閤愛明 謝杉林 楊文革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體育部 北京 100083)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閑暇時間的增多,普通的健康休閑運動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戶外運動因為其獨特的挑戰性、刺激性、探險性、不確定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戶外運動能夠滿足人們普通的鍛煉需求,也能夠親近大自然,放松心情,逐漸成為人們休閑時的熱門運動。戶外運動的挑戰性、刺激行、探險性、不確定性,使得戶外運動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戶外運動項目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戶外的事故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根據中國登山協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大陸登山戶外運動事故分析》中的不完全統計,2020年共發生297起登山戶外事故,相比2019年事故增加了25起。戶外參與者的風險意識及戶外行業市場的規范影響著戶外運動的安全發展。因此,戶外運動風險的研究對戶外行業的發展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風險與危險不同,危險是導致事故發生的各種因素,而風險是失去或者得到某種價值的可能性。危險是實實在在的因素,風險只是某種可能性。在戶外運動風險常常與收益一起出現,冒險去做一件事,得到刺激的體驗,同時就可能導致危險的發生。風險只是一種可能性,把握好風險的管理與控制,平衡體驗與風險的關系可以得到收益最大化。
本研究中將戶外運動的風險分為自身風險、環境風險、裝備風險和組織風險。自身風險包含自身疾病、自身能力以及自我感覺等;環境風險包括地形地貌、天氣、動植物的影響;裝備風險包含裝備不合格、裝備不足、裝備使用不當;組織風險包括組織者的水平、組織者的類型與活動的性質。以上的因素都是戶外運動中常見的一些風險。每個戶外參與者對風險的認知不同,所以對戶外運動中的各個環節做出的行動也不同,認真對待戶外運動中的每個風險,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的幾率。
風險管理是指采取一些方法或者手段讓風險系數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在風險管理中,我們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采取不同的策略去應對,風險應對策略主要有規避風險、降低風險、轉移風險、風險自留四個。規避風險是指在戶外運動遇到一些風險可以采取放棄原本的活動或者改變原本的活動來將風險規避掉;降低風險是指對已有的戶外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降低活動中的風險;轉移風險是在戶外活動前購買保險,將一定量的風險轉給保險公司,或者是將有風險的活動交給更加專業的人員去操作,從而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風險自留是指在活動將一部分可控制的風險留在活動中,保持活動收益的最大化。戶外風險管理的具體操作流程為:收集活動、識別活動風險、分析活動風險、活動風險控制。
本研究中采用問卷調查法,在指導老師和中國登山協會戶外教師的指導下對戶外運動中的四個風險因素設置若干問題,在戶外參與者中隨機發放問卷調查,戶外參與者根據自己參與戶外的實際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填寫,利用網絡共發放207份問卷,回收207份,回收率100%。
(1)戶外活動參與關注的重點。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在最關注戶外活動宣傳的問題上,有64%的人選擇了景色與線路,15%的人選擇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出行的動機也是影響戶外風險的一個主要因素,若出行目的性很強,在戶外活動參與的過程中很容易忽略安全問題。曾有戶外運動參與者,尋求刺激體驗,前往懸崖或者峭壁旁邊,最后出現戶外事故。同時若在徒步登山中過于關注景色可能會忽略活動本身,既而導致滑墜、高墜、崴腳、擦傷等。在《2020年中國大陸登山戶外運動事故分析》中,滑墜排在事故類型的第二位,僅次于迷路,滑墜和高墜分別有60起和10起,所占的比例并不低。調查中僅有11%的人看重領隊的專業水平,領隊的專業水平越高,越可在戶外運動中減少事故的發生,由此可見大多數人還是忽略了戶外運動的專業性這個特點。
(2)戶外專業技能。
戶外運動是一個綜合性運動,相比其他體育運動來講,對專業性要求更高。一個專業的戶外從業人員要學會多種理論和實踐知識才能讓活動安全順利結束。徒步和穿越是戶外活動中基礎的戶外技能,調查中有49%的人會徒步和穿越技能,這說明大多是人員都有一定的戶外基礎技能。識圖與定向,野外導航、野外求生和野外急救等技能在戶外運動中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戶外參與者僅有39%、24%、10%、18%的人會這些技能,缺少這些技能,無疑是增加了戶外活動的風險。若在特殊情況下未能按照既定的計劃完成活動路線或者有突然情況,很有可能導致事故的產生。在戶外技能的熟練程度調查中,僅有1%的非常熟練掌握和24%的熟練掌握戶外技能。在參與者調查中還有36%的人并沒有戶外技能,一旦出野外必須依靠其他人,說明很多人的風險意識并不高,并沒有正確對待戶外運動中的風險。
(3)自我狀態評估。
自我狀態評估是戶外出行的一個必要檢查,體能狀態、健康狀態以及個人疾病對戶外活動的參與影響非常大。不好的狀態或者自發的疾病在戶外運動參與中是一個非常大的風險點,其中任何一個都可能會降低參與者的戶外能力甚至嚴重時完全丟失戶外能力,進而導致戶外事故的產生。根據調查報告顯示,有68%的人會進行自我評估,22%的人偶爾進行自我評估,10%的人不會進行自我評估,說明大多數的人對于自我狀態這個風險意識較高,也有可能是自我狀態是比較直觀的感受和體驗,狀態不好的人可能就不會去參加戶外活動。2020年發生疾病類事故15起,死亡4起,相比前兩年呈現增加趨勢。戶外參與者需要準確意識到自我風險,識別并采取相應措施,降低自身風險對戶外活動參與的影響。
(1)人文地理環境。
戶外運動是一種綜合性的運動,其定義為:在自然環境舉行的帶有探險或者體驗探險的運動項目群,包括登山、徒步、潛水、帆船、定向越野等。戶外運動的開展區域大多數為自然環境,存在很多不可預計的潛在風險,其中主要包括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在出發前了解目的地的地形地貌是出行計劃必不可少的環節,在調查結果中顯示,有53%的人會在出行前了解地形地貌,有一定的風險意識,而剩下有30%的人偶爾查看,還有17%的人完全不會查看地形地貌。了解地形地貌可以對活動路線有一個基本的預判,會經過什么樣的地方,以及可以選擇好休息點與露營地,還可以讓自己更合理的分配時間與體能。在目的地風俗及人文情況的選擇上,有45%的人會去了解,有39%的人偶爾去了解,有16%的人不會去了解,人文環境是一個非常容易忽略但是又不能不重視的問題。現在戶外運動越來越普及,參與的人也越來越多,有的戶外活動直接影響到了原住民的正常生活,也容易產生沖突,一些原住民的風俗習慣也需要遵守即入鄉隨俗,這也是戶外風險中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2)天氣與動植物。
戶外運動的場地是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天氣對戶外運動的影響也很大,太陽過大可能會有曬傷皮膚的風險,下雨、下雪可能會導致活動沒辦法繼續。在調查中,80%的人會查看天氣并做相應的應對,有15%的人偶爾查看,有5%的人直接忽略天氣的影響。在戶外運動遇到極端天氣后出現事故的案例不在少數,如,國內經典的徒步路線鰲太穿越,其位置特殊,路線位于鰲山和太白山之間,最高處在海拔3000m以上,一天有四季的天氣,吸引了無數的戶外愛好者,同時也出現了多次死亡事故。極端天氣出現的環境過冷容易導致失溫,環境過熱會導致熱射病或者熱衰竭,兩種不同的癥狀都可能致命。在戶外難免會遇到一些生態環境的動物或者植物,如,蜜蜂、蛇、昆蟲等動物,在某些偏遠地區還有野豬、熊和狼的出現。戶外參與者被咬傷的案例也不在少數,輕者腫脹、過敏、重者影響生命安全。植物的危險來源主要是劃傷或者刮傷,其次是在野外誤食有毒植物。天氣與動植物都是自然環境的一部分,參加戶外活動必須要考慮到這個風險,控制好風險可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與收獲。
(1)裝備準備與檢查。
戶外運動是一項專業性極高的運動,既對專業技術能力有要求,同時也對裝備有要求。戶外裝備種類很多,如服裝、背包、鞋、帳篷、睡袋、急救用品、頭燈、指北針、對講機、軌跡等等。根據具體的戶外活動,出行前對裝備做一個準備和檢查,可以讓自己在戶外減少很多風險。裝備在戶外運動中給自己與環境建立起了第一層保障,專業的裝備是安全的重要保障。在下雨天的時候準備雨衣,可以減少淋雨后失溫的風險,合適的專業服裝與鞋子也可以應對具體的戶外環境。由于戶外參與門檻的降低,很多人都是帶著好奇與期待第一次參加戶外活動,對于專業的裝備了解的很少,攜帶的裝備也并不齊全,特殊或者極端情況就全部依靠領隊或者他人。在調查中,多數人都會攜帶基礎的服裝與鞋子,其他則被忽略裝備。在戶外實踐調查中,很少有人攜帶急救包或者雨衣以及其他的裝備,若有專業需求,活動前租用裝備。大多數人意識不到戶外裝備帶來的風險,裝備風險意識偏低。裝備準備后的檢查也是大家通常忽略的一個風險點,準備裝備只是裝備有無的問題,而戶外的專業性要求裝備能否使用。繩索的檢查、金屬裝備的檢查、安全帶或者其他裝備的檢查都是必要,也都有隱藏的致命風險點。
(2)裝備認證。
如上述所說,戶外運動專業性強,特別是有的項目屬于高危險項目,對專業裝備要求很高。國內主要接受的裝備認證有CE認證和UIAA認證,在實際調查中,僅有13%的人使用CE或者UIAA認證的裝備,有26%的人不清楚自己裝備認證類型,有11%的人使用的非CE或者UIAA認證的裝備,有50%的人根本不清楚或者不了解CE或者UIAA的認證。僅有13%的人達到了戶外裝備的正確選擇,戶外活動中裝備是自己生命的第一道安全線,其次是規范操作與正確使用,裝備風險直接導致的后果可能就是生命危險。國內也有一些廠商的產品并未進行相關的認證或者質檢直接售賣,這也正在危害著戶外參與者的生命安全。
(3)軌跡路線。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戶外運動與互聯網的融合也越來越多,涌現了一批戶外運動軟件,其中包括以戶外運動軌跡為主打功能的軟件,這也降低戶外運動參與的門檻。戶外運動軌跡軟件逐漸成為了戶外運動參與者的必備裝備之一。在調查結果中,有48%的人會在活動前下載軌跡并導航,說明這一部分人對于戶外軌跡的風險意識較高,活動中及時查看軌跡路線并對活動開展始終保持自己的風險關注。25%的人偶爾查看軌跡路線,27%的人不會下載軌跡路線甚至不會使用導航。野外環境中,識別地形圖并進行軌跡導航是一個基礎的戶外技能,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戶外參與者也有可能軌跡導航錯誤,甚至是迷路。在事故報告中顯示,迷路在事故類型中占比最高,主要以天黑迷路、落單迷路、大霧迷路、挑戰新路線迷路等。上述情況基本都是前期計劃不足,路線設計或者是導航能力差導致的導航錯誤等。迷路并不是風險最大的問題,而是迷路以后出現的失溫、饑餓、受傷導致戶外行動能力下降,難以走出戶外環境或者后續遇到更大的戶外問題。
(1)組織類型。
國內群眾參與戶外運動主要有AA或者自發結伴、法人單位、網絡招募等三種形式,其中AA、自發結伴和網絡招募存在較高的潛在風險。在調查中有35%的人經常參加AA或者自發結伴的活動,37%的人參加戶外公司的戶外活動,7%的人參加網絡招募的戶外活動,還有21%的人并不了解自己參與活動的組織類型。目前國內戶外市場較為混亂,也沒有明確的管理部門來規范管理,活動組織形式多樣也是導致戶外事故頻發的一個主要原因。非專業戶外公司和俱樂部沒有責任主體,同時國內也沒有針對戶外活動風險的法律來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一旦出現事故,無法明確責任主體,消費者維權比較困難。大多數非戶外公司和俱樂部沒有明確的運營方案,大多數都是依靠參與數量來增加利潤,因此都專注于如何獲得參與人數,疏于對組織的管理。
(2)領隊資質。
由于戶外運動的專業性較高,為了保障戶外運動的正常進行,要求戶外領隊具備較高水平的戶外專業知識和技能。根據調查報告顯示,在參加戶外活動前,僅有26%的參與者會查看和檢查領隊的資質,有36%的人偶爾查看,還有38%的人并不關心領隊的專業水平和資質。無論是戶外俱樂部或者AA活動還是網絡招募,組織者將活動的重點都放在招募參與者上面。相對專業的領隊薪資一般較高,組織者為了降低成本,通常招聘一些“驢友”即并非專業戶外從業人員來做活動的領隊。“驢友”大多數都是實踐經驗較多,但缺乏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很多人參加一兩次活動就可以當活動領隊,把參與者的安危棄之不顧。有很多案例出現過領隊在活動中將隊員丟棄或者與隊員產生較大矛盾的行為,也體現了很多非專業的領隊的責任意識淡薄。專業的領隊不僅要學習運動學、風險控制、戶外環保、營養管理、野外急救、戶外技能等硬技能,還要學沖突管理、戶外領導力等軟實力來保障活動的順利結束,并讓參與者得到最大體驗與收益。
(3)活動計劃與緊急預案。
戶外活動的專業性體現在一個完整的戶外活動計劃并且由專業人員去執行上,活動計劃需要有活動目標、活動地點、活動背景、天氣與地理環境、活動行程、人員信息、裝備計劃、食品計劃、風險告知、應急預案等基本要素。在戶外活動的實際過程中,存在組織者沒有活動計劃或者活動計劃不完整,很多活動計劃都缺乏風險告知和緊急預案,一些公司直接把宣傳與不完整的計劃拼湊在一起。一旦出現事故,缺乏緊急預案,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在調查報告中,有54%的人會查看活動行程與應急預案,25%的人偶爾查看,還有21%的人直接不看活動計劃和緊急預案。參與者對戶外活動大多數只關心戶外路線與景色,活動行程和緊急預案全部交給組織者,而并非所有組織者都具有專業水平,由此看來參與者風險意識有待提高。
戶外風險的承受者是戶外參與者,政府及相關部門可以采用知識講座、安全培訓、戶外技能培訓去提高大眾戶外安全教育的普及率,同時規范戶外參與的行為,讓公眾和戶外參與者對風險形成正確的觀念與意識,正確參加戶外運動,科學對待戶外運動。
目前戶外市場發展較為胡亂,注重量而不重質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戶外行業的發展,同時對于消費者保障的法律也較為缺失。完善的法律法規,可以規范行業市場,讓戶外公司和消費者的權益都受到保障,推動市場正常發展,又有利于戶外市場提高服務質量,符合國內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隨著戶外運動市場的不斷開拓發展,行業對戶外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培養一批理論專業,素質較高的山地戶外專業人才對戶外的發展大有益處。專業人才可以通過更全面的知識來減少戶外風險,推動戶外行業健康發展。
戶外運動從其活動形式與活動內容來看還是屬于高危項目,目前國內戶外市場較亂,旅游公司和戶外公司都在開展戶外運動的業務,且公司都是以數量來獲得更高的利潤,雇傭一些非專業人員進行活動開展。多個部門應該聯合管理,切實嚴格規范戶外從業人員的要求,做到持證上崗,嚴格考核戶外從業人員。
國內戶外運動并沒有建立起登記信息管理的一套體系,公司或者個人并沒有詳細的出行備案,遇到事故救援難度也較大。可以建立出行計劃—事故—查詢一體化的網絡備案平臺。加強政府管理與民間救援的深入合作,執行有償救援機制,合理分配救援資源。
戶外風險從來不是單一因素引發的單一戶外事故,有時會出現一個風險管理失敗導致一系列的風險出現。國內戶外參與者的戶外知識和戶外技能儲備較少,僅有少數人能夠達到在野外管控風險,保證自己的安全,絕大多數人風險意識偏低。對于自身風險、環境風險、裝備風險、組織風險缺乏正確的認識,將風險問題交給組織者去處理。只有強化參與者的風險意識,才能提高整個戶外行業的風險意識水平,有效減少戶外風險事故的出現,保障自己的安全,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在安全的環境中去體驗戶外運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