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峰
(江蘇省南通市示范區通州灣中學,江蘇南通 226331)
高中體育教學中田徑教學屬于所有體育項目的前提,是培養和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的基礎,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沒有良好的田徑基礎就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更無法很好地強化學生的體育素養,使得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水平停留在淺層的水平上。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田徑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標準下要求高中體育教師在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上滲透相應的德育品質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在掌握和應用體育技能、體育素養的基礎上強化自身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從整體上提高高中體育課堂的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1]。因此,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有效地滲透德育教育的教學措施和途徑顯得尤為重要。
在高中體育的田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具備以下幾個原則和特點:
①統一性:從高中體育田徑教學的層面來看,要想全面地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及健康水平,還應在田徑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及情感意志力等。田徑課堂屬于體育教學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滲透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教學途徑,這一教學環境下對于體育和德育之間的內在聯系較為重視,要求學生將兩者統一,采用一定的教學手段和途徑促使學生通過體育運動強化自身的道德品質修養[2]。
②潛在性: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德育教育的功能,將德育教育潛在地滲透在田徑運動教學中,通過田徑課中的運動技能、運動參與這兩個載體促使學生積極感悟和體驗,利用具體形象的教學手段感染學生,達到潛在熏陶的意義,提高田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③層次性:德育教育屬于一種自景入情、動情治理、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教師結合田徑項目的領域目標中若干水平目標對應的學習內容、體育活動計劃性地、逐層深入地滲透德育教育相關內容,向高中生層層遞進地揭示德育教學內容,做到與實際密切相連的基礎上逐漸地深入,切忌急于求成,促使教師更有深度地培養學生的德育品質,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明白和掌握更多關于德育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此外,層次性原則還應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對運動的興趣愛好及學習需求等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層次,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分層次的田徑教學,促使學生整體運動水平、德育品質的發展[3]。
④學科性:高中體育田徑課程中的德育滲透教學中應嚴格地遵循體育學科的特點和原則,相對于其他文化課程不同,田徑課程屬于一種技能性、實踐性的課程教學內容,這決定了田徑課程教學的主要手段應以活動、實踐、游戲等形式組成。在田徑課堂教學中學生若不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將會影響田徑課堂的開展和實施,影響了高中體育田徑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在高中體育田徑課堂教學中同樣包含著體育知識、道德素養、人文品質等方面的培養,但這些教學需要在實踐的運動鍛煉中才能得以完成,若無法遵循體育課堂的學科特點將會導致德育教育的滲透難度加大,不利于學生綜合體育素養的培養。因此,在高中體育田徑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結合以上特點和原則積極地探究和實踐相應的德育教育的滲透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是強化學生體育素養、培養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有力途徑[4]。
現階段的田徑教學中受到應試教育的限制和教師田徑教學模式的限制導致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田徑教學內容單一刻板,部分學生對于體育運動尤其是田徑運動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主要是由于多數體育教學中內容刻板單調、趣味性不足等問題,多數教師習慣反復單調地引導學生重復訓練,使得學生抵觸田徑訓練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學習中無法很好地理解田徑運動的內涵,無法很好地感受田徑運動的魅力。
其次,教學理念較為落后,隨著時代的發展及新課改的改革,體育教學逐漸得到重視,部分學校忽略了這一點,他們在田徑運動教學時未能及時創新教學理念,習慣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指導田徑教學活動,使得田徑教學理念和時代脫軌,影響田徑運動的教學效果。
最后,田徑教學中未能與學生學習訴求相結合創新教學:在田徑運動教學中教師未能很好地遵循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和標準及學生的學習訴求創新教學工作,甚至出現理論教學比重與實踐教學比重嚴重失調的現象,影響和限制學生在田徑運動中的主動性及積極性,使得田徑教學成效甚微。
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滲透德育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地培養和提升教師的綜合道德素養及職業修養。作為一名高中體育課堂的教師,具備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和義務,一名教師的基本素養就是具備科學正確的政治觀點及高水平的思想覺悟。在體育課堂的教學中只有具備了高素質的道德修養、專業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高水平的教學能力、樸實的教學作風及全面的體育素養才能更好地開展高中體育的教育教學工作,并在高中體育課堂的教學中游刃有余地開展體育教學工作。在開展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之前,要求體育教師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為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樹立良好的道德楷模。
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多數田徑項目較為枯燥、無趣且單調,重視學生技能素質訓練方面的培養,而教師要想強化學生技能素質方面的訓練就應具備相應的毅力和耐力。這就要求教師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教育,并要求教師在要求學生做到某件事或達到某一標準之前首先應要求自己,以自己為示范讓學生信服,最大程度上發揮體育教師的榜樣作用,方便教師在田徑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教育[5]。
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教師應緊緊圍繞高中體育田徑教學的特點通過各種跑運動項目的練習更好地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不怕艱苦、勇于奮斗的精神。讓學生在田徑運動中能積極地面對、不害怕挫折及困難,能很好地在挫折和困難前調解自己的心態,強化自己的心理素質,更好地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田徑運動的積極性。
田徑運動中除了跑的運動項目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后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制作和優化相應的田徑運動器材,如投擲工具、田徑器材等,并將自己小組制作的器材運用在實際的田徑比賽中去,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自主運動意識和創新精神,方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認識到團隊的力量、協作的重要性等,強化學生的田徑運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及自信,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和科學的體育精神,促進學生群體意識的養成,幫助學生在群體合作或比賽中養成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體育理念[6]。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發揮田徑運動中的跨欄或跳躍等運動項目促使學生不斷地挑戰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并更好地發揮自己的長處,促使學生在田徑運動中不斷地自我挑戰、自我提升,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和體育意識。
在高中體育田徑運動的教學過程中,其主要是以發展和培養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為主要內容的教學過程,田徑運動為完成體育教學目標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特別對于青春期的學生來說具有較為積極的熏陶教育意義。這就要求教師在田徑運動的過程中更好地深入田徑運動的教材中去將教材內蘊含著的理論思想轉化為實踐性的運動教育,并借助歷史上或現如今有名的田徑運動員的相關事例更好地給予學生熏陶及感染,將德育教育落在實處[7]。如在進行“800米跑”的體育運動中,教師開展這一教學除了強化學生身體素質外,還需更好地通過耐久跑的訓練培養學生不怕艱苦、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體育精神,教師在這一教學中可以刻意地提出這方面的要求,并通過播放平時田徑運動員的長跑訓練視頻的方式感染學生的思想和體育運動積極性,或組織學生學習一些有名運動員為國爭光背后的辛苦和付出,促使學生在體育運動的學習中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榮譽和國家榮譽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體育精神、體育學習理想,最終達到教育的目的。
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實踐性的田徑運動訓練、比賽和活動才是學生學習的重點。教師在開展高中體育田徑運動教學的過程中應重視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和比賽的開展,通過競爭的方式進行公平的優勝劣汰,促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感到危機和壓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勇敢、不斷挑戰、努力提升自己的體育精神。而田徑運動中充滿著樂趣和新奇感,在愉快、融洽及積極的田徑比賽中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體育能力、體育技能、體育智慧,強化和競爭對手、團隊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以此通過實踐性的田徑運動項目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及艱苦奮斗的意志力,更好地促進高中生綜合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水平、個人修養等方面的進步和提升[8]。
如在進行“4×100接力跑”的體育運動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班級內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成若干個小組,要求各個小組通過淘汰賽比拼的方式更好地在實踐性的運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集體主義精神、不畏艱苦的意志力等,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心理健康水平、人文素養及體育精神等全面素質的發展,全面地落實及滲透高中體育田徑運動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更好地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
在田徑運動的教學中,教學內容對于教學成果所起的作用均較大,這一點應更好地引起教師的重視,對于以往田徑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內容單調和刻板等問題,教師在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應廣泛地征求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需求,再更好地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如重視學生德育素養的培養等選擇和優化教學內容。以此就可以促使教學內容兼顧趣味性和教學性的特點,以此更好地強化學生的德育品質,在趣味性比賽和游戲中獲得人生的道理和體育精神。如在進行跳躍等運動的教學訓練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能夠充分體現跳躍訓練內容的競賽和游戲,并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轉變以往單調和刻板的教學內容,提高田徑教學的趣味性,緩解學生的田徑運動壓力,從而更好地達到跳躍運動教學的有效性,促使學生在趣味性的田徑運動教學內容中得到更好地發展及自我提升。
新課程改革標準下,教師在開展高中體育教學中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重視在田徑運動教學中滲透相應的德育教育。通過實施全面培訓及提升體育教師的綜合素養、強化高中生積極健康心理素質及堅強意志力的培養、強化學生的道德品質及體育素養、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性的田徑運動及基于新課改的基礎上改革和創新田徑運動教學內容等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滲透措施,更好地促進高中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人文素養、科學健康的體育精神、團隊合作能力、不畏艱苦、勇于奮斗精神的培養,為高中生全面素質及道德品質的培養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