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玲(1.中共青島市即墨區委黨校;2.山東大學縣域發展研究院)
2020年9月發布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意見》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第一份關于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文件,為我國在新時代做好民營經濟統戰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在黨中央的部署指導下,青島市立足于“全國領先、全省領跑”的目標定位,開創民營經濟統戰工作新局面,成為全國唯一一個獲全國統戰工作實踐創新成果獎的副省級城市,也是入選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首批創建城市。
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研究青島市民營經濟統戰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青島市圍繞民營經濟發展,在高位推進頂層設計、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疊加平臺效應、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實踐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
1.做好頂層設計
民營經濟發展涉及諸多方面,離不開多個部門的協同合作。青島市高位推進,從三個方面做好頂層設計。
一是加強政策保障。近兩年,青島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20條措施”、《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辦法》《青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推進民營企業創意創新工作實施方案》《壯大民營經濟攻勢作戰方案3.0版》《青島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方案》等政策法規,為民營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二是構建領導體系。成立壯大民營經濟攻勢作戰指揮部,形成市級領導抓總、47個市直部門協同、10個區(市)政府聯動的工作格局,破解民營經濟發展多頭領導的困境。
三是完善工作機制。2021年1月,青島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出臺了《青島市民營經濟統戰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了市委統戰部牽頭,市工商聯、市民營經濟局等19個市直部門(單位)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1],形成了分工明確、相互協調的民營經濟統戰新格局。
2.強化思想政治引領
民營經濟人士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堅定的政治共識和理想信念。近年來,青島市堅持思想政治引領,多方面開展工作。
一方面,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培訓,舉辦民營企業家專題培訓。今年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青島市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為民營經濟人士進行“四史”宣講11場,培訓1900人次。同時,組織青年企業家參觀中共一大、二大會址等紅色教育基地,堅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談心談話制度,市、區相關部分的領導定期與民營企業家談話,及時了解企業家的思想動態,為民營企業家紓困解惑。通過一系列課程培訓和談心談話制度,拉近了與民營企業家的距離,筑牢了民營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基礎。
3.搭建民營經濟服務平臺
青島市搭建人才、資金、組織等眾多平臺,服務民營經濟發展。一是搭建人才平臺。創建民營經濟人士數據庫,重點培養新一代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成立全國首家民營企業成長學院,創辦“青島企業家講堂”,和深圳合作舉辦“雙城論壇”,通過打造一系列人才平臺,促進青島民營企業家素質能力提升。二是搭建資金平臺。舉辦“胡潤百富·海創匯新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和中國財富論壇,引進國內外資本,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融資幫助。三是發揮商會作用。在商會黨組織中專門設立統戰工作聯絡員,在商會中逐步開展統戰工作,充分發揮商會在黨的統戰工作中的作用。
4.構建新型政商關系
青島市破除壁壘、優化政商關系的有關經驗獲得了全國統戰工作實踐創新成果獎,其經驗主要包括:一是建立領導干部為企業站臺制度,體現了黨和政府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心;二是邀請民營企業代表參加黨委政府相關的經濟工作會議,為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出謀獻策;三是領導干部對口聯系企業,建立緊密聯系,領導干部要定期去企業調研,了解企業發展困難,幫助解決問題。通過這些措施,有效地促進政商互動,對于構建“親”“清”型政商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在青島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取得顯著成效。
一方面,民營經濟規模擴大。截止到2021年,青島市一共擁有民營市場主體191.9萬戶,比2020年增長了8.4%。其中,新登記民營市場主體為29.9萬戶,占青島市新登記市場主體總量的比例高達99.2%,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位列第三。從注冊資本來看,2021年青島市實有民營經濟注冊資本56485.8億元,比2020年增長了8.6%,其中新增民營經濟注冊資本為9875.0億元,占整個青島市新增注冊資本為76.3%。從民營市場主體和民營注冊資本看出,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正在從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逐步恢復。
另一方面,民營經濟貢獻突出。2021年,青島市民營經濟實現稅收收入為1251.9億元,比2020年增長16.5%。
伴隨著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營經濟也成為吸引就業的主力軍。2021年青島市民營經濟新吸納就業人數為33.6萬人,占青島市城鎮新吸納就業人數比例高達的88.1%.
伴隨著國內外環境的不斷變化,青島市民營經濟統戰工作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進入新時代以后,我國民營經濟面臨的發展環境更加復雜。從國際環境來看,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使各個國家的進出口受限,這給民營經濟發展帶來重創,尤其是對從事對外貿易的民營企業影響嚴重。青島市一直保持著山東省外貿龍頭地位,其中民營經濟企業的進出口占比較大。根據青島海關統計,2021年上半年,青島市民營企業進出口2647.7億元,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66.6%,同時,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中澳、中印關系緊張,也影響到民營企業的發展。從國內環境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對民營經濟提出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對民營經濟的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和增長動力都提出新要求,要在“雙碳”目標下實現轉型發展。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對民營經濟統戰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隨著新時代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變化,民營經濟統戰工作任務也變得更為復雜繁重。一方面,統戰對象多元化增加了工作難度。第20次全國統戰工作會把統一戰線工作范圍擴大為15個方面,增加了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中介組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3個方面。這使得民營經濟統戰工作對象數量增加,內部構成也更加復雜,民營經濟統戰工作難度增加。另一方面,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內容細化。原來民營經濟統戰工作主要集中于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拓展至更加注重民營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建設、建設高素質民營經濟代表人士隊伍等多項任務。
雖然青島市政府對民營經濟統戰工作非常重視,從多個方面構建“親”“清”型政商關系,優化營商環境。但是,基于企業的性質,許多企業只注重追求經濟效益,對統戰工作并不重視,沒有建立黨支部,黨員缺乏管理教育,政治建設關注不夠,黨建統領的作用在民營企業中不能有效發揮。另外,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特別指出了“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然而仍然有一部分企業認為自己在政商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一家人說兩家話”,對企業的發展狀況不會如實相告,從而影響了政府對民營企業真實發展狀況的掌握,不利于政府制定民營經濟發展政策和解決民營企業發展難題,危害了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
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必須要強化黨建引領,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一方面要壯大基層黨組織的力量。基層黨組織是加強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基層著力點。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要建立黨組織,軟弱渙散的黨組織要規范運行,定期舉行黨組織活動,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要強化黨組織在民營企業領導層中的力量。鼓勵民營企業的負責人和領導帶頭加入中國共產黨,借助企業領導的權威,自上而下提高對基層黨建的重視。
雖然青島市在思想政治引領方面做了許多實踐探索,但是距離建設高素質民營經濟代表人士隊伍,還需要繼續努力。
一是思想教育培訓常態化。與青島市的各個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大學合作,結合國家關于民營經濟統戰最新的政策方針,每年定期舉辦思想政治教育培訓。同時,建立一批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定期組織民營經濟代表人士到教育基地學習,引導廣大民營經濟人士樹立家國情懷[4]。二是建立民營經濟人士思想培訓輪訓制度。當前民營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培訓存在培訓對象重復、規模小、難以覆蓋青島市所有民營經濟人士的問題,這樣容易導致民營經濟隊伍思想政治水平高低不一、參差不齊,實行思想政治培訓輪訓,逐步實現民營經濟人士全覆蓋,提升民營經濟人士整體思想水平。三是要注重對年輕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領。民營經濟人士中的年輕一代,思想多元,工作能力強,探索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到政府相關部門學習鍛煉,促進政企互動。
民營經濟的營商環境具體包括融資環境、法治環境、政策環境、社會環境、政商環境等多個方面[5]。當前青島市對企業的政策幫扶力度較大,走在全國前列,需要繼續在法治、輿論、政商協同方面繼續優化營商環境。通過民主監督、政治協商等途徑,協助優化法治環境,促進企業營商行為納入法治化軌道,保護企業家的財產權和自主經營權;優化政商協同環境,參考溫州和臺州等城市的發展經驗,落實企業家參與制定涉企政策制度,依托青島政策通平臺建立財政獎補資金快速撥付機制,推進涉企政務服務跨區域協同。
當前的工商聯及商會存在責任虛化、職能模糊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鄉鎮等基層商會,形同虛設,難以有效發揮商會對民營經濟的促進作用。針對這種現象,需要進一步推動工商聯及商會組織改革,明確職責定位,積極探索發揮工商聯作為民間商會總商會功能的有效形式。其中,尤其要加大基層商會的建設,擴大基層商會的覆蓋率,爭取青島市的各個鄉鎮都有基層商會服務,并且要規范建設,為承接政府職能創造組織條件,推動統戰工作覆蓋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