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柴秀蓮
陳鶴琴先生曾提出,幼兒教育工作復雜繁瑣,難以單純地依靠幼兒園或家庭的某一方完成,使家庭與幼兒園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才是高效落實幼兒教育工作的根本。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國幼兒教育工作已經開創了“家園共育”的新局面。家園共育是指幼兒園和家庭雙方積極主動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繪本是一種以圖畫為主體,配上簡單文字的書籍。通過文字與圖畫的緊密融合,繪本呈現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故事,傳遞出故事的情感。優秀的繪本融合了敘事性、主題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等多種特點,通過圖文方式呈現,能給幼兒帶來良好的體驗。它打破了文字的限制,幫助幼兒獲得多元化的情感體驗,促進幼兒社會情感的發展。
家園合作能有效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態度。家園攜手開展豐富多樣的繪本閱讀活動,能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和審美情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本文基于筆者的教學實踐,探討了在家園共育背景下提高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以供大家 參考。
在幼兒教育中,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幫助家長提高教育水平,實現家園共育。
筆者起草了“告家長書”,向家長發出參與幼兒繪本閱讀指導工作的邀請?!案婕议L書”詳細地向家長介紹了幼兒園階段性教育目標、活動任務、工作方法以及對幼兒各項能力的發展預期,目的是使家長充分理解、認同、支持幼兒園教育活動,幫助家長建立起家園共育思維,號召家長為幼兒創造繪本閱讀條件、提供繪本閱讀幫助,建立幼兒繪本閱讀活動共育思維。
筆者還充分利用網絡,拓寬了家園溝通的渠道。例如,筆者通過微博、QQ群、微信群等社交媒體,定期向家長推送關于繪本閱讀方面的家園共育方案,在網絡上一對一地回答家長關于幼兒繪本閱讀的問題,指導家長正確選擇繪本、怎樣和幼兒一起閱讀繪本等,向家長傳遞親子閱讀方面的知識。在繪本閱讀活動結束后,筆者及時利用圖片、視頻等向家長展示幼兒繪本閱讀的 成果。
這些舉措提高了家長對家園共育的重視程度,調動了家長參與幼兒繪本閱讀活動的積極性,促進了幼兒繪本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
閱讀是人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閱讀能力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學習能力。繪本蘊含著豐富多彩的圖畫和有趣的故事情節,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在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家園雙方要為幼兒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有效將繪本的內在價值傳遞給幼兒,使繪本閱讀教學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幼兒園的閱讀區域環境會對幼兒的閱讀活動產生重要影響。幼兒對環境有著天然的敏感性,溫馨而舒適的閱讀區域環境能夠激發其閱讀欲望。在幼兒園閱讀區域環境的創設方面,教師要維護閱讀區的衛生整潔性,保證繪本擺放有序,桌椅擺放整齊。教師要通過裝飾進行環境建設,張貼繪本情境圖、寓言卡通圖和關于閱讀的名人名言。在燈光、隔音降噪、獨立區域等方面,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安靜的閱讀空間,讓每名幼兒都能找到自己的小小閱讀天地。
有條件的家長可以為幼兒打造一間獨立的書房,配備幼兒桌椅和書架等,并給幼兒添置足夠豐富的繪本材料。同時,家長可以對房間進行適當的裝飾,打造溫馨舒適的閱讀環境。良好的閱讀環境有助于幼兒陶冶身心,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教師要分析幼兒繪本的內涵、特點、要求,明確其教育價值,整理出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書目,充分利用社會資助購買幼兒閱讀繪本,并切實動員有條件的幼兒家庭購買繪本。具體而言,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有以下兩個特征。一是內容豐富。豐富的繪本內容為幼兒提供了充足的閱讀素材和可供選擇的閱讀對象,能有效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為了給幼兒提供豐富而全面的閱讀材料,幼兒園和家庭需要根據幼兒發展的五大領域進 行均衡協調。例如,關于健康教育方面的繪本有《細菌是什么》《食物的神奇旅行》等;關于語言教育的繪本有《我只是說話有點慢》《寶寶學說話》等;關于培養幼兒想象力的繪本有《好餓的毛毛蟲》《月亮不見了》等;關于友情的繪本有《我有友情要出租》《兩棵樹》等;關于動物的繪本有《彩色的烏鴉》《母雞蘿絲去散步》《海馬先生》等。二是寓教于樂。作為學前教育階段的重要閱讀形式,繪本閱 讀不僅要讓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情緒體驗,還要讓幼兒通過閱讀開闊視野、學習知識、增長智力。繪本材料的提供必須實現趣味性與教育性的統一,因此,益智類繪本成為首選。 例如,繪本《我不隨便發脾氣》等,詼諧幽默,能夠教育幼兒合理控制情緒。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和家長在選擇繪本的過程中,要尊重幼兒的主體性。3~6歲的幼兒已具備一定的自我意識,教師和家長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繪本,充分發揮幼兒在繪本閱讀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
圖書漂流活動是實現圖書共享閱讀、促進閱讀交流和分享的有效途徑。幼兒園的繪本漂流可以分兩條路徑進行。一是班級內的漂流分享,當幼兒閱讀完繪本之后傳遞給下一名幼兒,依此類推,這樣幾乎每一本繪本都會傳閱一次以上,增加了繪本的使用率。二是基于家庭之間的繪本漂流。筆者在班級設立圖書角,由筆者和家長共同提供繪本,幼兒可以把自己喜歡的繪本借 回家閱讀,每一本繪本的借閱時間是三天。這樣每本繪本可以進行多次傳遞分享,通過繪本的資源共享,實現了“1+1>2”的閱讀效果。
親子閱讀活動是發揮家長在繪本閱讀教學中的作用的有效途徑,家庭是幼兒學習和成長的第二課堂,家長只有積極參與、配合幼兒園的繪本閱讀教學活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閱讀積極性,使幼兒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
筆者在班級內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親子閱讀活動,并不斷創新親子閱讀活動的形式。在每周的“閱讀時光”主題活動中,筆者邀請了家長走進幼兒園,當“故事爸爸”和“故事媽媽”。具體而言,就是由家長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帶領幼兒閱讀的繪本。比如,一位醫生當“故事媽媽”時,帶領班上幼兒閱讀了《早餐吃什么》,順便向幼兒介紹了營養平衡方面的知識。因為她的特殊身份,幼兒們饒有興趣地積極提問,達到了良好的效果。又比如,一位生物知識豐富的家長當“故事爸爸”時,不僅帶領幼兒進行了繪本閱讀,還選擇繪本中動物和植物的樣本作為教具,向幼兒講解了有關生物的知識。這種閱讀方式讓幼兒感覺到新奇,調動了幼兒繪本閱讀的積極性,同時也發揮了家長的專業性,有效拓展了幼兒的知識范圍,促進了家園共育。
幼兒讀了繪本之后,要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對繪本內容進行描述與表達,這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筆者在班上組織了“故事大王”繪本故事演講比賽,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需要在家長的幫助下熟讀繪本,記憶故事情節,并用自己的話來陳述繪本故事。筆者對表現精彩的幼兒給予了“故事大王”的獎狀,以號召幼兒積極參與、踴躍表現自我。同時,筆者在活動現場拍攝了照片和視頻,在活動結束后,將照片和視頻編輯上傳到了微信群、公眾號等家園共育網絡平臺上,讓家長也可以直觀地看到幼兒的精彩表現。
綜上所述,家園共育可以為教師和家長提供有效的溝通渠道,對于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繪本閱讀是幼兒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繪本蘊含著豐富多彩的圖畫和有趣的故事情節,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繪本閱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幼兒認識世界、理解生活、形成情感的重要途徑。教師和家長應重視幼兒繪本閱讀,發揮家園共育的重要作用,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開展優質的幼兒繪本閱讀活動,讓書香浸潤童年,讓繪本伴 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