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宏
(秀峰區教研室 廣西桂林 541001)
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實施,學校體育教學所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在“玩”中學習,讓學生能夠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體會到樂趣,有效地改善學生體育課堂學習的參與感與主動性。中小學校應當突破以往的體育課程,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課堂教學中,參照“教會、勤練、常賽”的學校體育工作新課標,結合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來規劃校園體育活動,為學生搭建趣味性、豐富性的體育學習平臺,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著其獨有的傳統體育活動,這是勤奮的人民從原始勞動模式中不斷探索、逐步演化而來的[1]。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并且也促進了現代競技體育的發展。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源于中華文明的發展,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僅是研究體育起源重要資料,也是新時代體育項目創新與開發的重要源泉,還是中華民族的體育資源寶庫。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中華文明發展的智慧結晶,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提升全民的身體素質,大力發展群眾體育,是新時代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我們應當積極地推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鼓勵全民參與。這樣才能提升我國的體育事業的發展水平。
在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世界文化的長河中也綻放著絢麗的光彩。因此,我們需要對這些體育資源寶庫進行深度挖掘、發揚、傳承,不能讓他們失傳于歷史發展的長河當中。現階段,在國際范圍內,比較重視競技類體育項目,但是體育不應當成為少數競技運動員的專長,應當發展為適合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的體育項目,促進地區性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誕生于社會的發展,同時對社會的進步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現代體育的社會功能遠超提高群眾身體素質的范疇,還能夠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模式。隨著新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應當深度發掘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當中的精神文化與體育資源,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全民健身的意識,還能夠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在雙減政策的支持下,學校體育的發展突破了以往僵化的局面,學校開展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在早期,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誕生目的是為了祭祀慶典活動。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這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逐漸具備了鮮明的文化特色與體育精神。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學校體育教學中,能夠有效豐富學校的體育課程內容,提升學生對體育課堂的參與度與積極性,使學生在參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過程中,受到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的熏陶。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當中所具備的娛樂性,也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參與鍛煉、強健體魄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與民族認同感。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也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引入到學校體育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因此,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
體育文化在校園文化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能夠為學校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與校園環境。良好的體育校園文化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心理健康水平,并且能夠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養。民族精神是民族發展的精神支柱,因此,學校應當培養學生弘揚民族精神的意識,使學生能夠在將來積極地參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工作當中。因此,學校應當積極地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深度挖掘其中所蘊含的優秀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使學生在參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民族文化與精神的熏陶。基于此,學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能夠豐富學校的體育文化,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我國現階段很多學校的體育課程內容較為僵化、單一,缺乏靈活性,很難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但是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資源十分豐富,其中蘊含著多樣化、趣味性的內容。因此,學校體育課程不能過分注重成人化與競技性,應當重視學生的興趣點,提高學生的接受度,這樣才能有效地落實體育教學目標。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容,其不僅在教育方面發揮著巨大的優勢,并且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因此,我們需要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引入到學校的體育課堂當中,有效地擴充學校的體育教學資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在學校體育課堂當中,融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能夠引導學生弘揚優秀民族文化,讓學生受到民族文化積極的熏陶,使學校體育課堂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這對于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學校在開展體育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體育技能,使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基本知識。第二個目標是引導學生了解自身的身體狀況,運用合理的方式來參與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并且做到持之以恒,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第三個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體育精神的培養在體育教學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體育精神追求真善美,遵循客觀規律,能夠有效滿足人們的內在需求。學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但能夠塑造外在的優美形體,也能夠引導學生追求內在的品格與氣質。從文化內涵上來分析,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著強烈的民族意志與民族精神。例如,蒙古摔跤體育項目充分展現了蒙古族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在精神層面上,這一系列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崇尚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因此,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引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外在行為,健全學校體育的思想價值體系。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我國古代先民在與自然環境抗爭、勞作當中,逐漸形成的運動項目。此類運動形式具有強烈的競爭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娛樂性與生活性。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被主流體育項目所吸納,突破了傳統的體育項目形式。現階段,很多主流的競技性體育項目的前身,都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或者是基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而有所改良。例如,擊劍運動、跆拳道運動、射箭運動等,這些體育項目基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內容,不斷改良與完善,逐漸成為世界范圍內公認的體育競技項目。因此,學校在體育課堂上引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能夠充分地拓寬學生的視野,發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競爭價值,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承載了豐富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因此,學校在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過程中,應當對學生開展良好的民族精神教育,在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范圍當中,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現階段,由于時代的不斷發展,學生會接收到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會對學生的價值觀念帶來負面的影響,使學生逐漸形成趨于功利化、自我化的價值觀念。有些學生缺乏無私奉獻、集體精神、愛國主義意識等思想道德素養。因此,學校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學校不僅要提升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還應當對學生開展相應的思想道德教育,這樣才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學校應當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引入到體育課堂當中,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與課余文化生活,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活動的過程中,了解民族文化,學習民族精神,有效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培養學生發揚傳承優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提升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這對于我國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的發展也有著極大的促進意義。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普及,應當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充分的提升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現階段,很多學校都開設了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有些學校結合自身學校的特征,開設了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課程,主要包括維吾爾族舞蹈、黎族跳竹竿、蒙古族摔跤等,有效提升了體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升了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但是,現階段,很多學校的傳統體育項目缺乏統一的教材,師資力量也較為欠缺,很難有效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妥善的解決。興趣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內在動力,能夠促進學生主動鍛煉,自主學習體育知識。如果體育項目活動缺乏趣味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降低。學校應當重視學生的興趣點,多開設一些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深入調查學生的興趣愛好,創設多元化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開發符合學生興趣點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使學生能夠接觸到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體育內容,從而有效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學校所選用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應當符合學生的實踐經驗,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地提升體育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廣西桂林市某中學將太極拳、摔跤、民族舞蹈、八段錦、跳房子、打陀螺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學校體育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從而充分地提升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民族傳統體育資源,這些體育資源有娛樂性、競技性、健身性、表演性。學校應當深挖當地的民族體育文化,對其發展歷史進行梳理,挖掘其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與技能要求,對這些民族傳統體育資源進行有效的分類與整理,構建完善的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庫。學校在構建資源庫的過程中,需要應用信息技術,分門別類地構建相關鏈接。這樣能夠為學生與教師對民族傳統體育資源的開發帶來便捷有效的服務,使多元化的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得到有效的開發與利用。
課外活動是課堂的有效延續,能夠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與缺陷。因此,學校在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過程中,不能僅僅拘泥于體育課堂,而應當拓寬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空間,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多元化的傳統體育項目活動,促進課內外知識的融合,并且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課堂教學目標。例如,學校可以成立民族傳統體育協會、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隊,也應當開展一些民族傳統體育表演項目,或者可以邀請一些校外名人來開設民族傳統體育相關的知識講座。學校應當開設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體育比賽活動,踐行“教會、勤練、常賽”的體育新課標,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當中,為學生提供學習民族傳統體育的平臺,提升學生的體育競爭意識。并且,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提高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熱情,提升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認知度,讓學生在參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例如,廣西桂林市某學校會定期舉辦打陀螺、跳竹竿、搶花炮等具有競技屬性的傳統體育比賽活動,鼓勵全體師生積極參與,開展激烈的體育競賽,在校園中營造了濃厚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氛圍,有效促進該學校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良好開展。
在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過程中,教師的動作技能、個人素養以及道德品質都會影響到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接受度,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學校在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過程中,應當構建專業化的體育教師團隊。很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需要具有專業水平的教師進行指導,但是目前很多體育教師只擅長正統的體育教育,缺乏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認識。針對此種狀況,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加大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宣傳,利用多元化的渠道來提升專業體育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從而對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學校應當構建相應的教師培訓機制,對專業體育教師進行全方位的培訓教育,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引導教師對民族傳統體育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與利用,提升教師的課程資源意識,使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心理、身體等各方面的因素來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活動。學校可以組織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研討會、觀摩會,將一些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展示給教師,也可以聘請相關的專家與民族藝人來校開展主題講座,充分地提升學校體育教師的民族傳統體育知識與技能水平。
總而言之,在當前我國打造全民健身、中國夢的同時,還要注重渲染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氣息[2]。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民族文化發展的產物,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與旺盛生命力。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學校體育教學中,不僅能夠極大地推動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并且對傳承與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引導學生發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且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