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樸玉 王 玉
(西北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非遺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提升我國的文化自信,在新媒體環境下,其應擔起重任,積極發揮自身的精神引領作用[1],然而,目前我國在保護和傳承非遺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時代在進步,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傳統文化也要繼續前行,我們需要不斷思考,怎樣才能讓非遺隨著時代的進步繼續發展、讓更多人關注非遺保護、讓非遺更好地傳承等諸多問題。在新媒體時代,網絡直播吸引了大量年輕群體的喜愛和參與,因此,我們可以借助這種新形態的傳播方式來宣傳非遺,擴大非遺的影響力,從而吸引更多年輕人重視和關注非遺保護與傳承,促進非遺傳播良性發展。
2016年,我國進入了直播時代,各行各業都在積極嘗試進入直播領域,這一年,也被稱為我國的網絡直播元年。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大多數線下實體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而直播行業由于其所搭載的互聯網平臺具有真實性、直觀性、互動性等特點,在疫情期間卻得到了快速發展。CNNIC發布的第50次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增長最為明顯,達9.62億,較2021年增長了2805萬,占網民整體的91.5%。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7.16億,較2021年增長了1290萬,占網民整體的68.1%[2]。如此龐大的用戶基數和關注度為非遺傳播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網絡直播也為非遺打造了具有流量優勢的傳播“舞臺”。以非遺在抖音的傳播為例,抖音發布的 《2022非遺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抖音短視頻平臺上國家級非遺項目相關視頻的播放總數達3726億,覆蓋的國家級非遺項目達99.74%[3]。
除了“直播+非遺”傳播模式,我國也在積極探尋非遺傳播的新途徑,為非遺文化從展示傳播到商業運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比如,2016年,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開設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中,非遺項目組和淘寶共同開展了一場非遺傳承人回訪活動,實現了第一次非遺直播[4];從2017年5月至今,斗魚和光明網實現了戰略合作,深入到我國的所有省市中尋找非遺項目的發源地和起始點,實地走訪非遺傳承人,開展了30多場以直播形式為主的場景式、互動性非常好的大型融媒體類活動,參與觀看的人數超過了1.7億[5];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四川省非遺中心和文旅廳聯合開展了非遺購物節,使用“非遺+電商+直播”的商業模式開啟了非遺傳承的新形態,展現了非遺傳播的新生態[6]。如今,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越來越多的非遺傳承人開始進入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等形式傳播非遺文化,也讓更多人了解到非遺并不是遠離人們生活的“過時物件”,具有著新的生命力。
圖1 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涼州賢孝傳承人 董永虎
涼州賢孝又稱“涼州勸善書”,是甘肅涼州極具地域特色的一種說唱形式,也是我國說唱曲種中流傳較久的一種,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夏時期。這個古老的敘事性藝術以三弦為伴奏樂器,最初是黨項羌人用來引導百姓、傳播儒家文化、加強思想教育的工具[7]。涼州賢孝的演唱藝人多為盲人,傳承方式主要靠師徒相傳、口傳心授,師傅在傳授彈唱技藝時通常將學徒的手綁在自己的手上,學徒通過感受師傅的指法來學習技藝。因此,賢孝的傳唱學習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學習過程也十分坎坷,能夠學成技藝的學徒有限。2006年5月,涼州賢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涼州賢孝在曲目種類上劃分為“國書”和“家書”兩個大類,“國書”以忠誠良將、英雄賢士等人的故事為主要內容,“家書”則注重表現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以及喻時勸世、為賢行孝等宗旨,目的是為了勸人行善。其因在涼州及周邊地區廣為流傳,故被稱為“涼州賢孝”,同時,由于賢孝藝人大多是先天性眼盲者,因此,在當地也被稱為“瞎弦”[8]。
過去,涼州賢孝藝人主要活躍在農村,由于當時農村的娛樂活動較少,說書類型的曲藝表演非常受人們喜愛,因此,賢孝藝人便會手持三弦、二胡等琴具,挨家挨戶為鄉親們表演,演唱時間為幾天至一月不等;演出時,賢孝藝人與主人家同食同住,演出結束后再到下一個村莊表演,常年處于“流浪賣藝”狀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娛樂生活越來越豐富,可供藝人在農村表演的場所和機會越來越少,這些賢孝藝人逐漸集中到涼州南城門樓下的廣場進行表演謀生。每當藝人們表演時,周圍坐滿了觀眾,他們跟隨藝人高亢起伏的唱腔,品味著鄉土藝術的獨特魅力,感嘆曲調中的人間悲喜。
2011年后,在廣場上演唱賢孝的藝人逐漸淡出了大眾視野,人們很難在大街小巷再看到賢孝藝人的身影。然而,隨著我國日益重視非遺保護以及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出臺,加之移動媒體的更新迭代和互聯網的廣泛傳播,涼州賢孝迎來了新的發展生機,直播方式解決了賢孝藝人外出演唱行動不便、無處可去的難題,實現了涼州賢孝受眾面更廣、不受地域限制的廣泛傳播。
大多數非遺在傳承過程中都會面臨傳承人斷層、瀕臨消亡的問題,涼州賢孝也不例外。一方面,雖然老一輩賢孝藝人能夠熟練掌握說唱技藝并以此為生,但是在經濟發展水平日益增長的當今社會,他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其生活起居仍需要家人照料,因此,能夠堅持演唱的藝人逐漸減少;另一方面,賢孝技藝學習周期長、傳授過程困難、收益只能維持溫飽、社會地位不高等多種因素,使得年輕人很難將大量精力投入其中。這些因素導致賢孝技藝傳承和發展的矛盾顯露出來,致使傳承人出現斷層問題,阻礙了傳統賢孝技藝的傳承。
一方面,熟練掌握賢孝彈唱技藝的藝人大多年事已高,由于早期家庭困難和常年學藝的原因,他們大多未受過完善、系統的教育,對互聯網平臺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弱,難以有效展開相對復雜的網絡直播活動;另一方面,賢孝藝人多為盲人,他們進行網絡直播通常需要家人、朋友的幫助,這也使得賢孝技藝的直播推行較難完成,導致賢孝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陷入瓶頸。
一方面,涼州賢孝唱本篇幅體量龐大、敘事方式繁復,曲中細節需要藝人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琢磨,并且,傳統方言唱詞也難以引發共鳴。如今,這種細致、復雜的彈唱表演形式很難長久吸引人們去耐心觀賞,會唱的人更寥寥無幾,因此,如何實現賢孝藝術的可持續發展成了一個難題。另一方面,音樂藝術的發展基于物質文明生活的穩定,雖然如今甘肅河西地區的經濟得到了快速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大幅度提升,但是,賢孝藝術并沒有像其他西北民樂那樣廣泛流傳、聲名遠揚。此外,雖然在國家對非遺文化的重視和大力宣揚下,賢孝藝術逐漸被人們熟知,但是,想要被更多群體了解、熟悉、喜愛則需要更多的時間。
首先,政府應鼓勵、引導年輕人進一步了解賢孝藝術,提升他們學習、傳承、保護賢孝藝術的意識。比如,可以通過賢孝文化的深層內涵向年輕一代傳播“家國”認同感,倡導“為賢行孝”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開設大眾喜聞樂見的相關課程和活動,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本土文化遺產與特色文化資源,讓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共同參與學習,了解賢孝藝術的文化意義,提升民眾文化素養,增強文化自信感。其次,與當地企業結合,將“非遺”這一傳統文化形態與地方性飲食文化結合在一起,提升非遺傳承的多模態傳播。比如,部分涼州餐飲店主常常會邀請賢孝藝人駐店表演并給予相應報酬,這一方式不僅強化了餐飲店的地域文化特色,不斷吸引游客前來打卡欣賞,從而提升了經濟活力,還解決了表演者們的收入問題,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傳承賢孝藝術。
圖2 “王哥放羊涮羊肉酒館”正在表演涼州賢孝
首先,相關部門要為老一輩賢孝藝人提供專項幫助,協同藝人組織開展賢孝藝術直播表演。因為很多擁有高超彈唱技藝的藝人都是盲人并且年事已高,雖然他們才華出眾,但是,對如何使用智能手機卻一竅不通,因此,無法利用互聯網為大眾展示賢孝藝術的魅力。其次,定期組織開展主題培訓,強化藝人的直播意識,重視對有能力學習直播、可以掌握手機直播基本操作的藝人進行著重培養,鼓勵其將賢孝藝術搬上網絡直播的舞臺。最后,挖掘、培養年輕傳承人,為行業引進新鮮血液??梢酝ㄟ^技藝傳承宣揚、集中規范培訓、技藝表演扶持等方式解決賢孝藝術傳承人斷層問題,從而提升非遺技藝的生產力,保證非遺傳承的持久力。
涼州賢孝藝術要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同時不斷更新創作以獲得新生,就不僅要在與時俱進的發展中保留自身的深層內涵,還要利用技術賦予賢孝藝術新的傳播方式,使其具有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潛力。如今,賢孝藝人們已經積極嘗試在涼州賢孝傳統曲調上大膽改變唱詞、變化說唱形式,創作出了一首首深受人們喜愛的現代涼州賢孝歌曲,比如,《黨的恩情說不盡》《巧嘴姑娘夸武威》《城里的兒子鄉里的娘》等,使表演更具互動性和趣味性,形象地展現了新時代社會生活的現狀,在煥發新機的同時也讓涼州賢孝最初始的意義得到了彰顯。
圖3 涼州賢孝 《巧嘴姑娘夸武威》
在互聯網傳播環境下,古老的非遺與時俱進搭乘新媒體技術,為其傳承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非遺與直播的融合,一方面,可以讓古老的民間藝術文化走入更多人的視野;另一方面,也讓人們看到了新媒體直播可以傳播傳統“非遺”文化??偠灾l年輕群體共鳴、吸引更多新的傳承人群、創新非遺傳承方式、激發非物質文化遺產賡續傳播的美好愿景,非遺文化才能承擔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發揮其歷久彌新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