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萬旭
(甘肅省高臺縣南華鎮中心小學 甘肅高臺 734300)
新課標以及“雙減”政策理念中強調了以學生綜合素養為培養目標的教育理念,小學生年齡尚小,對世界認知較淺,他們的思想觀念正在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加強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就成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務。然而一直以來,相比較于知識技能的教育而言,德育教育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教育效果,它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所以部分教師忽視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部分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也僅僅限于紀律方面的常規管理,這種現狀是急需改變的。班主任作為班級工作的引導者和統領者,要充分認識到班級管理與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并要將德育教育理念滲透到各項教育工作中,從而達到立德樹人、春風化雨的教育效果。
問題學生是指在日常行為以及學習活動中經常出現問題的學生,如經常出現遲到早退、課堂小動作,甚至是與班級小伙伴爭吵、打架等行為的學生,或者是經常出現不寫作業,作業質量差,課堂狀態萎靡,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通常情況下,一個學生不會集中表現出所有的上述問題,但是即便是表現出部分問題,也會影響到他今后的成長與發展。而且問題學生的個體行為還會影響到整個班集體的氛圍,因此,教師要結合“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重點關注班級中的問題學生,要對其給予一定的耐心、愛心和信心,從而在促進學生個體成長的同時創建良好的班級氛圍。
班主任要對問題學生給予耐心。問題學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樣的,且任何一個問題行為習慣的形成都經過了較長時間的發展,所以即便是教師對學生進行了說服教育,但是他們也有可能會出現反復的問題行為。因此,班主任要做好持續性教育引導的心理準備,要與學生一起堅持,努力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我們班的王同學,經常出現不寫作業的情況,盡管我多次強調作業的重要性,甚至為他專門設計了基礎類型的習題練習,但是他依然無法提交高質量的作業。為此,我對王同學的課堂作業以及課外作業進行單獨檢查。此后,他做作業的積極性提高了很多。雖然作業練習中依然會出現錯誤,但是整體的質量有所提升,而且也很少出現不寫作業的情況了,看到王同學的轉變,我非常開心[1]。
班主任要對問題學生給予愛心。真摯的師愛能引導問題學生規范自身的行為。通常情況下,問題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比較緊張,因為班主任會批評學生的問題行為,學科教師也會批評學生的問題行為,然而即便學生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但是也不愿意接受批評。而且班主任對問題學生的批評很容易遷移到其他行為中,以至于加劇了師生之間的緊張關系。這種教育行為是非常不可取的。在對問題學生的轉化教育中,班主任不妨換一種方式,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引導學生感知到自己的關愛之心,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內在潛力。
學校通過組織實踐活動,會讓學生表現出歡呼雀躍的狀態,會引導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以及高度的專注力,進而就會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鍛煉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班主任要結合學校的環境資源以及班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展開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從而在增強班集體凝聚力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班主任可以結合節假日,組織學生展開實踐活動。學生的健康成長既需要科學的學校教育,又需要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密切配合,只有多方教育主導者密切結合在一起,才能共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比如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以“國慶、愛國”等為主題的演講活動,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也可以受母親節、父親節時,引導學生為家長準備小禮品,培養學生的感恩之情[2]。
班主任可以結合學校周圍的環境資源,組織學生展開實踐活動。假如學校周圍有農場,農作物種植場,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養老院或者是博物館等場所,班主任要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展開相應的參觀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無與倫比的美,感知紅色“文化革命”戰士的大無畏精神,感受科技的發展變化,并形成敬老愛老的良好品質。實踐活動中,每一個學生代表的都是學校,所以學生們就會自主規范自身的言行,會與小伙伴互助合作,共同成長。
班主任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實踐活動。一般情況下,學校內會組織學生展開運動會,體操比賽或者是手抄報比賽等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活動。比如學校通過舉辦運動會,能有效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盡管學生們無法全部直接參與到運動比賽中,但是每一個學生都會為班集體取得的榮譽而興奮不已,所以直接參與運動比賽的學生會全力以赴,沒有直接參與運動比賽的學生則會做好后勤服務工作。學生們會密切配合,爭取獲得更多的集體榮譽。
主題班會是加強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強班級管理的重要途徑。主題班會中,學生們會積極搜索與主題相關的信息素材,會與小伙伴進行深入的討論交流,班主任也會運用課件圖片和視頻來呈現相應教育資源,所以主題內容就會深深印在學生腦海中,甚至會成為學生思想的一部分。因此,班主任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組織展開正能量的主題班會,從而在強化學生思想認知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以“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為主題的班會活動。現代小學生對生命的認識比較欠缺,甚至存在漠視生命的情況。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準備一個生雞蛋,兩天的時間內,無論去哪里都要帶著生雞蛋,并且要確保生雞蛋不被破壞。之后,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在班會活動中分享自己的體驗,引導學生分享他們對生命的認識。與此同時,班主任也要通過課件圖片以及視頻的方式講述生命的唯一性、珍貴性等,并鼓勵學生在有限的生命時間里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以“拼搏、理想”為主題的班會活動。遠大的理想就像是大海中的燈塔一樣,能給茫茫大海中的船只指明方向,能激發起學生努力拼搏的精神品質。正是因為魯迅先生有遠大的理想抱負,所以他才棄醫從文,運用文字來改變國人的思想,揭露封建統治的丑惡。班會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下搜集名人理想目標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理想,總結自己為理想而做的準備工作。班主任也要運用課件圖片呈現與理想目標相關的信息內容,鼓勵學生分享他們搜集到的小故事,講述他們的理想等。當學生充分認識到了理想目標的重要性,并制定了適合自己的目標,班主任就要鼓勵學生在實際學習活動中努力接近自己的理想[3]。
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包括身體方面的健康,還包括心理方面的健康。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比較欠缺,對于某些問題的認識和理解不夠全面,容易“鉆牛角尖”。再加上現代社會的競爭壓力比較大,家長們忙于工作,與其子女的溝通交流不夠深入,以至于部分學生的不良心理問題越積越多。因此,班主任要結合班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心理活動與情緒,從而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切實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班主任要運用課件圖片以及視頻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班主任要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概念和內容,包括心理健康的概念,自信、積極等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性,如何培養自信心,如何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如何緩解不良的情緒等。當學生逐步對心理健康有了更多的認識,對生活中的事件有了更為客觀和全面的認識,那么他們的思想認知就會提升一個程度,就會避免自身不良情緒的內耗,這對于學生后續的成長和發展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班主任要加強對學生的溝通與引導,及時發現學生潛在的心理問題。班主任可以通過班會活動,課間活動以及個別談話的方式,加強與小學生的溝通。當然,班主任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書信、手機微信以及其他方式,加強與小學生的溝通交流。
習慣的影響力非常大,且任何一種習慣的形成都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習慣的改變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當學生們養成了認真、勤奮、熱愛勞動、守時、誠信、團結等良好的品質思維與行為習慣,那么他們將會終身受益。因此,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小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要意義,并要加強對小學生的督促引導,從而讓良好習慣成為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班主任要引導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字如其人,干凈整潔的字體就像是學生干凈得體的外在形象一樣,而混亂不堪的字體就像是學生邋遢的外在形象一樣。因此,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書寫比賽,可以引導學生堅持進行書寫練習,從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班主任要引導學生養成積極勞動的良好習慣。班主任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班集體的勞動和家務勞動。比如,班主任可以與家長進行深入溝通,引導家長將其子女的家務勞動行為拍成照片、視頻的方式,然后參與到勞動打卡活動中。
班主任要引導學生養成文明禮貌的良好習慣。個人素養是一個人的外在名片。因此,班主任要引導學生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做到文明用語,愛護公共環境設施,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等。
教育的重要藝術就是激勵、鼓舞和喚醒,所以正面激勵的方式能夠充分挖掘出學生的內在潛力。而且任何一個小學生都希望獲得來自家長、教師以及小伙伴的支持與肯定,因此班主任要加強對學生的正面激勵,從而引導學生自主規范自身的行為。
班主任可以運用榜樣激勵。榜樣的影響力非常大,因此班主任要詳細呈現榜樣者的良好品質行為,并號召所有學生向其學習。班主任可以向學生們講述曾經獲得中國詩詞大會冠軍武亦姝的學習經歷,向學生們講述俞敏洪三次參加高考的學習經歷,向學生們分享外賣小哥送餐途中仗義相助的事例,從而引導學生在了解榜樣者行為品質的過程中受到熏陶與感染。
班主任可以運用目標激勵。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情況,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與行為目標。比如,學生可以將目標制定為發展一種健康向上的興趣愛好,可以將目標制定為每周進行家務勞動大掃除,可以將目標制定為每天堅持練字一張等。當學生制定好目標后,就要接受教師以及家長的監督。只要學生堅持不懈地執行了既定的目標,那么班主任就要對其進行一定的獎勵,從而對學生的良好行為進行正強化。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與班級管理是相輔相成的。班主任是班集體的主導者,是學生學習與成長路上的重要引導者,承擔著班級管理與德育教育的重任。因此,班主任要通過強化學生文明、誠信、勇敢、自信、友善等良好品質的行為來加強班級管理,從而在營造良好班級氛圍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進而引導班級中的所有學生都成長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