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佳鳳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越溪實驗小學,江蘇蘇州 215104)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各個學科和各個年級都在積極進行改革和創新,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作為教學體系的重點內容,自然也要積極進行改革和創新,再加上小學勞動與技術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學科,所以加強實踐教學的開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體驗式教學開展的基礎和保障。但是從當前的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現狀來分析,在具體的教學中依然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比如下面提到的幾點問題就是現階段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中常見的類型。
在當前的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中,通過實際調查和分析發現很多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師過度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要求學生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記憶,這種教學方式顯然不符合勞動與技術學科的教學特點,長期采用這種教學模式還會降低小學生學習勞動與技術的興趣,更無法讓小學生感受到勞動與技術學科帶來的樂趣。此外,對學生而言,長期處在這種過度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中還會導致學生對該學科的體驗感降低,個別學生感到所學知識非常無趣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了學生勞動意識和技術的培養,更無法提高學生對勞動與技術學科的體驗感,影響了小學生的綜合發展。
由于受到考試制度的影響,很多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盲目追求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而對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提高自己的勞動意識則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比如某些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的時候和具體實施教學的時候都會根據學生的考試分數進行,對學生考試中容易出錯的內容進行了深入的講解,而對于考試中不涉及的內容則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不夠連貫,更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如此,以學生的考試分數為目的所開展的教學會導致學生失去對該學科的體驗感,不能讓學生感受到該學科帶來的樂趣和作用,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影響了小學生勞動意識和技術的培養,也影響了小學生的綜合發展。
首先,體驗式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的開展是以提高學生對該學科的體驗感為基礎所開展的教學,它所注重的是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勞動與技術的學習,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和提高學生技能的教學目的,使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參與到技術學習和勞動中,從而為自身的未來發展和成長奠定基礎。此外,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是以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學,而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正好是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和智力的重要途徑,所以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的開展對素質教育的實施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深遠的。然而想要提高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的教學效率首先就需要注重提高學生對該學科的體驗感,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開展。所以基于體驗式的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對素質教育的開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體驗式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的開展對小學生綜合發展和素質教育的開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通過落實體驗式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活動中,進行真正的體驗和感受,這樣的教學是真正讓學生去行動的,可以達到知行統一,改變了教師單純進行文字說教的模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勞動意識可以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真正地去體驗和感受,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勞動技術,對學生今后更好地順應社會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所以在落實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注意采取體驗式的教學模式,這樣可以獲得更為理想的授課效果。
在開展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想要提高學生對該學科的體驗感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教學,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親手操作來提高學生的體驗感,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目的,也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更直觀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師要注重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實踐,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體驗感。例如在開展蘇教版小學勞動與技術《運用多種材料制作作品》這一課程教學時,在本節課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教學來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比如我在開展本節課程教學就組織學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廢棄材料進行小手工制作,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使學生的體驗感提升,從而感受到小學勞動與技術學科的樂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小學勞動與技術是一門和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或者可以說小學勞動與技術中很多知識內容都來自實際生活。因此,在開展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授課,通過結合學生們的實際生活提高學生們對該學科的體驗感,再加上小學生對生活充滿了好奇和求知,所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授課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因此,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師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教學,因此提高學生對該學科的體驗感。[1]
例如,在開展蘇教版小學勞動與技術《讓我們的制作件亮起來》這一課程教學的時候,在本節課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們的實際生活進行授課。就像我在開展本節課程教學的時候組織學生制作小電燈這個實驗,因為小電燈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使用,所以學生對本次實驗的開展有著濃厚的興趣。通過帶領學生們開展實驗和動手制作,學生的思維和技術得到了培養和提升,并且通過動手操作感受到了勞動與技術學科及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體驗感,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喜歡游戲是小學生共有的特點和性格,所以在開展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授課,以此來提高小學生對該學科的體驗感,在快樂的同時學習小學勞動與技術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再加上現階段小學勞動與技術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是可以通過游戲進行教學的,所以教師要利用好這些現有的資源進行授課,從而促進學生體驗感的提升。[2]
例如,在開展蘇教版小學勞動與技術《易拉罐——金屬小椅子》這一課程教學的時候,教師在開展本節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手工制作比賽。比如在本節課程教學中先展示了我使用易拉罐制作的金屬小椅子,先讓學生在課堂上欣賞我的制作工藝,接下來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運用易拉罐制作金屬小椅子,并且看哪位同學制作得美觀并且工藝精美,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動手的樂趣和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的體驗感,提高教學效率。
在實際的勞技課堂中我們會發現一堂成功的課程肯定是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學生應該具有主動發展的動力,而作為教師需要適當補充和引導。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體驗中不斷產生問題,從而構成一節具有活力并且動態的課堂,為了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動機和欲望。首先教師應該給學生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和機會。所以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不要堅持以教材作為唯一的標準,還需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引導學生可以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和想象,這樣才能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其次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選擇自己學習伙伴的權利。[3]如果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合作的伙伴,那么就能提升學生去進行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課堂學習中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自愿組成探究小組,并且可以在活動中取長補短,發揮出各自的力量和智慧。而且在整個課堂教學的評價中教師也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評價中,要讓學生了解到自己是課堂中的主角,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在整個課堂中也應該給學生質疑的權利。
體驗式學習肯定就是需要學生自主學習并且進行創造活動,發揮出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中這樣的方式也可能會造成課堂比較散漫,學生相對比較放任,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把握好一定的尺度。教師應該明確自己的職責,首先需要為學生提供具有價值的問題和資源,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中教師要少問,但是在真正要問的時候也要問到關鍵之處,要問得有價值,為學生探究知識鋪好路。
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蛋炒飯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蛋炒飯的方法,然后鼓勵學生嘗試,讓學生自己品嘗蛋炒飯。[4]學生會自己說出問題和不足,然后進行一定的調整,這樣就使得學生可以在自我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發現自己的問題,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另外就是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自己多觀察、多體驗和多實踐,讓學生在親自體驗中發現知識,自主學習,形成自己的一種愛好,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使得學生可以獲得更全面的發展。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探究活動進行總結反思,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探究方法,獲得探究力的提升。
勞動技術課程的開展一定要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這也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前提。所以在開展拓展訓練的時候,教師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是學生的需求。比如教師組織學生完成小提籃制作,簡單制作方面基本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完成,并且對于能力強的學生缺乏一定的挑戰性。那么針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就可以進行一些拓展,比如可以讓學生在進行簡單的提籃制作的時候制作簡單的筆筒或者小的儲藏盒等。[5]這樣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和需求落實教學活動,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力。
在進行課題拓展的時候,可以課題作為基礎完成拓展。比如教師引導學生完成一些手工制作,在制作之后可以讓學生去寫一份感想,讓學生可以把自己制作過程中的感受和想法寫出來,這樣可以激發學生進一步完成的興趣,回顧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升華為一種情感,從而有效提升學習的效果和質量,培養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讓學生會比較、會思考并且會創新,能夠獲得思維的發展。教師在落實勞動技術教學的時候需要將課堂進行拓展,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探究力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勞動技能活動中,在這個活動中感受生活,提高學生應對生活的能力,便于學生今后更好地適應社會。所以教師要注意課外的拓展延伸,能夠拓展學生的探究學習空間,將勞動技術和學生生活結合,鼓勵學生去探索和探究實踐,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實踐,掌握各種勞動技能,全面地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
總而言之,基于體驗式的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對小學生的未來發展和成長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深遠的。因此,作為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師要認識到體驗式教學發揮的作用和影響,并且以體驗式教學為主開展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以此促進小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發展。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作為教學體系的重點內容,自然也要積極進行改革和創新,再加上小學勞動與技術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學科,所以加強實踐教學的開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體驗式教學開展的基礎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