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歡歡
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雙店中心小學 222331
“在短短的語言中藏有豐富的智慧。”語言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表達方式,是人類交往交際的一種工具[1]。課堂中離不開語言,語言是師生互動的工具,是教師教學的工具,是教師向學生傳遞信息、表情達意的一種形式。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影響著教學的質效,是教師教學素質的標志之一。同樣一句話,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會說出不同的韻味,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數學教學語言是指數學教師用以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的符號系統,這里的教學語言主要是指教師的口語表達語言,小學數學教學語言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1.陳述性語言:一般采用敘述的方法,用以描述事情的經過或者陳述某種行為,陳述者在表達中不帶有感情色彩,只是照本宣科,陳述其事。陳述性語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一般用于知識講解、分析概括、歸納總結。如:“圓柱從上到下一樣粗細。”“我們把圍成圓柱的曲面叫作側面。”
2.疑問性語言:一般用以詢問或者質疑,多用于教學提問,疑問性語言是教師課堂中常用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用以引發或者助力學生思考。疑問性語言包括了一般疑問、特殊疑問、設問、反問、追問等類型。譬如:“讀完這段文字,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圓形的?”
3.激勵性語言:是指教師用以激發鼓勵學生的話,屬于一種賞識性評價,教師對學生的優點或者所取得的成績予以肯定,以表揚贊賞的話語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學習自信。例如:“你勇氣可嘉,竟然敢于向老師提出質疑,老師為你點贊!”“你的想法不錯,很有創意,值得大家學習!”
4.暗示性語言:是指教師有意或者無意地向學生傳遞某種信息,在暗地里提醒學生解題的思路或者方法等。暗示性語言常用于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學生思維被阻滯,教師可以通過言語暗示,啟發點撥學生,幫助他們突破思維障礙,跨越思維鴻溝。譬如,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以這樣來暗示學生:“想想我們是采用什么方法來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的?”“三角形面積推導方法是否可以用來解決梯形的面積計算?”
小學數學教學的語言,首先要能如實的達意,其次要使學生聽得舒服。小學數學教學語言與其他學科教學語言有所不同,其特點表現如下。
1.抽象理性:高度的抽象性是數學的首要特征,無論是數學概念還是數學方法,都具有極強的抽象性,數學的符號性特別明顯,數學語言符號化是數學有別于其他學科的重要特點。數學教學自然要用數學語言,抽象理性是數學語言的重用特征。
2.科學準確:“數學是精確科學的典范。”精確性是數學的另一個特征,數學結論要正確,邏輯推理要嚴密,這些屬性都要求數學語言必須科學準確。科學準確是數學語言的底線要求,即數學教師不能講錯話,不講毫無依據的話,要有理有據,完整到位。科學準確必須用科學術語,用數學語言。
3.簡約精練:數學教學語言不同于語文等其他學科教學語言,簡約精練是數學語言的最大特點,數學教師在講話時應做到言簡意賅,不拖泥帶水,用最簡單的語言表達出豐富的意涵。簡約就是在數學教學中不講廢話,不說與教學無關的話,避免講口頭禪,不重復啰唆,不故弄玄虛,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精練就是要求數學教師,不講空話套話,表達時要去粗取精,去偽留真。
4.邏輯嚴謹:數學如同一條精美的邏輯鏈條,數學語言要邏輯嚴謹,一環緊扣一環。數學教師在課堂中首先講話要完整,不講半句話,不斷章取義,其次思維嚴謹,話與話之間要有秩序,有條理,要承前啟后,絲絲入扣。
與其說教學是一門藝術,不如說教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表達的效果除了與文字含義有關,還與表達者的語氣、音量、音調等因素有關,譬如,語調可以一馬平川,可以由弱到強,也可以從強到弱;音量可以輕如微風,也可以重如雷聲;語速可以快如閃電,也可以慢如蝸牛。語言不僅可以是純口頭訴說,還可以伴以肢體語言,以增強其意蘊,發揮更大功效。
1.感染共情:情感是認知的基礎,積極健康的情感對認知具有發動和促進作用,數學教師語言不僅要傳遞數學信息,還要激發學生情感,起到感染共情的效果。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的情感感染力,借助語言的激情功效,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用自身的積極情感,熏染帶動學生的正向情感,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愛上數學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翁。
譬如,在教學“不規則圖形的面積”一課中,發現有個別學生注意力分散,筆者或者是直接提醒學生認真聽講,或者是適當變化講解的音調或音量,委婉地提示學生聚精會神,使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到教學內容上來。總之,教師可以通過語速的快慢,語調的強弱,音量的高低變化,去吸引學生注意,愉悅學生心情,催生學生積極情感,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還有,相同的話語可以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如同樣說,“請同學們認真聽講”,可以用多種不同的語調去說,還可以結合臉部表情、動作姿態、聲音變化的有機結合,以產生不同的風格韻調,實現以情怡情的效果。
2.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喜歡上授課老師,自然會對他(她)的教學產生興趣,學生一旦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勢必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之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很多,如情境激趣法、游戲激趣法、故事激趣法等,還有一種性價比較高的激趣方法,那就是語言激趣法,即借助教師的語言藝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語言激趣法除了借助有趣誘人的內容,還可以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借助委婉動聽的聲音,去撥動學生心弦,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喚醒學生積極的心態,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3.啟迪心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維是數學的心臟,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訓練學生數學思維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因此,啟發思維,啟迪心智,是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2]。“問題是思維的引擎。”好的問題可以激發和支持學生思考,數學教學中的啟思一般采取提問的方式,用疑問性語言去激活學生思維,引領學生思考。啟迪心智是數學教學語言最重要的功效,教師可以在活動之前設置疑問,提出思考性問題,以激發學生思考,驅動實踐探究,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活動。可以在活動后設計問題,問問學生有哪些收獲?有什么體會?可以在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讓學生邊做邊思,以促進學生探究,引導學生一步步解決問題。譬如,在教學“組合圖形面積”一課中,筆者先組織學生學習分割法,引導學生對例題中的圖形從各個角度進行分割計算,當分割法學好之后,對學生說:“剛才我們是采用化整為零的方法,對原圖形進行分割,那能不能用化零為整的方法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呢?”巧妙的提問啟發了學生,有學生馬上發現了“添補法”:“把原來圖形添上一部分,變成一個大長方形。”
4.評鑒激勵:教學中的語言除了用于講解,還可以用于診斷評鑒,用作激勵促進。這里的評鑒是指教師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進行的口頭性判斷與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做出鑒定,對學生提出的導向性建議,同時進行肯定與贊賞,以鼓舞激勵學生,增強學生成就感、自信心,激勵學生積極上進。教師語言要起到較好的激勵效果,需要以客觀公正為評價前提,要多報喜少報憂,以賞識性語言從正面進行點評,要多放大學生優點,多表揚,要少針對學生弱點,多鼓勵,要讓學生感受成功,享受快樂,以激發其強大的情緒力量。賞識性語言不只是說好話,還要具有建設性,評鑒激勵不能空泛,而要攻其一點,針對學生某一方面進行評價。教師要多表揚學生學習努力,而不要贊賞學生聰明,要表揚學生具有某項能力,而不要贊賞學生優秀。例如,在“組合圖形面積”一課中,當學生提出各種不同的分割方法后,筆者用賞識性語言激發鼓勵學生:“這種方法真棒,讓計算變得更為簡便。”“你的想法真有獨創性,老師還沒想到呢!”
藝術性語言如同美妙的音樂一樣,能夠撥動學生情感之弦,震撼學生心靈深處,能夠愉悅學生心情,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智,激勵學生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