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海靜
(安徽省天長市炳輝中學 安徽滁州 239300)
在以往的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過于看重知識灌輸,學生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同時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更加習慣于死記硬背,課堂教學效果極差,嚴重影響到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思維導圖指的是一種可以將抽象記憶、思維具體化的有效思維工具,將其運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迅速理清知識的層次和脈絡,把握課本中的重點,從而激發大腦的潛能,深化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可見,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思維導圖的本質是一種放射性思維模式,能實現思維從抽象轉換為具象,達到拓展思維、加強知識記憶的目的。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思維導圖通常是圍繞一個核心內容,采用科學的方式,分割、延伸相關理論知識,并通過框架的形式表示出來,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相關知識,加深記憶,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教師要充分利用思維導圖的優勢,開展歷史學科教學,全面提高歷史教學水平,改善歷史課堂教學現狀。思維導圖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有效應用思維導圖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將零散知識以系統知識框架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鍛煉發散思維,形成聯想記憶,對后續歷史學習有著重要作用。
歷史知識具有較強的系統性,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以零散教學為主,忽視了知識的延展性和系統性。歷史是一門系統性學科,知識構成復雜,且內容枯燥乏味,教師運用思維導圖能有機整合零散、分散的知識點,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記憶特征,靈活繪制出個性化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歷史學習中的具體內容,為學習歷史知識打好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促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科課程學習中。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具新鮮感。學生對新鮮事物會產生好奇心,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從而在輕松、有趣、自由的教學環境中學習歷史知識,逐漸形成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意識。
中學歷史教學創新環境良好,這為思維導圖的具體構建及應用創設了良好的條件。但一直以來,應試教育理念對整體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特別是高考成績成為教學中的重點。從一定意義上說,促進學生歷史成績的提升也成為整體教學中的基本目標。雖然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進行了思維導圖的構建及應用嘗試,但在缺乏相應經驗等因素的影響下,大部分教師并不會明確相應的應用目標,單純將提升學生歷史成績作為目標也成為常態。這一問題影響下,教師很難在短時間內通過目標達成狀況來逆向評價實際教學狀況。更為嚴重的是,缺乏相關的目標時,思維導圖構建及應用的盲目性會大大提升,久而久之,其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構建及應用很容易流于形式。
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活動時,一些教師運用思維導圖輔助教學,然而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由于未充分了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未標注學習重點和難點,導致他們經常把握不住教學重點。眾所周知,學生之間存在著鮮明的個體差異,他們通常會按照自己的思路繪制不同的分支,如果沒有把握重點,將會喪失學習的方向,這對于學生深入學習歷史極為不利。
一些教師深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課堂上一味地灌輸理論知識,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在思維導圖的運用中,這樣的現象也時有出現,一些教師常常將自己的思想、意愿強加給學生,學生往往在教師的指令下繪制思維導圖,久而久之,學生主體地位缺失,淪為學習機器。顯然,這與當代教育理念是相悖的。
中學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構建及應用具有兩個層面的含義,第一個層面是教師對其進行的應用,第二個層面則是廣大學生對其進行的應用?!敖獭迸c“學”本身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思維導圖的應用也應當是教師“教”和學生“學”這兩個層面的同步應用?,F階段,大部分學生對思維導圖較為陌生,教師下發相應卡片等資源,學生借助其進行歷史知識學習成為常態。教學實踐中,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的體系性認識較強,且具有一定的總結、歸納能力,但大部分學生無法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梳理,自主繪制思維導圖并對其予以有效應用的能力也明顯不足??偟膩碇v,倡導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構建、應用,目的之一便是讓學生養成對其予以應用的良好習慣。但學生的應用能力參差不齊且普遍偏低等情況也表明,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構建及應用存在很大不足。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當教師完成基礎知識的傳授后,通常會要求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為了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內容以及重難點,再確定思維導圖的主題,這樣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時思路就會更加清晰,最終的效果也會更加顯著。例如,“中華文明的起源”這部分知識,主要分為3 個模塊,分別是“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原始的農耕生活”和“華夏之祖”。在繪制思維導圖之前,教師先強調本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如“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這部分的重點是掌握我國最早的人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活、生產狀況,難點是掌握遠古居民的生存方式;“原始的農耕生活”這部分的重點是掌握河姆渡時期、半坡時期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難點是掌握原始社會晚期人際關系的重大變化(如出現私有財產、貧富分化和階級);“華夏之祖”這部分的重點是了解黃帝為什么被稱為人文初祖、區分禪讓制和世襲制以及掌握夏朝建立的標志性結果及評價,難點是掌握氏族、部落、流域等歷史名詞的含義。在理清重難點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的總結,如“中華文明的起源”為思維導圖的中心,延伸出“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原始的農耕生活”以及“華夏之祖”這3 個分支,再按照各分支的重難點完善思維導圖。這樣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可以回顧以往所學的歷史知識,有效加深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靈活應用,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有很大幫助。以歷史教學中時間與空間的概念為例,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教材中,是按照歷史發展時間順序進行內容編撰的,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必須了解到歷史發展的時序。但是,對初中生而言,他們的思維能力相對比較弱,在學習中需要將具體生動的素材與史實結合起來,這樣才會形成相應的時序觀念。通過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將碎片化的歷史事件整合在一起,讓學生深層次剖析歷史事件的發展,這對學生時空觀念提升有極大幫助。又如在學生史料實證素養培養中,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將比較抽象的歷史知識直觀化、體系化地表達出來,通過對歷史信息、史料內容進行整理,便于學生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將史料與歷史結論直觀地呈現出來,促進學生素養發展。通過思維導圖的應用,還可以讓學生形成契合自身認知的知識框架體系,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內容結合起來,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點的感知。
記課程筆記是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知識的重要輔助形式。教師可在學生記筆記的過程中引入思維導圖,使學生逐步完善思維導圖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解決課堂時間不足和學生思維導圖繪制興趣不高的問題,還能夠降低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難度。只要學生明確自己的想法并進行合理的分析,歷史課堂思維導圖的繪制就十分簡單。此外,引導學生在記筆記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課程學習成效。如教師組織學生學習“三大改造”的課程內容時,可以先細化農業合作的核心內容,讓學生將“農業合作社”的發展作為思維導圖的核心內容。然后,教師帶領學生一步一步地分析農業合作的原因、過程和結果,并分節講解每一部分的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輕松繪制出相關的思維導圖,輕松地掌握本章的所有知識,體會思維導圖的重要作用,從而改變對思維導圖的看法,并積極將其應用于課堂知識的預習和復習環節。
初中歷史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優化教學板書、課件,借助形象直觀的思維導圖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知識探索中,促使其能更加高效地獲取歷史知識,強化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在日常教學中,初中歷史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自己根據獲取的歷史知識來制作思維導圖,這樣既能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中強化知識,促進學生歷史綜合水平提升。
如在“鴉片戰爭”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鴉片戰爭的關鍵詞,繪制思維導圖,以鴉片戰爭的背景、爆發原因、經過、結果、影響等為次級標題,要求學生完善思維導圖。在這樣的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學生也會在完善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加深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鴉片戰爭的內涵,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帝國主義的唯利是圖、蠻橫霸道,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感。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主要是為了將原本錯綜復雜的歷史知識變得更加系統、清晰,從而最大限度地挖掘相關知識,尋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而了解歷史的本質,尋找問題的答案。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適當提供資料,引導學生將其中的重點信息提煉出來,有效避免思維導圖過于煩瑣這一情況,使思維導圖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例如,在教學“三國鼎立”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提前準備大量關于三國歷史的資料,包括《三國志》《三國演義》等文學著作。在正式教學時,教師將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試著就上述資料歸納關鍵信息,并圍繞這些信息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在實踐過程中,有的學生發現三國鼎立時期,有的戰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等,所以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學生將其體現了出來,并且注明了戰爭發生的時間。接著,教師又拋出引導性的問題:“同學們,如果我們要全方位掌握戰爭的情況,還需要了解哪些內容呢?”學生受到啟迪,說道:“需要明確戰爭雙方、戰爭的原因和地點等?!痹诮處煹囊龑拢瑢W生進一步完善思維導圖。如有的學生認為戰爭發生的原因和結果非常關鍵,因此將其畫了進去。如此一來,思維導圖的內容就會更加精準、細致,且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鍛煉,對于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發展大有裨益。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需要在特定時機進行,要綜合考慮教學內容、學生情況及教學預設。思維導圖可以是教學導入的工具,也可以是課堂總結的手段,或者是復習的工具。初中歷史教師要注意,思維導圖的應用需要貫穿于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不能局限在某個環節。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將思維導圖與小組合作活動結合在一起,對學生合理分組,讓各個小組就學習內容制作思維導圖,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這樣既能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學習知識,又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繪制深化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是拓展學生歷史視野、培養學生良好歷史素養的重要途徑。這要求初中歷史教師需要深入分析思維導圖對學生歷史知識學習能力發展的重要作用,初中歷史教師要充分把握思維導圖的優勢,指引學生借助思維導圖獲取歷史知識,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增強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提升歷史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