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俊
(深圳市能源環保有限公司)
截至2019年,國家針對環衛行業所涉及的水資源保護、土地資源保護、空氣污染凈化、固廢處理等制定了全方位的保護政策,在各項政策保駕護航的基礎上,環衛行業已經擺脫了低水平治理的局面,逐漸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興產業。
雖然環衛行業受行政保護,市場需求被進一步打開,但與此同時,受金融環境的影響,環衛企業也陷入了嚴峻的投融資困境當中。如何適應當前的外部環境、制訂良好的投資計劃和融資計劃,是環衛企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2018年,我國生態環境部門出臺并印發了《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指導意見》,該政策提出,相關部門要加大環衛產業投入,激發市場經濟的活力;在同年9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中也提出產業結構改革應緊扣國家戰略規劃,以環衛行業改革為目標,做好生態環衛工程等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伴隨著國家環衛政策的逐步落地,環衛產業也進一步細分[1]??梢哉f,環衛產業自2018年以后,享受的紅利政策項目較多,環衛產業的市場空間也隨之拓寬;同時,金融政策對環衛行業放寬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金融資本在環衛行業中的投資比重。
在國家政策導向下,雖然環衛行業現階段的投資勢頭良好,但實際上,國家目前對環衛行業的生態環境規劃與市場能夠供給的資金還存在著不匹配的問題。以國際環衛行業的投資經驗來看,當社會對環衛產業的投資比例達到國民GDP的3%左右時,才能夠從根本上支撐環衛產業的發展以及環境質量的改善。
以2018年數據為分析依據,我國2018年國民經濟總額達到88萬億元,但實際投入環衛產業的資金僅為3萬億元,不符合《全國城市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中提出的2%-3%的占比標準,也無法在2020年達到環衛投資占比不低于3.5%的目標。以上數據可以明顯看出,我國2018年環衛產業的實際投資結構還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此外,據調查發現,社會資本流入環衛行業,投資項目大多為園林綠化和產業結構調整補助等,在資源保護、環境治理和系統運營等方面投入不足,使得我國的環衛產業總體上呈現出滯緩的發展速度[2]。
在2018年,雖然綠色金融政策陸續出臺為環衛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基礎,金融領域也出臺了各項扶持政策,包括《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綠色信貸業績評價方案》等。從各項政策的實際執行狀況來看,綠色金融工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環衛企業的資金問題,但綠色金融政策實施效果有限,無法完全滿足環衛行業的資金需求。
目前環衛行業雖然都是做政府生意,但受限于當地政府財政能力,除北上廣深等一些經濟發達城市外,大多城市回款率普遍較低。在日常付現成本中,人工基本占比50%以上,且不得不付,基本無賬期,企業為了維持穩定,不得不墊資經營,從而加大企業的資金壓力和經營風險。
環保企業與其他生物質處理行業性比較,存在著投資力度小、建設周期短等特征。
環保企業一般與政府簽訂服務合同,但近年來,政府規定的服務期限越來越短,一般為“3+N”年,甚至服務合同需要一年一簽。環衛行業的投資項目大多為環衛車輛,初始投資資金較大,投資回收期相較于服務期限較短,容易產生資產投資與回收期限錯配的問題,這使得企業很難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尤其是金融市場上一些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在開展信貸業務的過程中,對客戶資質審核較為嚴格,對于環衛這一類回款周期長的企業,銀行很可能會執行“停貸”或“抽貸”計劃,不利于環衛企業開展各項投資活動。金融機構支持力度有限,必然會影響環衛企業落實投融資計劃。
雖然“十三五”規劃的落地有效推動了綠色產業的發展,但從行業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環衛行業面臨著節能減排力度不足的問題。具體來說,環衛企業與上下游行業之間的銜接度、行業協同耦合度不足,不同地區的環衛企業發展差異較大,工業行業的單位產品能耗平均值超出其他行業[3]。工業企業粗放式增長的經營模式嚴重危害了環衛產業的發展,同時,環衛企業為服務型企業,由于商業模式滯后、核心競爭力不足等因素,企業也無法適應同質性競爭,間接影響了環衛企業的現金流。
一方面,環衛企業是股權質押風險較高的行業。受大環境影響,在2017年以后,環衛行業的股票普遍處于下跌狀態。而環衛企業常常采用股權質押的方式進行融資,即以未上市公司的金融類股權作為質押,向金融機構貸款,以此來盤活企業的流動資金,但股票價格下跌會直接影響到股權質押融資模式的有效性,甚至給融資活動帶來風險。
另一方面,從現狀分析,我國部分環衛企業存在著發債困難的問題,發債周期延長影響企業資金鏈運行效率,也進一步加大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和資金壓力。
此外,中小型環衛企業技術創新力度和市場信譽度不足,在缺乏融資擔保的情況下,融資難度大。
在市場供需關系發生變化的過程中,部分環衛企業盲目投資項目。為了解決融資問題,并滿足企業的投資需求,甚至采取長投短貸的方式,引發了企業融資期限錯配風險,企業的債務結構也受到嚴重影響。
應收賬款是環衛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必須要評估的指標。但在環境治理項目中,環保企業的經營項目大多為土質資源保護、水資源保護、改善城市面貌等,屬于社會功能性產業。環衛行業的客戶一般為政府單位,除經濟發達地區以外,我國很多地方政府財政能力有限,很難保證及時向企業付款。
資金到賬時間長,使得環衛企業存在大規模無法及時回收的賬款,對環衛企業的財務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資金回收期長不僅會影響企業債款兌付,也會增加企業的融資風險。
以疫情環境為背景,進入2021年以后,我國疫情阻擊與防控逐漸進入穩定階段,檢疫成本的增加使得國家財政壓力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環衛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工作,同時,社會資本作為環衛企業經營基礎,在投資規模方面也大幅度削減。尤其是一些小型和微型環衛企業,資金匱乏已經成為環衛企業目前面臨的最大的財務問題之一。
因此,從政府角度來說,地方政府應當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完善疫情期間的配套金融政策,為環衛企業提供財稅支持。具體來說,政府部門可以在綠色項目融資貸款和環衛企業稅務管理方面提供政策傾斜,緩解小型、微型、民營企業的資金壓力,調動市場投資活力,維護環衛企業的健康發展[4]。
以小型和微型環衛企業為例,融資渠道單一、直接融資難度大是企業目前資金管理過程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對于環衛企業來說,市場對社會資本本身具有配置和調節作用,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應當積極使用金融政策環境,探究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在這一過程中,建議政府部門引進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手段建立金融科技體系,并結合當地的環衛項目發展狀況,設置標準的環衛項目庫和環衛企業信用體系,為環衛行業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同時,為了提高環衛企業的直接融資比例,建議環衛企業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如公募REITs或PPP模式等,在合理控制信用風險的基礎上,逐步提高企業的直接融資比例。此外,國家現階段正倡議綠色發展項目,需要建立配套的綠色發展基金,將充足的資金投入到生態環境修復、污染治理等項目當中,并有效協調多家環衛企業聯合建設的關系,爭取獲得國家項目投資基金的支持,也能夠提高項目的社會認同感,使得更多的社會資本能夠流入環衛項目當中,解決環衛企業融資難、渠道窄等問題。
2020年8月,國家相關部門發布了REITs試點通知,要求環衛企業的部分行業與區域中引入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將社會資本集中到環衛項目投資當中,調動社會資本流入企業當中,全面覆蓋污水垃圾處理、資源循環利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醫療廢物處理等項目,不斷夯實環衛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基礎。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作為促進環衛產業收益增長的金融產品,有利于企業借助基礎設施項目搭建新的融資渠道,有效緩解企業的資金回籠壓力,并降低企業的財務杠桿率;同時,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也為環衛企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價值評估依據,在提高項目質量的基礎上,使得項目更容易進入國家優質環衛項目庫當中,彌補環衛企業在融資和投資方面的不足[5]。
實際上,現階段部分商業銀行已經將綠色金融作為了信貸業務的支持項目之一,并納入了銀行的MPA考核體系當中。從政策上,首先,商業銀行主動對接環衛企業,建立綠色貸款通道,在資金方面給予環衛項目大力支持;同時,以政策調動環衛企業的技術改革與升級,鼓勵環衛企業能夠將有限的資金應用到技術革新與產品創新等層面,促進環衛企業合理開展資源配置工作。其次,支持環衛企業完成A股環衛環境類上市,使得環衛企業能夠提高對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重視度,并利用發行綠色債券的方式打通新型融資渠道。再次,針對環衛企業制定嚴格的信息披露機制和環境風險分析指標,引入社會資本,降低投資風險,進一步穩定環衛行業市場。最后,引導環衛企業采用先進的綠色金融工具,利用碳交易、綠色保險等工具,促進企業技術變革,維護生態環境和諧發展,也能夠有效降低環衛企業的經營風險。此外,落實新能源設備采購優惠政策,可以在財政廳的牽頭下設置環衛企業招標期限,延長服務期限,使得企業能夠將更多資金投入到新能源設備引進環節,促進環衛行業向機械化和智能化轉型,提高環保行業的經營效率。
綜上所述,環衛行業作為我國新興產業,受市場環境影響,在融資管理和投資管理等方面發展較為困難。為了促進我國傳統經濟體系轉型,并提高環衛企業的發展動力,從國家角度來說,逐步完善監管體系、制定傾斜政策,是規范行業競爭、促進產業穩增長的有效方式;從企業角度來說,環衛企業也需要建立完善的投融資管理機制,通過拓寬融資渠道、優化投資結構等方式,降低企業資金風險,并增加企業的環境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