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燕
(泉州師范學院陳守仁商學院 福建泉州 362000)
科技與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深刻影響了社會、經濟、民生等各個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同時,電子商務聚集化并主要以電子商務產業園形式存在成了企業今后發展的主要趨勢[1]。電子商務園區作為支持地方政府電子商務集聚發展的平臺,在所構建的服務網絡中整合和凝聚了諸多利益主體,集合了園區運營方、入駐企業、地方政府、第三方公司( 如培訓、營銷、物流、技術等服務機構)、中介機構、金融機構等眾多利益相關者。電子商務聚集為各項資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還提升了規模效益和經濟效益,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實力[2-3]。
泉州市于2014年成為第四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以來,大力完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電子商務環境持續優化,電商經濟體量不斷提升,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引領泉州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產業。泉州現已成為福建省最大的網絡零售聚集地和網上商品供應地,躋身中國四大電子商務城市之一。然而,泉州電子商務產業園在發展過程中同樣也遭遇了諸多問題,如管理與運行機制不暢、資源整合與服務功能較弱、盈利模式模糊、電商人才流失等,因此亟待對電子商務產業園進行優化提升,使其實現高質量發展。基于此,本文深入調研現有泉州市獲評的9個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電子商務類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全面總結評估泉州市電子商務產業園區聚集發展情況,客觀準確把握園區聚集發展所處的階段及特征,進一步明確下一階段電子商務產業園區聚集發展的戰略目標,聚焦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的時代要求,突出重點,系統謀劃,推動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提質增效,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泉州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擁有三個“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即弘橋智谷(泉州)電商產業基地、德化電子商務產業園、石獅市青創城國際網批中心;一個“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示范區”,即弘橋智谷(泉州)電商產業基地;七個“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即豐澤華大電子商務產業園、永春縣電子商務產業基地、石獅青創城國際網批中心、華僑大學(豐澤)創新創業園、泉州市東海跨境電商生態圈運營有限公司、福建省晉江市電商發展有限公司、福建南安北部電商創業園有限責任公司。全市電子商務園區已經初具規模,極大地助推了全市電商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傳統產業鏈與電商園區形成互促局面。基于傳統優勢產業的電商產業集群已經形成,泉州各縣市區均有各自相對完備的傳統優勢產業,如安溪茶葉、德化陶瓷、晉江和石獅的鞋服等,具有明顯的集群發展優勢,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同時,泉州市各電商園區致力于帶動本地區傳統產業發展,促進了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共享電商紅利,形成傳產業鏈與電商園區互促局面。如永春縣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已形成了包括茶葉、茶具、醋、蘆柑、陶瓷工藝品、箱包、篾香、數碼配件、鞋服9大產業鏈共同發展、比較完善的基地生態鏈模式;石獅青創城面向全國鞋服市場,致力于構建全國鞋服產業帶O2O采銷一體化服務平臺;晉江的中國鞋都電商創業園則聚集了400多家鞋服行業上下游企業。
第二,特色產業園廣泛分布助力形成龍頭產業。泉州現有的電商園區基本上是基于本地區特色產業發展起來的,形成了園區與特色產業互促共生的局面。如陶瓷茶具、羽絨服和運動服、安溪鐵觀音、永春蘆柑等產業產品,在德化、石獅、安溪、永春等電商園的網絡銷售額在全國份額中均占據最大比重,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特色產業中龍頭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產業升級。
第三,跨境電商產業生態集聚效應凸顯。泉州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呈現產業、服務和物流三大集聚趨勢,生態聚集效應凸顯。最具代表性的泉州東海跨境電商生態圈就集聚了跨境電商整個產業鏈條中的各種企業,為廣大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全產業鏈中諸如物流、支付、培訓、人才招聘、營銷、會議甚至是股權投資等各類服務。同時,生態圈借助泉州跨境通公共服務網絡平臺,直接對接與外貿相關的檢驗檢疫、海關、國稅、商務、外管等政府職能部門,為外貿企業辦理相關業務提供極大的便利,使通關效率大大提高。
第四,電子商務產業園的社會效益明顯。一是電商產業園成為各縣(市、區)展示的窗口。如東海跨境電商生態圈自開園以來,已經接待政府部門、媒體、商協會、平臺企業、各種服務商和銷售商等達幾千批次,成為泉州交流與推介跨境電商業態的重要窗口;二是電商產業園孵化功能明顯;三是電商產業園培養和培訓了大量的電商人才。各個電商園區均培養培訓了大批電商人才,如豐澤華大電商園自獲評市級現代化服務業集聚示范區以來,持續舉行電商技能實訓課程共計30余期,累計培訓1863人,為泉州市、園區企業輸送實操電商人才,同時也幫助社會青年、女同胞、大學生、中專生提升了其就業、創業的本領。
第五,各類企業抱團發展態勢逐漸形成。目前,泉州市的各個電商產業園區及其周邊均聚集了大量電商產業鏈條,如平臺電商、物流、支付、電商培訓、創新創業等類型企業,各類企業抱團發展態勢逐漸形成,產業吸引力和發展潛力凸顯。東海跨境電商生態圈現已入駐100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而以年均超過30%的速度增長,已經產生十幾個銷售額過億的賣家。據不完全統計,區域年產值已超30億元以上。在現有的150多家泉州市跨境電商協會會員中,東海片區有46家,占比達1/3,這些會員涉及諸如速賣通、亞馬遜、ebay、蝦皮等各大運營平臺及自建網站等,跨境電商協會為生態圈企業抱團發展創造了極大便利。企業抱團發展使得生態圈內企業專業化分工更加細化,社會化的協作關系更加緊密,初步構成了一個電商產業鏈條中不同企業共生的生態化群體,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凸顯。
第六,促進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有效聚集。電子商務產業園通過引進和培訓極大地促進了電商人才集聚。華僑大學(豐澤)創新創業園致力于人才引進,大力引入國內行業領軍人才,目前園區內的1400多名從業人員中,包括引進的省、市高層次人才分別為5人和37人,博、碩士有100多人,畢業于原985和211工程大學的有200多人,已經成為豐澤區電商人才集聚高地。同時,很多電商園區積極與著名電商培訓企業合作,基于電商產業全鏈條創新培訓模式,培訓了大量合格的電商人才。
第一,資源整合和服務功能不夠理想。建設電子商務產業園的首要目的是整合產業資源,促進形成完整的電子商務產業生態體系[4]。雖然目前全市有了一些自主性電商品牌,但其電商企業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很高的知名度,難以發揮其帶動作用。網商之間沒有形成真正的合力,大多屬于“孤軍奮戰”,并未實現應有的資源整合,難以形成規模化效益。服務不夠精準,人才對接、技術服務支持等軟性服務缺乏著力點,營銷推廣、業務對接、產業鏈條還不夠完善,難以實現電子商務產業鏈的融通聚集。現行政策雖能吸引企業入駐,但無法滿足其后期發展需要,多數企業進得來、待不久、留不住,幾乎所有的園區還未形成龍頭電商平臺,而且大多數產業園缺乏電子商務技術核心支持服務,電商企業難以獲取較好的技術支持,導致經營不善、運轉不靈。
第二,尚未形成良好的運行機制和盈利模式。電子商務產業園的建設發展與相關企業、政府和社會等方面息息相關,必須要有一套相對科學的管理體制和高效的運營機制[5]。然而,現有很多園區管理公司仍無自有資產,有些園區僅限于以建園收租的模式進行盈利,淪為“一手房東”甚至“二手房東”,增值服務很少,經濟效益仍然較差。
第三,電商產業政策難以落地。迄今為止,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雖已出臺許多支持地方電商發展的文件,但是政策的落實比較困難,有的政策缺少配套措施,使得政策性綱領成為一張廢紙;政策的實施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否則會使得很多企業或網商失去最佳的電商轉型機會,進而導致電商產業園的發展受限。以華大電商園為例,截至2020年,僅有兩家企業享受到了2015年豐澤區政府出臺的《豐澤區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優惠政策。
第四,運營管理機制不夠順暢。電商園區不同的投資開發模式對園區的運營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影響巨大。洪山跨境電商產業園屬晉江市商務局主管,同時晉江市還設立專門領導小組統籌規劃建設問題,但日常運營管理同樣依托園區管理公司,這樣的管理機制不利于園區獨立核算、單獨運作;永春縣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出現了運營合作協議到期、運營主體不確定等問題。
第五,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緊缺。目前,跨境電商園區的最大發展瓶頸是跨境電商人才緊缺,特別是銷售運營崗位人才、推廣崗位人才、小語種人才稀缺。然而,泉州乃至福建高校的現有培養體系中,對上述的電商人才培養嚴重不足,很多電商企業被迫到一些電商人才集中的城市如北京、武漢、南京招工,使企業的財務負擔明顯加重。同時,由于泉州在外知名度不高,企業在招人時還要承擔泉州城市宣傳員的角色,工資水平又比許多城市低,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存在招工難問題。
第六,園區企業產品同質化嚴重。泉州各電商園區企業大多基于泉州甚至是自身所在縣(市、區)的優勢產業集群進行經營,這也是各個電商園區賴以生存甚至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然而這些集群企業中同類產品的產業鏈幾乎相同,同時由于電商行業進入門檻較低,電商企業商業創新精神較為缺乏,提升產品品質意識不夠,創立品牌意識不足;許多電商園區存在具體的功能定位模糊,未來發展定位不夠清晰,在與所在區域特色產業深度融合上缺乏細致的規劃和設計等問題,極大地影響園區電商賣家國內和海外市場的開拓。以上因素使得電商園區企業賣家產品同質化嚴重,惡性競爭,使園區企業特別是外貿企業反而處于弱勢。
從調研的9家電商類現代服務集聚區來看,與地方產業特色結合緊密的園區,運營的可持續性和造血功能相對較好。有良好的產業集群基礎,是園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從整個泉州來看,“安永德”中以德化的陶瓷茶具產業電商類集聚區相對較好,沿海的晉江、石獅有相對雄厚的傳統產業基礎支撐,一些電商集聚區有潛力成長為全省或全國性的電商集聚區龍頭,南安的部分電商園區有潛力成長為區域性標桿電商集聚區。在空間布局上,要以地方產業基礎為根。在產業基礎較扎實的區域,電商集聚園區要深化服務內涵,切實圍繞產業基礎做優做強,在垂直細分電商服務領域宜布局產業特色明顯的垂直平臺型現代服務集聚區。在產業基礎相對較弱的區域,抓緊補齊產業鏈、補好銷售鏈、補強服務鏈,強化電商集聚區的自我造血功能。
從調研的電商集聚區來看,大部分園區的盈利主要來源于租金收入,由于增值服務內容有限,又進一步約束了園區租金的提升空間。由于各級各類政府相關部門對各類電商創業園的政策性資金支持紅利期已過,一些電商園區步入經營困境。很多園區沒有構建起適合地方產業特色的增值服務平臺,部分電商園區的運營商服務配套功能不夠齊全,有些園區運營商甚至只是作為園區企業的“一手房東”或“二手房東”,淪為簡單的物業管理者,企業依賴集聚區的生態效應不明顯,導致園區集聚企業流失,或“雞養大了,到別處下蛋”的窘境。未來各電商園區應致力于拓展服務功能,通過提供物流、攝影、運營培訓、支付平臺等優質服務幫助企業完成線上交易。通過集中化管理和一站式的服務使企業快速熟悉網絡環境,掌握運營方法,并且快速實現盈利,使入駐企業得到便利和優惠,增強入駐企業的“黏性”,甚至使入駐企業由于成長需要離開后能夠繼續與電商園合作,增強園區的創收能力。
從泉州的電商產業園運營狀況調研來看,做到產業鏈、銷售鏈和服務鏈的有機無縫對接的園區相對較少。一些電商園區由于比鄰產業帶有一定的產業鏈優勢,但缺乏銷售鏈和服務鏈的構建能力,還有一些電商園區僅擁有銷售鏈或服務鏈,缺乏產業鏈支撐。為此,泉州現有電商集聚區建設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大力加強各個電商集聚區的鏈路“補齊、補好、補強”建設[6]。如安溪弘橋智谷電商園區,由于區位原因,離產業鏈較遠,基于園區可拓展地理空間相對較大的現實情況,可通過園區擴建,招商進駐生產制造企業,補齊產業鏈,做好生產制造企業的銷售鏈和服務鏈銜接,通過產業鏈、銷售鏈和服務鏈的“補齊、補好、補強”建設,實現園區的轉型升級發展和內涵建設落地。政府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領與杠桿作用,鼓勵甚至與金融機構合作開發各種電商信貸產品和服務,促進電商園區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重點支持生態良好和有產業依托的電商園區,活化電商園區運營管理機構或企業的造血功能。金融服務要側重于對集聚區產業鏈、銷售鏈和服務鏈的強筋壯骨支持,為電商集聚區的持續化運營提供活水源頭。
泉州部分電商集聚特色優勢明顯,但園區創新能力普遍有待提升。由于電商領域的平臺壟斷性,大部分電商服務必須依賴于平臺生態。在難以突破現有國內外電商平臺壟斷的格局下,依靠地方產業特色和產業帶的支撐,要充分利用各類電商平臺巨頭的二次布局和區域空間布局的調整機會,以及各類電商平臺巨頭的空間布局機會,將大泉州區域有產業帶支撐的電商集聚區融入電商平臺巨頭的生態服務圈中。
一是立足優勢產業特色,統籌規劃各縣(市、區)電商園區。各園區盡量基于本地優勢產業,深耕電商產業鏈條,規避同質化競爭,尋求實現錯位發展和協作共贏。同時,建立與完善園區的評估考核標準,鼓勵各個園區創新運營模式,提高創業型企業的孵化率,促進園區與入駐企業共同發展。二是加快建設現有泉州市電子商務園區。充分利用各縣(市、區)地域和產品的差異化特點,推動重點園區完成搭建“一站式”管理服務平臺,創新運營模式,使各縣(市、區)的電商園區各具特色和產品差異化發展。
依托實體經濟,把發展電子商務與利用區域產業優勢相結合,引導傳統工貿企業加速觸網發展,鼓勵企業借助第三方電商交易平臺或自建電商平臺,把更多的泉州產品推向國內外市場。統籌規劃,依托現有電商集聚區核心區域,整合電商上下游及相關企業,促進集約化發展,打造電商大平臺;發揮泉州機場和晉江陸地港跨境電子商務備貨模式運作優勢,在晉江和石獅傳統鞋服億萬級別的產業帶打造一到兩家全國性的標桿電商集聚區;在跨境電商產業園方面,重點做大做強東海跨境電商生態圈,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充分整合海外倉的資源,使跨境電商出口成為泉州外貿出口新的增長點[7];現有電商產業園應該努力對標國家、省、市電子商務示范園區的申報條件,深耕主營業務,增強服務能力,提升產業園內涵,擴大知名度,致力于向專業化和高端化方向發展。
泉州現有的電商園區的體制既有國企(如石獅青創城、安溪茶葉批發市場開發有限公司、華僑大學(豐澤)創新創業園等),也有純民企(如豐澤華大電商園、東海跨境電商園、弘橋智谷電商產業園、中國鞋都電商創業園、福建南安北部電商創業園、永春縣電子商務產業基地等)。國企要承擔很多社會責任,但適應市場的靈活度較弱,民企則對市場較為敏感,更容易抓住機會,兩者均有各自的優勢和不足。豐澤華大電商園提出希望政府從更高層面統籌、扶持照顧甚至接管參股,以爭取更大程度、真正地發揮出園區的區位優勢、資源集聚優勢;華大電商園已累積起的優勢,有待激活園區活力。
抓緊出臺吸引高端電商人才來泉州工作、創業的扶持政策,做好外引內培工作。外引即大量引進處于發達電子商務集聚區,引領電子商務發展、具有豐富的運行和管理經驗的優秀電商人才和團隊;內培即強化培訓培養本地電子商務人才,強化政、校、企三方戰略合作,充分發揮社會培訓機構的作用,全方位培訓高素質的電子商務人才,特別應注重對高級電子商務職業經理的培養,將泉州打造為電商人才集聚高地[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