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梅香
在各種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動下,幼兒教育的發展日新月異,從“以幼兒為本”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到“體驗式”游戲活動的開展,再到“積極體驗式”教育主張的提出,這些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充分說明了尊重幼兒主體地位的重要意義。在這一背景下,支架式教學理念在開展幼兒積極體驗式游戲和提高幼兒活動質量方面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基于此,筆者探討了支架式教學理念下開展幼兒積極體驗式游戲的方法,以供參考。
積極體驗式游戲是一種強調幼兒主觀體驗和積極參與的游戲活動,在這類游戲中,幼兒能夠充分發揮自主性,并在“自由、自主、創造、愉悅”游戲精神的指引下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從中獲得愉悅感和豐富的認知經驗,進而提高自身的身心發展水平。教師的有效指導在幼兒游戲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支架式教學理念作為注重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教育理念,對教師指導幼兒開展積極體驗式游戲有著重要的啟示意 義。因此,教師應深入探究這一教學理念指導下開展積極體驗式游戲的方法,為幼兒的發展提供幫助。
支架式教學是指教師運用自身引導者的身份給學生搭建“支架”,即構建認知框架,讓學生通過“攀爬支架”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完成教學目標的方法。支架式教學理念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支撐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旨在通過分解較難、較為復雜的學習任務,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支架式教學理念是一種彰顯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支架式教學法時,教師應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依據,找出已設定的目標與學生實際能力之間的差距,并圍繞這一差距搭建“支架”,以逐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和 發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教師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由此可見,實踐體驗對幼兒的學習和認知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以支架式教學理念為依據開展積極體驗式游戲活動,讓幼兒在自己構建的認知框架下進行主動學習和探索,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可以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幫助幼兒獲得良好的活動體驗,有助于促進幼兒的發展。同時,在支架式教學理念的指引下,教師運用自身的教學經驗和情感體驗,糾正幼兒的錯誤并引導幼兒解決各種問題,能幫助幼兒逐步形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敢于探索、大膽想象、勇于創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進而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幼兒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的,教師的職責就是搭好“支架”,幫助幼兒構建已有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橋梁。在開展幼兒積極體驗式游戲時,教師應在充分發揮自身指導作用的前提下做好“搭支架”的工作,幫助幼兒逐步理清思路,引導幼兒解決他們在游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促使幼兒獲得良好的游戲體驗。
例如,在開展大班健康活動“呼吸”時,教師可以先給幼兒提供相應的模型,從外部的鼻子、口腔入手,到內部的喉嚨、氣管、肺等,逐步呈現呼吸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器官,再引導幼兒自主觀察這些器官模型,為幼兒講解人體呼吸系統的具體運作流程。由于對人體內部器官相關知識的了解甚少,幼兒在觀察模型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諸多問題。對此,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活動體會和疑問,并通過系統、全面的講解和有針對性的回答,讓幼兒對相關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
又如,戶外沙水區的活動是貼近自然、較為自由且幼兒樂于參與的活動。在活動開始前,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幫助幼兒明確活動任務和具體玩法,即利用活動前準備好的木桶、積木、沙、土和水等建造城堡。在布置完任務后,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進行分組,為幼兒講解活動規則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并鼓勵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活動任務。這樣既可以避免幼兒因盲目活動而出現各種問題,也可以豐富幼兒的活動體驗,保證游戲活動的順利 開展。
環境的支撐作用對幼兒游戲活動的開展是極為重要的,幼兒的進步和發展也是通過不斷地感知周圍環境、與環境進行互動而實現的。教師創設多樣化的活動環境,能夠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重感官刺激幼兒,有助于增強幼兒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等。此外,幼兒活潑好動,喜歡探索新鮮事物,更容易對多樣化的活動環境產生好奇和探索欲。基于以上兩點,教師應巧妙利用活動空間,并融入趣味性元素,創設積極體驗式的活動環境,以滿足幼兒多樣化的活動需求,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
除了利用教室、公共區域的地面之外,一些墻面、隔斷也可作為環境創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創設活動環境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墻面、隔斷等,如將與游戲活動主題相關的內容張貼在墻面上,利用隔斷空間放置幼兒在活動中需要的材料,等等。教師合理利用教室空間,既可以有效彌補活動空間不足的缺憾,也可以起到美化教室環境的作用。
積極體驗式游戲的宗旨是促使幼兒主動參與游戲,而游戲背景和環境的巧妙布置是增強幼兒情緒體驗、調動幼兒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應注重創設與游戲主題和內容相適應的環境,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以表演區的游戲為例,教師在講解完《白雪公主》這一繪本故事后,可以利用園區的草地、大樹等自然資源創設與故事主題相關的環境,并為幼兒提供頭飾、服裝等道具,營造良好的氛圍,促使幼兒積極進入游戲情境,按照故事情節進行表演游戲。此外,教師還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給幼兒提供自主操作和自由活動的條件和空間,如根據幼兒的身高添置合適的書架,讓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在自由活動時間開展自主閱讀。
教學內容作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對開展幼兒積極體驗式游戲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幼兒的學習涉及五大領域的各個板塊,所包含的內容豐富多樣。教師可以將這些多元化的教學內容進行加工、整理,并將其與積極體驗式游戲巧妙結合起來,讓幼兒產生全新的活動體驗和感受,以充分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促使幼兒主動參與游戲,從而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
通過觀察以往的課程活動不難發現,不少幼兒喜歡觀察并模仿動物的行為,如有的幼兒樂于模仿兔子蹦蹦跳跳的運動方式。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設置積極體驗式游戲,以逐步強化幼兒的認知,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例如,教師可以設置“小兔子喝水”的游戲,先在開闊的活動空間設置游戲情境,劃分出表示兔子家、草地和小河的區域,再讓幼兒扮演兔子,從家中出發蹦蹦跳跳地走到河邊去喝水,并在喝完水后按照同樣的方式返回家中。為了增添游戲的趣味性,促使幼兒積極參與,教師還可以讓幾名幼兒同時參加,比一比誰能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家中,并給予獲勝的幼兒獎勵。
又如,在以往美工區的活動中,幼兒在結合課程或相關素材進行繪畫練習時,往往畫的是一些事物本來的面貌和特征,而將積極體驗式的游戲活動理念融入美術活動中能夠起到不一樣的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大膽發揮想象力進行自由繪畫,讓幼兒在超越認知、大膽想象的過程中獲得全新的活動體驗,并在此過程中感受到“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游戲精神,從而增強幼兒的創造力,培養幼兒的創新 精神。
教師應注重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深入解讀幼兒的行為,了解幼兒的能力發展狀況和心理變化過程。教師還應全面評估游戲活動的設置是否合理、能否促進幼兒的發展,并不斷完善活動方案,以逐步提高活動的質量和水平,更好地促進幼兒的 發展。
例如,在開展戶外體育活動時,教師通過觀察發現不少幼兒對攀爬架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部分幼兒的手腳協調能力較弱,因而爬得很慢。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教師可以向幼兒講述在攀爬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并指導幼兒如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手腳并用,快速地向上爬。同時,教師還可以合理調整活動設施,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活動條件,以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促使幼兒主動參與,從而強化幼兒的情感體驗,讓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
總之,教師基于支架式教學理念開展積極體驗式游戲,是創新幼兒游戲活動的有效途徑,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有助于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深入學習這一教育理念,全面把握積極體驗式游戲的內涵,以充分展現游戲活動的價值,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