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臻
(懷化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0)
近年來,由于成長環境出現了較多的變化,高職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了來自各方的關愛,從而導致其缺少良好的勞動能力以及勞動意識,這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不利影響。而勞動教育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勞動觀作為基礎理論,是該理論觀念的實踐體現,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關鍵部分。勞動觀提出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通過勞動能夠加深人對勞動的認知,將其融入教育體系中可以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不斷探索,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對自身勞動教育模式進行完善,不斷豐富勞動教育資源,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
勞動教育通過組織各種不同類型的勞動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勞動實踐中認識到勞動的光榮性以及勞動技能的寶貴性,感受勞動活動可以創造的價值,從而改變學生對勞動的認知和想法,形成勞動榮譽意識[1]。端正勞動價值取向后,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勞動的意義,對于個人就業觀也有著積極影響,可以使其結合社會需求、個人興趣對職業進行合理規劃,讓個人和社會價值形成統一的狀態,避免出現盲目選擇熱門職業的問題。
勞動思維以及勞動習慣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進行勞動,并且利用合適的方法對勞動方式進行思考,由此選擇合適的勞動技能,遵循勞動規范,可以避免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出現安全事故。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實踐訓練過程中會和各種不同類型的設備接觸,很多學生由于缺少規范化的勞動技能容易造成各類事故,不僅會給企業造成財產損失,也會讓學生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而在勞動教育過程中會引導學生運用合理的思考方式解決勞動問題,需要學生對勞動工具和勞動技能進行選擇,通過設計計劃、勞動實踐、問題反思一系列的過程使學生形成豐富的實踐經驗,了解不同勞動工具的使用方式,從而促使學生形成勞動思維,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2]。
勞動實踐能力是勞動教育的重點內容,以往通常將體力勞動實踐能力作為高職院校教學的重點內容,對于勞動實踐的理解出現過于片面化的問題,這使得學生通常只會簡單的體力勞動技能。在新時代環境下勞動教育重視對專業理論知識進行應用,以此來解決在工作實踐環境中存在的問題,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行業內的新知識以及新技術,掌握不同工藝的使用方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在高職院校中也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將創新意識融入勞動教育中,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創新勞動技能和勞動工具的使用方式,讓學生能夠改變以往的勞動形式,有利于推動社會勞動技能的整體創新。
勞動教育不單單重視相關理論知識的教育,同時也重視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實踐思維以及習慣,而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更加傾向于以勞動實踐為形式對人才進行培養,這也為勞動教育的落實提供了重要幫助[3]。高職院?,F階段通常選擇工學結合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培養,并且還在不斷深化校園和企業的合作深度,形成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該種人才培養模式體現了知行合一的理念,能夠使學生在勞動過程中不斷深化對勞動成果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也開始應用“1+X”證書制度,重視將職業技能證書和畢業證書進行聯合,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勞動技能水平。
辦學理念是高職院校結合自身的辦學特點和宏觀教育要求所形成的一種產物,而高職院校自身的辦學理念和勞動教育所體現的精神以及內涵是一致的,對于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有著重要影響。高職院校將服務作為教學宗旨,將促進學生就業作為教學導向,同時認識到學生職業的需求以及社會崗位的需求,重點提高學生在勞動實踐過程中所需要擁有的基本技能以及素養。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也開始積極組織各種不同類型的勞動活動,例如生產性、生活性勞動等,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勞動價值觀念進行理解,強化學生勞動技能,符合勞動教育要求[4]。
高職院校在勞動教育過程中擁有著大量的資源,也為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重要的資源支持。首先,高職院校擁有獨特的校園文化,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文化體系中,不僅能夠體現出勞動工作者的良好品質,還可以在無形之中對學生進行精神融入,形成勞動教育的重要手段。其次,高職院校擁有較多勞動設施資源。高職院校為了能夠讓學生進行勞動技能訓練,在校內設置了專門的實訓室,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同時,高職院校還與企業進行合作,通過引導學生深入企業的第一線,結合企業完善的設施設備,使學生熟練掌握各種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這對于錘煉學生的勞動教育能力有著積極影響,且更加符合新型行業形態的需求。
勞動教育一直以來是以一種教育理念的形式融入教學體系中,雖然可以在無形中融入勞動教育,但是無法形成系統性的教育模式,且會影響到勞動教育質量。高職院??梢葬槍逃n程機制進行完善,明確勞動教育在課程體系中占有的地位,以此來提升勞動教育的規范化水平。首先,確定勞動教育課程性質和內容,保證教學規范化。在懷化職業技術學院中勞動教育屬于必修課程,1~2 學期開設勞動教育理論課,每個學期8 節理論課,實踐課共20 節,由學生處進行統籌管理。勞動教育內容包括日常生活勞動教育,從衣、食、住、行角度方面入手,同時組織學生參與頂崗實習以及實習實訓的勞動實踐活動。加強和社會、企業、工廠以及社區等場所的合作,組織服務性勞動教育活動。
其次,確定勞動教育目標,強化綜合能力。根據現階段人才培養要求,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從三個角度出發明確了教學目標。第一,素質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第二,知識目標。學習勞動教育的基本知識,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樹立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的勞動觀念。第三,能力目標。掌握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的基本技能,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5]。
最后,確定考核評價機制,加強重視度。在課程機制中考核評價是極其關鍵的內容,能夠了解學生的勞動教育能力與價值觀念。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將考查的方式作為勞動教育的考核手段,聯合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課內評價和課外評價對學生的勞動能力以及勞動意識進行評估。課程成績由平時和期末考查成績組成占比分別為60%和40%,平時成績包括課堂出勤表現以及勞動活動參加情況,期末以勞動活動作為考查內容,評測活動項目成績。
勞動教育教學方法是極其重要的、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勞動課程中。以往通常是以理論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和實踐聯系并不緊密,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深度也不夠,普遍缺少學習勞動知識的積極性。懷化職業技術學院重視將生活、崗位需求和專業教學進行結合選擇勞動教育主題,利用活動教育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在教學方法選擇時要求將理論教學法和活動教學、項目教學法、多媒體教學進行結合,形成信息化、立體化的課程結構,落實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為學生營造多樣化的課堂[6]。例如,項目教學法屬于一種實踐性的教學模式,以實踐項目為主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開展勞動實踐,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知識的應用,從而獲得知識的構建。高職院??梢越M織“種下一棵樹,收獲一片綠地”的勞動項目,在學?;蛘吖珗@選擇一塊合適的空地,讓學生以8 人為一組栽樹,將樹木的生長情況作為期末成績的一部分。環保是近年來社會所關注的焦點內容,植樹造林是修復生態環境的重要方式,高職院校通過組織植樹這一勞動實踐項目可以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并且還能鍛煉其勞動技能,如澆水、施肥、修剪等。同時,學生在勞動活動中可以見證一個生命的成長發育,也能夠在融入環保教育和勞動教育的同時強化學生的生命意識,對于學生個人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影響。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實施教育的重要方式,能夠讓學生擁有更加合適的實踐場所,對于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優質人才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以往校企合作存在著淺層次的問題,主要是讓學生以實習的方式進入到企業,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溝通并不深入,沒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校企合作出現形式化的現象。在新的時代環境下,學校和企業必須要深化二者的合作,這樣才能夠為人才培養機制的完善提供重要保障,也能夠進一步落實勞動教育的價值要求。深化校企合作后,學生能夠擁有更加合適的勞動鍛煉機會,在真實的實踐環境下展開勞動,這對于強化學生的勞動能力和勞動價值觀念有著積極影響。高職院??梢岳矛F代學徒制融入勞動精神,對勞動實訓鍛煉模式進行創新?,F代學徒制是近年來所形成的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機制,由學校教師以及企業師傅聯合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重視技能傳承,由學校以及企業共同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完善。學校教師可以講述專業的理論知識,企業師傅能夠帶領學生感受如何對理論知識進行應用,通過企業師傅的親身實踐教導,學生不僅能夠學到相應的技能,還可以體會到其所具備的工匠精神,由此改變自身對勞動的認知,落實工匠型人才的培養理念。企業師傅通過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工作崗位的勞動實踐技能,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實踐指導,也能使學生的勞動意識、技能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人才需求[7]。
除上述內容外,個人的日常生活和勞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要想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應當在日常生活中重視各項勞動活動的組織落實。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在勞動課程體系中也將日常勞動作為重點教育內容,因此教師或者相應部門也應當重視加強日常勞動實踐的管理力度,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勞動、主動勞動,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例如,組織學生打掃公共區衛生??梢园凑詹煌瑢I劃分公共區衛生打掃區域,各二級部門也可以對其進行再次劃分,將公共區衛生落實到每個班級內。通過打掃公共區衛生能夠保持良好的校園環境,提升校園衛生水平,展示良好的校園形象,對于校園文化的融入也有著積極影響。同時,學生也能夠在勞動過程中形成保護公共環境衛生的意識,強化學生的素質水平。教室以及寢室是學生在學校內所停留時間最久的區域,可以在班級內合理安排值日表格,組織學生對教室衛生進行打掃,定期對教室衛生和寢室衛生進行檢查,評選出優秀班級或者優秀寢室,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
勞動教育在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可以改變學生對于勞動的認知,使其形成勞動思維模式,在日常生活中擁有良好的勞動習慣以及勞動能力,對個人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高職院校在勞動教育過程中擁有著較大的優勢,教學理念、人才培養機制以及教育資源方面均契合勞動教育需求。在新的時代環境下高職院校應當正確認識勞動教育的意義,選擇合適的策略對勞動教育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進,完善教育課程機制,創新勞動教育方法,加強校企合作深度,組織日常勞動活動,鼓勵社區實踐活動,從多個角度出發融入勞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