。
碳會計信息披露是指以報表的形式揭示在公司日常生產運營中,與碳排放量直接相關的會計信息。碳會計信息披露一般可包括兩個類別:在財務報告中的會計信息披露,以及在財務報告之外的會計信息披露。表上數據通常是貨幣信息,表外數據通常是非貨幣信息,如企業如何實施低碳減排策略、節能減排的目標等。低碳會計信息的重點是信息使用者能夠查詢到企業通過各種方式披露的碳會計信息,從中了解到企業在碳排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所面臨的困難、以及需要提高的不足之處。
在財務報表中披露碳會計信息主要是將其放在財務報告的附注中。該種披露方式方便簡單,不過也存在缺點,例如碳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不全面,只披露正面的信息,這也使得企業的碳會計信息的披露缺乏一定的客觀性。此外,在財務報表內補充說明不能成為披露碳會計信息的主要方式,只能將其作為對表內相關碳數據的信息進行的解釋。
社會責任報告主要報告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承擔的社會責任,包括環境責任和扶貧責任。許多企業采用在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碳排放相關的數據,將其僅僅作為一個小類別放在環境章節中,而環境責任又是作為一個章節放在整個社會責任報告當中。
獨立的環境責任報告主要是通過企業日常運行對環境的影響作出的一份具體的報告。獨立的環境責任報告不是毫無根據地制定,而是以相關環境法律法規為基礎,結合企業的環境指標,來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與碳排放有關的數據。
高耗能企業相對注重企業環保意識、環保風險和機遇、節能環保投資及各項費用等信息的披露,披露內容每年都差不多,沒有什么變化。這些信息雖然方便整理披露,但是比較陳舊,只反映企業過去怎么做和做得怎么樣,而很少涉及企業未來需要怎么做以及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如對碳排放處理產生的預算、具體每一年需要減少碳排放的數據和怎么達到這些目標等。
從眾多高能耗企業碳會計信息披露中發現,幾乎都是企業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成果,沒有披露受到的處罰。但是作為高能耗企業,一方面屬于高排放企業,另一方面國家近年來對企業排污的檢查越來越重視,高能耗企業完全未受到行政處罰的可能性較低。但是在年報及其他報告中,極少甚至看不到有關于高能耗企業被處罰的消息。這不僅使消息披露不完整、客觀,也喪失了企業的公信力。
企業在披露會計信息時,如果沒有具體的碳排放相關的數據支持,會大大降低信息的可信度和說服力。目前,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對碳會計信息披露只做了簡單的介紹或者減排規劃等,基本沒有節能減排的數據支撐。在具體的碳會計信息的披露中幾乎沒有對于節能減排的設備采購和維護的成本,這大大降低了碳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
目前,高能耗行業還沒有碳會計信息披露體系來指導信息披露,這就導致高能耗企業在披露碳會計信息比較隨意。有的企業在年報披露,有的企業在環境責任報告中披露,尋找較為麻煩。碳會計信息披露的過程中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和標準,披露的方式由企業自行決定,影響了碳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
4.1.1 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當前我國碳會計領域相關法律法規還未明確,高能耗企業如何檢測并計量碳數據,哪些數據應當計量,怎么披露都沒有做出詳細規范的要求。這就使企業在披露碳會計信息的時候十分隨意,只要符合最低要求就算是披露,披露的方式不固定,披露的內容不充分。
4.1.2 政府監管的缺失,工作不協調
政府監管不到位也是高能耗企業的碳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重要原因。即使對碳會計信息的披露做出了詳細規范的要求,也需要監管部門在企業執行過程中進行監督。如果監管部門不對企業的碳會計信息進行監督指導,企業可能不會重視節能減排工作,同時很難保證企業的碳會計披露的信息客觀真實,企業碳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也會停滯不前。由于碳會計的特殊性,盡管我國有監督部門,但由于這些機構沒有明確各自的職責范圍,導致監管不協調。
4.2.1 社會責任意識不足
高能耗企業的事故不時發生,所帶來的影響巨大。一些高能耗企業由于缺乏環保安全的理念,在日常生產中沒有采取科學的節能減排措施,最終導致事故的發生。部分企業并沒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企業的目標只停留在利益最大化,也不想過多地去承擔社會責任。
4.2.2 碳會計人員配置不齊全
碳會計信息披露需要專業人員運用專業知識進行協調配合。不僅需要會計專業的人才,還需要其他專業的人才,比如怎么收集和計量碳數據、節能減排設備怎么操作和維護、低碳環保戰略目標怎么去細化完成等,這些都不是簡單一個人或者一個部門能做到的。在這種境況下,就需要成立專門的部門來協調各方面工作。雖然部分企業成立了專門的管理部門,但是相關的人才卻十分缺乏。碳會計信息的披露涉及到的內容和領域很廣泛,又需要了解每個企業的自身情況,因此對人才的要求很高。
企業是碳排放的大戶,尤其是以高能耗企業為代表的高污染高能耗企業。應該加強對企業的引導,讓其認識到,企業使用對環境污染低的能源、采用先進的低碳技術,轉變生產方式雖然在短期可能會增加企業成本,但長期來看使用環保技術以及清潔能源不僅不會增加成本還會對企業的形象有提升作用。其次,行業內需要一個標桿企業來作為領頭羊給其他企業做示范,從標桿企業取得效果來更好地引導其他企業重視碳排放,提升環保意識。
就目前國家對于企業的碳會計信息披露的規定來說,相關法規政策還不完善。首先需要建立一個大框架,在這個框架內所有的企業都要加以遵守,大方向上引導約束進行碳排放的企業;其次,在這個大框架下進行細分,對于不同的行業,應該單獨設立披露標準,只有這樣才能解決企業碳會計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不利于同行業之間進行比對參考的問題。同時還可以參考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法規。
我國高能耗行業公司應當將節能減排和企業的碳排放管理提升到一定的戰略高度,可以在董事會中或者行政部門中設置一個部門或者崗位專門負責對公司的碳排放管理進行監督,并將環保節能低碳寫入公司發展戰略。成立專門負責公司碳排放管理的部門或者崗位,對各級子公司對于集團的低碳環保戰略的執行情況以及碳排放數據的收集進行打分評定,定期向董事會和管理層報告。規劃集團的碳排放相關的戰略和目標,這個戰略和目標一定要細化,并且定期考核完成情況,最終實現公司的碳減排目標。
對于企業所有的戰略的實施、目標的實現以及評估完成情況等都是需要人來進行。人員一方面可以引進外部人才來完成這些項目,這樣的方式簡單而且可選擇準則的范圍廣,但是缺點是外部的人才不能很快融入企業并了解企業情況;另一方面可以在企業內部進行培訓選拔。因為碳會計信息不僅僅是財務知識,也包含了一些環境保護以及各類排放物相關知識,但這樣的缺點是人力、物力及時間精力的投入成本大。所以這就需要將二者相結合,外來引進與內部培養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為企業節能減排做出貢獻。
我國高能耗行業的碳信息披露的質量還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企業要積極主動地將碳交易、碳行為等形成的碳會計信息規范完整地向外披露,還應在企業碳信息披露形式和內容上進行完善,提高碳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政府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對企業的信息披露做出監督和引導,對碳會計信息披露做出正向的影響。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夠可持續發展,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