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鄉鎮企業信息技術服務中心 (415099) 嚴欽仲
常德市位于亞熱帶濕潤氣候區,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適宜秋馬鈴薯種植。為提高常德市秋馬鈴薯的生產水平,現總結秋馬鈴薯栽培技術如下。
1.品種選擇常德市秋季短,適宜馬鈴薯種植的有效期短,推薦選用塊莖膨大快、結薯早、生育期70天左右、豐產性和抗病性好的品種。試驗表明:興佳2號、中薯5號、紅美、華薯1號等在常德市表現突出。
2.選地與整地選擇地勢高、平坦、土層深厚、土壤疏松、保水保肥、富含有機質的中性或微酸性的沙壤土或壤土,忌與茄科作物連作。7—8月選擇晴好天氣整地,采用犁耕機深翻土壤,耕作深度20~30厘米,充分曬田、消殺土壤。
3.種薯催芽與消毒秋馬鈴薯播種前10~15天用每升10~20毫克的赤霉素浸泡20~30分鐘進行催芽處理,打破種薯休眠期,帶芽播種能促進秋薯早出苗,利于出壯苗、齊苗。秋播時期溫度高,盡量選擇30~50克表面無損傷、無病害的脫毒小種薯進行播種;大于50克的種薯需進行切塊,切刀用75%的酒精或0.5%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防止病菌在種薯間傳播,薯塊可用霜脲氰+甲基硫菌靈+滑石粉(或高錳酸鉀溶液)浸種15分鐘進行消毒處理,浸種后在陰涼通風處晾曬3天左右,讓傷口愈合。
4.播種與施肥9月份,在陰天利用小型耕整機開播種溝,溝寬30~40厘米,播種株距22~24厘米,采用單壟雙行種植,種植密度為每667平方米4500~5500株。播種后施肥,有機肥與復合肥配施,每667平方米有機肥施用量為800~1500千克、復合肥80千克,肥料點施在種薯間,距離種薯5厘米以上。
5.覆土起壟利用小型耕整機進行培土起壟,或用稻草加細土的方式進行覆蓋,覆蓋厚度10厘米以上。培土后壟面寬70~80厘米,壟高30厘米左右。
6.田間管理播種后及時濕潤土壤,每667平方米用33%二甲戊靈100毫升對水后均勻噴霧于壟面進行芽前封閉除草。秋馬鈴薯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發生較少,但要注意提早預防。可選用苯甲·嘧菌酯、唑醚·代森聯、氰霜唑等藥劑中的一種防治早疫病和晚疫病。播種前,每667平方米撒施2%氟氯氰·噻蟲胺2千克拌細土30千克于土壤中,或采用60%吡蟲啉懸浮劑按1∶50∶500(藥∶水∶種子)的比例攪拌均勻,悶堆2~3小時防治地下害蟲。
7.采收秋馬鈴薯一般在11月中下旬開始采收,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和市場需求適當延遲收獲或分次收獲,增加經濟效益,注意防止早霜天氣凍傷薯塊。采收前7天殺秧,讓營養回流至薯塊,加快塊莖的木質化,減少收獲時薯皮的機械損傷。對質量合格的馬鈴薯按大中薯(50克以上)、小薯(50克以下)進行分級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