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嬌
(四川集雅軒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成都 610036)
“十四五”時期,既是四川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的關鍵時期,也是四川文旅實現深層次融合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然而,一方面,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四川的文旅工作面臨著兼顧統籌疫情防控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課題;另一方面,由于文旅消費群體正在發生以國內消費者為主的轉變,不同地區之間的市場競爭勢必日趨激烈。為有效應對上述變化和挑戰,本文試圖在全面回顧“十三五”時期四川文旅發展狀況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十四五”時期四川文旅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四川省的自然資源豐富。根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程公布的數據,全省共有旅游資源24.57萬個,其中,新發現新認定旅游資源6.51萬處、五級旅游資源1864處、四級旅游資源5250處[1],可利用的高山、極高山資源數量位居全球第一,地表鈣化景觀品質位居全球第一,金絲猴分布為全球最集中分布區,大熊貓種群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竹類資源面積(1766萬畝)位居全國第一,鄉村旅游資源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特色街區、景觀農林牧場所數量位居西部第一。
根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的統計數據(如無特別說明,本文數據皆來自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十三五”時期,全省旅游總收入、國內旅游收入、旅游外匯收入分別從2015年的6210.8億元、6137.6億元、11.8億美元增至2019年的11594.3億元、11454.5億元、20.2億美元,年均增速分別為16.9%、16.9%、14.4%,成為中西部地區第一個旅游總收入過萬億的省份。旅游總人次、國內旅游人數、入境旅游人數分別從2015年的5.88億人次、5.85億人次、273.2萬人次增至2019年的7.54億人次、7.5億人次、414.8萬人次,年均增速分別為6.4%、6.4%、11.0%。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的數據不具有代表性,下文將專門分析。
截至“十三五”期末,四川省共擁有A級旅游景區716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3家、省級旅游度假區49家、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81家。“十三五”時期,全省新增國家5A級旅游景區5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2家、省級旅游度假區20個、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32個。截至“十三五”期末,全省共擁有納入文化和旅游部統計系統的旅行社569個,占登記注冊旅行社總數(1336個)的42.59%,從業人員共計8279人;累計評定星級飯店366家,其中5星級賓館33家、4星級飯店114家;累計評定綠色飯店153家,其中金樹葉飯店80家、銀樹葉飯店73家。
受新冠疫情沖擊,四川省2020年共實現旅游收入7173.29億元,同比下降38.1%。全省A級旅游景區接待總人數達32075.40萬人次,同比下降40.4%;實現門票收入26.79億元,同比下降47.6%。全省納入統計的旅行社2020年共接待國內游客236.60萬人次,同比下降48.5%;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48億元,同比下降76.3%。各旅行社在外聯入境、接待入境、組織國內和組織出境業務方面均呈下降態勢,下降幅度分別為96.7%、96.64%、62.5%和49.96%。全省星級飯店2020年共接待游客667.14萬人次,同比下降33%;實現營業收入42.14億元,同比下降32.6%;星級飯店平均房價310.44元/間,同比下降5.5%;星級飯店客房平均出租率44.11%,同比下降24.2%。全省旅游星級飯店2020年共接待總人夜833.19萬人夜,同比下降31.68%;接待游客平均停留人夜為1.28夜/人;旅游星級飯店平均房價312.9元/間,同比下降6.01%;旅游星級飯店客房出租率44.16%,同比下降24.29%。
從國內旅游情況來看,四川省2020年共接待過夜游游客2.16億人次,占國內游客人次總數的47.9%,同比下降36.4%;接待一日游游客2.35億人次,占國內游客人次總數的52.1%,同比下降42.9%。全省2020年共接待省外游客1.6億人次,同比下降40.7%,其中來自四川省周邊的重慶市、貴州省、云南省、陜西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區的游客數占省外游客總數的51.43%。具體來說,重慶市(9.59%)、貴州省(3.47%)、云南省(2.63%)、陜西省(2.25%)和廣東省(1.66%)的游客數量名列省外游客總數的前五位。全省2020年共接待省內游客2.87億人次,同比下降35%,占國內游客總量的63.7%,比上年增加2.2個百分點。總體來看,國內游客2020年在川人均花費為1589.55元/人次,較之2019年增加了63.95元/人次。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四川省2020年的國內旅游呈現三個特點:一是過夜游游客和一日游游客的人次占比相當;二是省內游客數量占到國內游客總數的六成;三是周邊省(自治區、直轄市)游客占到省外游客總數的一半。從國內游客來川旅游的目的來看,觀光游覽占34.25%、休閑度假占26.93%、探親訪友占12.74%、商務占8.31%。
與2019年相比,國內游客2020年在長途交通、住宿、景區游覽上的花費均呈減少態勢,而在“吃、娛、購”上的花費則呈增加態勢。從游客花費的構成來看,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餐飲消費(22.1%)、購物消費(21.5%)、住宿消費(20.7%)、娛樂消費(9.3%)、交通消費(9.2%)、景區游覽消費(8.5%)、通信消費(0.3%)、其他(8.4%)。具體來說,在川游客的長途交通費用占比較之2019年同期減少3.3個百分點,住宿費用占比減少1.4個百分點,景區游覽費用占比減少0.3個百分點,購物花費增加1.5個百分點,餐飲花費增加1.3個百分點,娛樂花費增加1.2個百分點。從游客的出游方式來看,通過自駕車出游的游客占60.37%,相較2019年增加3.83個百分點,其中通過自駕車出游來川的外省游客占42.04%,相較2019年增加1.77個百分點;通過旅行社組織出游的游客占4.73%,相較2019年減少2.01個百分點。通過旅行社組織出游的外省游客占8.21%,相較2019年減少2.14個百分點。游客旅游的花費構成變化,既意味著旅游品質的提升,也反映出新冠疫情的影響(如長途交通花費的減少和自駕車出游率的增加)。
從出入境旅游來看,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的外國游客數量大幅減少,入境旅游市場全面蕭條。全省2020年共實現旅游外匯收入4679.05萬美元,同比下降97.7%;共接待入境過夜游客24.61萬人次,同比下降94.1%,其中接待外國游客20.1萬人次,同比下降93.6%。與此同時,全省的游客出境旅行也幾乎停止。全省各旅行社2020年共組織出境游客8.85萬人次,同比下降95.2%。從區域發展情況來看,雖然全省各地區之間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但各地區的旅游發展已初步顯現出均衡發展的苗頭。例如,成都地區2020年的旅游收入占全省的比重相較2019年有所下降,川東北地區2020年的旅游收入占全省的比重相較2019年有所上升。
隨著文旅的加快融合與相互促進,四川省文旅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動力日漸增強、活力日益迸發、體制不斷完善、機制日益健全、優勢逐步顯現。目前,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已經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在黨和政府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十四五”時期的四川文旅發展,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推動全省文旅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主線的高質量發展。通過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現代文旅體系、現代文旅市場體系、對外和對港澳臺文化交流與旅游推廣體系等方面的建設,增強巴蜀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高水平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從而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四川力量。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2]。國際經濟形勢與地緣政治環境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不僅打破了全球產業鏈的正常運轉,而且影響了國際貿易和對外投資等活動,全球經濟進入衰退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文旅拉動內需、擴大就業、繁榮市場、暢通國內大循環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凸顯。新冠疫情發生后,四川迅速關停13966家娛樂場所,取消3799場營業性演出,暫停678家旅游景區運營,取消5447個團組的旅游出行[3]。文旅成為四川受疫情影響最大、損失最嚴重的行業之一。為幫助文旅企業渡過難關,實現文旅的盡快復蘇,四川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精準施策推進四川文旅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紓困措施幫助文旅企業渡過難關[4]。面對逆全球化浪潮與新冠疫情的挑戰,四川文旅發展必須積極應變、主動求變。
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3.0%。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10.29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9.7%[5]。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為數字文旅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無限的可能[6]。數字文旅產品具有生產數字化、消費個性化、傳播網絡化等突出特點,非常符合年輕消費者,尤其是“Z世代”的消費習慣。數字文旅產業不僅成為優化文旅產品供給,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而且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面對新冠疫情的挑戰,以數字內容為核心的數字文旅產業異軍突起,逆勢上揚,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此,四川要順應和把握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的趨勢,大力發揮科技創新對文旅發展的賦能作用,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文化創作、藝術生產、文化傳播、文旅消費等各環節的應用,進而推動傳統文旅業態的轉型升級。
綜上所述,為在積極回應逆全球化浪潮與新冠疫情提出的積極應變與主動求變的新要求的同時,把握好因數字化發展趨勢與科技創新的賦能作用所帶來的轉型發展的時代機遇,四川既要加快轉變文旅發展方式,促進提檔升級和提質增效,實現文化賦能和旅游帶動,在積極應變與主動求變中開創四川文旅發展的新局面,從而實現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的文旅高質量發展目標;也要加快發展數字文旅產業,大力培育數字創意、數字娛樂、智慧旅游、網絡視聽、線上演播、數字藝術展示、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全面塑造四川文旅發展新優勢,從而實現拉動內需、繁榮市場、擴大就業及暢通國內大循環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