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雪
摘要: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包括地理實踐力、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及人地協調觀等方面,傳統教法有利于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可為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奠基,但存在學生被動學習、思維固化、興趣較低等問題,不能提高教育實踐有效性,使核心素養的培養大打折扣。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地理教學;策略
引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需要教師具備掌控課堂的能力,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高中不僅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階段,也是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時期,教師要立足實際,放眼未來,積極采用情境教學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
1 高中地理培養核心素養的意義
1.1有助于知識體系的優化整合
自教育部發起相關新課程改革之后,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目標以及教育理念便有了明確的指向,要求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要使學生德、智、體、美、勞都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教師對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知識更加注重。同時,在對知識展開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專項能力的培養也要更加重視,促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更好的運用,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得到激發,促使學生自主地展開學習?;谛抡n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更加注重,促使學生在頭腦當中能夠實現對所學地理知識結構的整合,進一步使得學生能夠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除此之外,教師在對學生綜合素養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心理展開更好的培養,使得學生能夠更專業地對地理知識展開研究,培養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宏觀思維能力。同時,通過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能夠使得學生嚴謹的分析思維逐步得到培養,這樣學生便能夠系統性地展開學習。教師按照高中地理的知識架構,對地理方法展開運用,諸如野外考察、數據統計、地理圖像等問題,使得學生自身獨特的知識體系能夠順利得以形成。
1.2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如今,人們處在一個創新型的社會,能否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逐步得到培養,這與學生今后人生道路的發展方向有著必然的聯系。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極大提高,由于市場的不同需求,各種企事業單位的產業結構進行了反復的調整與改革,從而企業所招人員在很大一方面都要有相關的專業技術能力,另一方面還要求該人員具備較強的創新性思維能力?;诖朔N情況,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若僅僅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對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不重視的話,學生便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就應該重視對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利用,從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當中融入核心素養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使得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有效得以培養,從而幫助學生對于自然地理的漫長形成過程加深理解,便于學生能夠對地質結構的不同組成部分有更為深刻的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并從個人視角來對自然界當中人類社會不同地域、不同地區之間的地理環境風貌展開分析,進一步對實際生活當中的地理現象進行辯證看待。
2 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策略
2.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區域認知能力
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區域認知能力,是指對于人地關系地域體系的特點、主要問題等進行分析、理解的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地理課程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區域認知的方法,引導學生養成從區域的高度認知地理現象的行為習慣,從而更好地認知不同區域的主要特征和區域中的人地關系等問題,進而形成在區域發展中應該因地制宜、科學發展的思想意識。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地理課程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并根據學生探究結果進行解析與總結,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
2.2以挖掘學生核心素養自主發展潛力為導向創新教法
教改講究育人為本,所以地理教師要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過程中突出其自學的價值,有效優化與創新教學方式。這樣在地理學習實踐小組劃分進程中需發揮分層教育理論的作用,指引學生搭建互助共進的地理學習“腳手架”,將層級化問題、實踐性課題視為學習小組共同的努力目標。其中,針對地理素養較好的學生可制訂合作學習方案,幫助有需要的學生攻克學習難關;針對地理素養較弱的學生,教師則可把控問題探究、實踐調研的進度,指引學生研學,形成合作意識,學生互助共進,營造生態化的高中地理學習環境,逐步拉進學生地理素養成長差距。如此提升學生地理知識學習理解能力,有效消除育人阻力,繼而通過教學方式的優化創新培育學生地理學科素養。
2.3結合教材內容構建合作情境
地理課程較為枯燥,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主動性與求知欲較低。教師應利用情境教學新思路營造合作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引導其合作探索地理知識,在興趣的支撐下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在課堂學習中得到較好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探索生活中的地理知識的欲望。例如,教學有關“海洋地理”的內容時,在教師的主導下,前后桌的學生開展合作學習,4~6人為一個學習小組。教師引導其規劃學習框架,為小組成員分配學習任務。如,對地球板塊運動、海底擴張與影響等內容做深入學習與探討,總結各種地形的分布規律與形成過程。實踐證明,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學習興致高昂,既能夠相互配合,又能夠各司其職,獲得了良好的學習體驗。
結語
關于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的途徑,教師應該明確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即人地協調觀、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 在此基礎上,結合高中地理的課程內容與教學目標,引入豐富的地理教學資源和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通過創設生動的地理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深入分析案例、開展地理探究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進而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在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下開展教學,促使學生在創新和實踐中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敏.核心素養理念下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園,2019,12(1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