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靜宇
202 2年初,為客觀反映我國公路貨運行業發展情況,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路貨運分會面向會員單位,開展了公路貨運行業重點企業經營情況調查,據了解,骨干市場主體規模化發展的同時,貨運市場集中度依然不高。
近年來,重點公路貨運企業加快規模化集約化發展。2021年,排名前30家重點企業中,前5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前14家企業超過50億元,30家企業進入門檻超過4億元。但是,2021年30家重點公路貨運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1904億元,市場占比相對較低,集中度不高,公路貨運市場總體較為分散。在部分細分市場,重點企業市場占有率相對較高。在網絡型零擔運輸市場,前10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908億元,市場總體相對集中。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市場格局?從供給端看,公路貨運門檻低,只要有一輛車就可以拉貨,而買車基本都會貸款,大量個體戶在物流行業紅火的時候進入市場。需求端而言,中小企業對于運費價格極其敏感,沒有公司約束的個體戶反而擁有一點競爭優勢,他們可以自己定價,并且不用承擔管理和社保費用。但運費低、散戶居多的業態,也明顯產生了行業弊端。

?
202 1年,公路貨運市場運價總體低迷,主要受運力供需結構影響。長期來看,供過于求的狀態短期內難以改善,壓低運價上漲空間。短期來看,春節、雙十一等旺季需求增長帶動供需結構轉換,帶動運價階段性上漲。
202 1年,據行業動態監測數據顯示,在24條主要長途運輸線路即期運價市場上,5軸以上重型廂式貨車車公里運價為6.48元。
202 1年,調查企業干線運輸成本結構差異較大,主要與運力持有模式有關。近年來,部分重點企業加快自營或共建車隊建設,加大對運輸成本的管理與優化,因此成本分析主要是基于自營車隊。由于自營車隊主要運送附加值極高的貨物,主要考慮使用廂式車輛,這也是貨運車輛未來發展的方向。考慮到運輸成本具有遞遠遞減的特征,我們主要對長途干線成本進行分析。調查顯示,公路貨運企業運輸成本結構中,路橋費、燃油費、駕駛員工資和車輛折舊是最主要的四項成本,占比分別為32.1%、30.1%、19.7%和13.3%,合計占95.2%。此外,維修費占2.0%、輪胎占0.8%、車輛保險費占1.7%,年審辦證等費用占0.3%。調查顯示,5軸以上重型廂式貨車(含汽車列車)平均車公里成本為5.91元,即每跑一公里,路橋費1.9元、燃油費1.78元。按照廂式貨車30噸平均核載計算,噸公里成本為0.2元。

202 1年,調查企業主要運輸貨物類型占比最多的為快遞電商產品,占比為69%,其次為快速消費品和家電產品占比分別為65.5%和58.6%。貨運物流市場需求呈現逐步集中的特點。與此同時,貨運企業經營效益總體不高,2021年,調查企業平均利潤率4.8%,低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率2個百分點。其中,網絡型零擔運輸、合同物流企業盈利能力較強,平均利潤率在10%以上。
202 1年,調查企業5軸以上重型廂式貨車(含汽車列車)月均行駛里程為18300公里,日均日程超過610公里,較行業平均水平翻了一番。2021年1-12月份我國公路貨運運輸效率指數分布情況,明顯可以看出2、11、12月受疫情影響指數較低,3-10月基本持平。但總體來看,全年僅1月指數高于基準數(100);其余月份均低于基準數,可以看出,2021年我國物流業和公路貨運市場運行整體平穩,部分月份表現不佳。
調查企業基本建立了符合自身業務需要的運力管理體系,包括自有運力、合同運力與臨調運力。以自有運力、合同運力滿足企業日常穩定運輸需求,以臨調運力滿足臨時運輸需求及作為合同運力的補充。為滿足自有運力需求,大部分企業自建或共建車隊予以保障。自2017年開始,中物聯公路貨運分會組織開展《道路貨運車隊評估指標》標準達標工作,主要是對自有或共建車隊進行評估,樹立行業標桿,培育品質運力,為市場采購車隊,車隊開拓市場提供參考。在應對油價上漲過程中,星級車隊積極應對:如通過招標集采油品的方式,以降低油品采購成本;優化運輸線路,整合運輸業務,提高滿載率、降低空載率等。同時,物流信息化水平穩步提升。大部分車隊內部建立了自有的運輸管理系統,部分車隊企業還搭建了網絡貨運平臺。
公路貨運是現代物流的基礎環節和重要領域。目前,公路貨運量占社會貨運總量的四分之三,公路貨運仍然是貨物運輸的主渠道。但是,我國公路貨運市場集中度偏低,突出反映在規模化集約化市場主體不足。今年疫情以來,市場不確定性風險加大,規模企業抗風險能力總體好于小微企業,有效保障客戶履約和市場穩定。
總體來看,制約公路貨運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仍然面臨能源成本持續上漲、企業墊資壓力加大、稅費負擔依然較重、超限超載日益嚴峻、貨車通行壓力較大、貨運場站資源緊缺等問題。隨著公路貨運行業持續恢復向好,亟待有關部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市場主體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切實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