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區平山道小學 唐 華
鄉村教育是中國教育的“神經末梢”,也是重要陣地。城鎮化越是加快,鄉村教育越要加強。對鄉村來說,教育既承載著傳播知識、塑造文明鄉風的功能,又為鄉村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撐,在鄉村振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把鄉村教育辦成“在農村”“富農村”“為農民”的教育,黨中央架設了東西部協作的橋梁,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從海河之濱的天津市一路西行,作為河西區教師,我來到了內陸腹地的甘肅省莊浪縣,為西部教育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與莊浪縣第一小學攜手,共續津甘山海情。
在支教的一年中,我承擔了莊浪縣第一小學四年(9)班的道德與法治和信息技術、四年(6)班的美術、四年(7)班的數學等課程的教學任務。支教路上盡我之心、傾我之力、竭我所能。我將努力爭當教育扶貧的先行者、教育改革的奮進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為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發展、為祖國下一代健康成長作出自己的貢獻。
學生的德育內容相當豐富,涵蓋面很廣泛。它包括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公民道德、文化素質等教育內容。要想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德育必須先行。我重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并用心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曾經被天津市河西區評為最美思政課教師。
我們堅持開展了“書香班級”活動,如“不忘初心井岡情,牢記使命革命志”“走進自然,體驗生活”“尋找時代足跡,發揚奮進精神”“傳統節日詩詞大薈萃”等讀書活動,學生通過閱覽圖書,收獲了很多。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彰顯出積極向上、追求理想、敢于拼搏的良好精神風貌,并且十分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與此同時,這些研學系列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起到促進作用。
圍繞鄉村振興主題,我策劃了“津甘童心傳佳話、情系振興兩地書”活動,組織津甘兩地的小學生們互通一封信。我作為津甘小學生交流信使,互傳莊浪縣第一小學和平山道小學學生的信件,在東西部小學生之間架起了連心橋。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之際,我組織莊浪縣第一小學的黨員、團員教師和少先隊員代表來到莊浪縣社會福利院,上了一堂題為《課程思政播種美好,走進社會鑄魂育人》的思政課,切實為農村孤寡和留守老人獻愛心、送溫暖。教師和少先隊員為老人們佩戴了鮮艷的紅領巾,有的老人激動地說:“我沒有上過學,沒有機會戴紅領巾。”通過此次公益捐贈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體驗幫助與分享的快樂。
創造性思維可以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具有獨特探索過程的能力。創造性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因此,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尤為重要。文化課教學中的智育主要是指文化課中涉及智慧水平提升的部分。數學課是對數的概念、空間概念的建立,以及計算能力與邏輯推演的培養,思辨、觀察、合作、實踐貫穿全課程。我引導每個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敢于回答問題,這樣既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能讓教師掌握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接受情況。面對課堂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找到了破解問題的題眼。莊浪縣第一小學四年(7)班的70個學生被分成23個學習小組,每教授一個知識點,就引導學生在每個學習小組中開展“先思考,后交流;先交流,后討論;先接受能力相對慢的學生發言,后接受能力快的學生發言”的學習實踐活動。我創新了“三個先后”的教學策略,學生對于數學課的興趣大增,課上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顯著提高,效果很好,所帶班的測試成績在年級中名列前茅。這套教學策略、方法分別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平涼日報》、百度新聞、天津日報數字平臺等進行報道。在一對一的“青藍工程”中,我花心思培養特崗青年教師,做到悉心說課、認真聽課、耐心評課,使得年輕教師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
支教期間,我每天陪伴學生晨跑。晨跑,學生可以仔細地感受、耐心地發現每天大自然的變化。每天,向著太陽的方向奔跑,讓學生臉上有笑,眼里有光,心中有夢想。
課后托管成為學生綻放自我的歡樂時光。五彩的跳繩和滾動的足球變成了跳動音符,飛舞的彩毽和“砰砰”跳動的籃球變成了跳躍旋律。因為堅持鍛煉,學生很少有感冒、咳嗽的,更不再慵懶,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每一天的學習。
周末,我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在“天然氧吧”中鍛煉體魄,舒展身心。綿延起伏的紫荊山,山勢玲瓏,環境清幽。我們開展“趣味爬山”比賽,學生躍躍欲試,在你超我趕中奮勇爭先。通過開展活動,不僅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而且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提高了身體素質。
培養學生尋找美、發現美、珍愛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教育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打破美術教材的編排,因地因時制宜結合甘肅文化和意義重大的事件,把學生帶出教室,手繪莊浪美景,冰墩墩、雷鋒叔叔、太空生活的圖景躍然紙上;制作精美荷包,一件件非遺手工作品活靈活現;帶領學生感受“麥稈畫”文化,了解“麥稈畫”歷史和制作工藝,引領學生在生活中欣賞美、創造美。孔子曾言:“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美育在教書育人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只有我們能尊重美育,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四年(7)班的教室在三樓,固定的值日表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勞動,每天學生都要提著鐵桶倒垃圾,在操場打水上樓擦地,10把墩布在全班學生手中傳遞,整個水泥樓道擦得像鏡子。
“有用人才”“時代新人”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具備勞動素養,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每天,我和學生一起值日,擦汗、談笑,引導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能辛勤勞動,并以此為榮,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信念。
莊浪縣共有18個鄉鎮,送教下鄉、精準扶智也是我的工作日常。在永寧鎮永寧小學進行了題為“聯盟幫扶、促進成長”教學活動,執教《直線 射線線段》數學課。課下,與教師進一步探究小學高效課堂實施的有效策略,加強校際之間教科研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課后,又開展了題為《課程思政理念如何融入學科教育》的講座,將課程思政融入到學科教學中,實現傳授知識與引領價值的有效結合。在朱店鎮三合小學,作了《減壓力 增動力 顯活力——“雙減”之后談初心》的專題講座,重點圍繞教育均衡發展、“雙減”、“五育”并舉、課后延時服務、作業設計等重點難點問題,開展支教幫扶、跟崗培訓、交流研討等活動。在城區教育資源向農村輻射,優質學校帶動薄弱學校活動中,作了題為《落實“雙減”政策,賦能思政教學》的專題講座。周末,我堅持去南屏鄉,給貧困生補課、聊天、交心,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勵志教育,同時為在家看護孩子的家長做心理疏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