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影 宋翔文(濟南大學)
我國高等學校針對學生輔導員出臺了一系列規定,并對輔導員的工作給出了一定要求,其中表述有定期進行工作調查和研究,積極分析工作的對象和工作環境的變化等,針對不同的環境需要及時調整工作思路。近年來,信息技術領域迅猛發展,很多高校的教學方面有了新的挑戰,另外隨著4G網絡的不斷普及和5G網絡的快速發展,各種社交軟件也層出不窮,這些新的信息技術也在發展的同時給予了高校學生管理新的思路,新的挑戰等。當前高校面臨了信息不對等、數據內容爆炸等問題,面臨著不斷變化的教學形勢,結合當前教育對象的多元發展情況,傳統的學校教學管理很難適應新的環境變化和發展,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必須積極認清現實,并在此基礎上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等,不斷開創學生教育教學新局面。
高校學生管理的主要對象是大學生,學生是高校的工作重心,高校的所有工作均圍繞其展開。當前的工作格局直接決定了實現學生管理的關鍵對象不僅僅是學生群體,還有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各個學校職能部門,這些工作直接決定了學生管理工作內容廣泛且復雜多樣,學生們從入學到就業、從寢室到班級中、從日常學習到生活里,這些管理內容全面覆蓋了所有的生源,同時千絲萬縷的背后,很多工作的重任都壓給了基層的輔導員,對于基層輔導員來說,每天都有紛繁復雜的事務,往往會分身乏術,每天處理各種日常事務,對于學生管理的投入相應減少,很難思考相應的教育方法,輔導員的工作也會缺乏創新性,很難有效把握學生管理工作的核心脈絡和思路,由于其工作沒有創新,對于很多輔導員來說,也會無所適從,不能建立起長效工作機制。
根據高校輔導員對應的建設規定和要求,高等學校需要根據師生比例高于1∶200來設定教師崗位,這么多的人員配比直接決定了教師不僅要完成日常輔導員的工作,還需要擔負起各種節日性的臨時工作,很多輔導員明顯超額工作,高校人員缺乏也會導致人力資源的配比情況不足。另外在教育教學的經費方面,根據高校的規定,基層各個下設學院的學生活動經費需要嚴格按照學院總體的人數進行劃撥,很多學校的總體數量有限,這就導致一些學生基數較小的學院其獲得的教育經費更少,很難去開展后續的各項教學工作,這些收入針對活動開展所需要的各項資金來說也是杯水車薪,首先不能確保有效的開展活動,其次由于學生活動資金分配的不足,人力資源的缺失等,這些都使得學生的工作不能深入開展,也不能達到長效的教育機制,難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學生教育因為其工作性質的原因,如果工作時間過長,會產生倦怠思想,因此可以采用輪崗的制度。針對輔導員較強流動性的問題,往往會在5年之內進行換屆選舉等,有的甚至會提前離崗,這些變動會更加有利于工作的教育互動,這樣的調動也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活躍性,但是也會使得一些過去積累下來的優秀文化和教育方法丟失,使得一些已經完善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設想發生改變。如果有些教師在學生的教學活動中,深入剖析了其中的重難點,并總結出了適合本學院學生工作的相關做法等,這些都可以更好地運用,但是如果在教師換屆之后,往往會對已經形成的東西束之高閣,難以去繼續開展這些業務,反而去尋求一些新的學生工作思路。通過工作流動的方式確實能調動起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但是也會導致輔導員已經完善的工作失去傳承和執行,難以提煉出教學中的精神內涵,嚴重的話教師的文化底蘊也無法沉淀,學校的文化難以形成。
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其有兩個教學課堂。首先,在規定的時間中完成各項課堂活動的這叫作第一課堂,第二課堂主要是在第一課堂之外的時間里,也同時進行著第一課堂內容的一些教學活動等。第一課堂的實施者主要是學校的教師等,這些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述,教育學生如何較好的學習工作等等;第二課堂主要是輔導員組織開展和進行,第二課堂主要是輔導員拓展自身的教育平臺和教學載體,利用課外的知識和平臺等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為第一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更好的補充第一課堂,并且與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目前在實際的工作之中,往往缺乏一定的教學統籌和教育規劃,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聯系不夠密切,兩者往往發生脫節。另外,學生的專業知識也得不到學習,很多學生的活動主要是娛樂等,很少與專業知識、學術內容相結合,針對這些問題,必須科學合理高效的設計好第二課堂的方案。有效的規劃好第二課堂的方案,使得第二課堂更好的補充第一課堂,更好的發揮第二課堂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第二課堂活動的長效性和實效性,這些都是一線的學生們必須積極思考的問題。
根據環境的變遷和對象的創新可以確定項目的品牌載體,廣大教師和學生積極推動項目品牌化,主要是在全校共同的努力策劃之下,基層的各個學院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來進行合理化的資源分配,整合各種現有的單位資源,鼓勵全體師生積極參與,并且有計劃地組織和實施監督特色專業,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充分顯示出學生工作的特色等。學生的工作項目品牌化發展,會有顯著的活動成果,項目本身也會有一定的可持續發展價值,可以較好地傳承各種專業化的精神和文化,也可以幫助管理好日常工作,提高教學的規范化和科學性。另外,這些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彌補傳統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漏洞,為學生管理工作注入蓬勃的活力。具體來說“項目品牌化”教育的應用主要有以下的幾個方面:
對于學生工作的項目化,可以充分參考管理學領域的項目化管理相關理論,構建全面完善的教育管理平臺,另外,項目化管理屬于所有管理類型中較為精細化的管理模式,該種管理也存在一定的挑戰性,主要因為管理本身屬于復合型管理,其中要求管理人員具備全面化的管理能力,并能夠在保證時間、人力、技術等的基礎上盡可能完成交辦的工作,并提高工作的質量。學生工作的項目化管理可以幫助輔導員開展一些主線項目,真正實現熱情投入、有抓手工作、科研方向明晰等等,也能實現學生的科學規范化管理,便于精細化學習循環體系的構建。
以學院的學生工作品牌建設活動等為核心,學校可以充分地調動起多方面的力量,多方面的人力和財力資源從各個角度進行重點保障,重點發展。首先學生們學習更有熱情,其次學校的品牌建設也能更加順利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學校的教學知名度,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術能力,也能大力發展校園文化,提升校園的整體社會影響,構建更加完善的教育平臺和教育體系。另外也可以積極思考、不斷學習,依托于各項實踐活動,不斷地提升自身研究理論的廣度和深度,真正跳出煩瑣事務的羈絆,主動去探求科學化管理的新模式,有效提高科研水平。還可以根據品牌活動的載體,促進資源最大化、資源最優化,確保學生和教師能夠雙方受益,取得較好效果。
項目品牌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進行周密的部署,首先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基礎性工作和特色性工作進行實地現場調研,進行可行性報告研究,撰寫項目申報書,制定各個品牌化項目的建設方案,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積極進行階段性成果匯報等。這些工作需要在周密的計劃下進行,也需要相關人員的監督監管和考評。在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之后,品牌項目方能有效實施,學生管理的長效機制也會隨之構建,工作中不會再出現斷層現象等。另外,學生管理工作中有時會因為教師的人員調動等產生工作的波動,會不利于管理的延續性,降低管理效果,但是通過品牌活動的有效開展,教育管理工作將會更加科學高效,工作更加具備傳承性,更便于進行專業特色文化的培育有優質專業人文知識的傳遞等。
對于項目品牌的選擇,需要結合各個專業的特色發展情況和學生工作的情況等進行,這樣就能保證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之間實現高效聯動,實現更好的運轉。項目品牌的運行中,需要聘請專業化的高水平教師參與學生的培養和教育,并提出高質量的發展意見,在具體的品牌活動中,可以將理論知識更好的應用到實踐之中,充分發揮理論知識的指導作用,并能夠在實踐中及時處理各種問題和挑戰,也能促進學生對于各種理論知識的思考和深入分析,從而建立起和諧高效、有效循環的局面。教學與管理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會在雙向促進的作用之下提高高校團隊的工作效果,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就業和后續創新能力的提升。
開展項目品牌化建設學生管理之后,將學校的工作內容與自身的專業特色有機結合,積極推動各個學院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創新思路和思維,著力打造“一校一品”全面覆蓋的美好遠景。充分發揮學校的品牌對于學生的帶動作用,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項目品牌化的發展也會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為實現學生的系統化工作和規范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具體來說,有以下的幾點創新思路:
項目品牌化的實現,項目是其重要的載體,必須進行高效的項目管理,并最大程度上開發和利用社會內外的各種資源,優化和完善各個項目之間的矛盾和短板,有效地提高項目資源的利用效率,緊抓需要在項目建設全流程建設,具體來說可以在以下的項目階段進行:
首先是項目的立項階段,學校可以每年發放項目參與的指南等,學生們也可以根據自主興趣和愛好情況等合理填寫報名表,也需要向院系中的辦公室等進行立項申請工作,并制訂出相應的活動方案,確定好預期的目標,計算相關的經費,制定好可行性計劃等等,另外可以設計創建大學生項目活動運營中心,各個院系的學生可以組織進行各項評審等,并確定是否需要經費支持的額度,對于一些相似的項目,可以采用競爭性立項的形式,以避免重復建設工作的出現,在項目開展之前,通知各項目經理等進行充分的技術培訓,可以通過一些成功的案例項目,全面提高管理的能力,拓展其經驗,保證項目的快速高效開展。
其次是項目的實施階段,對于大學生項目運營中心來說,需要定期抽查和管理各個項目的情況,并對項目進行綜合性測評工作,如果項目存在執行難度較大或者與后期預期效果相差較大等問題,可以適當調整項目的方案等,或者中止項目的實施,以避免資源浪費現象的發生,可以制定全面的項目資金管理制度,并盡量爭取到適當的社會贊助和社會經費等,對報銷的情況等進行明確規定,盡可能保證專款專用。
項目結束之后,各個項目經理需要對在校的大學生項目中心等上交翔實的資料,完善相關的圖片和總結內容,收集各項音像資料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責任心,也能對整體的流程進行查缺,從而提高活動的效果。
在學校的層面上,堅持整體性原則,并貫徹落實學生的教育指導方針,充分考慮到思政工作人員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也要發揮教師、后勤人員和行政辦公人員等作用,項目化品牌的打造需要從老師和學生等兩個層面來推進工作實施,并有效提高學生工作的效果。
在教師的層面上,首先要推進輔導員責任項目制度,輔導人員可以通過自主申報和自主答辯等形式,盡可能對于通過評審的項目進行立項操作,輔導員各自負責的項目可以直接與輔導員的各項考核制度、獎勵制度等掛鉤,也可以構建專業化的平臺,積極組織人員在育人平臺上加快成長,可以制定學生進行各種創新性科技制度。
在學生的層面上,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例如,有的學生內向,有的學生善于溝通,即通過各類平臺的搭建來為學生創造磨煉心性的平臺,學生們也可以自主申報項目,自主創新等,真正走向大眾、走向社會,并展示自身的風采,幫助實現自我價值,并有效鍛煉自身能力。這樣可以立足于學生的興趣,并有效開發學生的內在潛能,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幫助學生將能力應用在人際交往、實踐學習等各個領域之中,促進學生成長發展。
對于學校的大學生活動項目運行來說,可以建設品牌化項目,例如實行品牌化項目的末位淘汰制度等,對于一些滯后的品牌項目,取消其項目資格,對于不同的項目,學校也可以給予適當力度的資金支持等,通過這些優勝劣汰的激勵制度,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項目品牌的影響力,并在社會層面上組織專家講座、設計競賽等,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增強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學生工作的項目品牌化是一種管理教育層面的創新性發展嘗試,包含了從制度策劃到后期實施,從思考思路到實踐支撐等,但是這樣的項目從不斷地發展到后期的實踐尚且存在一定的問題,必須不斷引進新的思路和策略,充分改進教育工作和教學方法,爭取創建學生教育管理的長期載體。
學生工作的項目品牌化可以適應高校未來的發展,且具有較高的操作性和實踐性,適合深入探討和全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