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海
(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湖南湘潭 411100)
在互聯網時代快速驅動下,網絡流行語也不斷更新發展。網絡流行語作為一種反應社會現實的符號系統,體現了許多時代元素,對研究當代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許多學者對網絡流行語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呂倩和岳好平從模因論探析網絡流行語的變異現象,認為網絡變異是語言模因的結果[1];邱凌和謝樹清認為隱喻是網絡流行語語義構建的主要方式[2];李佳欣從認知語言學角度下的各個理論探討網絡流行語的語義形成、認知心理和構成機制[3];易艷剛分析了十年的網絡流行語,提出了未來網絡流行語的三種演變趨勢[4]。本文基于原型范疇理論,以《咬文嚼字》公布的歷年網絡流行語“逆行者;颯;后浪;神獸;直播帶貨;雙循環;打工人;內卷;凡爾賽文學;躺平”為例進行研究。
原型范疇理論,受英國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理論、范疇具有模糊性觀點的影響,是Eleanor Rosch等學者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來的。原型范疇理論的基本內容歸納共有以下三點。
(1)原型范疇理論下的成員,分為典型成員和非典型成員,如何區分典型成員和非典型成員則根據其擁有的隸屬的差異性來判斷,原型是范疇內最典型的成員,而其它成員有的有顯著性典型性,有的非典型性,處于范疇的邊緣。
(2)范疇的邊緣沒有明顯的區分,具有模糊性、不確定性,范疇內的相鄰成員相互重疊,相互融入。
(3)范疇內的成員具有家族相似性,根據范疇原型,各個家族成員以范疇的原型為中心呈輻射狀組織在一起[5]。而原型是一個相對抽象的心理概念,由該范疇中的最關鍵屬性和特征組成的概念[6]。
在原型范疇理論下,多義詞原型是典型成員,也是其中心意義,而邊緣意義則被稱為非典型成員。
原型范疇理論被廣泛應用于語義分析領域,例如分析一詞多義和語義模糊等。網絡流行語衍生的新詞形式多種多樣,無論是語義在原型基礎的改變,或是跨領域的語義變異,還是在已有的語義框架中提取形成新詞,都能用原型范疇理論作為支撐點分析其語義的變化。
發生語義變異的網絡語言是一種語言變體,這種語言變體經過語義變異之后,其語義與原型的中心意義相差甚遠,從原型意義跨至另一個領域意義。基于原型范疇理論的家族相似性,這些不同意義的轉化是人類認知過程中,注意到部分相似性后使用隱喻和轉喻的手法對這一小部分用語言進行表述,成為現在網絡流行語。在現實世界中存在無數的語言和思維上的相似性。
從何時開始,形容女性瀟灑帥氣不再只是用帥、酷等詞了,而開始用“颯”了。“颯”字的流行絕非偶然,在那特殊的一年里,很多醫護人員奮戰在前線,當播放醫護人員的畫面的時候,他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根據統計,這些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醫生女性占比50%,護士女性占比90%,其占比之重,讓人們不得不對她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她們巾幗不讓須眉,面對困難勇往直前,面對危難冷靜處理,奮斗在一線,故網友用“颯”來形容她們,是對女性同胞們致以最崇高的致敬。隨著網絡語言的發展,“颯”不僅僅指的是女性醫護人員,更是千千萬萬個奮斗在各行各業的女性同胞們。在最近流行的選秀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中,許多網友用“颯”形容各位姐姐,因為她們的性格是颯爽豪氣,自由勇敢,為了自己的演出也拼盡全力。而“颯” 的原意是指風聲,是名詞,但在網絡流行語中是形容詞,指帥氣利落和瀟灑清爽,多用于女性。從原意的中心意義描寫風聲跨度到描寫女性的形容詞,根據原形范疇理論的家族相似性,風聲帶給人的感覺不僅僅如沐春風,更有長風呼嘯,這些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不僅有耐心和細心,也有勇敢和堅定,故在人的認知過程后,據相似性衍生出新語義,其意義從物跨度到人。“颯”的原型中心意義改變,跨至另一個語義領域,屬于網絡語言的語義變異現象。
“雙循環”原意是哺乳動物和鳥類的雙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體循環和肺循環必須同時進行以維持人類正常的生命活動,其屬于生物學用語。“雙循環”不再僅僅是維持生命體正常活動兩種循環,還包含了國際國內雙循環的發展格局的意義,變成一個經濟用語。從原型范疇理論下來看,詞的增義是由于“雙循環”其不能缺少任何一方循環的特點,在原型意義的基礎上增加了經濟用語的語義。“雙循環”的語義從生物學用語跨至經濟用語,根據家族相似性衍生出新的語義,屬于網絡語言的語義變異。
從原型范疇理論來看“內卷”這一流行語,本是社會學術語,是一類文化模式達到了某種最終的形態以后,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轉變為新的形態,而只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復雜的現象,但如今表示的是非理性的內部競爭,內卷最先從大學生群體中出圈,而后也用來形容中小學,補課上培訓班就是一種教育非理性競爭的內卷。內卷從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的停滯,到現在衍生的各行各業復雜的非理性競爭,原型意義是文化模式復雜競爭,其競爭的這一特性根據家族相似性,衍生的新語義使原語義得到發展。
“颯”“雙循環”“內卷”的語義變異能用原型理論中的家族相似性來解釋,語義從原型語義領域應用于另一個語義領域,認知語言學家認為,意義的拓展主要有兩條途徑,分別是隱喻和轉喻,隱喻和轉喻是人們對抽象概念認識和表達強有力的工具,是人類普遍的認知方式[7]。
語義演變指的是,某個詞或者短語之前就存在,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詞不再僅僅局限于其舊有的意義,而是在沿用原有意義的同時衍生出更多新的意義。網絡流行語言的快速發展可以看出在互聯網時代的社會和科技發展速度,新的詞匯也在不斷出現,這種創新首先體現在網絡上,由網絡又延伸到了生活中,最后被學術界所接受。
“逆行者”的原意是指向相反方向行走的人。在2020特殊的一年里,“逆行者”成為在逆境中涌現出的先進個人和集體的稱呼。無論是醫生、護士、研究人員、志愿者、還是警察,他們明知前方的危險,卻依然義無反顧地奔向前線。他們被稱為“最美逆行者”,在這個爭分奪秒挽救生命的時刻,他們的決心和勇氣讓所有人為之動容。“逆行者”不再指向相反方向進行的人,而是指一種中國人民面對生死考驗時仍然逆向而行、堅守崗位、不畏艱險的精神,網民根據對“逆行者”原型意義的理解,將眾多勇敢、不畏艱險的工作人員稱為“逆行者”。與此類似的還有“神獸”,本指古代傳說中強大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代表的獸類。由于那特殊一年的影響,全國各地的中小學都延期開學,然而這些孩子由于沒有老師的管束,把家弄得天翻地覆,引出許多笑話,家長們不得不與這些孩子斗智斗勇,使出渾身解數。網友把這種行為稱之為與神獸相斗,家長們期盼早日能 “神獸歸籠”。因此“神獸”便成為在這期間居家上網課的孩子的代稱。“神獸”在以前的原型的認知中是巨大,擁有強大破壞力的特征,它的破壞性邊緣特征放大,于是有了網絡流行語“神獸”的出現。
“后浪”源于“長江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 中的后浪,原意是指新人或者新事物。在2020年五四青年節前夕,演員何冰在視頻《后浪》中稱呼,“后浪”為新一代青年人,指現在的90、00后,同時表達了對他們這一代人的認可。“后浪”一詞在網絡上引起網友熱議。這一代人大多數為獨生子女,曾讓人覺得他們被溺愛得擔不起責任,但在那一年里,他們承擔起了責任與使命,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成為 “希望一代”。后浪原型意義是新人或者新事物,但新詞的語義被縮小,變成如今的90、00后的希望一代,屬于語義演變。
“凡爾賽文學”簡稱“凡爾賽”,表達的是一種“以低調的方式進行炫耀”的話語模式。這種話語模式先抑后揚,明貶暗褒,自說自話,假裝用苦惱、不開心的口吻炫耀自己。“凡爾賽”的本意并不是這個,而這種話語的流行是因為一部日本漫畫叫《凡爾賽玫瑰》,這本漫畫的主題是18世紀末法國凡爾賽宮,一位網友用“平實”的文字記錄她的“高貴”生活。“凡爾賽文學”從原型表達高貴奢靡的生活,到運用話語表達高貴的生活的炫耀和一種調侃。實際上,現在的“凡爾賽”作品多數已不再是炫耀,而僅是一種調侃,語義擴大,屬于語義演變。新的網絡詞匯包含原型并以此為中心進行擴展延伸,范疇成員地位的不平等和詞匯在社會方面的創新反映了人類的認知和社會現實的相互聯系[8]。
當代年輕人在生活中常常使用“躺平”一詞,其背后的語義的演變值得我們深思。“躺平”原指平臥,后被引申為休息。而年輕人群體多使用“躺平”一詞,表達一種“不作為”“不反抗”“不努力”的生活狀態,并將以此為生活理念的群體稱之為“躺平族”,在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壓力時,他們選擇“一躺了之”。但其實這些嘴上說著“躺平”的年輕人們,并沒有真正的“躺平”,他們只是以自嘲的方式抗爭生活中的壓力,并且他們相信并不是“躺平”就能成功,更多的是將“躺平”視作為了明天生活更美好而養精蓄銳。當代年輕人以理性的思維看待“內卷”和“躺平”,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壓力,為自己的理想堅持不懈,努力奮斗。“躺平”一詞在原有語義的基礎上擴大了其語義,屬于語義演變。
劉大為認為,構式是經過框架提取和規則化形成帶有能產性的關系構式,且每個構式都可以從中取出一個框架結構,能夠替換填充的是框架變項,剩余的語言成分為框架常項,成為新詞詞族[9]。基于原型范疇理論,語義框架提取出來的語言常項作為原型,剩余語言框架作為變量,根據家族相似性組合,形成一個范疇。
“直播帶貨”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型銷售方式,傳統的銷售是以實體店和網購為主,但是直播帶貨卻以主播介紹,線上展示,秒殺活動等方式進行多量銷售帶動經濟的發展,是新一代電子商務模式。隨著“直播帶貨”的火爆使用,網友也對“直播帶貨”進行了框架提取,變成了“直播xx”,如 “直播秒殺”“直播抽獎”等。
此外,網絡流行視頻的“打工人”的形象也火了,而且其搭配話語“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也在朋友圈迅速轉載,以此來激勵工作的人們!網民對“打工人”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在面對如今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忙碌緊張日子需要進行“打工人”式流行語的自嘲和激勵來緩解壓力,同時也出現了以“x人”常項提取,以“人”為原型框架,“x”為變量衍生出網絡用語,如“工具人”“尾款人”“干飯人”等,屬于原型范疇理論下的語義框架提取。
網絡流行語的產生,既是語言變化現象的結果,也是社會文化的映射結果,其存在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語義的研究離不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由認知主體之間產生的相互作用。通過本文的分析,《咬文嚼字》公布的歷年網絡流行語中,有基于原型范疇理論的語義變異、語義演變、語義框架提取分析的語義變化,原型范疇理論衍生出的網絡詞匯遵循原型理論的規律和屬性,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和語言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