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廣州華立學院)
隨著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以充分鼓勵民辦高校的發展。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已成為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通過實施產教融合使其人才培養質量得以不斷提升,為新時期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優化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進入新時期,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人才培養壓力不斷加大,而產教融合被賦予了更大的意義和價值,包括的內容也較多。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面臨諸多的問題,因此必須要充分結合新時期我國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學實際,優化其產教融合機制,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改革發展,各行業呈現出快速發展趨勢,但同時其用工成本快速提升。企業參與到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中,使得學生在畢業前就能夠掌握必要的工作經驗及能力,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有效結合,可以實現市場發展需要、民辦高校培養、學生自身具備能力的有機統一,以此滿足新時期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對實用型人才的需求,對于促進市場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新形勢下全面擴大就業創業局面,加快推進產教融合已經成為新時期我國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也是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單純依賴于民辦高校難以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也難以實現國家教育改革目標,通過完善的產教融合機制可以有效提升企業參與辦學的程度,充分發揮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進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也可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必要的借鑒。
在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我國民辦高校呈現出快速發展趨勢,尤其是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學質量方面得以持續提升,其生源不斷豐富,師資力量不斷強化,以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為目標,重視學生的實習和就業,因此對產教融合的重視度較高,這也成為新時期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的重要趨勢。
產教融合雖然興起的時間不長,但很多高校受到傳統公辦高校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導致產教融合機制過于單一化,其實踐性和應用性程度不高。新時期完善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機制可以使得我國高等教育產教融合機制更具針對性、整體性和可操作性。
在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實現產教融合的過程中,必須要有相應的保障機制為其提供發展的土壤,包括民辦高校與各行業企業的規章制度及產教融合政策以及各項管理細則等。保障機制是基礎也是關鍵,完善的保障機制可以提升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深入開展產教融合的力度,創新校企合作方式,使得產教融合能夠朝著更好的方向和目標發展。
產教融合涉及到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與企業的各項合作,校企雙方在這一過程中要實現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因此需要完善的協同機制。首先是利益共享協同機制,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與企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進而實現校企共贏。同時,在推進產教融合過程中,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標是通過人才培養獲取相應的社會效益,而企業則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所以要構建風險協同機制,確保雙方能夠對風險進行評估,實現風險共擔。
在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機制中,約束機制也是重要內容,主要是針對學生。學生是產教融合及校企合作過程中的參與主體,實施產教融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對其進行約束,使其朝著既定的目標發展。產教融合約束機制可以對學生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工作技能,使其可以成為各行業發展所需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
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的主要目的。所以,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對學生培養工作進行有效的評價,對產教融合過程進行監督,以更好地檢驗產教融合效果。另外,校企雙方要對其產教融合過程中所達成的階段性目標結果和未來預期進行評價,以此為實施更進一步的產教融合提供依據,進而在此基礎上實施更為有效的產教融合。
在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機制實施過程中,內部環境還存在諸多不足。校企雙方應該成立專門的產教融合管理部門,為雙方合作提供必要的保障。但從現實情況來看,雖然有些民辦高校與企業擁有負責產教融合工作的部門,但其在運作過程中不受重視,有些部門單純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設立的,其人員也主要是臨時從各部門抽調的,大多由輔導員、任課教師等兼任,難以全面有效地推進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工作。另外,產教融合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需要充分協調校企雙方的關系,但當前還缺乏校企雙方行為約束機制,雖然有些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與多個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但在落實具體工作中仍然是單打獨斗,難以進行有效的合作,雙方的資源優勢得不到有效發揮,兩者的行為得不到有效約束,進而降低了產教融合的效果。
產教融合不僅關系到民辦高校本科院校與企業,還涉及到外部環境等因素,現階段外部支持保障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產教融合機制的順利實施。首先,校企合作平臺建設滯后,民辦高校與企業的合作需要搭建相應的平臺,需要必要的資金和人員確保產教融合機制的落實,但當前很多地區搭建的校企合作平臺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監管乏力、管理失效、權責不清、規劃不明、效率較低等,難以有效發揮平臺對產教融合發展的重要作用。
第二,國家政策的重視度不足。在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過程中,需要企業與民辦高校在合作方式及內容方面進行有效協調,以此提升產教融合的效果。但我國現階段各產業發展都已進入轉型期,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重視度還不足,難以推進產業轉型與產教融合的同步運行,甚至會因為產業轉型而阻礙產教融合機制的落實。
第三,法律政策保障不到位。產教融合關系到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方式的轉變,高校與企業的動機不同,而現有法律政策還不完善,雖然目前已經有了針對產教融合的制度文件,但沒有相應的法律政策對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機制的內容、方式、運行等進行規范,使得產教融合工作過于形式化,難以發揮其作用。
第四,缺乏有效的資金支持。產教融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但由于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很多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政府對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的資金支持力度較小,大都倡導企業和民辦高校自籌資金推進產教融合,這無疑加大了產教融合機制的實施難度。
在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機制實施過程中,高校的協同性還略顯不足。首先,缺乏必要的協作能力。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民辦高校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相對保守,缺乏實踐教學能力,雖然制定了校企合作方案,但實際上主要將理論考試作為學生考核的標準,缺乏實踐考核。有些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缺乏對各產業發展的調研,沒有從企業需求出發進行人才培訓。有些教師對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適應能力有限,難以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第二,缺乏科學的評價標準。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依據學校的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內容包括日常表現和考試成績,難以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行科學評價,不利于推進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模式的創新。
第三,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學生是產教融合的主體,其在企業實踐過程中要受到民辦高校的規范化管理,但很多學生還難以適應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對實踐實習的興趣較低,難以有效應用這一資源,不利于深入推進產教融合。
在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機制落實過程中,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現階段企業的作用還沒有得到最大化發揮,導致產教融合機制受到較大限制。首先,在產教融合過程中企業難以對其所獲得的經濟效益進行有效的預期,這無疑是企業一項風險高、收益低的行為,因此其在產教融合中的參與積極性較低,即使參與到產教融合中,其合作力度也較小。另外,在校企合作中,雖然學生可以進入各行業企業間實踐實習,但畢竟不屬于企業員工,因此企業不會將關鍵崗位和重要資料透露給學生,學生大都被安排到一些比較簡單的重復性工作中,甚至將前來實習的學生作為廉價勞動力來使用,學生很難在實踐中提升其崗位能力,不利于推進產教融合,導致人才培養效力較低。
完善的內部環境對于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機制的實施至關重要,需要學校從多個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和保障。首先,要全面完善產教融合的人員配備,并提供有效的資金供給。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與相關企業必須充分認識到推進產教融合是國家政策要求和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充分集中內部優勢資源,全面推進產教融合。比如,校企雙方要成立產教融合辦公室,并從學校和企業中挑選管理者作為工作人員,對關于產教融合的各類規章制度進行完善,以確保校企雙方能夠實現通力合作。同時。要構建產教融合中校企雙方的約束機制,在各項法律法規不斷得以完善的前提下,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要與企業一同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對校企合作過程中的相關行為進行約束,確保產教融合能夠得以持續有效的推進。
產教融合不僅關系到校企雙方,還對區域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完善外部支持保障成為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的關鍵。首先,要構建產教融合運作平臺,充分發揮政府的協調和服務職能,并對產教融合進行有效的統籌安排,在全面處理好校企雙方關系的基礎上,通過明確雙方權責、統籌規劃、建章立制、整合資源等方式確保產教融合平臺能夠實現健康有序運行,并對產教融合機制運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進。同時,完善相關的法律政策,國家要通過相應的政策法規確保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的合法性,切實保障雙方的權益,重點要對產教融合中學生的正當利益進行有效保障。地方政府部門要對國家政策法規進行細化和完善,并根據地區產業發展情況出臺相應的支持政策。另外,還應強化產教融合資金支持力度。現階段國家對產教融合缺乏有效的資金支持,且資金主要流向重點高校,很多民辦高校得到的資金屈指可數,嚴重限制了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的落實。所以,國家要針對民辦高校產教融合設置專門的財政專項補助,并對資金在產教融合中的具體應用進行明確,對其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和審核,為民辦高校順利推進產教融合提供必要的保障。
校企合作是民辦高校應用型院校產教融合的基礎,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是民辦高校的辦學定位,所以實踐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民辦高校應用型院校要通過有效的溝通協調與企業開展有效的合作,不僅可以為學生傳遞更多有價值的就業信息,還能夠與各行業企業開展深入合作,為產教融合奠定基礎。同時,民辦高校應用型院校在制定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必須要對各行業企業進行調研,考慮其所在行業的發展前景,并在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不斷調整和優化。另外,民辦高校應用型院校要積極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不再單純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而是要通過校企合作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崗位適應能力。還要加強對優秀教師人才的引進,優化現有教師隊伍結構,通過實施有效的培訓使得教師可以轉變教學理念,提升其實踐教學能力,以此開展更好的校企合作,穩步推進產教融合。
企業在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要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到民辦高校應用型院校產教融合中,并借助優勢資源提升校企合作力度,為產教融合貢獻力量。首先,企業要對產教融合中的規章制度進行完善,其內容主要包括民辦高校學生實踐崗位管理辦法、學生實踐各類安排、實踐評價考核辦法等,確保學生進入企業實踐實習的規范性。同時,企業要積極參與到民辦高校應用型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并為民辦高校建言獻策,共同開展調研工作,為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有效的借鑒,比如在教材制定、課程設置等方面要提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企業還要推進內部經驗豐富的管理者和技術骨干到民辦高校進行授課,打造一支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企業教師隊伍,使得學生可以接受最新的實踐教育。另外,企業要定期邀請和熱情接受民辦高校應用型院校教師的考察學習,加強雙方的溝通交流,使得民辦高校教師的理論知識能夠與實踐應用相結合,以更好地實施人才培養方案。
產教融合是新時期提升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充分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此過程中民辦高校與企業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不斷加快,對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需求不斷提升,對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學及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戰,因此通過強化校企合作以進一步優化產教融合機制成為必然要求。從本文的研究來看,新時期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從優化內部機制環境、完善外部支持保障、強化高校協同能力以及提升企業合作力度等方面出發,全面完善產教融合機制,為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提供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