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培鋒
(湖北工業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速度不斷提升,社會觀念也隨之產生較大變化,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并得到廣泛應用。受此情況影響,知識傳播以及交往方式也產生較大變革,且教育領域在信息技術沖擊下也產生較大變化。在當前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生活節奏不斷提速,傳統課程繁冗、固定的知識傳播形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習者實際需求,由此,微課形式逐漸進入大眾視野之中,其價值與意義也得到公眾的廣泛關注與認可。微課的優勢在于其內容精簡,學習條件與學習內容呈現出多元化特征。在此優勢影響下,微課迅速成為當前知識傳播的主要形式之一,而這種情況為也為微課課程融入各階段學校課程中奠定基礎。現階段,如何在學校課程中合理利用微課形式已經成為教育界主要研究課題。
1993年美國愛荷華大學教授LwRoyA·McGrew率先提出60s課程這一概念,為后續微課形式形成提供有利基礎。英國納皮爾大學教授T·P·Kee在1995年提出一分鐘演講概念,他提出通過利用一分鐘演講一方面可以推動學生專業知識學習效率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明確不同學習資料中所含知識的聯系性,進而構建出完善的知識體系。二位教授的研究為后續微課系統理論的形成奠定堅實基礎。2008年美國圣胡安學員高級教學設計師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微課這一概念,他在研究中提出在完善的作業以及討論體系支撐下,微課形式的成效基本等同于傳統授課形式。同時,在微課概念研究中提出此形式開展必須的五個重要環節:第一,羅列課程核心概念;第二,簡要說明核心概念并總結;第三,錄制主題明確且時間控制在三分鐘以內的視頻;第四,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引導學生自覺進行知識探索學習以及課后任務;第五,對微課視頻以及課程任務進行系統化管理。
廣東省教育局局長胡鐵生是首位提出微課概念的學者,他對微課概念的定義為,圍繞某一學科內容利用微信視頻這一渠道對其知識體系進行梳理并傳授給學生的新型網絡課程方式,其最大特點為課程情景化,可以滿足不同學習者實際需求。總而言之,微課程就是在短時間內對某一知識點、經典案例、環節等進行講解,并把它錄制成視頻以不同格式發布,為學習者提供便利的微型課程。微課程的核心體現為“微”和“精”,顧名思義,“微”體現為教學時間短、內容少,“精”則體現在教學目標明確、內容精簡。微課程這一新興課程模式的出現,為學生帶來深遠影響。微課程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最終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當前階段,微課已經得到社會公眾的廣泛認知與認可,由此,包括中職學校在內的不同階段學校紛紛開始探索將微課融入到學校課程中的路徑?,F階段,中職學校體育微課設計主要形成以下幾種模式。
該模式通常應用于體育學科理論課程之中,實際進行設計過程中要求體育教師將目標課時理論知識點制作為版面精簡的PPT,其中圖片及小視頻占比應大于文字說明,隨后利用轉化器軟件將PPT直接轉化為視頻,并適當地進行后續加工,增減配音、配樂等。該模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有效緩解傳統理論課程枯燥性等劣勢,確保學生注意力始終集中在知識之上,進而達成相應目標。
該模式也是體育學科理論知識課程的一種形式。實際設計過程中需要將體育教師首先將完整的體育理論知識制成PPT,并對課堂授課情況進行取景拍攝,隨后將PPT與課堂授課視頻相融合,利用轉換器使其成為一段完成的視頻。該形式要求視頻中教師、學生以及課堂情況的畫面要少,視頻主要以PPT為主,隨后經過后期處理滿足授課與學生學習需求。
體育微課程教學的PPT+實踐課模式,是體育實踐課教學的主要模式,首先,對體育實踐課程進行PPT設計,簡單介紹項目的來源、發展等,再對體育項目技術動作進行示范、分解、講解、練習等進行視頻拍攝,要求拍攝的畫面要精細、形象,真實再現體育實踐課程的場景,最后把 PPT與拍攝的實踐課教學,經轉化器合成一完整段視頻,這種模式在體育實踐課教學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對學生學習技能、掌握技能、提高技能具有有效作用。
現階段,中職學校正積極探索微課與學校課程相融合的方式并作出一定實踐。為確保體育微課的價值得以顯現,中職學校教師應注意首先對體育微課的定位進行明確,具體工作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中職體育教師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注意微課設計與常規課程設計相同,均需圍繞大綱、課堂目標等進行,由此,可以認為微課設計即是常規課程設計的簡化版。相較于常規課程,微課的優勢在于其開放性以及待挖掘的潛在價值,可以為現代教學設計提供便利條件,同時也充分落實新課改提出的將課堂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的要求。為此,教師應注意充分遵循以下幾點內容:
首先,體育微課設計必須與課堂內容相結合。根據微課程的特點我們可知微課程的主要是對一個重點、難點以及其中的某一個知識點的解釋,對課題常規也是有益的補充,因此使用時需與課程相結合;其次,每個學校都有其特色,因與課程特色相結合。用微課程作為體育課程的名片;再則,課程以學生為主體,要與學生的興趣相結合,將學生喜歡的,熱衷的、感興趣、關注多的運動技術用微課程的形式展現出來,吸引更多的學生,使學生在其中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其次,體育微課設計應圍繞學科定位進行,并將其作為設計方向指引。中職體育教師在實際進行微課設計過程中應注意圍繞本校對體育學科的課程規劃以及標準定位,以此實現凸現微課課程使用價值的目的。此環節中需要注意的重點環節即為以學科內涵為依據,以培養學生自覺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以及終生體育的意識作為核心目標,圍繞學科知識內容以及學生這一主體,遵循滿足中職學生體育學習實際需求的理念對微課進行設計,最大限度地提升體育微課應用價值以及意義。
當前階段,我國學者對體育微課設計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相應成果。體育教師在實際實際設計過程中應注意充分依托于自身學校實際特色以及資源情況,具體分析,中職學校體育微課設計應具備以下三種要素:(1)課程資源。此要素是課程開展過程中直接呈現給學生的主要學習內容,同時也是體育學科重點的知識點;(2)學習活動。微課設計過程中應學習活動要素的重要性,它是學生在接受微課授課過程中所必需的學生活動內容,集中在學習環節之中;(3)反饋評價。此要素需要學習者、教師以及微課設計者三方共同進行,通過對最終學習成果以及學習過程中展現出的各種問題進行集中討論與分析所形成的綜合評價,缺乏任何一主體形成的評判均不能作為最終結果。微課程是教學資源的一種,它是根據教學需求不斷開發起來的新型教學資源,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能夠緊扣學科教學知識點或主題并結合實際進行合理的組織與建設。這也就意味著在將學科內容或知識要點進行拆分和重組過程中應注意保持其完整性,避免內容或知識點殘缺不全,體現學科課程系統性和整體性兩大特征。因此,微課程在選取知識點時應當適度、合理,在保證量的基礎上與提升質的要求,使兩者達到統一,發揮微課最大功效。
依據課程內容以及形式,可以將中職學校體育微課程細分為理論課程以及實踐課程,實際設計過程中應注意依托于不同類型課程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
針對理論課程設計,微課設計者受首先認識到授課活動均圍繞課堂內容開展,各項課堂活動的本質是由學生與教師兩個主體共同參與并協作完成的雙向活動。理論課程在實際開展過程中主要涉及到學生、教師以及媒介三個主體,教師工作為利用合適方法是學生對相應理論知識進行深入理解以及掌握,并為后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供有利條件。在此過程中,教師呈現給學生的目的計劃明確的過程即為教師媒體對學生的反饋,此過程中教與學之間呈現出現緊密相關的聯系性。在當前社會環境與民眾意識產生明顯變化的背景下,對教師授課行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提升課堂授課效率以及成效,落實學生發展實際需求,在實際進行體育理論微課設計過程中需要以特定的課堂關系以及內容作為出發點,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勢,推動教與學的雙向關系形成互相影響的自洽系統,進而提升理論課堂授課實際成效。
針對實踐課程設計,微課設計者應首先對教師及學生在實踐課程中的關系進行明確,其實踐過程中要求教師以及學生均參與進活動之中,且對活動場地具有明確要求。體育實踐課程開展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為模仿教師的技術動作,這就使得實踐課程對教師的專業水平與示范水平提出較高要求。然而從實際情況分析,教師難以做到全能發展,這就使得實踐課程中僅能將教師擅長的部分傳授給學生,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全面發展目標。首先,在當前新課改進程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微課在體育學科中發揮的作用以及意義也隨之提升,主要是因為它不僅能培養學生興趣,還能增強學生對動作的具體認識。通過教師的微課程設計,使學生能在短時間呢學到自己想要掌握的動作技術要領,更好更快捷的學到自己想要學到的技術動作和知識。如何應用微課程來輔助體育實踐課教學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此,微課設計者在實際開展實踐課程設計過程中應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實踐課程知識點進行拆分與細化,并根據學生能力成長情況以及需求選擇相應知識點進行授課;(2)微課設計過程中應充分遵循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利用多元化的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自覺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之中;(3)實踐型微課設計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到設計內容是否可以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在推動其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過程中是否發揮了應用的作用,具體設計過程中應以課程開展實際情況以及目標設定選擇有特色的或是推廣性較強的項目進行授課,確保學生可以學以致用。
在中職體育學科課程中,教師在實際進行課程目標設計過程中將其定位于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自主學習方式達成最終學習目標。因此,在實際進行體育微課設計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基本思路為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必要條件與環境,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成長需求以及實際能力進行自主學習,依據課堂學習效果對自身弱項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以及鞏固,并對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專項學習。由此,體育微課設計過程中應注意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自學資源,一方面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授課成效,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必要條件支持。
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充分認可以及尊重,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已經由主導者轉換為參與者,然而需要認識到的一點是,無論是常規課程還是微課程,教師的指導者角色并未消失?,F階段,中職體育微課數量呈現出逐步提升態勢,但是在微課程質量以及利用率方面尚存在較大發展空間。因此,學校方面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注意不斷強化一線教師的微課程設計培訓力度,確保教師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可以充分依托學生實際接受能力以及能力提升需求,并緊抓課程重難點設計出高質量的體育微課,在此過程中,不僅可以有效推動體育微課價值凸現,同時也可以為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水平提供有力保障,除此以外,優質的課程資源也可以被更多的教師以及學生所應用,為提升中職學校體育課程水平提供有力保障。老教師們用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把理論知識點或者是技能知識點設計制作成微課程,提供給新教師學習模仿所以,也能讓新教師少走彎路,更快的上手,學習老教師多年累積的經驗,讓更多的優秀教師教出更多的優秀學生,促建學生身體健康的發展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所以,微課程的發展意義深遠,對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當前微課形式得到廣泛認可以及應用的時代背景下,其對課堂模式革新方面發揮的作用集中體現在教師以及學生這兩個課堂主體對知識點內化順序的調整方面。傳統課堂模式中,灌輸式學習是學生接受新知識的主要模式,此模式的雖然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積累量,但是缺乏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的過程,在主動性方面的缺失問題同樣嚴重。而微課程利用其特點有效帶動了學生個性化發展,實際進行課堂授課之前,學生可以通過微課程提前對相關知識點做出了解,隨后跟隨教師的講解進行更加深入的系統化學習,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以及掌握程度。教師在實際工作中也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理解進度以及自主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展開針對性教學,切實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該模式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可以有效凸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扭轉學生以往的被動地位,切實推動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意識并掌握學習方法,不僅為提升體育課程質量提供有力支持,在學生日后全面發展過程中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微課已經成為中職體育課程改革的主要手段之一。體育教師在實際開展微課設計過程中應注意首先明確體育微課設計定位,并在此基礎上制定明確的課程目標,同時通過對不同類型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最大程度地確保體育微課價值得以顯現,為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