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明
(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安徽 合肥 231131)
2019 年1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方案指出,為了主動適應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等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是指學歷證書,“X”代表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癤”證書反映的是新技術要點、新工藝參數、新標準規范、新職業要求[2],本文將這些技術要點融入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對Android開發課程的教學模式的創新和優化進行研究,旨在為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提供有價值經驗。
Android 開發課程作為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和移動應用開發專業的核心課程,在1+X證書制度的指導下有利于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同時課證相互融通也有利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Android開發課程是一門實戰性較強課程,直接面向企業開發,它的知識體系更新很快,知識結構龐大,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而對于在校的高職學生來說,在培養過程中學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點和基礎的應用,無法做到融會貫通,無法滿足于企業的實際需求。因此,需要結合1+X證書制度的核心思想,綜合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要求,依托于華為1+X《移動應用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Android開發課程的教學進行改革。
職業技能等級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分別對應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和應用型本科學校的相關專業。華為《移動應用開發》認證入選教育部第四批1+X證書制度試點,并結合具有華為特色的鴻蒙應用開發和HarmonyOS編程,學生可以學習到華為的創新成果和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結合華為的配套教學材料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差異化競爭力。
Android 開發課程是一門理實一體課程,對實踐性的要求比較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實踐性教學不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成果,主要問題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解完理論知識點后指導學生進行案例開發實操,往往案例的選取都是一個知識點對應一個案例,但是,隨著學習進度的繼續開展,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會產生厭倦情緒,降低了學習興趣,最終造成了實踐能力越來越差。
Android 的發展更新非常快,每年Google I/O大會上,谷歌公司都會發布新的版本,其中包括很多新的技術和新的知識點,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在有限的課時內講述完Android開發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傳統教學模式的考核方式較為單一,多依賴于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表現簡單加權。平時表現一般是由實驗成績和考勤組成,其中期末成績占60%,實驗成績占30%,考勤占10%,就目前的考核方式來看,忽視了學生的實踐開發能力,考核中理論考試占比較大,不能滿足1+X認證的評價體系和培養要求。
成果導向(OBE)教育理論也稱為成果導向教育,是一種基于學習成果或結果為導向的教育理念。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重視學生的技能和能力的提升,并以可觀察、可測量、可應用的模式貫穿學生培養歷程,充分展示其思考、處理、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參照1+X職業技能等級的要求,對Android開發課程的課程內容進行重構,以教學案例和階段性創新項目精心組織教學內容。綜合Android開發課程內容、企業Android技術技能要求和Android編程職業技能等級要求,實施由課程內容、企業要求、考證標準、考核方式雙向循環反饋機制,實現以課促證、課證互嵌共生、課證互動共長。
在階段性創新項目環節,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劃分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名組長作為項目經理,負責整個項目設計和開發。項目經理根據組員的能力范圍,按照階段項目的任務要求分配任務給組員。在項目的開發過程中,組員之間相互指導、相互監督,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職業素養。
項目教學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過程性考核和1+X證書評價機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考核不能采用同一標準,可以嘗試分層分類的考核標準,這樣更能反映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學案例和階段性項目制定相應的教學效果評價標準,將學生分為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鼓勵這三類學生去參加1+X證書不同級別的考試,其中學困生力爭取得初級證書,中等生和優等生要向中級甚至高級證書發起挑戰。
在1+X證書制度的背景下對Android開發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進行探索,既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也增強了學生在Android開發技術方面的職業技能,同時也激勵了學生獲取1+X等級證書的動力。在1+X證書制度的指導下,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也要不斷進行教法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于地方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