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旭娜,孫庚貴
(1.寶雞文理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6;2.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近年來,國內大學生數量持續暴增,高校畢業生的創業形勢與就業形勢愈加嚴峻,如果大學生都選擇在城市就業或者創業,將會引起城市人力資源過剩問題,同時造成鄉村建設缺少人才難以推進的困境。自鄉村振興戰略正式實施后,鄉村建設與發展的機遇更加多元化,對大學生創業的吸引力更強,但是大學生在鄉村創業的實踐中,并不是只有機遇,也面臨著一些困境和挑戰,只有充分了解和分析機遇與挑戰,才能有策略、有風險防范、有目標地創業,提高創業成功率。由此可見,研究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機遇與挑戰是非常必要的。
鄉村振興與大學生創業形成對接、長期、系統的工程,一方面能夠極大緩解當代社會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壓力,改善就業環境,促進大學生最大限度實現個人社會價值;另一方面能夠加快鄉村經濟發展與現代化建設腳步,順利實現鄉村振興的社會主義新鄉村建設目標,達到大學生創業與鄉村振興的雙贏目標[1]。此外,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創業在社會良性發展方面具有不容忽視的推動作用,大學生積極探索并掌握鄉村發展規律,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與綜合能力尋找鄉村發展突破點,踴躍給鄉村建設提出可行建議與方案,成為鄉村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協調發展的推動者,在全國各地鄉村發展中源源不斷地注入人才力量與新鮮活力。鄉村的持續創新與變革,讓我國社會舊貌換新顏,進入良性發展的循環中。
近年來,國家和政府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業與鄉村建設的融合情況,并制訂實施一系列相關政策,給大學生參與鄉村建設和創新創業帶來了更多機遇[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35 號)文件的實施,給予大學生創新創業多方面的支持。優化大學生創業環境,要求國家醫保局、民政部、財政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大學生返鄉創新創業保障政策,提供相應的財稅扶持政策,同時落實大學生鄉村振興項目創新創業的普惠金融政策,在多方政策支持下,促進大學生參與鄉村建設與發展,使其創業成果得到順利轉化。
除此之外,《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文件的實施,給地方政府如何助力鄉村人才振興、如何助力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方向和政策保障,文件“(五)突出抓好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培育”部分內容指出,鼓勵高校畢業生創辦領辦農民合作社;文件“(八)培育鄉村工匠”部分內容指出,鼓勵高等學校開展傳統技藝傳承人教育;文件“(十二)加強鄉村文化旅游體育人才隊伍建設”部分內容指出,鼓勵體育專業師生參與鄉村體育指導志愿服務;文件“(十五)推動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部分內容指出,注重從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黨員中培養選拔村黨組織書記;文件“(二十二)培養農業鄉村科技推廣人才”部分內容指出,鼓勵并引導高等學校開展專家服務基層活動,切實推廣“科技小院”等培養模式,派駐碩士深入農村開展實用技術研究和推廣服務工作;文件“(二十八)支持企業參與鄉村人才培養”部分內容指出,支持高等學校建設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基地,培育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文件“(三十一)建立各類人才定期服務鄉村制度”部分內容指出,建立城市醫生、教師、科技、文化等人才定期服務鄉村制度。這些政策的實施為當代大學生指明了創新創業的發展方向,要積極助力鄉村建設,給鄉村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有助于實現鄉村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共創繁榮的目標。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5G 時代應運而來,給社會各個領域發展帶來了巨大沖擊,展現出了更加強大的互聯網功能與魅力。在此背景下,鄉村振興必須走與互聯網相結合的道路,有效整合鄉村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大學生作為具有互聯網思維、基礎技術、專業特長的人才,在創業中對接鄉村建設能夠感受到5G 時代帶來的機遇[3]。
例如,2021 年全球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各種影響,我國鄉村建設也不例外,一度面臨著農業生產運輸、銷售、農民生活方面等多方面困境。計算機、電子商務等專業的大學生運用專業知識、技能以及創新創造性思維,通過鄉村直播大型活動,將農村的玉米地、地瓜地、蔬菜大棚等變成了面向全球的直播間,依托高效、安全、穩定的5G 網絡,在有趣生動的直播活動中,既可以展示農民唱山歌等民間才藝,又可以營銷帶貨,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大學生鄉村創業將農產品和電商緊密聯系,推銷農村產品,實現鄉村振興,使得大學生創業的社會價值充分顯現。
目前來看,我國鄉村產業正向著多元化趨勢快速發展,這給具有較大就業壓力的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創業平臺,在鄉村現代化建設的多元產業體系中,以下幾大產業受到的關注更為廣泛。
2.3.1 鄉村生態產業帶給大學生的創業機遇
鄉村生態產業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目前正處于發展關鍵期,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嚴重缺少高質量、高素質的服務人才。大學生選擇鄉村生態產業作為創業方向,能夠通過科學管理手段與現代科技方法,構建包括農業主題公園、休閑度假別墅、主題餐廳、農業主題酒店等在內的綜合現代化高效農業,促進該產業向著集約化、規模化的經營方向邁進,彌補傳統農業管理形式的不足之處,可在生態農藝生產基地、示范基地積極和消費者溝通,增進彼此之間的聯系,突出其教育功能和體驗功能的作用。
2.3.2 鄉村創意農業帶給大學生的創業機遇
分析鄉村地理環境可知,鄉村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但是在發展中缺少農村資源與創意理念的結合。大學生參與創意農業,給鄉村注入專業的設計人員,帶來整合資源的方法、新的經營方式、新的創意,打造創意農業品牌特色,將當地農民順利培育成新型職業農民,建設出鄉村文化和創意農業景觀,組織開展特色節事活動,發展創意農業旅游項目,打造創意農產品,推動鄉村文化建設[4]。
2.3.3 鄉村金貿產業帶給大學生創業機遇
現階段鄉村的金融業與商貿產業并不完善,大學生到鄉村金貿產業領域創業,既能優化鄉村商貿產業結構,也能獲取鄉村花木、農業科技、農產品等多個市場的發展機遇,實現大學生創業夢想。
大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較為扎實,文化素質整體水平較高,且具有現代化的管理理念,但大學生的創業實踐經驗較為匱乏,因此在實際創業時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加之創業投入的資金有限,增加大學生創業風險[5]。
此外,互聯網時代瞬息萬變,若大學生沒有樹立良好的風險防控意識,不具備風險防控能力,心理素質較差,很容易在鄉村創業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失敗,會嚴重打擊大學生的自信心與創業熱情。
大學生在鄉村創業易引起村民關注和議論,給大學生自己以及大學生家長帶來困擾,成為大學生創業助力鄉村振興的主要挑戰。很多年紀稍大的家長認為,自己辛辛苦苦將孩子培養成大學生,就是為了讓孩子出人頭地離開鄉村找個穩定的好工作,改變自己的命運,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所以在看到大學生畢業后沒有留在城市反而回到鄉村,難免會投去異樣的眼光,這些嘲笑的聲音、家人的不理解,對于年輕的大學生心理而言,絕對是不容小覷的挑戰,其回到鄉村創業的實際行動很容易被外界干擾最后無疾而終、匆匆收場。
電商是很多大學生在鄉村創業的熱門項目,鄉村電商容易出現以下幾方面問題,給大學生創業帶來諸多挑戰。
首先,線上與線下存在脫節。目前鄉村市場建設水平較差,不具備良好的綜合服務能力與管理能力,缺少信息開發利用能力、加工能力、貯藏能力,仍舊使用落后的結算方式、交易方式。在這種狀態下,鄉村電商創業只是短期行為,極易發生線上與線下脫節的問題,在直播間售賣了商品,但服務質量較差,農產品難以有良好的口碑。
其次,同質化問題嚴重。現如今各界人士都在參與鄉村直播帶貨,一個區域內不同鄉村營銷的農產品大同小異,大學生在此過程中容易遇到嚴重的同質化問題,面臨惡性競爭。
再次,直播缺失誠信。大學生在與村民合作構建新型鄉村電商模式時,可能會遇到合作方沒有誠信、不重視市場監管、售后不愿意合作等問題,導致直播帶貨出現了價格不實、貨品不真、沒有售后、無人監管等情況[6]。
大學生在鄉村創業的設想階段,即使做了充分全面的考慮,但是在實際實施時,也可能由于現實環境條件缺少保障措施而出現各種問題,甚至直接導致創業失敗。
例如,有一則“大學生養蝦被村民哄搶!大學生回鄉創業多艱辛?親歷者不堪回首”的新聞報道讓很多想要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打退堂鼓,新聞事件中湖南某大學生畢業后選擇回鄉創業,由于地處南方,環境氣候適合養蝦,因此選擇了養殖基圍蝦的創業項目。養蝦過程既要投入資金,也要有管理和技術,但是打敗他的并不是這些辛苦,而是在他養殖兩年內,他的養殖場被當地村民哄搶十幾次,損失共計數萬元,嚴重破壞了養殖場生態環境。最開始只是個別村民去他的養殖場撿一些小魚、田螺,慢慢的村民越來越多,養殖場工作人員管理能力不足,出現了哄搶的現象,傷害的不只是養殖場生態環境,還有大學生回鄉創業、振興鄉村的積極性。
一些大學生不了解國家對大學生回鄉創業方面的專項政策;沒有清楚地認識到當代鄉村發展規律和具體現狀;認為回鄉創業與城市創業只是地理位置不同,沒有深入分析回鄉創業的優勢資源與風險隱患,這些都令大學生回鄉創業面臨著一定挑戰[7]。
在大學生創業階段,由于學生本身對企業經營了解較少,在企業財務管理、日常事務管理等方面認知不足,容易出現違規等問題,從而對企業經營造成風險和損失。例如,部分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所選擇的行業需要建設生產廠房,但是大學生并不了解環評手續的履行過程,容易出現未批先建等違法犯罪行為。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輕則停業整改,重則法人服刑。
另外,由于大學生對社會認知較少,在商務談判的過程中,難以對整個項目進行全面分析,難以預知風險,為后續經營活動的開展埋下隱患。在稅務籌劃方面,由于部分大學生沒有財務專業知識儲備,因此容易在稅務繳納等方面出現問題。不規范的企業管理模式,直接導致企業經營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混亂的生產流程會對企業生產效率造成不良影響。
首先,加大宣傳力度。高校要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納入大學生創業振興鄉村的項目,對全校師生加大在此方面的宣傳力度。在具體實施時,不能局限于大三、大四的學生以及即將創業的大學生進行宣傳,而是要從新生開始,將大學生創業振興鄉村的宣傳貫穿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讓大學生可以動態了解國家相關政策、重大會議講話精神、當地扶持政策、家鄉返鄉創業待遇傾斜政策等。將回鄉創業融入職業生涯規劃中,不斷構思完善回鄉創業的方案,以此為中心拓寬學生視野,掌握更多知識和技能,為大學生回鄉創業夯實基礎[8]。
其次,營造積極氛圍。社會要正確看待大學生回鄉創業的行為,村民需積極革新思想認識,給予大學生回鄉創業更多理解、支持、鼓勵、配合,盡可能參與其中,學習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讓大學生帶領村民共同致富,避免打擊大學生回鄉創業的熱情[9]。
再次,家庭精神助力。大學生家長要意識到,當今社會的鄉村創業環境有諸多城市沒有的資源和優勢,能助力大學生實現個人夢想,同時發揮出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社會價值。當大學生提出有此方面意愿時,不應一味否定,而是要多了解,給出中肯建議,避免成為大學生回鄉創業的干擾因素[9]。
鄉村振興的集結號已經在高等教育中吹響,鄉村建設發展的藍圖需要大學生積極參與并繪制,大學生要主動了解國家政策,將個人發展與鄉村振興聯系。在創業過程中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全面開展大學生振興鄉村的各項工作,各界需給予支持,讓大學生在鄉村建設這本畫卷上留下最輝煌、最絢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