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瑜
(福建省晉江市東石中心小學,福建晉江 362200)
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培養學生跨文化的語言交際能力和進行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教育。新課改對課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講授式已經無法滿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實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所以在小學英語學習中,教師需要運用微課教學教會學生英語知識、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技能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是為了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能夠培養學生探索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主要是學生的學和做,而做是核心,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實踐,學生在學英語的過程中注重應用。如何能夠在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善學善用,是每一個教師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英語作為廣泛使用的語言之一,在生活各個領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學習英語意味著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和將來的就業環境,英語能力在學生綜合素養中占有重要比重。[1]
我國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學習小學英語課程就是幫助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中重要的一項。小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英語素養,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水平。另外,英語是學生面臨很多考試必考的內容之一,所以學生必須學好英語才能在各類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較好地掌握英語學科知識,使學生可以應對各類考試,并且能獲得更多的機會。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上,能夠幫助學生學以致用。小學英語教師不僅需要教給學生英語基礎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學到的知識。由此,教師應該結合英語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課堂、設計課堂互動教學,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我們生活在信息化的社會中,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對網絡的依賴越來越大。大家通過信息來交流和共享信息,也通過網絡來學習更多的知識和資訊。在教育領域,無論是從校園的管理、學校工作系統的構建,以及教學課堂都與網絡產生了較大的關聯。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使得英語課堂更加生動活潑、英語知識更加多元豐富,而且還可以擴寬英語教學的方式方法,提升學生學習的途徑和方法。
微課是“微型視頻課例”的簡稱,顧名思義,就是用簡短的視頻來展示教學中的重難點、歸納知識點、展示例題等。由于其時間較短,所以在課堂中所占比例較為恰當,而且通過微課所展現的內容有知識點突出、直觀明顯等特點,對教師授課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微課教學是利用短視頻或音頻來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的方式。微課教學可以使英語課堂更加豐富,引起學生對英語課堂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具有工具性的特征。[2]對學生而言不僅僅是應付考試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能學以致用。英語的運用體現在對英語材料的閱讀理解,以及利用英語進行溝通。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而微課教學是十分符合小學生思維能力和英語水平的教學方法。微課教學由淺入深,形式豐富活潑,在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英語,同時也能幫助學生能夠流利地用英語表達、用英語溝通,這也是英語學習的課程要求之一。所以小學英語教師應該結合課程要求和微課教學,充分發揮微課教學的優勢,培養小學生英語學習能力。
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水平參差不齊,知識短板也不盡相同,教師在課堂上不能一一指導,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微課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知識,補齊自己的知識短板。[3]學生學習英語中遇到的困難各種各樣,但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才能更好地投入學習。
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讓學生了解時代背景和發展趨勢,通過數據表明英語使用的廣泛性,以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學習理念。另外,小學英語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現狀,有的學生在學習英語中出現一些困難,教師需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知識短板在,是單詞讀寫問題還是語法知識不夠牢固的問題,然后將每單元的知識點分類整理成微課的形式,讓學生課下觀看和練習,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小學教師不能因為學生現階段的學習困難狀況就聽之任之,任由其發展,而是需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能了解到這部分學生對英語的態度,然后對癥下藥,使得困難迎刃而解。學生在英語成績較好的情況下,教師再去引導學生意識到英語除了考試外,也是一個人能夠了解外國文化、與國外人士進行交流溝通的重要手段,以此來幫助學生提高對英語的重視。教師也可以通過微課給學生一些英語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展示,幫助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習的意義,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例如,在《What are you doing》這一單元內容的學習中,首先是要學習英語單詞和課文等英語知識,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本單元的英語知識交流。在本單元結束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單詞記憶的方法、口語教學等微課視頻分享給學生,讓學生課下根據微課視頻來學習英語知識。學生英語知識水平的提高會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而這種主動性也會促進學生英語成績的提高,正確的觀念引導正確的行為,正確有效的行為會幫助學生形成關于英語更好的學習態度,逐漸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每個國家都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學生在更多了解這些文化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產生對不同文化的好奇,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能更好地學習英語。同時無論哪個學科的學習,興趣都是最大的動力。小學生對不擅長的事情,更是缺乏耐心。[4]所以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文化情境,讓學生能夠參與到內容中,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同時也符合教學中教學做合一的理念。
例如,在學習《Happy Halloween》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微課,介紹不同國家的節日慶祝方式,微課視頻是比較形象和生動的,微課中用英語介紹不同的節日,在幫助學生學習不同文化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節日,以及如何慶祝這個節日。這樣學生需要思考如何組織自己的語言,這種形式一方面能夠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在語言的學習中相輔相成,而讓學生通過鍛煉聽力、訓練英語表達能力和口語能力等,學習英語的各項能力都能有所提升,這也正是核心素養視角下對學生學習英語能力提升的重要方法。學生通過對不同文化的了解,也是幫助學生開闊眼界和增長見識的重要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加入課堂,幫助學生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課堂中。另外,學生通過參與到課堂中,培養自己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同時小學英語教師也可以通過微課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感受英語的魅力,也能促進小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
英語運用的能力體現在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上,表達能力體現在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上,理解能力表現在學生聽力和閱讀能力上;英語學習能力是指學生掌握知識的準確性和牢固性,以及學生學習英語的技能和方法,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結合微課幫助學生練習英語,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語言類學科的學習,無論是哪門語言,都需要學生通過足夠的練習來鍛煉自己的能力,英語也不例外。只有通過練習,學生才能對陌生的詞句變得熟悉,也能通過練習漸漸熟練學習英語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利用學得的語法知識和單詞組織語言。對小學生而言,多加練習對提升英語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相應的關聯的練習材料,以及在課后布置一些難度合適的練習材料,讓學生在練習中學習英語,提高英語水平。
例如,在《London is a big city》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幫助學生練習口語,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對話以較慢的語速錄制成微課教學,然后讓學生在課下進行模仿練習,鍛煉自己的口語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將單詞錄制成微課音頻,作為學生課下聽寫單詞的音頻發放給學生,這樣學生可以反復練習和考查自己單詞掌握情況。同時也可以通過微課鍛煉學生的聽力,讓學生根據微課中的英文內容來回答相應的問題,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聽力。微課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后練習單詞和語法以及課本上的對話,同時教師也能利用微課展示某一個城市,然后讓學生根據微課中城市的景色編寫一段英文短文,并與大家分享,以此鍛煉學生英語寫作的能力。小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存在局限性,重復的強化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同時,英語本身也需要學生更多練習才能掌握相關的技巧,所以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勤加練習,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另外,加入微課的方式也能增加練習中的趣味性,不讓學生產生太大的對練習的厭倦。
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教學做合一,要求教師的教學中加入實踐,學生的學習中注重運用,并且能夠從運用中更加理解和鞏固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微課教學引導學生學會用英語表達。使用不熟悉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可能會給學生帶來壓力。[5]但是學生在同齡人面前會比較放松,能夠自由地表達。由此,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相對舒適的環境中練習用英語表達,一方面壓力較小,另一方面,學生在小組中自由地表達,也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標準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中盡可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Robots will do everything》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然后利用微課給各個小組一些有關機器人的知識,啟發小組討論,然后根據討論的結果,組織相應的語言,在班級中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另外,教師在引導班級同學討論的時候,可以讓每個小組的成員先根據這一話題用英語發表自己的觀點,然后其他成員用漢語復述發言的成員的觀點,讓發言的成員反饋是否準確,如果不準確,大家共同討論是其他成員理解的問題,還是發言的學生表達的問題。這種形式一方面會要求聽的學生專心聽,說的學生也要思考表達得是否準確,另外一方面,學生們在這種表達與反饋中能夠主動發現自己的問題,在大家共同的討論中得到進步,進而使每一名學生英語表達的能力得到提高。
傳統的教學方式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標準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小學是學生開始接觸各個學科的階段,教師在傳遞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更多的、難度更大的學習,小學教師不僅需要教給學生最基礎的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如何學習,幫助學生形成有利于終身發展的各項能力和健全的人格。由此,小學英語教師應該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以及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結合小學生英語發展水平參差不一的特點實施教學。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課堂、設計課堂,結合充分利用微課教學的優勢,培養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