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勝利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崮山鎮中心學校 山東淄博 255200)
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教師應該做好心理準備,不能急于求成,導致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另外,數學思維能力是不能通過多做試卷來“刷題”實現,應該結合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中,通過思考、驗證、總結等學習過程構成較為系統化的數學思維能力,為將來的學習、生活等打下堅實且符合社會發展的良好基石。
由于教學環境落后,農村數學教師常常采用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教師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掌控課堂紀律,規劃教學內容,并且講課過程中,很少與學生進行交流,只注重知識傳授,讓學生感受到的是學習的無趣,阻礙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1]。
就教師而言,應該先熟悉相關課程標準,再結合課本中的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情況等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再通過設計合理的教學方式達成這個目標。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會以課本內容為中心進行授課,忽略了學生是否能夠掌握和理解,導致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
由于農村經濟發展較慢,教學設備落后,教學資料不足,導致教師在授課時只能結合課本知識。另外,教師講解完課程后,僅通過試卷做題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內容,很少通過其他方式拓展知識內容,不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索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
以努力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掌握最新的教學觀念,結合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習能力以及通常使用的學習方式等進行教學,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正確思考、積極分析,并且傳統掌握數學知識后,可以與其他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分析思路,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有助于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有助于學生良好思考習慣的培養[2]。
數學與語文、英語等其他學科相比,其應用性較強,因此教師通常會采用多做題的方式幫助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但是有些學生由于缺乏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很難獨立完成作業,或者當其遇到有難度的數學知識時無從下手,選擇放棄。然而數學問題都有一個關鍵的解題思路和核心點,并且其知識都是有關聯點,如果沒有正確尋找出解題點和解題思路,則會以解題失敗告終。因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針對問題進行分析、總結,探索出相應的中心點和解題思路,從而成功地破解數學知識。這個過程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解題欲望,還可以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學習數學知識,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解題框架,從而感受到解答數學知識的樂趣。
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屬于知識的傳播者。教師傳授給學生什么知識,學生就應該學習什么知識,并且學生不能對教師的教學產生質疑。另外,教師并不清楚學生的學習情況,只能通過做練習題來鞏固所學知識,不僅加大了學生的學習任務,增加了學生的作業量,還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壓力,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提高重視。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思考,解答相應的數學題。比如:在學習“媽媽的小幫手——分類與比較”時,教師可以先傳授給學生一些分類方法,在學生對于其進行掌握之后,引導學生對物體進行分類,如按大小、長短、輕重分類等,提高學生的思考水平、分析水平。另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分類情況,了解學生對于此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從而有目的性地進行教學,有助于學生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整體數學學習能力。
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不注重知識的層次感,反而給學生布置較多的數學題,讓學生利用課上或者課下的時間去解答數學題,沒有充分地分析此題的意義和價值,使學生成了解題的工具。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不僅不能提高數學思維水平,反而浪費了學習時間。基于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或者其他渠道搜集一些有意義的數學題型,或者將學生平時做錯的數學題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先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了解,將知識點分為難、易兩種層次,并且在講解過程中,講一些典型的有價值的數學題型融入教學過程中,銜接好教學步驟,可以適當地放棄一些簡單的、無意義的數學題,讓學生利用有限的時間做更多典型的數學題。
比如,在學習“元、角、分”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講解他們自己生活中的一些購物經驗,然后可以邀請兩名同學現場演示找零和付款,其他學生分析他們的付款和找零錢數是否正確,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可以設計幾道典型的題型,讓學生解答。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分析,最后逐漸攻破每道典型題型。當題型一個個被擊破時,學生收獲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動力。
傳統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枯燥。因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氛圍內學習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吸引學生參與到數學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另外,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比較簡單,教師的教育目標是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學生思維想象力的提升。受當前素質教育的影響,教師在傳授教學知識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學生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等,規劃相應的教學方案,將游戲元素融入課堂教學知識中,使數學課堂具有一定趣味性,讓學生在游戲中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比如,在學習“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進行比賽。教師出題,學生搶答,答對記一分,最終哪個小組的分數最高,則小組獲得第一,可以相應獎勵一枚小紅花,對于成績最低的小組,教師可以適當設計一些分層作業,通過這種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思考水平[4]。
以往的教學方式大多數是教師利用黑板講解數學知識,學生只能枯燥、無味地學習數學內容,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下降。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情景教學方式,刺激學生的感官,將學生的注意力鎖定在數學教學內容上,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比如,在學習“認識鐘表”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作息時間講解鐘表知識,讓學生想象在23:00時吃午飯合適嗎,應該什么時候吃午飯等,將學生融入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思考教師的問題,增加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存在的價值,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大多數采用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教師屬于課堂主體,掌控著整體的教學進度,將自己的解題方法講解給學生,忽視了解題思路的傳授,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既浪費彼此的時間,還沒有解決學生的疑問。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式的學習方法,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盡情地分析、思考、研究,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疑問進行解析,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解答數學問題,還使學生樹立團體合作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了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5]。
比如,在學習“長正方形的周長”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討論周長的計算方法,方法一。兩個長加兩個寬;方法二:長加寬乘以二。學生通過思考,總結出周長的計算方式,組長將組內討論結果上報,然后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教師通過采用這種小組合作式的教學方法,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有助于學生互相借鑒學習經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合作學習思想,另外還可以延伸學生的思維想法,讓學生喜歡上學習數學知識。
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部分的農村教室也安裝了多媒體設備,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不具體、不易懂的數學知識轉化成簡單易懂的數學知識供學生學習。另外,教師可以將課程錄成視頻,方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數學知識,鞏固數學內容,并且鼓勵學生針對視頻進行全方位分析、思考,最終掌握相關數學知識。
比如,在學習“平移與旋轉”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演示相關內容,讓學生觀看,從而學習相關知識。另外,教師可以將平移與旋轉的知識點制作成視頻,讓學生進行觀看,這樣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內容。另外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鞏固,對于比較明白、清楚的知識點不再浪費時間學習,對于理解得不透徹的知識點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研究、思考。教師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全方位地思考問題,實現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目的。
不管是什么教學方式,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學科素養,實現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因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展現其課堂主人公的地位,重視課堂創新教學,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提高數學學科涵養,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上文總趣味教學、情景教學、小組合作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等多種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創新教學方式,但是應該注意,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的有效結合,從而針對學生的弱點有目的性地進行提升,使學生成為整體能力強、綜合素養高的知識型人才[6]。
比如,在學習“角”時,教師可以將各種角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并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比賽游戲,利用學生的勝負欲,激發學生想取得第一的欲望,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思考水平、反應水平。教師的課堂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為教學目標,根據課本安排、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習能力等,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總體來說,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數學知識,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參與感,讓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思維能力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