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省財政廳組建專家團隊,會同省直有關部門、部分市縣財政部門,歷時4 個多月,完成預算績效指標體系 “擴容升級”。 和之前相比,最新出臺的《安徽省分行業分領域績效指標與標準體系(2022 年版)》涉及部門更多、涵蓋項目更全、績效指標更齊,基本實現省級部門預算重點項目以及省對下共同財政事權和專項轉移支付預算項目全覆蓋。
突出全面覆蓋。 在2020 年指標體系基礎上,組織行業專家、第三方機構、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技術人員及省市財政工作人員組成工作專班,對省級預算項目庫中2021、2022 年所有項目支出績效目標及近3 萬條具體指標進行了全面梳理,并進行多輪篩選和提煉,共新增資金用途(項目)600 余個、績效指標 7000 余條。
突出技術規范。 指標體系設定參考《中央部門項目支出核心績效目標和指標設置及取值指引 (試行)》,并按照預算管理一體化規范有關規定,區分項目共性指標和關鍵核心指標,基本實現每一類資金用途或項目支出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預算績效指標,供預算部門單位在編制績效目標時選擇使用。 同時,部門單位可根據工作實際,按規定程序進行擴展或優化調整,實現動態管理。
突出主體責任。 指標體系修編過程中,注重壓實部門主體責任,強化工作引導,讓省直部門單位充分參與進來。 項目梳理、指標篩選等先后多次征求部門意見建議,由部門選擇確定重點項目和關鍵核心指標, 同時,建立與重點部門“一對一”溝通聯系機制,確保績效指標體系管用實用。新修編的績效指標體系包括共性項目績效指標體系、分行業分領域績效指標和標準體系兩部分。 其中,共性項目績效指標體系收錄省直部門單位共性項目支出績效指標,包括專項會議、業務培訓、基建工程、維修改造等 22 類、685 條績效指標。 分行業分領域績效指標和標準體系涉及78 個省直部門、118 個行業類別、近千個資金用途、1.4 萬條績效指標。
(李成名)
為進一步做深做實內控執行,按照財政部部長劉昆“把內控信息化建設納入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統籌考慮”的工作思路,河南省財政廳主動探索,創新做法,于近日在預算一體化系統中完成首批12 個內控風險點預警規則嵌入工作。在財政信息化的支撐下,將具體管控要求通過流程在線固化,實現內控工作留痕、控制實時跟進、風險自動預警和制度剛性約束,做到業務系統和內控管理的有機融合,減少人為操縱因素,有效提升內控實效。
一是精準聚焦薄弱環節,選取風險點。 通過排查梳理項目管理、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等財政核心領域風險點預警規則與信息系統的適配性,并結合巡視審計發現的例如資金分配下達不及時和支付進度緩慢等問題,篩選出項目管理、預算編制、指標分配、預算資金管理、資金支付管理、項目績效評價、其他等7 個環節共20個風險點的預警規則嵌入預算一體化系統, 分類分批設置系統控制規則。經統籌考慮業務需求的緊迫性和技術開發的難易程度,首批選擇了涉及項目管理、指標分配、預算執行和資金監控等4 大業務環節的12 個風險點進行系統嵌入工作。
二是精準匹配操作性質,明確系統規則。 為保障首批12 個風險點預警規則的準確性和可操作性,監督局會同金融中心、預算局、預算執行局、績效處等相關業務處室多次召開專題會,反復溝通磋商,逐項討論各風險點對應的系統控制規則。通過明確系統控制規則,實現風險點預警規則在預算一體化系統內的有效嵌入。在設置各風險點的系統展示界面時,分別結合對應的系統控制規則操作性質研究多項備選的開發方案,并經充分審核論證和多次模擬演示,最終選定最合適的預警方式。
三是精準歸類預警規則, 設置“四類預警”。根據各風險點的類別和特點, 將首批上線的12 個風險點分為“四類預警”模式分別設置:強制性攔截預警, 對于專項資金超范圍支出,在系統中通過政府經濟分類科目進行強制攔截。 規范性自動預警,對于項目庫的項目材料不全的,在錄入階段自動預警提醒;對于項目未納入項目庫的,在系統的待辦事項中自動提示,直至納入項目庫。 時效性超期預警,對于未按期分配資金和支付資金等風險點,在系統首頁增設時間預警模塊,按資金性質分來源分類別設置統計規則, 根據超期時間長短,分別對指標標記紅色和黃色標識,提醒廳內相關處室和預算單位及時操作。通知類彈窗預警, 對于部分提醒事項,如預算調劑辦理時限等,在系統首頁發布彈窗通知,提醒相關責任單位在規定期限內辦理。
(河南省財政廳財政監督局)
今年以來,山西省鄉寧縣財政局持續深化財政“六型機關”建設,創新財政服務方式,拓展財政監督檢查和上門服務“雙管齊下、同向發力”。
一是“謀”字開篇,高位推動。 組織召開專題動員部署會,將財政監督檢查專項行動作為財政 “創新拓展年”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貫徹全省政府系統抓落實提高執行力會議精神的有力抓手,作為推進財經秩序專項整治和加快清廉鄉寧建設的生動實踐。 全面統一思想,為財政監督檢查專項行動提供了重要思想保障。
二是“實”字打底,夯實基礎。 印發《鄉寧縣財政監督檢查暨上門服務工作方案》,對服務對象、服務依據、服務內容、工作流程以及具體要求均進行了明確細化,保障專項行動順利開展;成立4 個檢查工作專班,配置業務骨干近20 余人, 做到全縣部門預算單位上門服務和檢查全覆蓋;組織財政監督檢查專題培訓,內容涉及預算編制、 國庫支付、 績效評價等8個方面, 涵蓋了財政業務工作全流程,為專項行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是“嚴”字當頭,確保成效。 嚴格工作流程, 向單位下發檢查通知書,根據檢查重點和工作要求,統一檢查標準,將全部檢查項目以表格形式量化,對檢查結果進行公告、匯報、反饋;嚴明工作紀律,嚴格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將賬面檢查與座談了解相結合, 將專項考核與日常監督相結合,將問題整改與長效建制相結合,著重提升檢查實效;嚴肅落實整改,針對發現的不合規問題, 提出書面整改意見, 要求認真落實整改并形成整改報告,進一步鞏固檢查成果。
四是“細”字著眼,優化服務。 從實從細檢查,將檢查事項按要求細化至最小單元,涉及財務工作的方方面面,包含部門預決算編制、執行及公開情況,會計賬簿設置、會計核算以及資金使用情況,國庫集中收付、“收支兩條線”等財政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等。 將財政服務深度融入檢查全過程, 檢查中主動了解部門單位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實時性開展針對性的業務輔導,既提高了服務的精準度和有效性,又保障了問題整改成效。
(楊瑞林)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多舉措強化銜接資金監督管理,確保銜接資金安全、規范、高效使用。
完善監管機制。 一是制定出臺了《冷水灘區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等文件,明確了銜接資金的使用范圍、申報程序、部門職責、公告公示、績效目標管理、監督檢查等。 二是落實監管責任,搞好部門配合,加強培訓指導,強化統籌整合,持續加大投入,嚴格考核約束。三是嚴格資金使用管理, 實行專戶管理、專賬核算、封閉運行、專款專用。四是全面推行資金到項目、管理到項目、核算到項目公開公示制度。 五是按照“誰使用資金誰負責”的原則,對銜接資金全面實行績效管理,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下一年度預算安排和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
規范支付流程。 嚴格按照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制度和直達資金使用要求,優先將財政銜接資金庫款調度到位,依據財政銜接資金實施方案和項目建設進度,通過國庫集中支付系統將資金直接支付給項目建設單位。建立健全項目建設驗收、資金使用和資產管理制度, 項目建設完工一個、驗收一個,合格一個、撥付一個,確保銜接資金安全、規范、高效使用。
加強資金監管。 建立項目資金監管督導機制,實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控。嚴格要求項目建設單位按規定用途使用資金,加強項目資金核算、績效管理,督促項目建設單位以倒排工期、倒排進度的方式,不斷加大項目建設推進力度,確保項目按進度如期完成。不定期通過部門聯合督查、專項檢查等方式對銜接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和銜接資金績效自評結果等開展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并對問題整改情況開展 “回頭看”。 同時,舉一反三,剖析存在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進一步完善監管長效機制,筑牢資金監管“防火墻”。
嚴格執紀問責。 嚴厲查處違紀違法行為,對資金分配、項目審批、招標投標等環節搞暗箱操作、 優親厚友、濫用職權、“權錢交易” 的深挖徹查,追責問責;對虛報冒領、擠占挪用、貪污侵占、揮霍浪費等,嚴肅查處并通報曝光。 涉嫌犯罪的,移送有關國家機關處理,保障資金安全有效使用。
(顧軍生 呂旺民 王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