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雨露
(膠州市鋪集鎮鋪集小學 山東青島 266300)
在小學的所有科目當中,語文是一門比較重要的課程。在以往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是教學方式相對單一,教學的趣味性較少,教師通常注重教材重點、難點知識,忽略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培養。新課改下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導入創設情境教學法,可以改善傳統教學的不足之處。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教學,可以有效地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促進作用。所以,現在很多學校都開始將創設情境教學法使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上。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又迎來了全新挑戰。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同時也需要語文教師擴大學生的相關知識面,對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進一步培養。但是,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一部分教師依舊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傳授上,采用“灌輸式”的方式讓學生被動學習,無法達到比較好的語文教學效果,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情境教學法需要小學的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選擇一些容易讓學生接受知識的教學方法,比如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圖片、音樂還有視頻的形式進行教學,使學生融入教育環境。語文教師需要創設出既符合教學的最終目標,同時也符合教材內容的教學情境[1],通過使用情境教學的方法吸引學生,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進一步集中注意力,使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使學生融入學習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現在,情境教學法逐漸被廣泛應用。情境教學法具有很多優勢,對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情境教學法和我國新課改模式下的要求具有一致性,也符合小學語文教學的規律,同時情境教學法也符合培養人才的規律。
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因為年紀小,所以閱歷較少,對于一些事物的認知也存在不足。但是處在這個階段的小學生大多是極具活力的,對于周圍的事物都具有探索和發現的欲望。而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靈活地運用情境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提升教學效果。情境教學法具有如下特點:情境教學法需要模擬真實的環境,使學生們可以身臨其境,有利于進行沉浸式的學習,同時使學生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讓小學生們對于學習語文這一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進一步積極主動地學習。
教師通過利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語文這一科目是一門基礎課程,具有強大的科學性和工具性,很多其他課程都是通過語文這一科目為基礎而設立的。所以,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會有很多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學生在進行學習小學語文課程時,如果僅是采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可能無法全部理解語文課程的知識點[2]。為了防止這樣的情境發生,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使用情境教學法進行語文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繞過血色和功能融入課堂,可以更加全面的學習語文的知識,感知學習的具體內容。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這一平臺,通過將圖片、視頻等呈現教學內容,吸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可以通過使用具體的教具、講故事、進行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們進行溝通探討,調動學生們學習積極性,進一步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
使用情境教學法有利于使整個語文課堂的氛圍充滿活力。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給學生的感覺較為低沉,學生們很容易感受到枯燥、乏味,一些性格比較活潑的小學生可能對學習語文產生抵觸心理。所以,教師在利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活動時,要善于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融入其中。這樣就可以讓課堂和生活產生聯系,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也可以使語文課堂的氛圍充滿活力,可以讓小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益處、語文學習的魅力所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想要使用情境教學法,首先一定是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且創設的情境教學需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關聯,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充當觀察者,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使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鍛煉。因為情境教學法時要遵循如上的原則,所以通常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情境教學法教學時通常都是聯系生活、音樂、畫圖還有語言等方式進行小學語文教學。
小學生因為年齡的關系,一直都表現出了積極活潑的性格。所以,為了使小學生喜歡學習語文,教師在進行情景教學時,最好加入一些故事型的教學模式。絕大多數的小學生還是比較喜歡聽故事的,針對小學生的喜好,將枯燥的語文課本內容轉換為故事化內容,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可以融入整個課程中進行學習。講述的故事通常都是源于事實進行加工,這就需要在實際表演中添加一些戲劇沖突,就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語文教材中很多的故事就是根據實際發生的事實進行改編的,通常會缺乏故事的沖突性,所以學生們就會對故事有興趣想要深入了解。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根據教材的知識內容,同時也要根據小學生的興趣點共同結合,啟發學生,通過選擇一些合理的故事,使教學的課程內容進行改變,使課程內容具有一定的戲劇性。這樣就可以有利于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
比如,在講解小學的語文教材中《守株待兔》時,教師通過將教學內通過故事情節的方式進行介紹,這樣有利于使學生們對課程產生好奇心,也可以啟發學生們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也有利于小學語文課堂具有一定程度的趣味性。為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教師就可以將故事情節設定成游戲模式,使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守株待兔”人的心理。通常老師都是帶領學生通讀課文后,教授學生不認識的生字,老師講解課文內容“講述作者想表達的文章內容,以及通過故事作者想告訴我們道理,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為了不切實際的目標一直等待是及其不明智的行為,財富以及好的生活享受不是等著天上掉餡餅,而是自己不斷努力爭取、辛苦奮進一步一步進取奮斗而得來的好的結果。人生不能像《守株待兔》故事中的一樣生活,守在原地等待食物降臨在自己頭上,而放棄了自己地里成片的莊稼,導致最后也沒等來撞在樹樁上的兔子,又荒蕪了田地損失了莊稼,自己也因為沒有食物而活活餓死到樹樁跟前。”課文在學生心中留下的印象只剩下一個個不熟悉的生字,一段段必須背誦的難記課文,以及老師老生常談的大道理。
知識都是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目前的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也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接受來源于生活的知識。為了將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知識廣泛性進行提高,通常教材的內容設計會偏概念化,但是學生在小學階段通常理解能力還比較弱,這樣的設計不利于小學生進行理解學習。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給小學生講課的過程中,應該將教材內容和現實生活進行結合,在選擇課程需要使用的情境的時候,就應該盡量貼近小學生的生活,選擇這些學生們熟悉的情境,可以使學生更加快速地融入這堂課程中,進而有利于產生共鳴,從而降低小學生對于教材的內容理解的難度。
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師在講部編版語文教材《火燒云》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不使用傳統的在課堂教學的模式,可以帶學生們走出教師,到大自然或者學校里面體會火燒云的特點[4]。小學生們比較熟悉的生活環境會使小學生更加快速地了解教材的知識,身臨其境并且感同身受,也可以使學生和課文的作者產生共鳴。在這時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于自然天氣現象的喜愛,使學生們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進行溝通交流,可以使學生們了解到學習的知識并不遙遠,可以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在生活中處處都有可以學習的知識,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也可以通過使用適當的實際生活情境進行引入教材知識,還可以達到拓展學生知識掌握的范圍的作用,選擇不同的生活情景,里面涉及的知識使很多教材內容無法包含的,所以這對于小學生的課外知識拓展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基本都呈現出一種情況,就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同時記一些筆記。這樣的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師教課的速度,可以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但是,學生在小學這個階段理解能力相對來說較弱,并且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會被一些其他的事物所吸引,所以通過這樣的授課模式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扮演教材中的人物,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能夠更加理解課本想要表達的主要內容。這種有趣的教學方式也正好是小學生們所喜愛的教學方式,教師還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優勢,讓學生有感情地將自己所扮演角色在課本中說的話朗讀出來。這樣就可以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同時,由于學生們可以通過以課文中人物的這一角度進行對學習的課本內容進行理解,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和作者產生深入的共鳴,使學生們可以更加容易理解課本中的重點知識。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通過進行引導,使學生們學會進行團隊合作,鼓勵學生之間要經常進行互動,同學之間要相互尊重,共同學習,一起提升綜合能力,這樣就能夠使學生的性格得到積極的、正能量的發展。
比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這一課程中,教師即可運用表演情景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分別扮演課文內容中不同的人物角色,結合課文中的關鍵詞感受其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根據人物性格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和中心思想。在學生合作表演的過程中,學生的表達能力、社交能力將得到有效發展,同時有助于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表演情景教學方式,不僅可以通過教材內容進行,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課外閱讀內容,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表演情景,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因此,將表演情景教學方式運用到語文教學工作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內容的理解效果,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可以使學生提高想象能力的主要方法也可以通過圖形來進行,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圖形來描繪出教材內容的情景,這樣就可以將其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小學生眼前。所以在進行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圖形來呈現語文課文中的情境,這樣就可以將內容具體化,有利于小學生理解和接受課本知識。小學語文教師描述的教學內容不僅僅師要有“形”也要有“情”,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形”對學生感官發生作用,也可以引發“情”,血色和功能們才可能使小學生更加快速地融入課本內容的情境之中。
小學語文的教學既可以通過課堂上進行傳授知識,與此同時,也可以通過在課下的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可以處處學習到語文,體會語文的魅力。如果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使用情境教學法就需要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探究欲望,然后使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對學習的語文知識進行融合,在生活中也可以有效地學習語文。
綜上所述,在小學的語文教育中,使用情境教學法會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教師通過使用情境教學法可以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加強互動,使學生完全融入到課堂中,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我們需要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重點發展情境教學法,對現在的教學模式不足之處做出調整,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大量的綜合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