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蓉
(山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農民在全國人口中占絕大部分。因此,我國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要解決“三農”問題。同時,“三農”問題也是最基本的問題,只有農業興旺、農村發展、農民富裕,我國才能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中國共產黨為不斷加強和改善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使我國農業及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居民幸福指數明顯提高。推進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1]。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現有問題的前提,是內蒙古農村經濟可持續增長,農民生活富裕的保障。事實證明,只有產業興旺,農村經濟才會持續發展,城鄉差距才會不斷縮小,才能更好地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是目前抓好“三農”工作的重要環節。其中,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與前提,是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補齊短板的有效途徑,是強化弱項的解決方案。實現產業振興是解決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縮小城鄉差距的必然要求,是發展內蒙古農村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所在,是開展內蒙古其他各項事業活動的基礎。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邊塞且地域遼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內蒙古自治區東西經濟發展差異大,農牧地區與城市地區發展不平衡,農牧區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業現代化程度較低,農牧民的生活便捷性仍然有待提高。內蒙古自治區農業和畜牧養殖業優勢明顯,但是在發展過程中,農業和畜牧業的特色和優勢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诖?,如何發展特色農牧業,如何延長農牧產品的產業鏈,如何使農業和畜牧養殖業等產業振興對于內蒙古來說尤為重要。只有產業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內蒙古自治區的城鄉差距才會不斷縮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會實現。
內蒙古自治區地廣人稀,草原資源、森林資源和人均耕地資源面積居全國榜首,擁有我國最大的草原牧區。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內蒙古自治區發展特色產業的基礎和前提,利用優越的自然資源條件可以規?;匕l展旅游業、農畜產品加工業等,通過產業發展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可增加當地鄉村居民的收入。產業振興有利于內蒙古自治區充分發揮特色產業的品牌效應,吸引更多目標客戶,開辟更大的銷售市場。此外,品牌效應還可以延長產品鏈,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提升內蒙古自治區的經濟效益。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第一層需求為生理需要,即人們對食物和水的最基本的需要;第二層次為安全的需要;第三層次為愛與歸屬的需要;第四層次為尊重的需要,即內在價值肯定和外在成就的認可;最高層次的需要為自我實現的需要。由此可見,只有打好堅實的物質基礎,人們才會擁有更多的精神需求。
內蒙古自治區只有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百姓生活富裕,可支配收入提高,人們才會對清新的空氣、綠水青山、政治參與、舒適的環境等有更高的追求。這也就有益于生態、文化、政治等各項事業在鄉村取得更大進展。因此,只有產業振興,內蒙古自治區才能真正為各方面事業奠定堅實基礎,農民才能安居樂業,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問題是關乎國泰民安的大問題。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糧食、肉食、奶制品的重要產地,對我國的糧食安全有著重要的保障性作用。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是內蒙古自治區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幸福感,為我國人民提供更加優質的糧食、肉食和奶制品的重要環節。鄉村產業振興可以有效規劃內蒙古自治區糧食作物種植結構,規?;竽琉B殖,保證農牧產品的質量和數量,合理利用資源,開拓更大市場,降低風險,同時能使消費者買得安心、吃得放心。這也有利于降低我國對其他國家農產品的依賴度,確實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
目前,內蒙古鄉村產業盡管正向上、向好發展,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主要歸結于以下4 個方面。第一,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農業現代化程度較低。第二,缺乏鄉村產業專業技術型人才,產業振興動力不足。第三,產業發展單一,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第四,產業融合遭遇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較低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加大力度探索實現現代化的路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化水平也逐漸提高。內蒙古自治區農業要實現現代化同樣依賴于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科學技術創新發展使農村生產技術有了質的變化,節省了更多人力、物力和財力,也減輕了農民的勞作負擔,大大提升了其工作效率。從現階段的發展情況來看,內蒙古自治區已經加強了對農業方面的技術創新和政策扶持,鄉村產業的生產技術有所提升,但與其他產業相比,仍然存在科技創新水平不足,現代化程度較低的問題。例如,科學技術創新投入比例較低,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率低[2]??萍紕撔虏蛔阖灤┰谏a、流通、銷售等環節的始終,如果不解決科技創新這個大問題,內蒙古自治區的鄉村產業就很難形成規模效應,產業抵抗風險的能力較低。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人民可支配收入明顯提升,但不可否認的是,內蒙古自治區仍然存在“空心村”的問題,一大部分專業人才在畢業后涌入一線大城市,很少有人會選擇到鄉村工作,大量人才流失使鄉村產業活力不足,導致產業振興舉步維艱。在只有政府和政策的引導卻缺乏鄉村產業專業人才的情況下,農業農村現代化失去了“主心骨”。專業人才外流也導致內蒙古自治區鄉村產業不易形成規模化經營,品牌效應較低,農牧產品的產業鏈較短、附加價值較低。同時,由于專業人才缺乏,導致農牧產品的流通和銷售以及產品售后均存在問題,大部分農牧民產業仍然依靠傳統的方式銷售產品,流通途徑較為滯后。
內蒙古自治區的多數村鎮以傳統農業和畜牧養殖業為主,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方式也較為傳統,未形成產業規模,農民增收難度大,產業發展滯后。雖然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去扶持農民發展鄉村產業,如對農牧民發展鄉村產業提供政策和資金的幫扶等,但大部分的幫扶仍處在初級探索階段,多數的農牧養殖產業僅注重短期效應,忽視長期效應,多數種植產業還處在散亂狀態,風險大,收益低,即使農民獲得豐收,但農民仍然擔心農產品是否有銷路。很多農戶的主要收入是外出務工,使內蒙古鄉村產業很難形成特色產業,無法帶動經濟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最大的草原牧區,也是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最多的省份,第一產業占比較大,但其農產品生產類產業基本只提供初級農產品,很多鄉村企業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的程度較低,企業產品鏈較短。即使有的村鎮有加工農產品的產業,但受科技水平有限、資金不足、規模較小等因素的影響,其產品附加值低,銷售市場也較小。此外,內蒙古還存在第一產業和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程度低,產業之間分割明顯的問題。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要求,也是指導實踐活動的重要指南。對于內蒙古鄉村產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更加有利于對癥下藥。針對內蒙古自治區鄉村目前存在的問題,有以下4 條建議:第一,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第二,精準培育鄉村產業專業技術型人才;第三,促進產業融合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第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鄉村產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后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農民的科技服務,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參與市場競爭和應對災害能力[3]。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這不僅使全世界人民的身體健康遭受到嚴重損害,更導致全球經濟遭受巨大損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內蒙古自治區的初級農產品銷售市場無法徹底打開,很多農產品無法出口,農民收入水平大大降低。也正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互聯網+”迅速發展,如網絡直播帶貨、縣長為貧困戶網上賣貨等,這也為農產品開創了更大的銷售市場和更廣闊的流通渠道。事實證明,只有提高科學技術創新能力,才能拓展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的業務范疇,才能不斷完善企業產品服務體系。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內蒙古自治區農、林、牧的專業技術人才明顯缺乏,管理人才也同樣需求量較大。農牧民產業仍然停留于初級階段,專業型人才集中于一線大城市,這使得先進科學技術和科學化的運營管理理念沒有真正走進鄉村。
要想發展鄉村產業,使鄉村產業規?;?、精品化,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就必須培養鄉村產業專業技術型人才,要充分把知識和技術結合起來,加上合理的管理,對農民進行有效的引導和培訓,使其變成真正的新型職業農民。同時,要依靠互聯網,扎根實踐,運用新型人才的知識和能力不斷發現新思路、新商機。對于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可以以村或鄉鎮為小組單位,建立和完善“校企聯合培養+回訪”的模式,高校科研工作者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指導農牧企業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其科學水平和先進技術,這也為高校科研工作者科研工作的推進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
積極發揮龍頭企業在產業融合中的作用,走市場化道路,采取公司化運作。由于沒有龍頭企業的帶動,內蒙古自治區的農業產業和畜牧養殖產業都表現出“散、小、差”的狀態,農產品難逃初級產品的“命運”,其附加價值低,農民收益較少。對此,必須延長農牧產品產業鏈,提高農牧產品的附加價值。這不僅可以解決農牧產品的銷售難題,而且有利于帶動鄉村農民就業,提高其收入水平。同時,要充分發揮鄉村旅游業在農牧產業中的融合作用。美麗鄉村建設在全國各地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內蒙古自治區也不例外,鄉村旅游業正在朝氣蓬勃地發展。鄉村旅游的發展為農業、畜牧業以及工業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契機。出生于農村的老年人渴望找回童年時的鄉間回憶,而出生于城市的年輕人對內蒙古自治區的游牧文化和農耕文化充滿好奇。在此背景下,內蒙古自治區應及時準確把握發展機遇,把農業、畜牧養殖業與第二、第三產業充分結合起來,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版塊,形成鄉村特色產業[4]。
政策支持可以有效降低鄉村產業的風險和運營中的困難。
首先,加強黨對鄉村產業振興的領導作用,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各個村鎮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政策,對癥下藥,力爭做到一村一品、一鎮一特色。
其次,加大其資金支持力度。鄉村產業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資金問題,資金不足遏制了其規模的擴大、設備的更新、產品的加工以及企業的人才引進等。只有政府加大資金投資力度,從政策上鼓勵其擴大規模,引進先進設備,內蒙古自治區的鄉村產業才能有足夠的發展空間。政府收購農牧產品、養殖貸款貼息、獎勵優秀養殖戶等方式,都是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必不可少的措施。
再次,政府要鼓勵高校人才返鄉參與鄉村振興戰略?,F階段,每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已經成為困擾青年學生的重要問題。如果高校專業人才可以投入內蒙古自治區鄉村產業振興中,會為鄉村產業注入“新鮮血液”,既解決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又解決了內蒙古自治區鄉村產業人才缺乏的難題。政府有效的政策引導是專業人才投入內蒙古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途徑,也是引進專業人才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內蒙古自治區要不斷完善鄉村振興人才引進的制度,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引導[5-6]。
內蒙古自治區鄉村產業的振興必定是打開阻礙經濟發展枷鎖的關鍵,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培育和引進專業人才突破發展瓶頸,再加上政府制定的相關政策引導,使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促進內蒙古自治區鄉村產業快速發展,為內蒙古自治區解決“三農”問題提供堅強的后盾。
推動內蒙古自治區鄉村產業振興,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振興是其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抓好農村工作的重點,是長期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只有產業振興,內蒙古自治區的農民才能有更堅實的物質基礎,切實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補齊短板、強化弱項,以產業振興帶動其他各方面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