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超珺
勞動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時期是培養幼兒勞動觀念的關鍵期,教師要把握時機,立足當前幼兒園發展實際,從幼兒視角出發,關注幼兒的意愿和體驗,在實踐中探索立足于幼兒發展、適宜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的勞動教育實踐方式,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其一,勞動教育是幼兒生活技能獲得和生命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幼兒能通過雙手掌握勞動的技能,學習到生活的本領和能力,從小對生活充滿自信心,從而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有信心和能力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其二,勞動教育是幼兒優秀學習品質形成的奠基工程。通過勞動教育,幼兒獲得的不僅是物化的成果,還有潛在和內隱的品格。在持續的勞動過程中,幼兒能感受到勞動的艱辛,從而形成堅持不懈、積極主動、不怕困難、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在獲得勞動成果后,幼兒的自信心會得到增強,逐步形成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創造、獨立自 主等優秀品質。這些品質可以為幼兒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三,勞動教育是幼兒獲得直接經驗的基本途徑。《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3~6歲的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主要通過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獲取知識和直接經驗。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能鍛煉幼兒手的靈敏度,并對大腦皮質運動區產生良好的刺激, 從而使幼兒的體力與腦力都得到鍛煉,即陶行知先生所提到的“手腦并用”。
其四,勞動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的充分體現。勞動教育充分體現了幼兒的整體性教育,能促進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這五大領域的良好發展和有機融合。適當的勞動可以促進幼兒大小肌肉的發育和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能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有助于增強幼兒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可以激發幼兒對自然和實際生活的探究興趣,有助于促進幼兒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等能力的發展。此外,通過勞動教育,幼兒會在大自然和生活中萌發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美和創造美。
幼兒園勞動教育對幼兒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部分教師和家長的勞動教育觀念有所淡化、弱化,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多停留在書面和口頭上,以鼓勵和引導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為主,缺乏實踐操作和連續性,處于邊緣化的位置,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將勞動教育納入幼兒園課程體系并進行課程建構和探究的幼兒園相對較少,部分教師對幼兒園勞動教育的理解和認識比較淺層化,沒有考慮到勞動教育所蘊含的綜合育人價值。個別幼兒園當前組織的勞動教育內容單一且零散,主要是自我服務方面的內容,如游戲后的整理活動、班級植物角種植活動等,有時會結合勞動節開展相關活動與教育,但這些勞動教育大部分局限在幼兒的活動室內,戶外勞動實踐相對較少。
由于場地的限制,部分幼兒園無法給幼兒在室外提供勞動和飼養的空間,幼兒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機會相對較少。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多以五大領域的活動和區域活動為主,開展幼兒勞動教育的時間也不夠充分,從而影響了幼兒園勞動教育的順利開展。同時,相關文件中對于勞動教育的目標不像五大領域的活動那么清晰具體,缺乏幼兒勞動教育方面的制度保障也是影響勞動教育順利開展的一個因素。
幼兒園勞動教育主要以教師為引導者,幼兒對于勞動的認知多是表面的、片面的、缺乏連續性的。部分教師沒有充分利用和發揮各種資源的優勢,如家庭、社區、社會等,因此,勞動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時代在發展,幼兒生活、學習的環境在發生變化,傳統、常規的勞動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幼兒的需求。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獲得直接經驗,強調了勞動教育中體驗和實踐的意義。如何立足體驗以更好地實施幼兒園勞動教育,是擺在所有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
1.推進幼兒園勞動教育課程建設
為了讓勞動教育生根發芽,幼兒園應在理念上確定勞動教育的重要地位,以課程和活動為抓手,加強勞動教育的課程建設。幼兒園可以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需求,建設具體適宜的實踐課程,如自理能力系列活動、值日生系列活動、節日系列活動等,讓幼兒通過實踐更好地汲取勞動知識并獲得勞動技能。同時,幼兒園要充分挖掘其他活動及課程中的勞動教育元素,加強勞動教育在健康、科學、社會、語言、藝術這五大領域中的滲透,注重幼兒的體驗,以更好地培養幼兒正確的勞動態度和觀念。
2.完善幼兒園勞動教育保障體系
幼兒園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化特色資源,拓展幼兒勞動實踐場所,嘗試創建不同類型、層次的勞動教育基地或者活動場所,為幼兒開展勞動實踐提供物質基礎,從而更好地引導幼兒參與室內 外各種類型的勞動教育活動,促使幼兒在實踐中獲得發展。同時,幼兒園還要保證幼兒用于勞動實踐的時間,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參與勞動教育活動,以保證勞動教育的效果。
1.創設良好的勞動教育環境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實際需求、學習興趣和勞動目標等,創設兒童化、本土化、讓幼兒感到輕松愉悅的勞動環境。同時,在勞動教育環境中,教師要提供豐富的勞動材料、勞動工具,創建自由化的勞動體驗空間,采用多樣化的勞動形式,讓幼兒在勞動中釋放天性。
2.根據年齡特點確定勞動教育內容
基于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念,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內容應貼合幼兒實際的發展水平和年齡特點,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難度、拓展內容。例如,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勞動教育應以自我服務為主,著重在課程中培養幼兒解決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各種能力,如自己洗手吃飯、穿脫衣物等。中班幼兒的協調能力和一些精細動作逐步發展,可以從自我服務過渡到為他人服務,如成為班級的“自主點心服務員”,幫助其他幼兒取放點心;參與班級值日生活動,餐前擺放勺子,餐后收拾桌面;等等。大班幼兒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可以學習自主管理和為集體服務,如自主簽到、自主點心、自主進餐、自主散步、園所清潔活動、社區公益服務活動等,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和責任意識,實現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的發展。
3.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滲透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的目標是生活服務,內容選擇來源于生活,實施途徑也是通過生活。因此,教師可以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滲透勞動教育的內容,如自由活動時引導幼兒照顧動植物,嘗試觀察記錄;餐后引導幼兒清理桌面和地面;活動后引導幼兒穿脫衣服、收拾衣服;午睡后引導幼兒折疊被褥;等等。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勞動體驗,進一步培養幼兒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幼兒的自主意識和自理能力,真正地開展隨機教育,將勞動教育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
4.增加勞動體驗的途徑
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園的各種活動、資源、載體,讓意識觀念扎根于實踐行動,讓幼兒主動參與勞動體驗活動。教師可以結合區域活動開展勞動教育,寓教于樂,如在小班“娃娃家”中引導幼兒扮演角色給娃娃穿衣服、在中班操作區引導幼兒學習安全使用錘子釘釘子、在大班科學區引導幼兒觀察并照顧動植物等,在游戲中激發幼兒參與勞動實踐的興趣,讓幼兒體驗勞動實踐的樂趣。主題活動能更加直接、有針對性地進行勞動教育,包括園本主題勞動、游戲主題勞動等,教師可以通過系列主題活動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出教室,來到幼兒園專用的活動室,在生活坊制作餅干、在藝術工坊捏制陶泥、在木工坊盡情創造、在戲曲文化體驗館穿針引線、在戶外種植飼養區種植飼養等,以此激發幼兒的勞動興趣,讓幼兒在沉浸式體驗中收獲勞動成果。
1.轉變家長觀念
幼兒園勞動教育需家園一體、合作協同,形成“1+1>2”的教育合力。教師可以通過家長開放日、家長會等途徑宣傳勞動教育的意義,轉變家長的觀念,形成家園合力,并注重幼兒園勞動和家庭勞動的有效銜接,讓勞動內容更加生活化、家庭化,鼓勵家長給幼兒提供適當參與家庭勞動的機會,保證幼兒有相對固定、持續的家庭勞動時間,讓幼兒自主嘗試、探索和實踐,從而更好地將幼兒園勞動教育延伸至家庭,確保勞動教育的完整性。
2.發揮榜樣示范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潛移默化且巨大的。幼兒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都很強,榜樣示范會給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和家長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與幼兒主動合作,發揮勞動榜樣的積極作用,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同時,家長來自不同的勞動崗位,這本身也是一種勞動教育資源。家長可以給幼兒講述自己的勞動體驗以及為他人、為社會帶去的影響,以培養幼兒正確的勞動觀念。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幼兒園勞動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勞動教育并不是紙上談兵,教師和家長都應當正視問題,從幼兒的視角出發,順應幼兒的發展特點和需求,將勞動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注重幼兒的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聚合多方力量,拓展勞動教育的實施途徑,讓勞動實踐的種子在幼兒的心中生根發芽、向陽而生,在知行合一的勞動體驗中真正實現幼兒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