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穎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 廣西 柳州 545300
乳腺腫瘤與其他疾病有所差異,在治療女性腫瘤階段,患者外貌與器官功能會遭到破壞,女性患者身體部位會發生殘缺,這對于患者而言,不僅在身體上承受痛苦,內心也會飽受折磨[1]。女性患者會產生心理陰影,對今后生活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因此對女性患者心理護理具有重要意義與價值,對患者疾病緩解有所幫助。
心理護理是指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采用姿勢、言語表情等護理方式,對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有重要意義[2]。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生活中,能夠讓生理和心理,以及社會方面保持協調狀態[3]。首先,情緒體驗要保持良好狀態,即使出現任何生活上的難題,都能夠合理控制情緒;第二,保持健康人格思想;第三,心理反應保持正常,能夠通過自己努力逐漸使周圍不良環境改善;第四,對自己保持正確評價,既不夸大其詞,也不貶低自己;第五,在和他人相處過程中,能夠處理人際關系,讓自己和他人和諧相處。患者保持心理健康,對緩解疾病有重要意義[4]。
世界上有很多患者,患者在知道自己患有疾病后,不同患者心理情緒不同,對于惡性腫瘤患者而言,一般情況下,會經受否認期、憤怒期等五個時期。患者在初期知道自己患有疾病后,會出現不相信心理,之后四處訪問名醫[5]。疾病明確后,患者由于擔心生命健康,心中會產生憤怒,隨著時間推移,冷靜下來后患者會逐漸配合醫生治療,希望生命得以延續,但是治療效果不太理想,患者不僅身體上受到摧殘,心理也會受到折磨,甚至有患者出現自殺行為,在強烈掙扎后,逐漸會面對現實[6]。
患者在手術之后,身體器官會出現殘缺,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女性而言,是一件殘忍事件,因此女性首先會缺少信心,同時擔心疾病不會痊愈,患者內心變得更加脆弱,沒有面對疾病的信心與勇氣[7]。大部分患者在手術后,都會出現焦慮抑郁現象,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蔣紅娟等人[8]提出,心理護理對乳腺腫瘤患者有重要作用,與普通疾病患者不同的是,乳腺腫瘤患者情緒比較復雜,不僅受到疾病摧殘,同時更加擔憂自己生命安全。通過心理護理,可以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滿足患者需求,幫助患者改善心理狀態,緩解患者心中壓力,給患者鼓勵與關懷。
護理學是一種綜合型學科,心理護理不僅在醫院中可以實施,同時也能夠在社會和家庭得到實施,家中有患者生病后,最為重要的是家人,但是大部分護理人員更加重視患者,對患者家屬心理有所忽視[9]。患者家屬不僅需要面對醫藥費用,同時還需要觀看患者心中痛苦,內心的焦慮情緒可以顯現。如果患者和家屬都出現不良情緒,就會出現不良家庭關系,所以給予患者家屬心理護理,安慰患者家屬,樹立和諧環境。朱蘇芹[10]等人認為,患者家屬了解患者受到疾病折磨,會產生焦慮內心,所以基于患者心理護理,可以緩解患者擔憂之心,讓患者家屬可以感受到生活存有希望。
女性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乳腺癌之后,尤其發現患者屬于惡心腫瘤,通常會感到自身遭遇晴天霹靂,不敢相信自己出現腫瘤疾病,但是在接受之后,就會有恐懼擔憂心理出現,患者由于對乳腺腫瘤疾病知識了解不夠,因此會胡亂猜想,認為自己可能不會治愈成功,在這種情況下,患者會失去信心,部分患者會產生深深擔憂心理,之后會表現焦慮難安心理,嚴重情況下,還會出現精神方面疾病,因此醫護人員在護理患者過程中,需要為患者增強信心,告知患者疾病相關知識內容,了解患者內心感受,告知患者樹立信心。
不同乳腺腫瘤患者在面對疾病過程中,表現出的心理狀況有所不同,因此,護理人員針對患者不同表現,給予針對性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與家屬需要了解患者真正需求,理解患者心理狀態。面對患者要保持和藹態度,同情患者,讓患者感受到關心和愛護。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患者語言行為等內容,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分散患者注意力,避免患者痛苦感[11]。有報道[12]以乳房缺失患者為研究對象,經研究發現,擔心疾病會對婚姻質量造成影響。所以,應將患者的心理顧慮消除掉,而要想實現此點,需要爭取家屬的配合,尤其是丈夫的理解與支持,將一些乳腺癌知識向其進行講解,引導他在患者面前始終保持良好心態,多給予理解、關心與體量,使患者感受到關心與溫暖,消除負性心理,樹立治療信心。
有學者[13]提出,患者一旦出現乳腺腫瘤,部分患者會出現疼痛癥狀,疼痛情況會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影響,因此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疼痛護理。有研究[14]提出,根據患者疼痛狀況,為患者鎮痛護理,可以使患者疾病逐漸緩解,避免患者不良情緒加重。除此之外,患者可以采用按摩、生物反饋等非藥物療法。有研究[15]顯示,與其他癥狀比較,癌癥導致的疼痛,會加重患者心理和生理負擔,因此,做好心理護理,能夠緩解病痛,可以與患者聊天,分散患者注意力。
護理人員要積極、耐心的為患者講述自身疾病的相關知識,幫助其提高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度。減少其內心的恐懼、迷茫,多鼓勵患者,鼓勵其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積極的參與到疾病的治療、護理工作之中,鼓勵其積極的配合工作,提升其治療的依從性[16]。護理人員要多于患者溝通交流,真切的關心患者,以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減少其心理對護理工作的困惑,促進護患之間的有效溝通,增加護理人員對其病情的了解,更好地制定護理、治療方案。告誡患者情緒穩定的重要性,尋找一些有趣的事情去幫助患者調節情緒,例如看書、聽音樂、閑聊等休閑的事情,鼓勵其放下心里負擔。積極的述說出心中的苦悶、煩躁等情緒,幫助其釋放壓力,緩解心理負擔,保持患者有一個穩定的心態。有研究[17]發現,按摩是一種短期護理干預措施,通過對乳腺腫瘤患者開展定期性的按摩,能減輕其疼痛,改善由此所引發的焦慮、恐懼感。
在入院之后,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護理人員需要主動和患者交談,建立起良好關系,通過詢問等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和思想情況,主動關心患者,讓患者擁有安全感。對每位患者建立心理檔案,記錄患者入院之后的心理,以及患者在治療之后的狀態,對于不同患者要制定不同心理護理方法。使醫生治療方案能夠順利進行。護理人員需要采用溫和態度,向病人介紹住院期間注意事項,讓病人對醫院有大致了解,為患者提供舒適整潔空間,除此之外,需要向患者講解關于住院之后的相關知識,讓患者能夠對手術后的護理內容合理調節,調節心理壓力是治愈疾病的重要方法,讓患者能夠保持最好心理狀態,使患者能夠早日康復。患者在得知自身疾病時,患者會有緊張、焦慮、恐懼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嚴重影響其參與護理工作的配合度,護理人員要積幫助其提高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度。減少其內心的恐懼、迷茫,多鼓勵患者,鼓勵其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積極的參與到疾病的治療、護理工作之中,鼓勵其積極的配合工作,提升其治療的依從性,護理人員要多于患者溝通交流,真切的關心患者,以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減少其心理對護理工作的困惑,促進護患之間的有效溝通,增加護理人員對其病情的了解,更好地制定護理、治療方案。
(2)可以通過情境自我心理調節,有些患者認為自己在手術之后,身體會發生不良反應,甚至對手術成功與否有所擔心,所以需要對患者講解關于手術方面的知識,讓患者與家人多做溝通,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和患者家屬溝通,讓患者家屬鼓勵患者,增強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讓患者能夠安心手術。
(3)可以采用自我聯想方式,患者對手術充滿恐懼,出現負面情緒,為使手術順利進行,護理人員讓患者聯想到手術成功之后情形,想象自己在手術之后,會有更加美好明天,患者可以安心進行手術。最后,患者需要實施自助功能調節模式,保持充足休息。
心理護理是臨床護理中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護理人員仍然采用傳統心理護理方式,還保存傳統心理護理概念,部分群眾對臨終護理認知程度不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相關管理人員需要加大對心理教育宣傳工作,提升大眾對心理護理的認知程度,鼓勵人民群眾了解心理護理的價值和作用。例如,可以采用研討會等方式,設置資料中心,為人民群眾提供心理護理書籍和期刊,以及相關內容參考資料,也可以讓人民群眾通過電話咨詢。
對于患者而言,知道自己生命即將結束,心理會非常復雜,不僅害怕離開人世,同時也擔心家人,想到永遠離開家人會更加絕望。僅僅依靠陌生護理人員陪伴在患者身邊,不如患者家人陪伴更加舒適。陪伴是感動和溫暖患者的行為,有家人陪伴,患者才能夠得到能力,在絕望的時刻看到一絲光亮。了解自己即將離開人世,心中只有一片黑暗,生活過程中的點滴都充滿悲痛,只有和家人相處,才能夠看到一絲希望,心中孤獨情緒可以得到緩解,同時患者也可以得到身心滿足。有研究[18]發現,邀請同患乳腺癌且治療效果理想的患者對其他患者給予鼓勵與引導,能夠更好的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更加從容的接受治療。
護理人員所護理的是即將失去生命人群,對于患者而言,內心充滿恐懼,所以護理人員不僅了解醫學專業知識,同時還需要了解心理方面內容,才可以排解患者心中不良影響。除此之外,護理人員在面對即將去世患者,心中也會出現恐懼。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教育,告知護理人員克服恐懼,同時要穩定患者情緒,護理人員要重視言談舉止,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護理人員責任感也比較重要,指導護理人員在面對患者過程中,需要態度和藹,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幫助患者解決不良心理。
現如今,由于飲食等因素,導致惡性腫瘤人群數量逐年遞增,我國還出現癌癥患者心理護理初期階段,還存在需要完善之處。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不僅需要關注患者身體疾病狀況,同時需要關注病人心理狀態。采用心理護理方式,針對患者不同心理,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減輕心理壓力,避免病情持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