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敏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6)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世界經濟聯系的緊密,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域與地域之間,形成了密切的關聯,所以打開國門辦教育、實現跨國辦教育這樣的一種態勢愈演愈烈,教育國際化建設也受到了更多關注,值得深入探討。
面對教育的國際化浪潮,我們究竟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養?這個的問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積極關注和探討。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教育的目標應該有更高的站位、更深遠的考慮,于是就提到了“全球意識”或者“國際意識”,也就是說,我們培養的人,不僅要服務于本國發展,還應該是能夠走向世界、走向全球的人,具有開放的胸懷、包容的意識、國際的眼光。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教育國際化應運而生。具體而言,各國之間為了更好地獲得發展,在這種聯系日益緊密的當下,應該加強交流、加強合作、注重理解,來實現對人類教育的共同推進。為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大力發展合作辦學,比如中外合作辦學、跨國辦學等模式,切實滿足全球一體化的過程中國內外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
現階段,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充分發揮教育等領域中外人文交流的國家關系穩定器、務實合作推進器、人民友誼催化器的重要作用,促進民心相通、民間友好,服務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和教育對外開放,服務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服務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講好中國故事。這就要求職業教育國際化建設、職業教育國際間交流合作工作要適應新形勢、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高質量發展要求,從職業院校育人功能角度審視中外人文交流,更好地服務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職業教育國際化建設,服務促進中外民心相通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能夠看出,推動職業教育國際化建設具有極高的現實價值,也是當前深化國際間良好合作交流的必要舉措,需要重點落實路徑探索與強化落實。
高職教育國際化要以區域、國際間職教聯盟為平臺,借力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等組織,推動引進海內外優質教育資源,深化湖南省高職國際化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新思路、新對策、新展望。各高職院校要以品牌合作項目為抓手,不斷提升合作的范圍和質量,推動“雙高”建設;要持續開放共享,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互利共贏,講好中國故事,講好區域故事;要加強創新發展,改變工作思路,不斷拓展和培育優質國際合作項目。教育國際化要服務國家外交大局,服務教育國際化建設。要弘揚絲路精神,借助株洲制造業背景,通過魯班工坊建設、國際化辦學,整合項目資源,推動職業教育國際化向縱深發展[1]。
為更好適應經濟全球化需要,加速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技能型人才,職業院校可以以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為導向,秉承“育人為本、面向市場、質量立校、特色強校”辦學理念,依托國家對外戰略,拓寬人才培養國際化路徑,以規范管理、提高效益指導思想,大力提升國際化辦學水準,形成學校辦學新特色,培育辦學效益新的增長點。
職業院校應當積極聯合其他國家的學校、職業教育學院等共同開展國際化辦學研究探索,將優勢專業國際化合作辦學項目,打造成為專業研發、成果孵化、學術交流基地,共同推動人才培養、專業建設、課程改革等發展。實踐中,職業院校可以積極開展國際化辦學專業骨干教師、第一批交換生“送出去”和“外國專家請進來”項目。同時,相關教師還應當以交流學習匯報、整理編纂國際化培訓項目教材、調整教學內容和生產研發項目,深化推進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大力提升學生職業能力。
職業院校應當以教育國際化理念引領為主要抓手,通過與多個國家、多地友好學校的深度交流互訪、學習、借鑒中接軌國際先進教育,以揚棄的思想指導職業院校的進一步改革和創新。在此過程中,需要重點完成以下幾方面工作。
3.1 深化對外交流,增進交流深度。在每一次的走出去和請進來的契機中,職業院校教師做中方課堂的展示,或到合作學校進行中文課的展示;邀請合作學校的教師在職業院校進行國外教育的體驗,使職業院校的國際交流從“師生互訪”到“學習體驗”;從“體驗式活動”到“主題式系列活動”。
3.2 深化國際理解,拓寬國際視野。深入拓展友好學校之間的交流形式,大力推動國際友好學校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融合。為職業教育改革增添活力,為職業院校進一步推進教育國際化、現代化,實現教育最優化增加動力。
3.3 中外文化交流,打造國際課堂。通過多樣化、全層級的深度交流,在學校辦學理念、教師教學理念轉變、更新的前提下,通過國際先進理念的管理機制建設、國際多元化的學校文化建設、國際視野的學校課程建設、多層面深度交流的學校平臺建設、國際理念的先進技術的教師隊伍建設,全面培育和打造具有相當國際化程度的品牌學校,最終受益于學生。
3.4 加強師資建設,助推教師研訓。以培養具有國際情懷、國際多元文化、擁有國際視野的職業院校人才為終極目標,為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轉變探索出一條具有職業院校特色的新路。
3.5 推進特色展示項目,提升國際交流品質。其一,為國際教育研討,豐富交流內涵。學校每年與國外合作學校開展中新教育研討活動,使職業院校的國際交流從“師生互訪”到“學習體驗”;從“體驗式活動”到“主題式系列活動”;從“課堂教學體驗”到“課程建設研究”,形成院校特色。其二,為建立孔子學堂,推廣漢語國際。在國外孔子學院的幫助下,積極在國外合作學校內建立孔子課堂,對孔子課堂的建設進行摸索實踐,為國外合作學校的學生帶去獨特的中文課堂。其三,為承辦國際活動,展示生態特色。學校積極承辦國際生態教育活動,進一步深化與國外合作學校之間的交流程度,依托文化交流助推教育國際化。
參與搭建并主動與省級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展開合作,聯合協會共同完成職業教育國際化合作平臺的建立,并以此為基礎積極與國際院校開展升本項目、國際化課程項目、教師交流培訓及學生研學交流等,充分發揮出省級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的優勢,共同探索出職業院校的人才培訓、國際交流、職業教育國際化等方面的創新思路,創新舉措,創新辦法,為職業院校推薦優質的國際職業教育院校及專家,達成雙方富有成效的合作。實踐中,省級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職業院校雙方應當在“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共贏、共創發展”的原則下,共同創建具有創新性、示范性的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成果,在人才培養、師生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對外開放和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為國家和區域社會及經濟發展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
在省級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職業院校的教育合作中,要以務實合作助推學院發展。合作期間,需要省級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切實發揮自身優勢,高質量、高標準做好服務工作,提高職業院校對外開放水平,助推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要以務實合作維護省級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形象,并以此合作服務成效,進一步深化與區域其他職業院校的合作,著力推進區域整體職業教育國際化進程的加速。
為更好實現區域職業教育國際化建設發展,可以由政府部門牽頭,聯合區域內多所職業院校共同組建起區域職業教育課程國際交流聯盟,并以此為基礎推進區域職業教育國際化建設進程,為更多職業院校深化落實國際間教育交流與合作提供支持與指導。實踐中,職業教育課程國際交流聯盟要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助力區域職業教育“走出去”,立足挖掘國內外優質職業教育課程資源,推動國內外優質職業教育課程共享,探索在線課程應用于人才培養和產教融合新模式,在產業國際化過程中幫助學校推進產教融合,解決產業發展人才培養中的實際問題。除了在區域職業院校課程建設和國際輸出方面提供支持之外,區域職業教育課程國際交流聯盟也要能夠實現課程在本校及聯盟內共享、應用,推進跨校運行協作,創新課程輸出模式,在職業院校課程建設標準、混合式教學研究、國際交流與研討上提供支持。可以以學堂在線國際版為基礎,以在線課程為主要載體,以服務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為主要目標,搭建職業教育課程國內外共享平臺,通過有機融合線上課程和線下教學兩種教學場景,推動優質資源共享,加強學校企業合作,優化國際人才培養模式,降低區域職業教育走出去的成本,即“在線為媒,課程為體,教育為用”[2]。依托這樣的方式,能夠更好推動職業教育國際化建設質量水平的提升,支持具備國際視野、掌握國際先進技術的職業技術人才的高質量培養。
現階段,職業院校要用全球視野把握和發展教育,增強發展國際教育的政策和資源保障,建立招引外籍教師通道,做好薪資保障,進一步加強教師出國培訓交流,提高教師素養,加快國際化進程。實踐中,可以從對“走出去”與“引進來”這兩方面入手,依托教育國際間合作,聯合國外合作院校共同完成優質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
第一,從“走出去”方面來看,應當組織職業院校內的教師定期進入國外合作學校內展開出國出境短期培訓交流學習。要求相關教師在出國前做好功課,要認真理解、吃透每個項目的要求,明確項目目的;出國后,要對得起出國出境項目的推薦條件,擔負起責任,學有所成,回來后善于好總結,準備好分專業、分層次的經驗分享。需要相關教師樹立工作意識,認識到出國出境雖然項目眾多、類型多樣,但性質都是工作,要嚴格按照項目安排,嚴格遵守作息時間,認真工作,開闊眼界;要樹立任務意識,多思考校內工作的實際問題,多與國(境)外培訓方交流,尋求答案,做好筆記,并在回國后及時提交培訓總結、體會和思考;要有考察意識,對外方提供的培訓項目,要給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為學校下一步精選國際合作交流項目打好基礎。通過出國出境短期培訓交流學習活動的定期性展開,能夠促使職業院校教師明確行業國際形勢、國外技術發展情況、國外先進教育理念與模式等的,進一步提升職業院校教師的教育能力以及技術能力,為驅動國內職業院校教育育人的升級提供有力支持。第二,從“引進來”方面來看,可以積極吸納優勢外籍教師,鼓勵更多外籍教師參與國內職業教育,將更為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及技術引入國內,讓學生掌握國際行業發展趨勢以及技術發展情況,實現高質量育人。同時,也可以依托教育國際間合作,利用互聯網展開線上授課,安排國外合作學校的教師定期以現場遠程教學的形式展開課堂教學,配合職業院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展開,提升職業院校育人水平。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減少外籍教師來華教學的難度,打破時間與空間對于教育的限制,并能夠以更低的成本讓學生接收到國外先進技術與教育方法,拓寬學生的視野,驅動職業教育國際化建設程度的進一步加深。
出于對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國際化建設質量、深化職業教育國際間交流合作深度的考量,職業院校還應當著力把握以下幾方面工作內容完成育人。
第一,舉辦中外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會議,推進共建教育改革行動、教育國際化項目高質量發展,加強同東盟職業教育、學歷互認等合作,建立中國—東盟教育高官磋商機制,辦好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第二,實施“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舉辦國際性職業教育大會,主辦金磚國家教育部長會議,建立金磚國家職業教育聯盟和舉辦職業教育技能大賽,推進“魯班工坊”建設。第三,加強對歐高層次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做實做細與俄烏等國留學生交流,深化國際產學研用合作,開展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內地與港澳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第四,推進國際教育創新建設,推進境外高水平大學、職業院校在自由貿易港設立理工農醫類學校。
推動株洲職業教育國際化建設具有極高的現實價值,也是當前深化國際間良好合作交流的必要舉措,需要重點落實路徑探索與強化落實。實踐中,依托切實發揮出國際間文化交流合作的優勢性組織國際間教育合作、借助株洲“制造名城”背景、結合優勢專業打造國際化合作辦學項目、主動與國外友好學校深入交流互訪與學習借鑒、聯合省級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共同搭建教育國際化合作平臺等措施的落實,推動株洲職業教育國際化建設工作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