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秀英(晉能控股煤業集團云岡礦審計部)
當前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不斷轉型,財務內部控制在企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財務內部控制是否科學合理,決定了企業財務管理水平,財務內部控制既能夠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又能夠確保企業的財務流程優化,幫助財務管理實現轉型,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
財務活動是記錄企業日常經濟活動的基礎,財務部門也是企業組織架構中最重要的職能部門之一,若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工作不完善,企業的經營將存在較大漏洞,甚至產生資產流失等一系列問題。財務內部控制工作是財務活動順利開展的保障,能夠通過既定的財務內部控制流程,完善各項管理體系,幫助企業達到既定的財務管理目標。
當前,部分企業全體員工還沒有參與到財務內部控制工作中,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工作要求在企業內部無法得到貫徹落實,管理層也沒有認識到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甚至部分企業內部還存在舞弊問題,嚴重阻礙了企業的正常經營,各項財務資源的安全與完整無法得到保障。
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工作能夠防范財務風險,企業需要通過完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健全財務風險管理流程,并針對財務風險的識別與應對機制進行優化,以提高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能力。但是當前很多企業沒有健全風險管理機制,企業內部的各層級人員不了解財務風險發生的關鍵點,企業也沒有針對財務風險的識別、應對等環節制定完善的管控措施,當風險發生將給企業造成嚴重后果。
財務控制活動是內部控制落實的具體環節,企業針對內部的主要環節,制定全面、規范的控制程序,確保企業財務控制要求順利達成。但是當前很多企業的內部控制活動不完善,企業沒有針對會計控制、固定資產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機制落實管理程序,企業管理機制的不完善阻礙了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
信息與溝通要求企業對各類信息全面收集,但是很多企業的信息收集機制不明確,企業內部與外部客戶、供應商沒有建立信息交流機制,導致企業的各類信息無法得到順暢溝通,阻礙了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
很多企業沒有建立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開展監督,財務內部控制工作僅由財務部門進行監督,導致財務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無法落實監管工作的要求,加大了企業內部財務風險產生的可能性。
第一,提高管理層對財務內部控制的重視。首先,要求企業內部的管理層轉變思想,提高對財務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轉變對財務內部控制的認識。傳統的企業管理認為,只需要財務部門做好管理工作就實現了財務內部控制,沒有認識到財務流程貫穿于企業管理活動的各環節,在設計財務內部控制體系時,財務內部控制具體的實施工作無法得到統籌。因此,企業管理層要樹立財務內部控制意識,通過上行下效,讓全體員工重視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的要求,并在工作過程當中主動按照財務管理制度開展各項工作。其次,企業的管理層需要將財務內部控制的管理理念作為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設計具體的管理方案,并采用有效的措施推動財務內部控制工作開展,減少員工之間對財務內部控制的誤解與信息差。企業從上到下各層級人員都要主動學習財務內部控制的要求,努力推進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的實施[1]。
第二,建立企業內部的反舞弊機制。反舞弊機制就是要促使財務內部控制發揮應有的效果。舞弊是指企業內部員工利用不正當手段獲得非法經濟利益的行為,包括侵占企業資產、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或記錄等,企業需要通過反舞弊機制,避免財務管理過程中舞弊導致資產流失的問題。企業需要通過健全反舞弊機制,明確企業內部各層級人員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職責與權限,規范舞弊的調查程序與補救措施,全面識別企業管理活動中的風險,并結合企業自身的管理流程與管理特點建立反舞弊數據庫,明確反舞弊的關鍵環節與重點領域,并對企業的供應商、客戶等合作伙伴提出誠信要求,在內外部建立暢通的投訴渠道,當發現舞弊問題時要第一時間揭發,保護企業資產安全完整。同時企業需要在內部完善舞弊調查程序,可以聘請法律、內部審計等方面的專家參與舞弊調查,針對舞弊調查結果予以反饋。最后,企業需要將反舞弊融入企業文化中,并將企業文化積極宣導給企業內部的全體員工,通過發放職工手冊以及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等方式,讓員工了解企業文化要求,并通過向員工宣傳企業文化的要求,在企業內部讓全員形成良好的職業操守,當發現財務舞弊問題時,要及時向全體員工通報,發揮警示作用。
第一,組建專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團隊。首先,企業需要針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要求進行分析,結合人力資源規劃,確保企業的財務風險可防可控,從源頭解決財務風險管理方面的問題,并加強對財務風險管理人員的招聘,針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人員的需求制定招聘計劃,通過高校招聘與社會招聘等方式招聘人才。最后,企業要建立一套風險管理人才的培訓開發機制,結合企業的發展需求,調查企業對風險管理人才的需求,并建立一套有針對性的培訓規劃。企業需要分析風險培訓工作的方向,合理確定風險培訓工作的要求。
第二,針對風險的識別機制予以完善。企業需要健全風險評估流程,通過風險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完善企業的風險識別機制。在風險識別時企業也需要通過上下結合的方式確定企業的風險管理目標,充分聽取各層級人員對風險管理工作的意見,確保各部門的員工了解風險管理的政策,并通過簽訂風險責任書等方式確定風險管理工作任務[2]。企業需要對各類可能風險進行分析,通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進行評估。定量分析對數據的要求較高,要求數據具有函數關系,通過敏感性分析等分析方式定量分析。當定量數據難以獲得時,可以通過定性分析的方式開展分析。定性分析要求相關分析人員具有專業支持,并對風險結構合理確定。
第三,在確定企業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的基礎上,需要結合企業的內外部環境采取規避、承受、降低、分擔等風險管理措施對企業風險進行管理。對于不從事某種特定活動就能夠規避的風險,應該采用風險規避的方式予以應對,例如通過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方式避免會計人員接觸現金,從而規避現金被挪用的風險[3]。對于采取某種方式就能夠降低風險發生概率和風險造成的損失,應該采用風險控制的方式予以應對,例如企業通過定期盤點固定資產,分析固定資產是否存在盤盈、盤虧的問題,從而針對反饋的問題建立相應的管控措施,避免賬實不符的情況。對于風險發生可能性較低且影響程度較低的風險,對企業無法產生實質性影響,可以采用風險承擔的方式應對。
第一,提高會計控制能力。首先,明確崗位責任。企業需要針對財務內部控制進行優化,對財務部門內部的崗位進行全面分析,針對關鍵崗位要執行定期輪崗機制,對企業財務人員每年年末定崗定編,明確財務部門內部各崗位的工作要求與工作職責,形成高效的管理機制,避免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相互推諉扯皮的問題[4]。其次,優化資金支出的審批流程。企業需要針對資金支出落實授權審批機制,針對不同項目明確個人審批還是集體審批,例如針對五萬元以內的資金支出,僅需要由企業的總經理審批通過即可開展,對于五萬元以上的資金支出,需要通過召開會議的方式以集體審批開展審批。企業的會計控制是財務內部控制的關鍵環節,企業需要在內部明確會計內部控制的具體要求,針對控制的關鍵點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實授權審批機制的要求,確保企業的各項工作都得到審批方可開展。
第二,優化固定資產管理,確保固定資產安全、完整。首先,企業需要明確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職責,通過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明確固定資產管理流程與管理體系,結合各部門對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以及企業內部的權責分配機制,落實各項固定資產管理的要求。其次,優化固定資產的采購與驗收程序。固定資產在采購活動開展之前,需要明確固定資產采購的申請流程與審批權限,對重大固定資產采購通過招標的方式開展。在固定資產驗收時,企業需要完善驗收管理辦法,針對采購發票、產品說明書、采購合同等進行逐一核對。再次,在固定資產使用的過程中,需要編制固定資產管理卡片,詳細記錄固定資產來源、驗收等方面的情況,并建立固定資產的維修保養辦法,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維修保養,對于大修需要選擇專業的廠家或者專業人員進行,及時消除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的隱患,并在企業內部完善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計劃。此外,優化固定資產的盤點。企業需要對固定資產制定盤點規劃,定期開展盤點,并將盤點結果計入盤點清單,對賬實不符的要及時處理,并出具盤點差異分析報告,經過嚴格審批進行賬面調整。最后,優化固定資產的處置。固定資產在處置時,對于正常報廢的固定資產需要填寫報廢清單,在履行審批程序之后,由財務部門進行賬務處理,而對于重大固定資產處置,要求由中介機構進行評估并出具評估報告方可處置。
信息和溝通要求企業將信息在企業內部進行高效傳播,通過信息溝通幫助員工了解自身的情況,以滿足財務管理工作的要求。在外部信息溝通方面,要及時收集外部客戶、供應商等方面的信息,例如通過收集客戶的信息幫助企業及時優化賒銷機制,避免企業應收賬款無法收回導致資金鏈斷裂的問題[5]。在企業的內部信息溝通方面,企業需要針對財務信息以及財務政策方針等方面進行高效的溝通,讓企業內部的全體成員了解財務管理工作的要求,并主動配合財務工作,通過信息溝通實現企業財務工作效率的提高。
內部監督體系要求對財務工作的全過程進行監督。財務內部控制工作隨著企業的發展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失效,因此需要通過內部監督機制發現財務內部控制工作中的問題。企業要明確內部審計工作的作用,通過內部審計部門發揮財務內部控制監督的職責,發揮內部審計委員會在內部監督工作中的職能,并針對企業財務工作各環節明確審計工作目標,避免企業財務風險產生,針對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領域進行重點審計,建立財務風險管理的長效管理機制。
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工作需要企業內部全員高效配合,通過財務內部控制不僅能夠改善企業的風險防范機制,還能夠優化企業的管理流程,因此企業需要針對財務內部控制體系不斷優化企業管理機制。企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除了本文所介紹的管理要求之外,還需要結合企業的發展不斷優化財務內部控制機制,以確保企業實現健康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